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3600000019

第19章 德行养生(2)

看人要看心,正如佛陀所说,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内心的肮脏才难于改善。要做个内心纯净的人,扫除心灵的污秽,因为,内心的洁净要比外在的干净更重要。

小知识

金佛

一个屠夫在街上遇到两个修佛的人,说要去西方见佛,劝他也能加入一同去。屠夫说:“我太肮脏了,我不配。请你们把我的真心带去吧。”于是将自己的心掏给他们,二人就带着他的心到了西方。见到佛后,佛指着一个巨大的锅,里面是沸腾的水,问他们敢不敢跳下去,两个人都犹豫,就想不如先把那颗心放进去试试看,于是将屠夫的心扔下去,结果变成一个金佛,两个人一看也跳了进去,结果却出来两个油条。故事告诉人们,带着任何人心、人念都是修不成佛的,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的观念,放下生死,坚定修炼,修的执着无一漏,真正修成一个干干净净的觉者才能功成圆满。

宽以待人助养生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认识和理解其重要性,对养生非常有利。

宽容也叫宽恕。宽容是心理养生调节阀,不致使心态反映过度而失控;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对人和事的理解和谅解;宽容也是一个人思想成熟的一种表现,显示出了气度和胸怀。宽容养生的结果能达到乐观处事,身心健康。

有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有一天青年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决定痛改前非,就对一休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争吵了,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别人把唾沫吐到我的脸上,我也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不是什么忍受不忍受的问题,你就当是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或者骂它。唾沫吐到脸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侮辱,微笑着接受吧!”一休禅师和气地说。

“如果拳头打过来怎么办?”青年问。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一休禅师微笑着说。

青年终于忍耐不住,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感觉怎么样?”一休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佛法云:“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就是说当怨敌或亲友无理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应立即想到“这些伤害都是从因缘聚合而生的”,于是欣然承受。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时期,一位高僧受大帅邀请赴素宴。席间,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肴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打算让大帅看到。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且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就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了。

宴席后高僧辞别了大帅。归寺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父,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肉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我当时只是要让大帅知道,处罚他而已。”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或‘无心’,如果刚才大帅看见了猪肉,盛怒之下把厨师枪毙或严重惩罚,这都不是我所愿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徒弟点着头,深深地体悟这个道理。

古人云:“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宽容待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才堪称领悟了佛的真正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总要遇到一些他人的损害。一些怨敌会无端给我们制造众多殴打、诽谤、侮辱、嘲讽……还有一些亲友,以前也许相处得不错,但到了一定时候,他们也会翻脸不认人,平白无故地闹许多是非,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伤害。类似事件,很多人都有过亲身的体验。

面对他人的伤害,如果以牙还牙、以怨报怨,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他人进行伤害行为时,他的心为烦恼所制而不能自主,如果在此时遇到了抵抗,定会如同火上加油,嗔心会更炽盛。大家知道,“沙门四法”的原则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不以嗔怒对嗔怒,不以揭短对揭短。如果以怨报怨,就违背了出家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平时修持的功德,也就会在刹那之间毁坏殆尽。最终的结果,于人无益,于已有害,所以这种以怨报怨的行为,是万万不可采取的。

小知识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不单只是以拜佛、诵经、参加法会……为修持,日常生活中,学习“忍”更是重要。在面对他人的叱骂、捶打、恼害、嗔呵、侮辱能够安然顺受,不生嗔恨,这不但是为人称许的修养,也是一种智能的展现。所以佛陀说:“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佛陀也在《佛遗教经》中,告诫弟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是需要经过一番寒彻骨的养深积厚,而酝酿成的涵养。

佛家讲忍,有三种层次:

1.生忍

生忍,就是为了生存,必须忍受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饥渴苦乐。不能忍耐,就不具备生活的条件。

2.法忍

法忍,是对心理上所产生的贪嗔痴我见,能自制,能自我疏通、自我调适,也就是明白因缘,通达事理。

3.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是忍而不忍得最高境界,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是个平等美好的世界,能随处随缘的觉悟到无生之理。

