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已成为当今最时尚的饮食话题之一。提到素食,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两个方面:一是佛教,二是养生。的确,佛教提倡食素。佛家认为,食素利于养生,食素不仅不会影响人体营养的正常吸收,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医治一些由于食荤引起的疾病。佛家的素食饮食观念,也符合现代营养学的理论。人体所必需的营养,都可以从素食中获得。
佛家素食观念的起源
素食是我国汉传佛教饮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佛家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所谓“食素”,即不食荤腥。其中,荤指的是葱、蒜、韭菜等五种气味强烈的蔬菜(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荤,一般指的是肉食),而腥则指一切动物肉。前者主要是为了清净身心,不熏扰他人,后者则主要出于佛教的慈悲教义,关爱一切生命。从健康角度考虑,食素也是值得提倡的。
人类的饮食方式,作为人与自然界相交换的生理行为,不是一种单纯的吃与喝,而是按特定方式进行的文化行为。“吃什么”、“怎样吃”,表现为在明确观念指导下进行的社会行为。佛家奉行的食素主张,就是人类社会生活里存在的各种各样饮食方式中的一种。佛家的食素主张,是与佛家教义、教规以及它所主张的宗教伦理观念相连的。佛陀在世时就说过,食肉的人即使获得开悟,但最终都会遭报应,沉沦到生死的苦海中。
总体来说,佛教的食素观念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食素出于慈悲心
佛教徒食素是跟“大慈大悲”的佛教理念一脉相通的。因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基本理念是众生平等,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此处的“生”并非专指人。佛教“五戒”中排在第一位的也是“戒杀生”。比佛教历史更古老的婆罗门教、耆那教也讲五戒,尽管内容不尽相同,也都包含不杀生这一条,但他们所说的“生”,指的就是人,而佛教不是。佛教中的不杀生,不仅包括不杀人,还包括不杀一切众生——有意识的生命,包括动物。因为动物在被宰杀的时候,脸上往往会表现出惊恐或愤怒的神情,并伴随有声嘶力竭的哀鸣或哀嚎,这在以慈悲为怀的佛教徒看来是不吉利的,所以佛家提倡素食,如果人人都是素食主义者,那么杀生的行为就不会存在了。
2.食素基于因果轮回
因果定律,是佛家的基本法则,造什么因,得什么果,是必然不变之理。选择素食,就是基于这种对因果轮回的认识。佛经上说:食肉的人,死了之后堕入恶的轮回中,要遭受无边无涯的苦。造杀因就得杀报,食它的肉,就应该还它的肉。个别因,个别报;大家因,共同报。
佛家在这里所说的“吃出来的轮回”的教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认识到了人的饮食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其中一些观点还颇合于现代生态文明的理论。例如,佛家认为瘟疫,就是共报的事例。在现代,那些嘴馋的人就爱吃野生动物,为此常常吃出病来,还把病大面积地传染给人类,这类事件,屡见不鲜。
3.食素基于平等观念
佛家认为,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也就是说,世间存在的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佛。所以,佛家所讲的食素,也和众生平等的观念有关。佛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通俗地说,就是所有的雄性都是父,所有的雌性都是母。照此说来,今天,那些吃肉的人无异于在吃自己过去的父母的肉。这种说法从现代科学上来分析是没有道理的,我们所指的“父母”是从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上来讲的,但是这句话中所体现的人和其他物种有联系,并且彼此间要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和谐的生存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净因法师在《杀生之残忍》一书中提到,人是杂食动物,也可以吃蔬菜、水果。人虽然高贵,却没有平等的心,没有意识到动物生存的意义。应该把动物和人同等看待,杀死动物和杀人有同样的罪,动物和人有着平等的生存权利。这种物种间博爱的说法和现代动物保护者的某些观念是一致的,同时也说明了佛家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观念是有道理的。
小知识
现代人对素食的思考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饮食早已不再只追求果腹,美味而营养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今天,人类越来越多地反思自己,反思其他生命。同时,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地球。为此,回归自然、回归健康、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深深地影响着现代饮食的观念。于是,天然纯净素食成为了21世纪饮食新潮流。素食者越来越受到尊重,能以素食款待宾朋被视为高雅的礼仪。虽然今天的素食不再有宗教的味道,但其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生命的意识却体现出了现代人的文明、进步和高雅。
食素是最自然的养生之道之一
佛家认为,食素利于养生。素食没有肉食的许多副作用,如大量食用肉类,不仅增加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导致胃肠胆囊疾病,还容易使胆固醇增高,血粘度上升,引发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肥胖等多种慢性疾病,但仍有很多人对食素持有异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担心素食营养不够。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食素者可以从他们的食物中获得平衡的营养成分,这可从长寿的佛家高僧每日食谱中得到印证。
日本北法相宗管长清水寺总住持大西良庆在昭和五十八年(1983年)逝世,享年106岁。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早上6点钟起床,吃很简单的东西。他的一日三餐是:早餐为梅干、腌大头菜、豆腐味噌汤、白粥两碗;午餐吃早餐剩下的,或是面条;晚餐则是豆腐汤、菠菜或其他青菜混合,外加白饭一碗。大西良庆总住持自修行以来,没有吃过任何肉类食品。
总之,素食富于营养,清淡而易于消化,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食素不会引起营养素的缺乏而致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
那么,食素对人都有哪些益处呢?
