登陆注册
2659800000008

第8章 诗词是非谈(7)

“王孙”,这里不能作草名理解,《本草纲目》讲:王孙即牡蒙或旱藕,也叫黄耆,是一种药材。如把药材比成小人,岂非笑话?其实在诗文中,“王孙”本是贵族子弟的通称,除了前边已举过的诗中用来指人者外,还有《史记·淮阳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司马贞《索隐》释:“言王孙公子,尊之也。”在唐诗里可以举出更多的例证,如王维诗:“随意春风歇,王孙自可留。”“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又杜甫的《哀王孙》把王孙又作王子皇孙解。即从白诗原文看,“王孙”也应指人,“又送王孙去”,草,岂能“送”乎?

白居易诗集中,在长安做的诗有好几首。这首《古原草送别》诗,当是初至长安之作。全诗从草引起,又以草喻别情,最后又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

“离离”,写出草的形态,分披繁茂,密而难分。“原上”,点明送行地点,乐游原上,想来当是诗人与这位友人常游之地,今日在此告别当更牵惹情思。这草色的荣枯,至少两位友人已经历过一个春秋了,它是友情的见证,也是友情的标志。即景抒情,由平淡下笔。三四句陡然升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离离的原上草不只能经受自然的风霜雨雪的考验,由枯而荣,而且还不怕“野火”摧残,因为春风会吹得草芽重生,叶绿新荣。我们这样牢固的友情还有什么外力能使之中断呢?随着送行一程又一程,终于分手自兹去了,友人踏上古道了,经过多少驿站,几多关山,荒野城镇,但是,这离离的野草啊,却生满原野,生满天涯。芳草连天,古道已看不见了,只有翠碧光泽映照着城关生色。最后两句,点明题意,又送走我一位好友远去,这野草茂实实,密层层,更显露出一片送别之情。这情思绵绵如野草,风雪不能使之枯,野火不能烧之尽,它是无时不在,无往不有的,在古道的旅程中,在荒村的野店店中,触目皆是,心心相连。这是谁的情?难道不是诗人的深厚的至诚之情么?

可是,古人写别情离绪的诗很多,好诗也不少,为什么这首诗却超出一般水平而受到顾况的赞赏,得到千古传诵呢?考察一下白居易以前的送别诗,只是抒发离情别绪而已。即以诗人长安时的另一首送别诗《长安送柳大东归》来看:

“白社羁游伴,青门远别离。浮名相引住,归路不同归。”

也只是说柳大一心要回洛阳,诗人只好在长安的青门送行。过去因浮名而相交,旅寓长安,今日分别却走的不是一条路子了。全诗只不过是感叹朋友的聚散无常,再聚首很难罢了。别无更深含意。而这首《古原草》则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不只情浓义重,至为感人,而且读了“野火”、“春风”二句,还会引人联想到少年诗人的壮阔胸怀;雄心勃勃,不怕压,不怕苦,乘长风而显生机,更要远天芬芳,晴空凝翠,志满中华,是自励也在励人。含有至深至切的人生哲理。

顾况是当时朝廷的著作郎,是文学界的权威巨魁,他欣赏白居易这首诗,也决不会因为诗中以草喻小人当道或送别多情,而是从心底里赞赏这位少年才志超人,出语不凡,声遏行云,情动人心。这就是白诗在长安“声名远振”的原因。《尧山堂外记》甚至记下这样一段动人的传说:“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壁;白诗名动阊阎,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偿价,日日如是。”难怪后人总好借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抒发青春向上的情怀。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集《野草》不就是借用这两句诗意而题名的吗?

§§§第19节王安石《泊船瓜州》的“绿”字探——对《宋词选注》的异议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被神宗任命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大力缓和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但是由于保守势力的围攻,中途一度辞相,最后终于在熙宁九年(1076)罢相,新法也就在他死的前一年(1085)被废除了。新法实行的时间虽不算长,历经种种阻挠,但是成就还是可观的。且看他六十一岁元丰元年(1079)写的《后元丰行》: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黏稻),龙骨长干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获筍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常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此时他虽罢相归里,但是新法仍造福广大农村,千里禾稻一片新绿,家家有干鲜菜肴,物价低廉,人心欢畅,载歌载舞,即平时也如过节一样。

在他罢相归里途经瓜州时写了《泊船瓜州》: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即今之镇江,在长江南岸,瓜州与之相对,是当时的渡口。诗人停船在瓜州渡头待度,眼望京口与瓜州只剩一水之隔了,故居外山(今南京紫金山)也只有几重关山就到了。展望江南大地,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送我到故里家园呢?