所以,忍就是能认清世出世间的真相,而施以因应之道,是一种无上的智能。

佛教经典《百喻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户人家招待客人,父亲叫儿子跑去采买酒菜,谁知儿子去了好久都没回来,眼看着日近中午,马上就要开饭了,还看不见儿子的影子。父亲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于是自己就上街去看个究竟。

他远远地看到儿子和一个人面对面地站在一个独木桥上,于是上前骂道:“客人早都到了,你怎么还站在这里不回家呢?”儿子说道:“父亲,我买完酒菜刚走到桥中间,这个人走到这里,他不让我过去,我现在也不让他过去,所以我们两个人就耗上了,看看究竟是谁让谁!”父亲一听就淌过河对儿子说道:“好孩子,你先绕道回家把酒菜拿回去给客人吃,让我来跟他对一对,看看谁让谁。”

退让一步,大家都过去了,何必非等他人来让自己。一点儿小亏都不吃的人,将来只能亏越吃越大。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各种矛盾、争执。有的人视“横蛮”为“英勇”,在矛盾和争执中总爱誓死争高低,使小事酿成大祸。有的人则视“忍让”为美德,做到“人善我,我善人;人不善我,我亦善人”。这两种人际关系的善恶,人们一眼即明,但要见之于行动则非易事。它需要矛盾的双方具有理智和道德,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在现实生活中,忍确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有效方法。从功利上来说,“忍可以免灾”,“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不忍,不可不谨”。古人要求人们能忍则忍,把忍看成是法力无边的法宝,能使人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佛教也极度宣扬忍,使之成为自我牺牲的精神。确实,忍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倘若每个人都忍让些,生活将减少许多矛盾和争斗,社会也变得和平与安宁。忍也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健康,“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面对矛盾和纷争,退避三舍,礼让谦恭,自己会心里舒坦;同时,对方也会因你的宽容大度而受到感动。

小知识

无相颂

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净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恼。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有罪,我非自有罪,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布施常得福报

佛家认为,人若不懂得布施,便不会体验到自己的富有;若不懂得奉献感情,便不会享受到天伦之乐;若不为社会服务,拥有再多的权势也没用。只有布施才能让你感到富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布施,是帮助人,也是惜福。在给予别人精神和物质的帮助中,为对方提供了一个温暖的空间,也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实现的空间。懂得布施,才能实现心灵的富足,功德境界的提升。

南北朝的南梁高僧法聪,在他的禅室内,坐禅的绳床两旁,各有一只老虎守护着。

一天,晋安王来拜访他,不敢进屋。法聪当即用手按老虎的脑袋,使之着地,又让老虎把眼睛闭上,这才招呼晋安王进屋。晋安王向法聪施礼后说:“境内多虎成灾,能否请禅师帮助解救?”

法聪听后,立即打坐入定。过了一会儿,有17只大老虎来到这里,法聪便给这些老虎讲清道理,告诫老虎,不许再危害百姓。然后,又叫徒弟用旧衣服撕成布条,在每个老虎脖子上,各系一根布条。并要求它们7天以后,还要到这里来。

7天后,晋安王摆下了斋饭,17只老虎都来了。法聪喂了老虎一些斋饭,把老虎脖子上的旧布条解了下来,让它们各自归山。

从此,老虎再也不危害百姓了。

过了几天,有几个强盗,听说晋安王布施给法聪很多财物,晚上便来打劫。刚到禅室附近,遇到老虎拦路,咆哮不已,强盗们都吓得狂奔逃跑而去。

佛家从养生的角度认为,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而福报大小,完全决定于下面这四个因素:一是布施的东西,二是布施的对象,三是布施的心地,四是布施的时间。意思即是在人们布施时要以善意对人,施人以需要的物品,不以自己的贫穷与富贵为借口阻碍布施的善心。

