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以前,中国人的告别礼是鞠躬,或拱手告别。如今人们告别大多采用握手告别,挥手告别,摇手告别及点头告别。与孩子告别时多用招手。向上级告别时常微微欠身。向死者遗体告别,一般要三鞠躬。
欧美人常以“拥抱”“亲吻”来表示告别之情。英格兰人道别时,常横向挥手。法兰西人却竖向挥手。而日本人则是以鞠躬告别。
13.道歉
如果是礼节性的道歉可以点点头、欠欠身或招招手。一般男士常抬手到耳际;有时还要竖向挥动几下。向师长道歉时,要郑重地点点头,用欠身或鞠躬来表示。
14.愤怒、急躁
人往往在愤怒的时候会咬牙切齿,瞪大双眼,有时还会用力地揉抓自己的头发。当急躁的时候会拍大腿、拍桌子或捶头。当激愤时或要动手时,会捋胳膊挽袖子,女性常会手背叉腰。在英美等国,人愤怒急躁到难以忍耐的程度时,常以两臂在身体两侧张开,双手握拳,怒目而视。
15.告饶
也可理解为求饶,一般双手合掌在胸前频频摇动。因恐惧而求饶,常是抱头。苦苦哀求时则会跪地,磕头求饶。
16.无可奈何
当无可奈何的时候,一般会轻轻地摇头叹息,也会手臂不动两手摊开。欧美人表示无可奈何时常耸肩,或同时抬起双手前臂翻开手掌,有时还要摇摇头。或者摊开双手后,同时头向一侧偏,眼睛也会随之一闭。(节选自《社交礼仪》)
负面肢体动作
一边谈话,一边玩弄手指
求职者在面谈时,若无意间的玩弄衣服钮扣或手帕的一角,将会给人一种长不大的感觉。
交叉翘脚的坐姿
放松心情,双脚平放,是面试时最基本的的坐姿要求。因此,求职者应避免翘脚的坐姿出现,以免让主考官产生不端庄的印象。
拉裙子
求职者在面试时,若是因为自己穿着的裙子太短,坐下时怕曝光,而不断地拉裙摆,容易让主试者觉得求职者的个性太过于浮躁。因此,为避免这种窘境的产生,求职者在面试前,应对于裙子的长度多加考量。
拨弄头发
留着长发的人,与人交谈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拨弄头发,但这种习惯,会令人产生不尊重的感觉。因此,为避免这种习惯影响到面试的表现,求职者此时最好将长发扎起来,或整理个有精神的发型。
太小声谈话
面谈时,求职者的谈话,若太小声,以致主考官无法听清楚的话,会使人留下一种没自信的印象。
不当举止
1.不当使用手机
手机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如何通过使用这些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来展示现代文明,是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事务繁忙,不得不将手机带到社交场合,那么你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将铃声降低,以免惊动他人。铃响时,找安静、人少的地方接听,并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如果在车里、餐桌上、会议室、电梯中等地方通话,尽量使你的谈话简短,以免干扰别人。如果下次你的手机在响起的时候,有人在你旁边,你必须道歉说:“对不起,请原谅。”然后走到一个不会影响他人的地方,把话讲完再入座。如果有些场合不方便通话,就告诉来电者说你会打回电话的,不要勉强接听而影响别人。
2.随地吐痰
吐痰是最容易直接传播细菌的途径,随地吐痰是非常没有礼貌而且绝对影响环境、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如果你要吐痰,把痰抹在纸巾里,丢进垃圾箱,或去洗手间吐痰,但不要忘了清理痰迹和洗手。
3.随手扔垃圾
随手扔垃圾是应当受到谴责的最不文明的举止之一。
4.当众嚼口香糖
有些人必须嚼口香糖以保持口腔卫生,那么,我们应当注意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咀嚼的时候闭上嘴,不能发出声音。并把嚼过的口香糖用纸包起来,扔到垃圾箱。
5.当众挖鼻孔或掏耳朵
有些人,习惯用小指、钥匙、牙签、发夹等当众挖鼻孔或者掏耳朵,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尤其是在餐厅或茶坊,别人正在进餐或茶,这种不雅的小动作往往令旁观者感到非常恶心。这是很不雅的举动。
6.当众挠头皮
有些头皮屑多的人,往往在公众场合忍不住头皮发痒而挠起头皮来,顿时皮屑飞扬四散,令人大感不快。特别是在那种庄重的场合,这样很难得到别人的谅解。
7.在公共场合抖腿
有些人坐着时会有意无意地双腿颤动不停,或者让跷起的腿像钟摆似地来回晃动,而且自我感觉良好以为无伤大雅。其实这会令人觉得很不舒服。这不是文明的表现,也不是优雅的行为。
8.当众打哈欠
在交际场合,打哈欠给对方的感觉是:你对他不感兴趣,表现出很不耐烦了。因此,如果你控制不住要打哈欠,一定要马上用手盖住你的嘴,跟着说:“对不起。”
