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9800000005

第5章 诗词是非谈(4)

§§§第11节杜甫的《绝句》不是好诗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谁不赞赏这是千古绝唱?至今连幼儿园小朋友都会背诵如流。老舍先生当年曾赞叹头两句仅用十四个字就写出两种飞禽,一种树,还有一个大的天,四种颜色,两个动作,两个数量词,活画出一片活泼而又鲜明的绚丽春光景色。可是,明代的两位文学评论家杨升庵和胡应麟却贬之为四句“互不连属”,实乃“断缯裂帛(撕裂的彩缎)”。到了当今八十年代还有人著文诬说杜甫这首诗是不好绝句的典型,说它结句没有反诘词语,只是四句平铺,没有力量。

这首诗即使单从写景来看,也不是“互不连属”的。你看,诗人站在窗前眺望,天上地下,远岭门前,尽收眼底:平视眼前有翠柳黄鹂,仰望高空又是青天白鹭,遥观西岭覆雪,近看门泊旧船,这不是幅完整的立体春光图么?从景物给人的观感看,“鹂鸣”“鹭上”,一片生机盎然;窗含雪冷,千秋不变,门泊船静,万里难行,又饱含一种凄凉困顿、无法解脱的凄情,这不是抒写得浑然一体、意满情深么?假如能翻阅一下写这段生活的杜诗,就会进一层体会到诗中所蕴含的诗情。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重返草堂之时,先一年十月郭子仪收复京师,杜甫闻讯曾多次抒发欣喜之情,流露出厌蜀还乡之意。送归京友人说:“叹君能恋主,久客羡归秦。”《游子》诗更道出久居巴蜀的苦闷和东归未遂的怅望:“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破船》诗中更羡飞鸟的自由,愧对东流逝水,又一次表露久居他乡、不愿久留之情:“仰看西飞翼,下愧东逝流。”“所悲数奔窜,白屋难久留。”在另一首寄友人诗中更叹息久居异地的可怜心境:“永作殊方客,残生一老翁。”他说如能与仙人换骨,就可以“遣御轻风”遂心愿了。

了解了诗人当时心境,再读原诗就会感到:啊,黄鹂唱得多么欢快,白鹭飞得多么昂扬,久困巴蜀的游子怎能不羡煞鹂鸣于翠柳的欢悦、鹭上青天的胆魄呢!下面一转,面向现实:窗对的是千秋雪覆的西岭,令人愁苦,心灰意冷,甚至凝滞;门前停的是可以去东吴的万里征帆,曾几次梦想乘上它,“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可惜,二月闻知老友严武再镇巴蜀,遂改变东归北上的打算,由阆州又回成都草堂。“扁舟系缆沙边久”,眼巴巴望着这船一天天破旧下去,自己却仍旧离不开这“千秋雪”的凄冷之地。

这首诗正是以眼前景、口头语写出弦外音、神远意,所谓“语近情遥”是也。古人作诗“以含而不露为贵”。“不露”,是作诗难处,更是读诗难处。说这四句只是四句平铺写景诗,正是忽略了这“含而不露”之情了,而情正乃诗之魂,是诗的内在联系,只有细味之,才能达到心领神会。

§§§第12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不是伪作——驳赵良壁先生的曲解

最近香港《明报月刊》载赵良壁先生著文,认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是明人胡震亨的伪作。这确是惊人之谈。仅从上海《社会科学报》(1989年12月14日)转摘的文字看,其谬误是比较严重的。为了慎重起见,兹录摘文如下: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是伪作。诗中岐王、崔九(崔涤)是在开元十四年去世的,那时杜甫只有十五岁,那是不可能在洛阳与李龟年寻常见的;岐王系开无(应是‘元’字之误)年由郑州刺史调任岐州刺史,不在洛阳;崔九是安善人,是学官,在洛阳无家宅,杜甫是小孩,又怎能称崔九?而‘江南好风景’怎会是‘落花时节’呢?所以,宋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不录此诗,从现存的明刻本考信(当是”证“字),当是明胡震亨伪作。”

“落花时节”为什么就不可称之为“江南好风景”呢?请看:“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不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好风景”么?

《万首唐人绝句》没有收这首诗,不足为据。与洪迈同生于南宋初年的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注杜诗》就收有这首诗,黄鹤还重定了《杜甫年谱》。不但如此,黄鹤还特别对这首诗讲了他的独特看法:

“开元十四年,公止十五岁,其时未有梨园弟子,公见李龟年必在天宝十载后。诗云岐王当指嗣岐王珍。据此则所云‘崔九堂前’者,亦当指崔氏旧堂耳。不然,岐王、崔九并卒于开元十四年,安得与龟年同游耶?”