佛家认为,凡人看见别人做了崇高的事业,从事高尚的行为,自己心理一定要随喜。对于自己所做的功德之事一定要面向给广大人民,要回报给他们。唯此才能功德无量,获得福报。

某市有一个张大娘,早年丧夫,后儿女都不在身边,孤身一人,生活非常清苦。她平日常常烧香拜佛,天天口念《三世因果经》,经常做好事,做善事。

一天,她在外面散步,看到路上躺着一个不省人事的中年妇女,就毫不犹豫地将她送到了医院抢救。

病人脱险后,医生告知病人:“你的命是老大娘救的,这两天她一直守护在你的跟前。”

病人听后,无比感动。后来病人出院时,张大娘还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儿积蓄为病人付了医药费。

张大娘为病人付了医药费后,生活上自然就更困难了。她为了生存,就出外挖野菜度日。

一天中午她在地里挖野菜时,挖出了一个铁球样的东西,她不知铜还是铁,就把它卖给了上门收废品的人。

收废品的人又把这个“铁球”卖给了废品站。当时收购人员经检查,就问收废品的人这个球是在哪里收来的?那人一五一十地把向张大娘收购铁球的情况讲了出来。

于是,收购站的领导就派了两个人和收废品的人一起去请张大娘来。张大娘来后,站领导详细问了张大娘挖“球”的地点后,表扬她说:“你老人家为国家挖出了一个很贵重的宝,是汉朝王室的纯金花球,现付给你老人民币8万元予以奖励。”

经常布施的人,是懂得知足惜福的人,珍惜现有的一切,不会轻易地糟蹋或者浪费任何一份资源,也绝对不会以贫穷之心妄图非法。一个懂得知足惜福的人,无时无刻不在布施培福,所以,福报也将源源不断。

一生中有多少福报都是固定的,不知惜福的人挥霍成性,往往青壮之年就把一生该有的福报提前享受了,于是就演变成了“少年得志老来悲”的凄惨下场。佛法告诉我们:纵然只是一滴水,都是前世的善根福德因缘才能拥有的,绝对不能轻易地浪费。懂得惜福,福报才能一辈子享用不完。

小知识

佛教中的布施指的是什么

“布施”是佛教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用自己的物质和爱心帮助别人。众生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布施有以下三种。

1.财施。即以金银、财宝、饮食、衣服等物惠施众生,叫“外财施”;以体力、脑力施舍与人,叫“内财施”;捐巨资修寺造塔,叫“大财施”;捐钱物供养寺僧,叫“小财施”。

2.法施。即向众生传播佛法、布道。

3.无畏施。对疾病者施与医药,对迷路者指明方向,对冤仇者调解道歉,对受灾者解救危难等,都叫“无畏施”。佛教大乘所崇尚的布施,是出于“慈悲”心、不求报酬与果报、不存私心杂念的利他之举。

善心无大小,行善要及时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要有耐性,一直保持一颗行善的心。《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上对人们提出警告:“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经、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岁率年,以为日课。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复续,一忏永不复造。”

修行就是学会文明地生活,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的意义的生活,或者说是逐渐远离一切过失、远离一切违背生命与自然规律的生活。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应有的生活修养。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佛经上有这样一则故事:陀山起了大火,许多鹦鹉一起飞舞于陀山大火之上,原来这些鸟儿们是“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它们将身上的羽毛沾上水,然后把水洒上陀山,期望能熄灭这场大火。正是这样一种“入水濡羽,飞而洒之”的鸟儿的“善小”之举感动了天神,天神在弹指之间就帮鸟儿们灭了这场山火。鸟儿们对陀山的情怀,虽以“善小”之举,但昭示出人间的大爱。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如是说。意思是让刘禅不要轻视小事,小中有大。小水滴不断滴下,力可透石;小火星足以燎原;小小的一句话,足以影响一国之兴衰;小不忍,即足以乱大谋;一丝小小的微笑,给人信心无限;每日一件小小的善行,足以广结善缘;勿以善小而不为,“善小”不是“不足道”的,“善小”也含有“大义”。故《梵网经菩萨戒》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善小与因小见大、见微知著的道理相近也。世人多好大,而少能领悟佛教语“一滴水中看世界”。晶莹的一滴水,有如明镜,足以鉴人,或任人自照。