6.3 培养天鹅一般优雅的举止
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有站立起行等等动作,这些日常动作构成了人们的行为举止。如果这些动作做好了,人的行动就优雅起来了。
站姿
1)脊椎挺直,肩膀放松——站立时,背部脊椎务必挺直,头部拉高,下巴微缩,肩膀放松,使脖子到肩膀呈现自然优美的线条。
2)随时提臀,收缩小腹——毋须刻意挺胸翘屁股,站立时只要让自己的身体与地面垂直,腹部肌肉紧缩,让臀部出现紧实感,身体重量平均分布于两脚,即可达到仪态优雅与雕塑身体的效果。
3)保持稳定,切忌摇晃——站姿不正确会让你有种手足无措手脚不知该放在哪里的感觉。请将双手自然下垂,调整呼吸,身体保持稳定状态,如此一来,你就可以站得很自然很舒服。切记!避免摇晃或抖动手脚,否则会给人一种轻浮的感觉。
4)重心放在单脚上,另一只脚交叉在前——想要站得有女人味,就必须将身体重心放在单脚上。另一只脚交叉在前侧或放在斜后方,脚踝脚背尽量下压(注意!不要内八),稍微侧身,让身体呈现S型的线条,增添几许妩媚感。
5)肩膀放松,收缩小腹——站立时身体不可过于僵硬,肩膀微微往后及向下放松,切记!一定要收缩小腹。
6)手轻放在腰际间——单手轻放在腰际间,另一只手则自然下垂,显示出自信十足的感觉。
步态
我们把走路应有的原则归纳成以下几项:
(一)上半身应保持正直、下巴后收、两眼平视、胸部突起、腹部后收、两腿挺直、双脚平行。
(二)将要跨出的一脚,应当先提起脚跟,再提起脚掌,最后脚尖离地,跨出的一脚,应当脚尖先落地,然后脚掌落地,最后脚跟落地。
(三)一脚落地时,臀部同时作轻微扭动时摆度不可太大,当一脚跨出时,肩膀跟着摆动,但要自然轻松。让步伐和呼吸配合成有韵律的节奏。
(四)穿礼服、长裙或旗袍时,切勿跨大步,显得很匆忙。穿长裤时,步幅放大,会显出活泼与生动。但最大的步幅不超过脚长的2/3。
坐姿
学习与训练坐姿时,必须首先明确两点:一是允许自己采用坐姿时,才可以坐下。二是在坐下之后,尤其是在服务对象面前坐下时,务必要自觉地采用正确的坐姿。
坐姿是体态美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坐姿的要求是“坐如钟”,即坐相要像钟那样端正稳重。端正优美的坐姿,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坐姿特点是:安详、雅致、大方、得体。
入座的方法:入座时走到座位前,转身后把右脚向后撤半步,轻稳坐下,然后把右脚与左脚并齐,坐在椅上,上体自然挺直,头正,表情自然亲切,目光柔和平视,嘴微闭,两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以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掌心向下,两脚平落地面,起立时右脚先后收半步然后站起。
一般来说,在正式社交场合,要求男性两腿之间可有一拳的距离,女性两腿并拢无空隙。两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面,不宜前伸。在日常交往场合,男性可以跷腿,但不可跷得过高或抖动,女性大腿并拢,小腿交叉,但不宜向前伸直。最为常用的八种坐姿:
(1)正襟危坐式。又称最基本的坐姿,适用于最正规的场合。要求: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小腿于地面,都应当成直角。双膝双脚完全并拢。
(2)垂腿开膝式。多为男性所使用,也较为正规。要求,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皆成直角,小腿垂直地面。双膝分开,但不得超过肩宽。
(3)双腿叠放式。它适合穿短裙子的女士采用。(或处于身份地位高时场合)造型极为优雅,有一种大方高贵之感。要求:将双腿完全地一上一下交叠在一起,交叠后的两腿之间没有任何缝隙,犹如一条直线。双腿斜放于左右一侧,斜放后的腿部与地面呈45度夹角,叠放在上的脚尖垂向地面。
(4)双腿斜放式。适用于穿裙子的女性在较低处就座使用。要求:双膝先并拢,然后双脚向左或向右斜放,力求使斜放后的腿部与地面呈45度角。
(5)双脚交叉式。它适用于各种场合,男女皆可选用。要求是:双膝先要并拢,然后双脚在踝部交叉。交叉后的双脚可以内收,也可以斜放,但不宜向前方远远直伸出去。
(6)双脚内收式。适合一般场合采用,男女皆宜。要求:两大腿首先并拢,双膝略打开,两条小腿分开后向内侧屈回。
(7)前伸后屈式。女性适用的一种优美的坐姿。要求,大腿并紧之后,向前伸出一条腿,并将另一条腿屈后,两脚脚掌着地,双脚前后要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
(8)大腿叠放式。多适用男性在非正式场合采用。要求:两条腿在大腿部分叠放在一起。叠放之后位于下方的一条腿垂直于地面,脚掌着地。位于上方的另一条腿的小腿则向内收,同时脚尖向下。
