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3600000004

第4章 素食养生(3)

醋不仅是一种调味品,而且是一种保健养生食品。有位日本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食醋四大功效:有助于食物中钙、磷、铁等物质的吸收利用;具有杀灭或抑制多种细菌的作用;能降低血压和血清胆固醇;防止和消除身体疲劳。夏天凉拌菜中加点醋,既可杀菌,又能防肠道传染病。遇到打嗝时,用醋一小杯加入适量凉开水,喝下即可止嗝。肠燥便秘者,每天喝一杯加醋的凉开水,有缓解排便困难的作用。晕车、晕船者,出发前喝一小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会舒服得多。此外,醋煮花生或黄豆,具有降脂、降压的功效。工作一天下来疲劳时,在洗澡水中加点醋,浴后使人感到肌肉轻松,身体恬静,促进入睡。

视食如药,防止贪食

在日常生活中,食是指饮食,药是指治病用的药物。食与药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内涵各异,泾渭分明,谁也不会混淆使用。佛教里则不然,佛家把饮食和药物统称为“药”,并分为四种。要求其信徒吃纯净天然的素食,提出许多关于修道者的饮食禁忌,包括要无肉、无蛋,还要不食葱、蒜等刺激性食物等。

佛家对人的饮食,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在他们看来,人们的头痛脑热、肚子胀等种种痛苦,称之为病,治疗此病痛的是药。同样,肚子饿也被视为一种病,是饥病,能“治疗”此种“病痛”的饮食,也称为药。戒律上说,众生的病分为两种:一种是饥渴的“故病”,另一种是四大增损的“新病”。治这两种不同的疾病,相应的有四种药:即时药、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前三种是规定了食用方式的食物,而第四种药则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治病药物。

佛家将食物视为药,还有另外一层意义。佛家认为,食为五欲之一,所谓“欲”就是希求义,即在众生的本能中,对饮食有着强烈的希求。正因为如此,人面对饮食时自然会产生贪念。戒律中称食为药,是要僧人把饮食当成药物观想,将所受的食物,当成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这样,食时就不会贪多贪好了。

佛门对于一日该食几餐、每餐食用什么东西都是有自己的一套规定。佛家一般一日食用三餐(以前是提倡过午不食的),每餐的时间要符合规律,不可随意打破这个规律;每餐的内容也是有规定的,佛家规定早饭和晚饭只可以喝粥,而且晚饭的时候要尽量少吃,午饭吃米饭或馒头加上一些蔬菜。严格禁止在非用餐时间进食,如果需要可以饮用一些开水来解渴;各种零食、食品都不可以随便食用,更不可以在吃饱之后立即就座,最好是在就餐后的两个小时等食物消化、吸收之后再坐,这样也比较利于佛家弟子的静坐凝思。

另外,佛家认为,减食是增进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佛经《摩何止观辅行》里面记载:吃得少,心智才能清明,而唐朝高僧百丈禅师曾经列出寺院生活的二十条要则中的第四条也说:“疾病以减食为汤药。”这说明佛家很重视减食在治疗病中的作用,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知道,有些肠胃疾病和不适,确需减食调养,少吃东西才能让消化系统得到休息,减轻身体的过度负荷,使生理组织恢复活力,白细胞和抗体充分发挥驱除细菌病毒的效能。

有很多疾病是由于饮食太多太杂引起的,中医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饮食过量会引起消化不良、胃肠疾病、影响营养的吸收或者过多的养分留在体内排不出去,导致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因此,减少或适量饮食,可以防治疾病,还可以减少毒素的积累,这些对于强身健体无疑是有益的。

总之,佛家养生所提倡的“视食如药”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饮食习惯,人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这对身心健康益处多多。

小知识

佛家讲究过午不食

佛家规定,比丘午后不能吃食物。原因有两个:其一,比丘的饭食是由居士提供,每天只托一次钵,日中时吃一顿,可以减少居士的负担;其二,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这个制度,今天南部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普遍实行。最严格的只喝白水,连牛奶、茶水、椰子水都不喝,但一般的僧人午后可以喝茶、汽水、果汁,也可以吃糖。我国汉族禅宗僧人从古有自己耕种的习惯,由于劳动的缘故,晚上非吃东西不行,所以在多数寺庙中开了过午不食的戒,但持过午不食戒的僧人为数仍不少。

佛家戒吃肉食

虽然佛家认为,不食荤腥是佛教教义上的一种要求,但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合情合理的具体规定,如古印度僧人可以食“三净肉”。因为在古印度,佛教僧人实行乞食制度,僧人乞食时不论贫富,乞到什么吃什么。当有人供养肉食时,乞食者就会观察,此肉是不是为我所杀,或被怀疑为我所杀,我有没有看到、听到杀生。如果不是,可以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三净肉”。

直到今天,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如泰国、斯里兰卡、缅甸和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佛教僧人仍然托钵应供,不忌荤腥。唯有我国汉传佛教寺院,没有实行托钵乞食制度,又强调慈心不杀,加上农业发达,自然条件允许,从公元511年,虔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颁布《断酒肉文》后,便开始严格禁止食肉。

大乘经论对食肉做了严格禁止食用的界说。许多大乘经典中,都着重讲解了食肉的过失以及戒杀、断肉、素食的功德。

佛陀弟子中曾有一位名叫迦叶的向佛请教道:“为什么以前可食三净肉,乃至九净肉呢?”