据洪迈《容斋续笔》卷八记载:“王荆公绝句……吴中人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这十几个字哪个也不如这个“绿”字形象鲜明,遂成为推敲用字的范例,传为文苑佳话。后世很少有人提出异议。近读钱钟书《宋诗选注》,有些想法。《选注》指出:用“绿”字在王安石诗中还有,如“除却春风沙际绿”《送和甫寄女子》。钱氏考证:“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见而亦屡见: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待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洲草。‘常建《闻斋卧雨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于是发生了一连串的问题:王安石的反复修改是忘记了唐人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呢?他的选定’绿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后想起唐人诗句而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奇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呢?”

写诗受前人用字的启发而借用前人的诗句,或从前人诗句点化而来的情况是不少的,但也不能说用个前人用过的字就都是沿袭前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就以这个“绿”字来说,即使从唐诗中还能找出若干个用“绿”字的诗句,恐怕也难代替王安石在这个“绿”字:“麦行千里不见土”,他用的这个“绿”不单指自然界的草绿、树绿,更主要的是麦禾黍稌的绿,是人们在新法下生产积极性提高后用双手描画出来的新绿。

如果我们读一下熙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王安石写的废湖造田奏折,可能会更有启发。

“臣切见金陵,山广地窄,人烟繁茂,为富者田连阡陌,为贫者无置锥之地。其北关外有湖二百余顷,古迹号为玄武之名,前代以为游玩之地,今则空贮波涛,守之无用。臣欲于内权开丁字河源,泄去余用,泱沥微波,使贫困饥人尽得螺蚌鱼虾之饶,此目下之利。水退之后,贫民得以春耕夏种,欲乞明敕所司,无以侵渔聚敛,只随其田土色高低,岁收水面钱,以供公使库之用。”(《建康志》)

诗人在这前一年既有这样主张,那么这次罢相归里,当然要急于看看钟山下这片新田新绿在春风中的喜人景象。因此这个“又绿”的“又”字除含有年年绿之外,是不是也含有又增一片二百顷的新绿这层意思呢?或许是承上次辞相曾见江南绿,这次罢相又见江南绿了。从这个想法考虑,所以认为这首诗是写于后一次归里为宜。

正因为这个“绿”吸引着他,要赶快回乡看看自己倡导的成果,虽距家咫尺——“一水间”、“数重山”,也嫌其远。“何时”二字道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恨不立刻在明月抚照下回到绿满大地的钟山脚下,看到昔日儿时所见之苦,如何变为今日之甜,也就衷心欣慰了。又《书湖阳先生壁》诗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入青来。”这个“绿”字,更明显,是指稻苗的新绿,此又一证也。

第四句有的本子讲成:明月何时照我回朝呢?倒也有意思,说明王安石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还想东山再起,以达夙愿。但是,这样讲,和头两句就脱节了。头两句明明说是离家乡近了,第三句又说家乡美,怎么第四句却背道而驰回朝廷呢?还乡的急切之情明明贯穿全诗,怎么末句会与全诗矛盾呢?

§§§第20节南辕乎北辙乎?——再议《泊船瓜州》

王安石一首《泊船瓜州》不知惹出多少歧说异解来。本来据洪迈《容斋续笔》所述,王氏原稿“又到江南岸”经十几次修改始定为“又绿江南岸”,大家都认为“绿”字改得好,比“到、过、入、满”形象有生机,近年偏偏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唐诗有很多人已用过“绿”字,王氏是忘记了唐人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呢……是跟唐人暗合呢?还是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奇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呢?这一连串的“呢”,简直把王氏的“绿”字贬得一钱不值,与“绿”字褒贬不一的同时,又出现去向问题,头几年有人说这是写王氏罢相还乡之时,但末句的“还”字,不是指还乡,乃是自问何时能再还朝,“东山再起”重掌相印。最近又有人说这首诗不是写罢相还乡,而是写再度拜相离乡之情,“还”字是指别乡时自问何时能重返故乡。这些说法,根据诗人生平事迹,都不能说没有依据。王安石在朝时既有回乡之想,罢相时也有再起之思。“绿”字在唐诗里确有大量实例,而王诗也不是第一次用“绿”字。遇到这种分歧见解,我们不妨再细读原诗,再多翻翻王安石的有关诗文,参考对照一下,自然会受到启发,从而得出较正确的解释。

