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冯友兰教授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位哲学家饿了,就让他的学生到街上去买一块面包。学生到街上转了一圈,空着手回来对老师说:“街上只有圆面包和长面包,没有您要买的那种(既不长又不圆的)‘面包’”。
于是,哲学家就让学生去买一块“圆面包”。学生到街上转了一圈,又空着手回来对老师说:“街上只有黑面圆面包和白面圆面包,没有您要买的那种(既不是黑面也不是白面的)‘圆面包’”。
于是,哲学家就让学生去买一块“白面圆面包”。学生到街上转了一圈,还是空着手回来对老师说:“街上只有冷的白面圆面包和热的白面圆面包,没有您要买的那种(既不冷又不热的‘白面圆面包’”。
于是……结果不用多说,那个学生永远不可能买来面包,而那位哲学家只能等着饿死了。
这是“惯性”造成的定势,在取舍、肯否之间很容易形成“定而不移”之势。惟一可行的解除定势的办法,就是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既有的思维方式,时刻警惕陷入“经验”中去。
人若是钻入教条的框框中,就等于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将会寸步难行。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如果有人问你:“传统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你一定会说不是。也许你也在内心觉得有很多传统的东西是不好的,但是,事实上,在你的行动中呢?好好回忆一下自己做业务的这几年,自己的办事方式,自己做成的那几笔业务,是不是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传统的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即使你自己不承认或者没有感觉到。因为,当你已经按照一个传统来办事的时候,你已经将它升华成了你办事的原则,而即便你是一个日日自省的人,也不会时常去怀疑自己的办事原则,你都是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去反省其他的事情。所以要当推销员,接下来的反省,或许是痛苦的,因为如果说平时的反省与修正只是对自己思想认识的一种改良的话,这一次或许将面临一场根本的变革。
我们不是要全盘地否定传统,没有传统就没有一个办事的基本原则,没有传统,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就没有凝聚人的核心。但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你就必须在接受传统的同时,仔细地经过自己的大脑过滤,摒除那些不好的东西,留下真正经得起锤炼的精华。也许在你所在的公司有勤奋工作的传统,但是也有做事呆板的传统;也许你的公司一直以来办事灵活,但是总是有妄自尊大的习惯,那么聪明的你应该懂得选择。这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你的选择,会引来一些奇异的目光甚至一些无聊的猜忌和议论,放宽你的心胸,要知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你不用浪费宝贵的时间去理会这些,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且坚定不移,总有一天,奇异的目光会变得充满崇拜,无聊的言论会被衷心的溢美之词所替代。
相信自己的选择,一个获得成功的人,绝对不是愿意随波逐流的人,也绝对不是一个不敢向传统宣战,不敢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的人。为什么每一个成功的人在获得掌声之前都要经历磨难和周遭的不理解,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迷信传统。你和他们不一样,你只能够迷信个人奋斗,并且绝对不能成为传统的奴隶。
所以你需要创新,只有不停地吸收新的东西,并创造新的东西,才会有真正可以对抗那些不好的传统的后盾!先将你那些曾经固守的传统进行筛选,优秀的有利于你奋斗的那些还是请你留下,摒除那些腐朽的传统!
定律释义:
对现实的秩序习以为常,默认了它的合理性,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性。只有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采取积极的策略,才会有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