1.食素可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植物食品中不含有对心血管构成威胁的有害物质,因此食素可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美国公布的一个研究报告曾证实,堵塞的冠状动脉,可以通过食素、运动、服药和减少精神压力等综合措施重新通畅,而不需依赖手术打通。单靠食素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且在以后10年中没有发生使心脏病猝发的冠状动脉病;而不能坚持食素者,则出现了冠状病重度再发。
2.食素可减轻肾脏负荷
食素对肾功能不健全的肾脏病患者来讲,能起到让肾脏“休息”的作用。肾脏病患者改为食素,外加乳制品的摄入,既可减轻肾脏负担,又不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实为一举两得。
3.食素能预防骨质疏松症
众所周知,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常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应该多吃含钙质的食品,而维生素C有利于钙质的吸收。很多植物食品,如绿色蔬菜,西红柿和某些瓜果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C,而动物食品有时却会剥夺身体利用钙质的能力。
4.素食容易消化和吸收
一切肉食在胃中不易消化,甚至进至大肠时尚有大部分未消化或只是半消化,因此肉食动物在大肠中腐化极盛,且多带毒性,对人体有害。反而一切果蔬谷类的营养易消化、容易直接被吸收,植物中的纤维素也能防止便秘的发生。
5.食素能减少动物毒素的吸收及减慢衰老
由于动物受屠宰时,因愤怒、恐惧、哀伤、痛苦、挣扎,会产生大量有毒的分泌物,人食其肉,不知不觉中就把这些毒素也吃进自己体内,这样就会加重肾脏、肝脏等排毒器官的负荷,使人容易患病及容易老,而食素就可以有效避免吸收毒素及衰老的隐患。
6.食素使人精神状态更佳
食素者往往感觉自己很清爽,似乎人也变得更聪明了。事实,这并非只是心理暗示的结果,而是有科学根据的。国外的研究者发现,经常吃素的人神志清醒,思维敏捷,而经常吃肉的人则易神志混浊,反应迟钝。因为大脑细胞所必需的养分从主到次分别是麸酸、维生素B和氧,而谷类、豆类等素菜是麸酸和维生素B的“富矿”,一日三餐从富矿里汲取能量,可以增强人的智慧和判断力,使人容易放松及提高专注力。
小知识
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吗
佛教徒不一定要吃素,譬如日本、泰国等信奉佛教的国家,囿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及地理环境,有很多人并非素食者。然而素食合乎儒家的仁爱和佛教的慈悲,所以非佛教徒的神父、牧师也有食素的。中国佛教倡导食素是为了实践慈悲的精神,信仰之后,能吃斋菇素是最好的,倘因家庭或工作上的关系无法吃素,可以选择初一、十五日,或六斋日吃素,或平日只食肉边菜、三净肉也可以。
佛家素食讲求营养平衡
众所周知,素食主义者在饮食中不吃任何动物源性食品,而由于信仰、追求健康、美体瘦身等方面的原因,选择素食的人也越来越多。如果你是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那么,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均衡膳食”。因为,只有均衡的膳食才能确保身体摄入足够的必需营养素。那么,如何食素才能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注意五色搭配
对于五色,在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说,五色与五脏相配,即绿、红、黄、白、黑五种大家熟知的蔬菜颜色,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
红色主心,所属蔬菜有红萝卜、西红柿、红椒、红豆等;绿色主肝,所属蔬菜有椰菜、芦笋、苦瓜、黄瓜、芥蓝、莴笋、青椒、龙须菜、芹菜以及其他绿色素菜;黄色主脾,所属蔬菜有黄豆、玉米、南瓜、黄豆芽、红薯、南瓜子、腰果以及各种植物种子等;白色主肺,所属蔬菜有地瓜、莲藕、莲子、白薯、山药、土豆、白萝卜、银耳等;黑色主肾,所属蔬菜有紫菜、荞麦、海带、黑豆、香菇、黑芝麻、黑木耳等。
2.注意五味搭配
对于五味,佛家也从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的角度提出了有价值的看法,值得我们借鉴。有一部叫《摩诃止观辅行》的佛经说:适度的酸味,对肝脏有益,却会损脾脏,所以脾病不可吃酸;适度的辛味,对肺脏有益,却会损肝脏,所以肝病不可吃辛;适度的苦味,对心脏有益,却会损肺脏,所以肺病不可吃苦;适度的咸味,对肾脏有益,却会损心脏,所以心病不可吃咸;适度的甘味,对脾脏有益,却会损肾脏,所以肾病不可吃甘。