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总是多于恶意的。一所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种真正以善意的态度可以引起对方善意的反应。仁爱之举,人人都能做到,不分高贵与低微,不分富有与贫贱,重要的是要有一颗随时准备行善的心。

同类推荐
  • 情绪决定健康

    情绪决定健康

    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紧张,神经失调,身体虚弱,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可医生没开药,只说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只要拥有6种阳光心态,就自然不被病痛折磨。
  •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情志养生、日常养生、四季养生、运动养生、房事保养、美容养颜等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婴幼儿菜谱

    婴幼儿菜谱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婴幼儿菜谱:4~6月婴儿断奶辅食谱;7~12月婴儿断奶辅食谱;1~3周岁幼儿食谱;3~4周岁幼儿食谱;5~6周岁幼儿食谱;婴幼儿消积化滞食;健脾益胃食谱;助长益智食谱;防治调养食谱。
  • 洪昭光健康新观念

    洪昭光健康新观念

    本书分为“阳光观念”、“四大基石”、“家庭健康”、“男人健康”、“女人健康”、“健康箴言”六个部分,向读者讲授了最新了健康观念、科学的保健方式及最佳的生活方式等普及知识。
  •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中医养生虽然听起来似乎很陌生,但是如果能把其中的方式方法为己所用,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功效。要不为什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亲贵族们都有自己秘不外传的“私家医生”呢?翻开本书中的内容你会发现,原来中医其实是一本好玩的故事书,而养生更是在日常的闲话中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的。
热门推荐
  • 公主与王子们的爱恋

    公主与王子们的爱恋

    她是一个冷漠的天才少女,他们是她的未婚夫,她不要什么非婚夫,女扮男装来到他们身边恶整着他们。他们纠缠着她,在学院里面进行着你追我躲的游戏,好吧,竟然你们不放弃,那么就等着接招吧,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历来与唐诗珠联璧合,与元曲争奇斗妍。 对于现代人而言,宋词仍然是一笔宝贵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本次精编出版的由逸闻和雨潇编选的《宋词三百首》,精选宋代词人九十家,词作三百余首,风格包括豪放派、婉约派,篇幅兼有小令、中调、长调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诡异的谜团

    诡异的谜团

    在这个多彩奇妙的世界里,隐藏着太多的奥秘。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关于他的死因,历来猜测颇多,究竟哪种说法更可信呢?20世纪70年代末,在埃及首都开罗郊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失踪事件,一位叫布木坭的年轻人正在和四个朋友练飞车绝技,可正好轮到他的时候,布木坭和车突然从四人眼前消失了……这些谜团我们很难找出答案。本书设置了令人惊魂的灾难之谜、百思不解的政治军事谜团、中外名人的重重悬疑、神秘的暗杀、真正的潜伏、文化名人扑朔迷离之死、“艺术作品”和创造史上的奥秘、迷雾笼罩的殿堂、离奇的失踪、神秘的宝藏等内容,覆盖面广,情节悬疑生动、惊险刺激,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开阔视野。
  • 庶女鉴宝师

    庶女鉴宝师

    这年头,庶女难当,主母步步紧逼行陷害,嫡姐设计毁名节,她演戏装傻,终让她们深入陷阱……正当她搞定内敌,鉴宝求财之时,侯门公子却找上门来:女人,求负责……什么?我不认识你吧!某男怒:女人,定情信物你都拿了,还想反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种田之相公你好