佛陀告诉他说:“这是因为,修行都是慢慢发展进行的,一下子断掉有困难,但是,应当知道现在就断肉的教义。”之所以有这种情形,是佛还在世的时候,为引度众生而采用的“渐进”方式,让大家能更容易修学佛法。当他要离开沾娑婆世界的时候,又把三净肉的事情交代得非常明确,告诉修学佛法的弟子说:“一切肉不得食,食者得罪。”

佛家认为吃肉会产生多种过失,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切众生都是亲属,有亲缘关系,所以不能吃肉。

屠夫把驴、骆驼、骡子、狗、牛、马的肉掺在一起卖,不纯,所以不能吃。

肉食动物都是吃不干净的肉长大的,所以不能吃。

人吃肉的时候,因闻到肉的气息而产生恐惧心理,所以不能吃肉。

吃肉的信徒们不容易产生慈心,所以不能吃肉。

只有那些愚钝不觉悟的人才吃肉,所以佛教信徒不能吃肉。

如果修行的人吃肉,会妨碍咒语效果的产生,所以不能吃肉。

吃肉的人会在内心种下恶的种子,所以不能吃肉。

所有的天神都会抛弃吃肉的人,所以不能吃肉。

吃肉会产生口臭,所以不能吃肉。

吃肉的人容易做噩梦,所以不能吃肉。

在空旷的山林中,虎、狼等猛兽会沿着肉的味道找到吃肉的人,所以不能吃肉。

吃肉容易导致饮食无度,不能节制,所以不能吃肉。

吃肉的人容易产生眷恋凡尘之心,所以不能吃肉。

因为吃肉人的存在,导致对种种动物的杀害,所以不能吃肉。

如来对待众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如来不吃肉,所以教育弟子也不能吃肉。

小知识

佛家所谓的“九净肉”

1.不见,我眼不见它被杀时的情景。

2.不闻,我耳不听见它被杀时哀叫的声音。

3.不疑,它之死不疑是为我而杀。

4.自死,鸟兽命尽自己死亡的。

5.鸟残,鹰鹫等食其他鸟兽所剩余之肉。

6.不为己杀,不是我亲自动手去杀害的。

7.生干,死亡多日而自干的。

8.不期遇,不是约定日期而是偶然遇到的。

9.前已杀,不是现在因我而死,而是前时已被杀的。

禁食五辛,旨在精遵

佛家要求弟子吃纯净天然的素食,基本的要求是无肉、无蛋、无酒精,还不能加葱和蒜。其中,葱和蒜就属于佛家素食戒律中的五辛。关于五辛,说法不一,最常见的说法是,五辛包括:胡葱(大蒜)、革葱(韭菜)、慈葱(葱)、兰葱(小蒜)、兴渠(产于印度)。佛家要求所有修行的佛家弟子都不能吃荤食以及五辛,否则,罪过是不可饶恕的。

另外,禁吃五辛还有以下的原因:

1.大小乘经中的规定

大乘经律《梵网经》中曾提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胡葱、革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胡葱,又称大蒜,史传是张骞出使大宛时从胡地带回来的,其余四种如上文所提。

在小乘经律中,曾提到,蒜只可以用来治病,食时用饼夹着蒜食用。若其他的药不能治,只有食蒜才行的,可以服食。若涂疮不犯,非食蒜不能治愈,戒律才允许,但吃了蒜后,为了不影响大家,律中又规定,七日不得卧僧床褥、上僧厕、入僧浴室、温室、讲室、食屋,乃至说法布萨(信徒集会、忏悔的佛教仪式),一切活动不得加入。

同类推荐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本书的两位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的病人,发现这些病人大多数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开门见山。 因此,作者希望告诉读者的是面对心病,如果人们能以正确的心态支认识它,对待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中西方的经验也表明,一 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指解心理障碍。
  • 宝贝家人的健康

    宝贝家人的健康

    如果能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加以科学的健康管理,对我们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时时加以审视和检查,并有针对性进行一些家庭膳食调理,注意饮食方面的营养搭配,因人而异地进行预防和补益,则生活中大部分常常困扰我们的疾病,都能获得有效的防治和改善。再者说,不管任何一种病症都有其初期人征兆,只要加以细心看管,做好防护,不仅可以使家人或自己的生的小病很快治愈,即使有什么大的病痛,也不会因“雪上加霜”而铸成大错。
  • 胃肠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胃肠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胃肠病,怎么防治?怎么调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胃肠病是怎么发生的,您知道吗?胃肠病有哪些“信号”,您心中有数吗?食养食疗、运动锻炼、情志调养、经络调养、药物治疗,怎么做才能远离胃肠病?怎么做才能有效治疗胃肠病?居家调养,您的心中是否一清二楚?细节决定成败,健康来源于生活态度。健康,就在您手中!
  • 按摩取穴定位随手查