先从诗题说起,瓜州在长江北岸,与南岸的京口相对,乃古代大运河至长江的终点渡口,由北来的行船都要停泊瓜州以待过江。王诗正是停船瓜州待渡的。

再看诗中写的京口、钟山、南岸,已明明点出此船的去向是在江南,正扣到末句的“还”字上。“一水间”写京口与瓜州相距之近,“只隔数重山”一个“只”字即说相距之不远了。而“又绿江南岸”之“绿”更吸引着诗人的神思向往之情。故“何时照我还”已明确地写出迫切还乡之情。“何时”强调“泊船”延搁时日之烦恼,“还”归故乡之饥渴。如果是写别钟山的,那怎么会出现这种感情呢?离家只能叹惜越来越远,绝不会有越来越近的感觉吧?

再说这个“绿”字,论者所举的“已绿湖上山”、“已绿瀛洲草”、“主人山门绿”,都写的是“春到人间草木知”的“绿”。而王安石的“绿”却另有新意:是“一水护田将绿绕”,水浇稻绿,是“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黏稻)”的农田之绿。王安石力行青苗法,又在罢相前一年奏请废玄武湖造田,一心盼望农田禾壮苗肥,绿满川原,对家乡的“绿”当然是更渴望的了。“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不就是想见江南的“绿”么?

再看这个“又”字,不只说江南年年绿,今年又绿,同时也含有重见江南绿之意。他上次辞相还江南曾见过江南绿,这次还江南又一次将见到包括二百顷玄武湖变成稻田的新绿。这个“绿”更吸引着他,要赶快还乡看看自己倡导的成果。虽距家咫尺,“一水间”、“数重山”也嫌其远;“何时”,急切地恨不立刻在明月抚照下回到绿满大地的钟山脚下。看到昔日儿时所见之苦,如何变成今日之甜,也就衷心欣慰了。

“一”、“只”、“又”、“何”把还乡渴望见“绿”的急切心情,鲜明地贯穿全诗表现出来。而一个“又”字又将时间坐实,确是在第二次罢相还乡时写的诗。

现在某些古诗词赏析文章,未及仔细推敲,更没有去翻检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未参考今天的研究信息,便妄自造说,潦草成篇,于是南辕北辙、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如王之涣《登鹤鹊楼》“白日依山尽”,本来是登楼西望隐约的华山、秦岭,却不顾地理条件,误说是望楼东的中条山。卢纶《塞下曲》写雪夜雁飞,有人也不顾塞下风雪无时,却说大雪无雁,月黑雁也不飞。这种现象值得注意,我们读古诗词时不能不加以鉴别。

§§§第21节“闹”字入词有何不可?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清代艺术理论家李渔对这个“闹”字持否定态度:“若红杏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见之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谓‘闹’字,极粗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词。近日词中争尚此字,皆子京一人之流毒也。”(《窥词管见》)

可是,清末的文学理论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却盛赞此“闹”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宋词鉴赏辞典》也反驳李渔的说法,认为“争斗有声‘因可’之谓闹‘争斗无声,为什么不能’之谓闹‘呢?在宋祁之前,金人元好问咏海堂诗早用过’闹‘字了:’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至于说’闹字极粗俗,从《诗经》以来的优秀诗歌中,用俗字俗语的真不知有多少!”

