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0900000015

第15章 1972年(1)

1972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抓住批判林彪的有利时机,在各条战线纠正"文革"的错误,恢复、落实党的政策。1月至4月,《人民日报》先后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社论,要求在农村落实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照顾社员利益的政策。2月,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了"四三计划"(即进口43亿美元外国成套工业设备的计划)中的部分项目,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开始打破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状态。同月。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周恩来主持制订了一系列调整经济措施。4月,周恩来修改、批准《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强调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并采取了一系列解放老干部、恢复老干部待遇的具体措施。8月,毛泽东对邓小平来信做出批示,肯定了邓小平,为他的复出创造了条件。10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光明日报》发表周培源的文章,要求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人民日报》发表了三篇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文章。

江青集团对周恩来纠"左"努力进行了阻挠和破坏,以《人民日报》文章和中联部、外交部有关纠"左"的报告为焦点,双方在批判林彪是极左还是极右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对立。12月,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要批林彪的极右实质。一时批"左"成了禁区。

这一年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9月,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毛泽东、周恩来分别与他们进行了会谈。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从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本年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基建规模有所缩小,积累率有所降低,重工业速度有所放慢。但经济建设中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一是基建规模仍偏大;二是"三个突破"继续恶化;三是劳动生产率下降,企业亏损额上升;四是国防、军工和外援开支比例过大。

全国划会议讨论1972年计划及加强经济管理的规定

1971年12月5日,周恩来在听取国家计委汇报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情况时指出:现在我们的企业乱得很,要整顿。批判林彪必须联系经济战线的实际,消除林彪一伙干扰破坏造成的恶果。这一指示,集中地体现了周恩来自"九一三"事件后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对林彪、江青一伙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生产管理制度要进行整顿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在这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周恩来不断地强调整顿问题,并亲自领导了整顿的工作。

12月16日至1972年2月12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计划会议。会议批判了林彪一伙对经济工作的干扰、破坏,讨论了1972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及体制。

关于林彪一伙对经济工作的干扰、破坏,会议发言普遍认为表现在三个方面:(1)借口军工重要,破坏综合平衡;(2)把企业下放说成是继续实行"条条专政";(3)宣扬"政治可以冲击其它",破坏了政治与经济的统一。会议突出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一元化领导。各地还反映了经济计划中的三个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要保持计划的严肃性,不能个人说了算;二是企业领导要敢于抓生产,改变那种一把手抓运动,二把手抓挖洞(防空洞),三把手抓不动(生产抓不动)的局面;三是要摆好国防工业与地方党委,支左人员和党委核心小组的关系。2.关于体制问题,各地认为,1970年以来,批判了"条条专政",实行了企业下放,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条块关系处理不好,矛盾较大。生产、基建、物资等都按条条安排,给地方带来许多困难。(2)计划任务和物资供应不衔接是计划中的突出问题。由于材料有缺口,一些地区只能采取一要(向中央要)、二求(向各地求援)、三挖(挖潜)、四挤(挤农业和轻工市场)、五拖的办法。(3)计划外任务多,不仅各部门临时下达任务,有时开一个会就下达任务,都要求地方执行,破坏国家计划的统一性。

会议讨论和拟定了1972年国民经济计划,由国家计委印发。1972年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指标是:工农业总产值(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37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长8.7%,其中农业增长4%,工业增长10.1%。主要产品产量:粮食5100亿斤,比上年预计数增长172亿斤;棉花4800万担至5000万担,增长405万担至605万担;钢2300万吨,增长200万吨;原煤3.86亿吨,增长2200万吨;原油4500万吨,增长600万吨;发电量1500亿度,增长140亿度;棉纱1000万件,保持上年水平;铁路货运量7.65亿吨,增长3000万吨。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265亿元,加上自筹资金基本建设总规模为285亿元左右。计划施工的大中型项目1215个。全民所有制单位年末职工总数5272万人,当年新增加职工100万人,另安置到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的知识青年30万人。社会商品购买力和商品可供量各920亿元。1972年计划确定的生产指标,基本上是可靠的,但基本建设规模安排大了,致使主要原材料的平衡上,留下不小的缺口。