6.4 眼神的意义
眼神一向被认为是人类最明确的情感表现和交际信号,在面部表情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眼睛具有反映深层心理的特殊功能。据专家们研究,眼神实际上是指瞳孔的变化行为。瞳孔是受中枢神经控制的,它如实地显示着脑正在进行的一切活动。瞳孔放大,传达正面信息(如爱、喜欢、兴奋、愉快);瞳孔缩小,则传达负面信息(如消沉、戒备、厌烦、愤怒)。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思想情绪的存在和变化,都能从眼睛这个神秘的器官中显示出来。
因此,眼神与谈话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它忠实地显示着说话的真正含义。与人交谈,要敢于和善于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这既是一种礼貌,又能帮助维持一种联系,使谈话在频频的目光交接中持续不断。更重要的是眼睛能帮你说话。恋人们常常用眼神传递爱慕之情,特别是初恋的青年男女,使用眼神的频率一般超过有声语言。
有的人不懂得眼神的价值,以至于在某些时候感到眼睛成了累赘,于是总习惯于低着头看地板或盯着对方的脚,要不就“环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很不利于交谈和发挥口才的。要知道,人们常常更相信眼睛。谈话中不愿进行目光接触者,往往叫人觉得在企图掩饰什么或心中隐藏着什么事;眼神闪烁不定则显得精神上不稳定或性格上不诚实;如果几乎不看对方,那是怯懦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些都会妨碍交谈。
当然不能老盯着对方。英国人体语言学家莫里斯说:“眼对眼的凝视只发生于强烈的爱或恨之时,因为大多数人在一般场合中都不习惯于被人直视。”长时间的凝视有一种蔑视和威慑功能,有经验的警察、法官常常利用这种手段来迫使罪犯坦白。因此,在一般社交场合不宜使用凝视。研究表明,交谈时,目光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宜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超过这一限,可认为对对方本人比对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低于这一阈限,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对对方都不怎么感兴趣。后二者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失礼的行为。但是集会中的独白式发言,如演讲、作报告、发布新闻、产品宣传等则不一样,因为在这些场合讲话者与听众的空间距离大、神阈广,必须持续不断地将目光投向听众,或平视,或扫视,或点视,或虚视,才能跟听众建立持续不断的联系,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千奇百怪眼睛礼仪
注视礼:阿拉伯人在倾听尊长或宾朋谈话时,两眼总要直直地注视着对方,以示敬重。日本人相谈时,往往恭恭敬敬地注视着对方的颈部,以示礼貌。
远视礼:南美洲的一些印第安人,当同亲友或贵客谈话时,目光总要向着远方,似东张西望状。如果对三位以上的亲朋讲话,则要背向听众,看着远方,以示尊敬之礼。
眯目礼:在波兰的亚斯沃等地区,当已婚女子同丈夫的兄长相谈时,女方总要始终眯着双眼,以示谦恭之礼。
眨眼礼:安哥拉的基母崩杜人,当贵宾光临时,总要不断地眨着左眼,以示欢迎之礼。来宾则要眨着右眼,以表答礼。
挤眼礼:澳大利亚人路遇熟人时,除说“哈罗”或“哈”以示礼遇之外,有时要行挤眼礼,即挤一下左眼,以示礼节性招呼。
本章总结
空间,是指人们在交往时,特别是个人与个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交往时,因彼此的关系不同,周围的环境不同,而无形中感到彼此间应保持的一种特定的距离。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有伸缩性的空间范围内,这个范围圈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像一个气球,不允许、不喜欢他人随意侵犯或突破。这种距离范围圈源于人的动物本能,有与生俱来的属性。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神态代替语言,借以达意表情的沟通手段之一。
眼神一向被认为是人类最明确的情感表现和交际信号,在面部表情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