李渔之说应驳,王国维之说应作具体阐发,《辞典》虽驳李说,却因有误,驳得无力。元好问是金末元初的诗人,较宋祁晚生一百二十九年。宋祁是不会袭用元好问用‘闹’字的,相反的元好问是受宋祁影响而用‘闹’字的,用李渔的话说正是受“子京一人之流毒也。”

先驳李渔说。李是最懂诗词曲令的理论家,何以对此“闹”字大动肝火?原来这个“闹”字本义也确实不雅。闹原不从门,应从鬥,闹者,扰也,猥也,不静也,喧嚣也。用它组成的词汇,如闹事,妄起风波也;闹房,新婚夜群饮狂哮,对新婚夫妇以丑言丑行恣为谐谑;闹天宫,《西游记》的孙悟空甚至打到天宫去;在唐诗里有:“门巷不教当闹市”,“红尘热闹白云冷”,“闹”也都是嘈杂烦人的意思。可是李渔没有考虑到“闹”字到了宋代已逐渐和热烈、红火、活脱生动融合起来,另生新义。如晏殊的“宿蕊斗攒金粉闹”就表现的是花蕊繁茂攒动的样子。晏殊比宋祁年长九岁。此后在宋代名家诗词中出现过很多“闹”字,如写灯闹的:“繁灯闹河塘”,“马行灯闹,凤楼帘卷”,“车驰马逐灯方闹”,“华灯闹,银蟾照,万家罗幕香风透”。写花树闹的:“水南梅闹雪千堆”,“满园桃李闹春风”,“艳桃浓李闹长堤”,“风吹梅蕊闹”,“闹花深处层楼”,“海棠闹日不曾来”。写酒花闹的:“瑶瓮酥融,羽觞蚁闹”,“最爱杯中浮蚁闹”。写闹春的:“春光闹,鸳浴垂杨沼”,“记长堤画舫,花柔春闹”。以上例句中的“闹”字,都属于“无声争斗”吧?又哪个有“粗俗”之感?又唐宋诗词中还有些带“闹”字的装饰品及玩具,如“闹装鞍辔青骢马”,“闹蛾儿簇小蜻蜓”,“闹竿儿挑着葫芦”,也都是美的表现。因此李渔说“闹”字不能入诗词是不能成立的。

同类推荐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诗无邪

    诗无邪

    “诗三百,诗无邪”,《诗经》,一部国学经典,数千年来诵读至今,各种研究和解读亦汗牛充栋。《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理念和观点,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
  • 我曾那么爱你

    我曾那么爱你

    徐志摩、陆小曼、鲁迅、郁达夫、朱自清、梁启超……这些赫赫有名的民国人物,给人留下的永远是传奇、神秘的印象,然而他们,也有感性的一面,平常的一面,深情的一面。在他们与爱人、家人的书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各自的真实情感,与为人所知的成就不同,这些爱语呢喃表达了最本真的他们。
  • 天地颂(第一部)

    天地颂(第一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热门推荐
  • 王之宠妃商女天下

    王之宠妃商女天下

    佛前一句戏言造就了一场万般不愿的错位穿越和两个无可耐何互换灵魂的前世今生。二十一世纪多才多艺修成正果的极品“百骨精”要如何在男尊女卑官高商低的莫明朝代闯出一片天地,活出自我。。。。。。!她是江南富商之独女,生得千娇百媚精通琴棋书画只可惜生在商家!因艳名远播而入宫备选绣女又因商女身份低下而被送与王朝冷酷无情不近女色的王爷。。。。“士农工商,商人乃四民之末”“不要怨我,不要恨我!忘了我吧!。。。。。”他----俊美无双,冷酷无情,对她容忍有加万般宠爱!他-----身份高贵,温文尔雅,对她情有独钟。。。。。。他----冷俊神秘,救她于危难之中默默相随左右。。。。。。他-----一方霸主,为她的才华所倾,愿与她牵手白头。。。。。他------狂妄霸道,行踪诡异,对她穷追不舍,巧取豪夺。。。。他。。。。。。事业,亲情,友情,爱情她将如何平衡?人生往往就是意外连连,惊喜连连,祸福与共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开疆辟土!且看今世的她将如何运用自己的才华改变前世的命运纵横天下!谁说女子卑微?谁说商人低下?。。。。一场以心换心风花雪月的柔情游戏,谁赢得了谁的真心?一场缠绵悱恻的倾城绝世之恋!何去何从?宫庭阴谋,朝堂风云揭开身世之迷!他与他,他与她。。。关系迷离错综复杂!千帆看尽,是否丢心,她最终将花落谁家?第二卷接天莲叶无穷碧红颜未老恩先断,这就是古代女子的悲哀“哈哈哈!飞鹫,飞鹫,看你还飞得起来,管你有多厉害,还不是一样栽在我手里拜在我的绝命迷魂香下!”“你肯定秦儿是从这里跳下去的?”。。。。。“这个呀,这个简单呀!他要是不挖来卖给我,我自己不会去挖呀,反正那东西在地底下,到时悄悄给他挖空了他们也是没感觉的呀!”“不许出声,否则休怪我对你不客气!”“离那个男人远一点,明天你给我想办法出宫去,否则。。。。!”“我离谁近隔谁远关你什么事。。。唔。。。”第三卷映日荷花别样红商女爱情演绎情感情节越往后看越精彩推荐银月皎皎新文:霸宠帘后非常好看!一串紫水晶牵引她来到莫明时空东旭王朝,成了丞相家丢弃后院的丑女七小姐。仗义相救,她成了才华横溢的他的千金丫环绝顶寻参,山崖意外断了她对他的念想。皇上选妃,丑女回收她被李代桃僵送入宫中充数!亲娘传信要报仇,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宠帝王妻