这次会议根据周恩来1971年12月5日提出的"现在企业管理乱得很,要整顿"的精神,起草了《1972年全国计划会议纪要》。《纪要》的主要内容有:1971年国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本建设战线过长;职工增加过多;许多企业管理混乱。1972年要抓好10项工作,主要内容是:(1)要安排好农轻重的关系。重工业是重点,要优先发展,但必须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2)要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工业建设,使国防工业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3)加强统一计划和计划的严肃性。下决心控制基建规模和职工人数。(4)把产品质量提到第一位。凡是质量低于历史最好水平的要限期改进。(5)确定了若干整顿企业的措施,要求加强统一计划。整顿企业管理,恢复和健全岗位责任制度、考勤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制度、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经济核算制度;要抓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和利润7项指标,把产品质量提到第一位。(6)落实党的干部政策,落实党对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政策,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7)反对无政府主义。

接着,国家计委又起草了《关于坚持统一计划,加强经济管理的规定》,经周恩来批准,拿到1973年全国计划会议进行讨论。这个文件草稿,从纠正生产建设上存在的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出发,规定了10条不得违反的纪律,重新强调按劳分配原则,提出要实行计时工资和奖励的办法,允许少数重体力劳动搞计件工资。由于张春桥从中作梗,《纪要》和《规定》两个稿子未能作为正式文件下发,但它对实际工作却发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

1月6日,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代帅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当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陈毅在北京日坛医院逝世。逝世前,陈毅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陈毅从青年时代起,即投身中国革命事业。192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在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时期历任师长、军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代理军长、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建国后,曾兼任上海市市长。此后,长期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55年,陈毅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陈毅逝世后,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军委出面组织陈毅的追悼会。追悼会的规格按军队的元老一级,毛泽东和其他政治局委员不参加。参加追悼会人数仅为500人。

几天来,宋庆龄副主席、西哈努克亲王及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的许多民主人士要求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周恩来何尝不想满足这种真挚情感的最后寄托呢?可是,政治局定下的规格,他无权改动。

10日,有关部门按文件规定的规格布置了追悼会会场,追悼会将于当日下午3时举行。

10日下午,当时曾身患重病,经抢救虽已脱离了危险,但身体一直没有复原的毛泽东吃完午饭后照例要午休。突然他缓缓地坐起身,对工作人员说:"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说完便向门口走去。工作人员赶紧抱起大衣,扶着身穿睡衣的毛泽东上了汽车,同时拨通了西花厅周恩来的电话。

周恩来接到电话后,立即指示中央办公厅通知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务必出席陈毅追悼会。并指示通知宋庆龄副主席,通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防委员会等单位,凡提出要求参加陈毅追悼会的,都可以参加。同时通知了在北京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请他参加陈毅追悼会。周恩来驱车先于毛泽东赶到八宝山追悼会场,告知陈毅夫人张茜毛泽东要来参加追悼会。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意外。因为建国后毛泽东亲自参加某人的追悼会的事是比较罕见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是像陈毅这样受过多次批判的老同志的追悼会。

毛泽东来到后,在休息室紧握住张茜的手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陈毅是立了大功劳的。他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作出了贡献,这已经作了结论嘛。他跟项英不同。新四军9000人在皖南搞垮了。当然嘛,后来又发展到9万人。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陈毅同志是能团结人的。"

毛泽东对前来参加追悼会的西哈努克亲王说:"林彪是反对我的,要是林彪的阴谋搞成了,是要把我们这些老人都搞掉的。陈毅是支持我的。""陈毅跟我吵过架,但我们在几十年的相处中,一直合作得很好。"张茜请毛泽东坐一会儿就回去,毛泽东坚持要参加追悼会。

