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对关羽的身世并无细述,只在第一回点出:“河东解良人也。”“河东”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解良”就是指解州镇常平村,东汉时期叫作河东郡解县宝池里下冯村。这一带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说起关公来,那可真是“画笔敲鼓——有声有色”,而且民间有一种说法:关公是“生在蒲州,长在解州”。细心的读者会问:既是解州人,为什么又“生在蒲州”呢?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当地一个美丽的故事“青龙君下凡”说起。
如果你现在到运城去,还可以看到:中条山下,涑水河畔,有个百里盐池,正对着南淌东流的黄河直角。据说在远古时期,蚩尤被黄帝杀死后,血水流入这个池内,化作了卤水。为了防止蚩尤的阴灵再兴妖作乱,玉皇大帝派一条青龙镇守盐池。他平日里游腾在盐池四周,恪尽职守;闲暇时便扮作老道模样,到蒲州的普救寺与老和尚下棋消遣,人们称他为“青龙君”。
一天晚上,青龙君又到普救寺与老和尚对弈。谁知不到一个时辰,老和尚便连输三盘,还不住地唉声叹气。青龙君追问缘故,老和尚愁眉苦脸道:“唉!今年遇上了百年未有的大旱。眼下河床都干了,土地也裂了,人畜无水,庄稼无收。乡亲们求神祷告没指望,都背井离乡逃生去了。这样下去如何是好呀!”
青龙君听了,沉思半晌,对老和尚说:“实话对你讲,我是天宫派来镇守盐池的青龙。今年玉帝不让给这一方降雨,所以大旱。现在百姓有难,我也就顾不得许多了,理当尽力相救。你叫大家每隔五里挖一眼井洞,到时我自有办法。”
老和尚大喜,连忙吩咐众人如此这般。不过十日,五十眼井洞打成了。青龙君潜入地底,上拱下扒,左翻右顶,直搅得地水沸腾,一股股清流涌出地面,滋润了方圆百里。顿时,万物一片生机,百姓们喜笑颜开。
这件事触怒了玉帝,召回青龙,定要斩杀。太白金星上前求情道:“使功不如使过。念及青龙君多年镇守盐池有功,请赦免他这次过失。可派他带罪下界,以功补过。”玉帝听了,稍稍息怒,对青龙说:“据灶王爷禀报,解县一带的人亵渎神灵,竟把神像让小儿戏耍,随意屙屎、撒尿。命你从正月十五到十七,在解县地界放火三天,以示惩罚。如有失误,两罪并罚。”
青龙君领命下界,不免有些惆怅,心想:天火如果真的烧起来,一定会伤及许多无辜生灵呀!正犹豫间,忽见蜿蜒陡峭的山路上,有一少妇怀抱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手牵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行走得很艰难。那大女孩嘻笑撒娇,小男孩却哭哭啼啼。
青龙君想:人常说:“天下老,偏向小。”这妇人却为何违背常理,偏袒大孩?于是他化作一个瘸腿老汉上前搭讪,询问实情。
少妇停下来告诉他:“小的是我亲生子,大的是本家侄女。因为兄嫂相继去世,所以凡事都对侄女偏爱些。这几日我在娘家住,邻居捎信说婆婆病了,所以急着赶回去。”少妇说着,掏出馍袋里的煎饼递过来,说:“老伯,看你偌大年纪,一定走累了,吃点东西再赶路吧。”
青龙君十分感动,觉得这里民风淳朴,人心善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施放天火,未免太残酷了!可是玉帝旨意又不可违抗,总得想个法子瞒过去呀。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对那少妇说:“请你传告各家各户,从正月十五开始,三天以内,要高挂灯笼,大放焰火,便可消灾免祸,保得平安。”少妇听后再三拜谢,回去照着办了。
转眼到了元宵节,玉皇大帝在南天门向下观望,只见解县一带火光熊熊,烈焰腾腾,人们奔走呐喊,一片忙乱。他以为天火烧起来了,心中很得意(从那以后,民间每到元宵节,都要耍花灯、放焰火)。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过了一段时间,玉帝知道了事情真相,勃然大怒,下旨两罪并罚,午时斩杀青龙君。
六月二十三日晚,普救寺的老和尚连续三次梦见青龙君对他讲:“明天你听到雷声后,请在院当中摆个金钵;见血后封盖一百天,我即可转生。”
第二天正午,果然乌云密布,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老和尚眼见一滴铜钱大的鲜血,不偏不倚落入钵中。他连忙捧起金钵,封盖严实,保存起来,每日敲钵诵经。
满一百天时,金钵“咯崩”一声响。老和尚忙打开一看,又惊又喜,只见里面躺着一个脸儿红扑扑的白胖小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卧蚕眉,丹凤眼,正咧着小嘴,冲他甜甜地笑呢。
老和尚惊喜之后又作难了:这庙里可怎么养孩子呀?思来想去,决定给婴儿找个好人家。恰好,解县下冯村的冯铁匠夫妇前来焚香求子,老和尚便把婴儿送给他们,再三叮嘱要好生抚养。冯铁匠夫妇兴奋地说:“昨天晚上,我们两口子同时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家房顶云雾缭绕,一条青龙上下盘旋,醒来觉得好生奇怪,因此,今天特来上香。真想不到,老天赐给我们这么好一个胖小子!有子万事足啊!”说罢,两口子抱了孩子欢欢喜喜地回去了,给孩子起名叫云长。
这个男孩,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后来被人们推崇为“武圣”的关羽。
现在,关羽转生的普救寺里,在仿唐街东北角建有一座“武圣祠”,供奉着关羽夜读《春秋》的塑像;关羽的生长地下冯(今为常平)村,建有关帝家庙;解县(现为解州)则建有“天下第一关庙”,人称“晋南小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