既然宋代杜诗研究者已见过并注释过此绝句,则“胡震享伪作”说不是不攻自破了么?

还有比宋本更早更有力的证据,那就是比杜甫稍晚四五十年的郑处诲所著的《明皇杂录》。郑氏在该书卷下有如下的详实记述:

“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都下。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则杜甫尝赠诗,所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崔九堂,殿中监涤,中书令湜之弟也。”

郑处诲是唐大和八年的进士,历任朝官及州刺史,写《明皇杂录》时正值校书郎任。郑所述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赠诗诸情节,该是可信的吧?胡震亨晚于郑氏达八百年之久,胡的伪作怎会进入郑著中去?

杜甫十五岁为什么就不能“与李龟年寻常见”呢?请看杜甫自己的回答:“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壮游》)杜甫自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就拿崔尚来说,他是则天朝的进士,官至祠部郎中,对杜甫来说,他是位高辈尊的前辈,《全唐诗》还存有他的诗。十四五岁的杜甫竟被这样的前辈称赞曰“似班扬”,可见其年少才华该是何等地惊人了,正因为如此,杜甫才能在如此年龄“出入翰墨场”中,与当时的文化艺术界接触。因此他能到“岐王宅”“崔九堂”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先生又以岐王、崔九在洛阳没有宅第为由,说杜甫不能在此两家见到李龟年。赵先生的论据是欠充分的。岐王在外任过两度刺史,既无时间长短可考,又无知两任之外的官职,怎么能知道他在洛阳一定没有宅第呢?同理,崔九在京任秘书监,只是他一生中的一段经历,也不能以之概括出他一生在洛阳总没有宅第。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岐王和崔九在洛阳都有宅第:

“考东都尚善坊有岐王范宅(见《唐两京城坊考》),崔氏亦有宅在东都”(张说《荥阳夫人郑氏墓志铭》:“终于洛阳之遵化里,”郑氏即涤之母。)(《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一多先生又考证,杜甫幼年因病或母早亡,尝寄养于洛阳仁风里之姑母家。再者,杜甫家住巩县,距洛阳又很近,到洛阳机会也不会少的吧!

再看岐王和崔九的本身情况。岐王是一位“好学工书,爱儒士,无贵贱尽为礼,又聚书画,皆世所珍者”的风流儒雅、结贤纳士的贤王。崔九的两位哥哥都是朝中重臣,湜是中书令,液是殿中史,而崔九本人又曾与明皇(藩王时)同里相居,二人“素款密”,明皇即位后,即指崔九为秘书监,出入禁中,优越他臣。后来明皇又为他改名为澄,又加金紫光禄大夫,封为安喜县子(按:“安喜”为封号,“县子”为爵位等级,可赵先生却误以为崔是“安善人”。实际崔湜弟兄是定州人)。且岐王与崔九都爱与诗人乐师交往,如大诗人王维就是他们的朋友。《全唐诗》中王维有六首诗是写他们之间的友情的。从这几首诗中既可看出崔九曾游历过江汉,还可知崔在洛阳有门扉,又可看到岐王爱好歌舞竟至达到“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李龟年的音乐天才,确曾在岐王宅里大显身手过。试看这段生动的记述:“龟年)尝至岐王宅闻琴曰:‘此琴声。’良久又曰:‘此楚声。’主人入问,则曰:‘前弹者陇西沈研,后弹者扬州薛满。’”

作为“说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壮游》)的少年杜甫来说,在洛阳与歧王、崔九、李龟年交往,不是意料中的事么?至于称涤为“崔九”这乃是杜甫晚年在江南逢李龟年时对崔的称呼,又有何不可?

赵先生的“伪作”说实乃从黄鹤说蜕变而来。黄说本来讲得就不准确。如说杜甫十四五岁时“未有梨园弟子”,当今也有人沿袭此说,引《明皇杂录,逸文》:“天宝中,上命宫中女子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居宜春北院。”(《御览》五百八十三)其实,梨园弟子早在开元初年已经出现了:

“开元二年,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唐会要》)

“开元二年,置教坊于蓬莱宫侧,上自教法曲,谓之梨园弟子。”(《雍录》)

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中也说过,开元三载他观公孙大娘舞剑时已有宜春、梨园二伎坊。至于李龟年的演唱,在《杨太真外传》中已清楚地记述过,开元中明皇赏牡丹时曾命李龟年歌李白新词《清平乐》的盛况。所以黄说杜甫见龟年“必在天宝十载以后”是错误的。黄鹤由于在时间上的判断失误,才出现了以下推论上的错误,说什么杜甫当是在“嗣岐王珍”、“崔氏旧堂”见过李龟年的,说什么开元十四年歧王与崔九不能与李龟年同游等等。赵先生又在黄说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臆断,造出“胡震亨伪作”的异说,实乃大错特错!胡氏本是明代大学者,如赵先生所指,此绝句既谬误百出,将此谬误强加在胡氏头上也是不应该的吧?