追悼会开始后,周恩来站在陈毅遗像前致悼词,充分肯定了陈毅一生对革命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为陈毅恢复了名誉。他读得缓慢、沉重,500多字的悼词,曾两次哽咽失语,他几乎读不下去。这样的感情失控,出现在素有超人毅力和克制力的周恩来身上,实属罕见,陡然增添了会场里的悲痛气氛。毛泽东站在队伍的前面,高大的身躯略略前倾,静静地听着。最后,毛泽东向鲜红的党旗覆盖下的陈毅的骨灰盒深深地三鞠躬。会场里呜咽之声再次形成高潮,是为陈毅,也是为"文化大革命"以来蒙受屈辱的一切同志。

在陈毅追悼会上,毛泽东还对张茜说起邓小平同志问题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邓小平同***是有区别的。当时,邓小平正在江西"流放"。在场的周恩来听了十分高兴,他机智地暗示陈毅的子女们想办法把毛泽东的话宣传出去,以制造舆论。

陈毅追悼会由于毛泽东的出席,规格比原计划提高了许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叶剑英致悼词改为由周恩来致悼词;二是大大增加了花圈数目,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康生、何香凝以及西哈努克等的花圈都是原计划中没有的;三是实际参加追悼会的人数增加到1500人,原计划追悼会"不通知外宾",后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都参加了。

陈毅追悼会是毛泽东参加的最后一个追悼会。他的这一举动,不仅仅表示对井冈山老战友的深切怀念,也表示他对自己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这件事经过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报道,震动了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拉开了解放大批被打倒的老干部的序幕,对周恩来纠"左"、邓小平复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共中央召开批林整风汇报会

"九一三"事件后,中共中央于9月18日首先向党政军领导干部发出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10月开始逐级传达。12月11日,中共中央下发《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一,开始在全国进行批林整风运动。1972年1月13日,中共中央下发《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发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二。7月2日,下发材料之三。一场揭发批判林彪集团的批林整风运动在全国展开。

为了总结交流半年来批林整风运动的经验,1972年5月21日至6月23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有中央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军兵种负责人312人参加的批林整风汇报会。5月21日,周恩来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着重介绍会议文件,叙述了与林彪集团斗争的经过。经毛泽东、中央政治局确定的文件有:《九届二中全会公报和九届二中全会以来毛主席的文章、批示和重要谈话》(共12件)、九届二中全会以来的中央的有关文件(共两本)、《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关于国民党反共分子、托派、叛徒、特务、修正主义分子陈伯达的反革命历史罪行的审查报告》和陈伯达历史罪证、毛泽东1966年7月8日给江青的信。会议的参阅文件有: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军事路线的罪行材料、朱德等9位老同志的书面揭发材料、李力群对林彪罪行的揭发、林彪《论短促突击》、关于中苏关系11个问题等。

同类推荐
  • 大唐王朝3

    大唐王朝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悍戚

    悍戚

    愿以天下独步之铁骑,踏遍这万里河山。武者,战死疆场,马革裹尸,幸也!就以我大汉皇叔之名,前方便刀山火海,亦将铁蹄踏平之!我是刘闯,这是我的故事!+++++++++++++++++++++++++三国三部曲最后一部《悍戚》,2013年隆重登场,让我们重温那一段铁与血交织一起的沸腾年代。
  • 农门悍妻,本王赖上你了

    农门悍妻,本王赖上你了

    一朝穿越,武术教练变农家女,爹残娘瞎大哥瘸,每天靠野菜树皮过日子。爷惧内,后奶毒,叔伯滑,姑可怜,还有地主逼做通房。好在夏木槿是个有本事的,上山能打猎,下河能摸鱼,随手抓把柴还能当药使。斗后奶,烧地主,打叔伯,护爷姑,养的一家呵呵笑,斗得渣渣呱呱叫。偶遇极品受伤男,赖吃赖喝赖不走,夏木槿小脸一寒,小手一挥,极品男手里多了把锄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先挖田还是先翻土,自己看着办。”
  •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文化与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以其惊人的创造力为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遗产。但在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值得研究和典藏的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不解的谜团,很多历史真相并不能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对其进行还原。未解之谜无处不在……
  • 国宝拾趣