3.饮食上要掌握原则
应以全麦面包、胚芽面包、糙米等代替白米饭、白面。
肉类蛋白质含量高,但豆类如黄豆、毛豆、绿豆,或豆腐、豆干等豆类加工品也含丰富蛋白质,可补充因未摄食肉类而缺乏的部分,且多吃豆类无胆固醇过高之忧。
多摄取腰果、杏仁等核果类,其丰富油脂可补充人体所需热量。
青菜最好能有四五种变化;肉类所含铁质可经由多摄取高铁质的水果如番茄、猕猴桃、葡萄来补充。
别为了让素食更有味而多用油脂来烹调,应掌握素菜清淡、少盐、少糖的原则才符合素食之健康取向。
吃素者易缺乏维生素B12,多吃综合维生素可改善。爱美的女人想靠吃素来维持苗条身材可不是这么容易,如果你烹调方式不正确,用油过量,或是尽挑些油炸类如炸豆腐皮,或是甜食类如绿豆糕来食用,尽管这些食物都是素食,然而,高油高糖让你想不发胖都难。
如果你是个素食入门者,刚开始也许会觉得明明吃得很多,却饿得很快,这正是因为植物较易被肠胃吸收。别担心,持之以恒,你就能深切感受到吃素对身体健康有多好了。
小知识
多吃素食并不等于不吃肉食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自古以来,我国医学就主张食物要多样化和基本食素。据调查,我国长寿老人的食谱,其主食多为玉米、麦等谷物,副食多为豆制品、蔬菜、水果、辅以少量家禽野味。素食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糖、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它们对推迟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增进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多吃素食并不等于不吃肉食,合理的饮食调理应当做到“素为基础,荤素并用”,这样才能延年益寿。
食素自有其滋味
佛家饮食包括饮料和饭食两类。饮料指各种浆、羹、水,如蜜浆、果浆、醍醐、甘蔗和净水、茶水等;饭食指米、面、酥酪、肴馔等。这些饮食都可以“资色身,进道业,而证菩提”,所以,可用它们来供养佛僧。
佛教常用的供养饮食主要有净水、饼、粥、果、羹、米饭及圆根(大头菜)等食物。佛经中记载了有关饮食的供养,即用百味的饮食供养诸佛、菩萨及众僧,除米饭外,还有饼、果、药草等。
这样说来,佛家的素食并不是不讲饮食的多样化,不讲究吃得有滋有味的。素食者每天的饮食,包括下面几种:
面食、谷类和土豆,为饮食的1/3。这类食品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很好的淀粉来源。
水果与蔬菜,包括各种新鲜的、罐装的、晒干的以及果汁,也为饮食的1/3,并尽量选择多类品种,每日不少于五类。
牛奶和奶制品,此类食品富含蛋白质和钙,适量摄取。
豆类和坚果类,此类食品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等,适量摄取。
带脂肪和糖类的食品,包括、甜食、饼干以及油炸的食品等,此类食品少量摄取。
从对佛家膳食食谱构成的研究可以发现,佛家素食已成一大食系,佛家素菜在中国传统菜品中也占一席之地。中国传统素菜分为寺院素菜、宫廷素菜与民间素菜三个流派。寺院素菜讲究“全素”,禁用五荤,且大多禁用蛋类。宫廷素菜,泛指道家宫观、佛家寺院烹饪的专供帝王家享用的以素菜为主的馔肴。素菜在僧人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原料,除了时令蔬菜外,多用豆制品、竹笋和三菇六耳,还有号称“四大金刚”的豆腐、面筋、笋、蕈等。
梁武帝时,南京建业寺有一僧厨,素菜烹调技艺精湛,“一瓜可做数十肴,一菜可变数十味”。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烹调技艺日臻完善,广泛使用植物油,豆类制品和果蔬菜大量增加,茹素之风比前代更加兴盛。据王谠的《唐语林》载,崔侍郎安悲,宴请诸司,用面粉和芋头等材料做素菜,在外形上可与猪羊肉做的脍炙荤菜相媲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开了后世“仿荤素菜”的先河。
唐以后的帝王也十分喜欢佛家菜肴。据记载,少林寺曾用少林素食先后招待过唐太宗、元世祖、清高宗等20多位帝王。宋代以后,寺院素菜已能配成品位很高的全素席。许多菜肴,以素仿荤,比如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等,不但与荤菜形似,而且味道也颇为相近。寺院斋厨用白萝卜或茄子加发面等原料制成“猪肉”,用豆制品、山药泥烹制出“油炸鱼”,用绿豆粉掺水仿制成“鸽蛋”,用胡萝卜加土豆仿制成“蟹粉”,厨师的巧思和手艺也满足了人们情趣上的需要。
小知识
什么是仿荤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