这首绝句,黄生说:“与《剑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过。”这样的好诗,怎能成了后世的伪作!

近年来,有些读书不多又想一鸣惊人的学子,总想抓住只言片语就妄自否定前人的名篇杰作。在他们眼里,认为我国古代没有什么好的遗产,如果有也是后人为了抬高古人伪造的。头几年掀起的否定岳飞《满江红》的风波,就是突出的一例。

我上述摘引的一些资料并不新鲜,都是老生常谈。只是这些材料不被那些人看在眼里罢了。所以我奉劝某些研究者,还是多读点书的好,不要盲人摸象,妄作异说!

§§§第13节关于李商隐“雏凤”诗题的断句

一九八二年九月八日《北京晚报》“应读者要求”发了一篇《叶帅引用的李商隐诗句》的解释文章,该文对李诗的原题断句为:《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这样断句,我们认为似是不妥。

按:韩冬郎(844~约914以后)名尧偓(不是渥),字致,小名冬郎。其父韩瞻,字畏之,即题中之“畏之员外”。韩瞻既是李商隐的同年好友,又是连襟(二人同是王茂元之婿),因此冬郎乃李商隐之甥。

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冬应约去梓州幕,韩家为之饯行,是时冬郎年仅七岁。诗中的“十岁裁诗”,乃取整数之谓也。七岁的冬郎即席为姨父赋诗,使一座皆惊,这是席上当时之情景。“他日”,乃李与冬郎别后之一段时间;“余”者,李之自谓也;“追吟”,追忆低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乃冬郎送别诗中之句;“有老成之风”,是李追吟时赞美冬郎诗之评语,“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赞美这位七岁儿童诗作大有杜甫所仰慕的庾信诗风。而且这句诗也正与李诗“冷灰残烛动离情”句相应,冬郎对大诗人姨父的留恋竟至连宵侍坐于其侧,不忍离去:因“连宵”,故“冷灰残烛”;因“离情”,故“徘徊久”之。据此理解,原诗题应这样断句似为合理:《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该文由于把原诗题断句断错了,下边的解释就矛盾了:说“韩冬郎即席所赋的诗引起的震动,竟使一座尽惊,致使老于诗作的李商隐也连宵侍坐。”这样,就把李于“他日”“追吟”的成分给抹掉了,全变成离别时的记述。李回赠韩诗的活动也挪为送别的当晚了。即席唱和,岂能用“寄酬”?特别令人惊异的是,该文竟将韩李颠倒,长幼错排:本来是外甥连宵待坐于姨父之侧,一下子却变成姨父为外甥连宵侍坐。“侍坐”者,下对上也,岂有年近四十岁的姨父侍坐七岁小外甥之侧竟达“连宵”之理?

该文解释“老凤”的喻指只限于韩冬郎的父亲韩瞻,似也欠妥。“老凤”,不只喻韩父,也应包括李商隐在内,甚至可以扩而广之应喻为韩李这一辈前人。

原诗的第二句:“冷灰残烛动离情”,本来讲的是韩冬郎“十岁裁诗走马成”的当时情景。由于连宵侍坐不忍离别,而夜久竟至残烛灰冷,冬郎的诗正是描绘这一情境的。可是该文却把第二句讲成“使在座的残年老人都受了感动。”还是由错断诗题原句而误解的。“冷灰残烛”乃是实景,绝不能喻指“残年老人”,“动离情”,就是动离别之情,绝不能曲解为“受了感动”的“一座尽惊”之情。

附:李商隐赠韩偓的第一首绝句浅析于后: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韩偓是李商隐的同年,又是连襟韩瞻(字畏之)的孩子,同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冬应友人之约,前赴梓州幕府。离京时,韩家为之饯行。韩偓小字冬郎,此年七岁,曾即席赋诗相送,使得“一座皆惊”。

“别时冬雪到时春”,五年后的春天又回到了长安,追忆冬郎赠诗情景,遂书二绝酬赠之。

这里引的是第一首。首先赞十几岁的冬郎诗才敏捷如“走马”之疾速。接着追忆冬郎当年即席赋诗之情,冬郎有句云:“连宵侍坐徘徊久”,正可作第二句的注解。“冷灰残烛”正是“连宵”难寐的情景;“侍坐徘徊久”,正是“动离情”的具体写照。这里不只是含有亲人远离之情,更可看出冬郎自幼在姨父身前侍坐恭读,学诗学文不忍离去之意。