    国宝拾趣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热门推荐
  • 公考的那些日子

    公考的那些日子

    比真实更真实的“公考”故事;比现实还现实的“公考”真相!回味小平民跨过“华夏第一考”的喜怒哀乐!品味小草根考取“镶钻金饭碗”的酸甜苦辣!
  • 家庭休闲娱乐百科全书:收藏鉴赏休闲娱乐

    家庭休闲娱乐百科全书:收藏鉴赏休闲娱乐

    人类在采集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色“彩石”之美。按照万物有灵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被用来作为氏族图腾物,氏族首领的标志和祭祀祖先、鬼神的仪礼用品。过去文物器物学著作,常根据《周礼》记载界定玉礼器六种,现依据考古学新成果,将各种礼制活动供奉和仪杖品,代表鬼神和权利、等级标志物玉器归纳为礼制玉器。
  • 一路悲伤一路歌

    一路悲伤一路歌

    一个爱与拯救的故事。<br/><br/>只要一天,只要他们晚相遇一天,他的生命就如天空中滑过的弧线缓缓消逝。<br/>烟花生命短暂却有着绚烂的美丽,而他的生命,只有遗憾。<br/>她,十八年的生命中只有快乐,茁壮的生活着,直到遇到他,才体会了生命的晦涩、难过、悲伤、心痛……<br/>终于,她成长了,她成熟了,她蜕变成了真正的女人。<br/><br/>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命交叉,两个不同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爱是黑夜的灯

    爱是黑夜的灯

    《爱是黑夜的灯》采用全景式的手法,再现社会,再现生活,再现人生。作品故事生动,极具感染力,对历史典故的述说娓娓道来,对红色风暴的描写简洁明快,对社会变革的记叙严谨客观,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真实深刻。
  • 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

    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

    废材并不可怕,因她能变废为宝。佣兵是她的兼职,去死人家窜门是她的兴趣。穿越到异世是意外,天才的灵魂进入废材的身体是命中注定!!淡定的看待一切,终能变得强大,她还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黑白棋子,创造各种奇迹……且看她如何以废材之身玩转棋迹……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不嫁豪门

    不嫁豪门

    西汐参加选美大赛,在进入决赛前夜时遭林氏传媒林若设计,被赞助商墨沧潜规则,离开时因有人将消息放给记者,记者闻讯包围,恰好蓝皓出现,记者误以为西汐和蓝皓之间有绯闻,而蓝皓为了回避和林若的婚约,顺手推舟要求西汐做他一年的契约女友,与此同时,墨沧以帮西汐治好她植物人的弟弟西潮为诱饵,要求她反间其商业对手蓝皓的公司。故事由此展开。实际,西汐的母亲西施本是林若父亲林建当年为了林家有一个儿子的借腹对象,但,西潮却被当年林建的夫人所害,变成植物人。这也意味着西汐同样拥有林氏传媒的继承权,而并非林若一人。阴谋,阳谋,商战上演。
  • 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瞧,在两性港湾里,有两条船,一条叫亚当号,一条叫夏娃号。它们轻轻相拥,幽幽唼喋,在远离风暴的地方创造风暴……哦,在两性港湾里,泊着亚当号、夏娃号。召唤它们的是港弯的温馨,托载它们的是永恒的波涛……本书是《两性港湾丛书》之—“夏娃一号”,书中所收录的散文作品,作者们用它们细腻的手笔,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回忆、温馨、浪漫、悲伤与欢乐的男女的内心世界和感情世界。
  • 秦爷请接招

    秦爷请接招

    【正经版】沿袭着“门当户对”的传统路线,18岁的穆回终于还是嫁给了秦衍,这个原本是她姐夫的人。她流产了,他的真正心上人回来了。她的病恶化了。于是,他们协议了。于是,她的青春被他熏得乌黑乌黑——于是,她将自己如秋风卷落叶般卷走了——三年后,在她完全失明前,她回来了,带着外面的“外遇对象”和“儿子”。她只是想看一看她的父母,没想到他却要她跟他回家!而她们会消停吗?战火一旦打响,秦爷,你就等着接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