    按摩取穴定位随手查

    从头到脚的养生穴位蕴含着代代相传的保健祛病妙法。本书精选了人体12条正经和任督两脉上的特效穴位,从最基本的穴位手法入手,循序渐进的告诉你如何进行按摩才能达到防病祛疾、保健养生的目的。本书配有准确的穴位图方便读者查找穴位进行操作,呵护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
  • 中国人必知的120条养生老经验

    中国人必知的120条养生老经验

    本书集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经验之大威,荟萃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的养生精华,凝聚了李时珍、孙思邈、华佗、朱丹溪等古代名医的养生智慧,是每一个中国人健身养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身体调养宝典。
热门推荐
  • 军婚

    军婚

    火让英雄无奈,却让真情弘扬。当军号再次响起,军人已脱下军装。当都市的物欲扑面而来时,他们也面临着灵与欲的诱惑,泪水和鲜血的胶着,孤单与责任的彷徨,依附与独立的心理挣扎……然而,军婚!神圣!它代表着责任,代表着真爱。
  • 清朝穿越记

    清朝穿越记

    【起点女生网一组B班签约作品】看了太多的清穿文,自己也想写一篇,就当圆自己一个穿越梦。齐珞和父母一起穿到清朝只想和自己父母平淡幸福生活的齐珞该怎么办?是努力摆脱命运的轨迹还是顺其自然?平凡低调却因父亲的升官封爵备受关注蝴蝶翅膀闪动,既然已经来到这了,那么我的人生我做主读者群101581278(已满)安琪亲所建104063495(已满)最初梦想亲所建114076474(已满)最初梦想亲所建72374289(新建的超级群,招人中)感谢瑶提供以上四个群敲门砖皆为故事中的人名,很简单的问题。另外推荐我的新书《海月明珠》
  • 卅街档案馆

    卅街档案馆

    一场熊熊烈火,使卅街档案馆的绝密卷宗重见天日。1946年,在平息了国民党及残余日本关东军发动的暴乱之后,报信的火麟食盒被人劫走。从此,神秘事件接连涌现:狐仙堂的诡异符咒,被撕碎的刀疤人,庞大的地下要塞,以及被屠杀的剃发黑斤人……究竟食盒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使得与食盒有关的人全都离奇身亡?几十年前的谜案缘何与现代人的人生际遇紧密相连?
  • 霸天绝杀

    霸天绝杀

    惊天一怒大屠洗,神所泣,大灾变。我生故我人犹存,我命由我不由天。待到造化大成日,无所惧,杀尽天。天赐于我何路,地赦于我何理。这反复的天地,无常的命运,携我妻儿弟兄,任我大道驰骋。挡我道,杀无赦,凭一双封天之瞳,我欲向苍生证,雄霸天下,力挽狂澜,不死不灭,镇地封天。
  • 仙凛天下

    仙凛天下

    在广阔无垠的仙凡大陆上,万族并立,顶尖势力明争暗斗,看似平静,却引起千帆浪;古老的黑暗组织,阴谋不断,动乱天地。成就仙位,是所有人拼搏的目标,可仙路漫漫,何为终?问大地,谁主沉浮!一个从蛮荒走出的少女,故事从这里开始···
  •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讲述了:做人多一点“心眼”是搞好关系的基础;做事多一点“手腕”是左右成功的关键。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他做人有没有活“心眼”;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尢右逢源,重要的是看他办事时有没有活“手腕”。男人多一点“心眼”与“手腕”,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背后出手,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在人生中立于不败之地。此书告诉我们,掌握了做人的“心眼”、做事的“手腕”,就会做人轻松,做事有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黑白道3:渗透

    黑白道3:渗透

    洪水中接连出现一男一女两具尸体,李斌良和战友们经缜密侦查,确认二人都是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为查明真相,他的足迹随着作家的笔迹奔走于各个校园之间,由此他涉足到一个从未涉及过的领域——教育……
  • 迷糊男生范弥胡

    迷糊男生范弥胡

    班长,学习好,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头脑灵活,肖小笑,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铁三角”中的老大,幽默,情节简单,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宗庆后与娃哈哈

    宗庆后与娃哈哈

    本书深度挖掘了企业的真实运作密码,即研究娃哈哈成功的个性部分,如独到的“宗式兵法”;同时,也重点研究了娃哈哈成功的普遍意义,即共性部分,并且用适当的战略、管理、营销理论加以解释,并辅以延伸阅读,不仅希望读者能从娃哈哈的战略、营销、管理案例中有所借鉴,更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给自己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