后两句勉励祝愿,说冬郎犹如雏凤胜老凤。桐,为凤凰栖息之树;丹山,乃凤凰出产之地。清,指雏凤鸣声清亮悦耳,实喻冬郎之诗作清新动人。“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就是说:冬郎在美好的环境里,前程似锦,不止要胜过父亲,也要胜过姨父这一辈前人。后来韩偓果然勤勉好学,进士及第后,不仅历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等职,而且成为唐末“景状入诗兼入画”的著名诗人。

§§§第14节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驳梁效、童新等之谬论

自从梁效把李商隐的《无题诗》定成是“用男女相思比喻君臣际遇”的调子之后,南北某些学界人物也跟着喧嚣一时,说什么《无题》“是诗歌化了的法家政治”,“具有晚唐儒法斗争所表现的‘三棱镜’式的特点。”是“借助屈原以来的比兴手法,‘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转弯抹角地说出蕴藏在胸中的郁闷,表达出处于压抑地位的法家人物的积愤。”

不错,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中是说过:“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我们翻开《楚辞》看看,用“美人”喻指楚王的有三处:“娇以遗夫美人”、“与美人抽怨兮”、“思美人兮,揽涕而佇眙”。以“美人”自喻的有一处:“恐美人之将暮”。以“香草”作比的最多,如“荃不察余之中情兮”,“荃”喻楚王;“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这些香草都喻指青年人才。可见,“美人、香草”在《楚辞》中也不一定都喻指君臣。

同类推荐
  • 中国最美的散文

    中国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登堂入室,管中窥豹,领略中外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添上光彩亮丽的一笔。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非常值得一读。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回眸中的感悟

    回眸中的感悟

    本书坦诚地回忆了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情趣和爱好、事业和奋斗。写下对故乡的眷恋,对工作的热情,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执着,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孙的关怀,对父母的奉养,对岗位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
  •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天武灵尊

    天武灵尊

    天武大陆,万千宗门大派,无数武者为追求武道至高境界不懈奋斗。萧葫,一个被下品宗门长老捡回来当药童的孤儿,突然有一天听说师傅只剩三年阳寿。为了保住师傅的性命,为了师姐不再被受人欺负,萧葫开始疯狂修行,争取一年之后的宗门大比中获得前三名,拿到紫灵丹帮助师父突破瓶颈。武道漫漫,我自昂首向前!神秘的小玉葫芦,造就了一个威震天武大陆的无上灵尊。
  • 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

    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

    “妈咪,我真的不是蜥蜴,我是你的宝宝。”安宝面前的一只类蜥蜴动物泪光闪闪的对她说道。安宝无比镇静的将它扔到水盆,然后打电话:“倩倩,上次你说的精神科电话是多少,是的,我想我不但幻听还有幻视。”翌日,“宝宝,你真的打算把你的相公扔下六楼吗?”安宝面前一只更大的类蜥蜴动物张口怒道,这一次,安宝二话不说,直接扔掉扔掉,然后打电话给精神科:“你好,您昨天给我开的药似乎没有任何效果,麻烦您重新开一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致我最爱的你

    致我最爱的你

    本书已出版上市,书名《致我最爱的你》,签名版当当有哦,速度去抢咯~“老公,我今晚肚子有些不舒服,求休假!”“老公,我今晚好像有点感冒了,求休假!”“老公,我今晚要去朋友家陪她,求休假!”结婚前的顾倾城,总想着怎样推到唐时。结婚后的顾倾城,却想着怎样让唐时放过她一晚。然而事实证明,不管她找出的借口有多无敌,他总是可以轻而易举的化解。“老公,我现在在马尔代夫,今晚你好好看家!”既然躲不过,那她跑~竟然想擅作主张给自己放假?唐时沉思了一下,对着助理吩咐了两句。当晚午夜十二点,酒店的门被人敲响,隔着门板顾倾城听见唐时的声调轻飘飘的传来:“老婆,开门。”
  • 不乖小逃妻【完】

    不乖小逃妻【完】

    一个小妖女的爱情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米酥的新文,情节很不错,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就去看看把……就算只有一个人支持,我也会把它写完的……《纯爱禁忌:血染物语》:http://m.pgsk.com/a/119487/
  •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作者通过对十几位花季少女的采访,将她们只差一步就幸福的经历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愿与读者产生共鸣,莫要重蹈覆辙,再次踏上不幸的旅程,更愿每个长辈用温和、恰当的方式带自己的孩子度过那段宝贵的青春岁月。花季少女如同浩瀚的海洋,表面上的起伏不定,是因为内心的汹涌澎湃。每一个激流或暗礁都是她们内心面临的困惑、挣扎、挑战与无助。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