    盛宠帝王妻

    ——————他,豪门弃子,看着亲人血染大地,妖孽倾城,却在她面前永远如同孩子般单纯。一路走来,艰难异常,但是因为有他们的陪伴而幸福。她是世人眼中阴狠无情,手眼通天的星月阁主。他,病弱皇子,温柔如风,却愿意为她将自己双手染满鲜血。他,她是世人眼中不学无术,寒门士子,清朗正值,却为她一而再再而三违背原则。他,传奇将军,阳光俊朗,誓要仇人血债血偿。人前,却在她面前永远傲娇别扭、他,江湖浪子,崇尚自由,却愿意为她放弃自由自在的生活。十年隐忍,慕容溪,百般筹谋,终于一朝将所有仇人尽数消灭。他,世外隐士,她,冷情谪仙,却独独对她动了心,动了情。他,第一首富,绝顶腹黑,淫荡无耻的纨绔公主。人后,却独独喜欢对她撒娇卖萌。江山动荡间,且看一代传奇女帝如何带领美男臣子除奸臣,平藩王,定外族,开启一片盛世华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光明王

    光明王

    他们称佛陀为弥勒,意思是光明王,还有人继续叫他无量萨姆大神,说他是位神祗,但他仍旧宁愿去掉“无量”和“大神”而自称萨姆。他从未宣称自己是神,不过,他当然也从未否认过这点。情势如此,承认和否认都毫无益处。死亡与光明永远无处不在。它们开始、终结、相伴、相克,它们进入无名的梦境,附着在那梦境之上,在轮回中将言语焚烧,也许正是为了创造一点点美。而这无名,就是我们的世界。《光明王》是泽拉兹尼最富盛名的科幻史诗,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曾获雨果奖最佳小说奖,并获得星云奖的最佳小说奖提名。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嫡女:指腹为婚

    重生嫡女:指腹为婚

    上一世,她是不谙世事的学士府嫡女,轻信她人;落得被姐妹陷害,相公背叛,众人欺辱!最后和自己的骨肉被沉塘而死……这一世,卷土重来,将一切汹涌暗潮尽收眼底。将一切异己,一网打尽,将一切恩仇,一次算清!弃渣男,觅良婿,许自己一世情深……
  •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而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 总裁抢妻夺爱36计

    总裁抢妻夺爱36计

    “男人,你简直坏透了!我们离婚!”蓝童恩把离婚协议书扔到妖孽男人眼前。“老婆,闹够了!”男人扔给她一个无聊的眼神。一个不留神,她竟敢带“球”跑了。多年后,他终于抓住了她:“女人,还我儿子!”“没有儿子!”“给我找到,孩子归我!”电话此时传来儿子的叫声:“妈妈,救我!我被人绑架了!”“谁绑架你了?”“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他说是我爹地。”蓝童恩盯着眼前的妖孽男人,浑身冒着虚汗……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