    种田之相公你好

    初来古代她没有惊慌,冥冥中的巧合,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什么,再过几月就要嫁人,还是个残疾夫君?还好这个夫君性子也好长得也不错,可是越接近就越发现夫君还挺多变。原来,温暖的笑脸只是他人生舞台上的一个面具。但是,后来这个女人还是和这个男人相爱了。新婚伊始,他采得一束野菊送与自家娘子。她结巴道:“相公,你,你可真有创意。”伊洛穿越而来,代替那个和她同名的女孩而活。少有农村妇女的骂街吵打。但她仍礼貌的道谢,牵出一段温馨恋情。本文没有极品大妈,他竟然还不接受,伸手指了指自己的面颊道:“娘子要感谢为夫还不简单?”初夜,他对她说:“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不管哪里,只要娘子在我就到得。”她不信,“梦里你也来得?”分别时他道:“我定会平安归来”,她只默默含泪无语。这里总体乡风淳朴,但也有某小点不和谐因素。传言古代的已婚女子有三种悲,一悲色衰被弃;二悲众女同事一夫;三悲者夫妻相爱,夫却因朝廷征战被征入伍,从此或许便是“可怜无定河边骨,一个古代女子在相亲受挫之际的任性妄为,犹是春闺梦里人”。嫁为人妻,她却从未有过以上如此担忧。不想,辰辉五十六年,朝廷一纸征令“边庭战事紧急,每家摊派壮丁一名,不可懈怠,十日后即整装前行”。“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家中爷爷老迈,一个现代女子的失足落水后的灵魂穿越,相公不良于行。木兰的无奈她今日正在经受,可是她能代夫出征吗?不能,因为夫不允。幸喜只有不到一年时间这些从民间临时抽调的兵士便被解散归田。他也如他所言,归来,安然无恙。原以为,生活从此再无波澜,哪只困苦却只在转角处………全文小儿女情调,或许有些狗血,不喜者慎入
  • 大宋绝恋

    大宋绝恋

    一个是雄才伟志的帝王,一个是绝世美貌的谪仙;一个是傲视天下的伟丈夫,一个是不肯屈尊的美少妇.....一样的坚强倔强,一样的智勇双全......在爱的纠缠中,希望、绝望、挣扎、快乐、疼痛、伤害......交织出一场旷世奇情.回首间,望断天涯路,荣辱兴衰,周而复始,情,亦不过如此,淡然一笑间,恩怨情仇纷飞如雨,取一抹清凉,祭我如花美颜.....一翎作品《艺校女生》全面上市,有偶照片的噢,呵呵,各大新华书店都有,网上书城还是八折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哈。
  • 独特的浩然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

    独特的浩然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

    浩然作为跨越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新时期的见证作家,他在每个生命阶段的创作都预示着当代文学的转折性意义,他在文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不言自...
  • 惹爱成婚之独宠娇妻

    惹爱成婚之独宠娇妻

    他,众人眼中的无情太子爷,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人前冷漠,背地里却被人叫做不举太子。她,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刚应征上实习医生,却是华夏第一医大的校花学霸。这是一个彪悍妞儿走夜路时遇见禽兽被压与反压的惊悚故事。这是一个冷漠大爷勾引娇妻不断诱敌深入的故事。【小剧场】一沓文件拍在他的桌面上,小女人叉着腰理直气壮地道:“我要离婚!”办公桌前正在看机要文件的男人头也没抬一下:“下辈子!”五年之后,京城第一机场。一个衣着时尚的女人牵着两个小饭团悠哉悠哉的走出候机室。闻讯赶来的站天泽当场石化看着面前的两个小饭团,牙咬的咯咯直响,这个女人不仅逃了,还敢一逃就是五年!小饭团子看了一眼面前气场强大貌似惹不起的战天泽,撅了下嘴:“妈咪…这个叔叔挡路了。”白小米错愕了一下,准备低头解释,另一个小饭团子不屑。“出息!等爹地过来就没人敢欺负我们了,叔叔让让,别挡道儿!”战天泽当场如遭雷劈,迈出去的脚步怎么也挪不动了。P:本文宠溺无下限,妞们看文自带避雷针,一对一身心干净,收藏一个提供瓜子花生小板凳,入坑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