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6000000017

第17章 安徽商人(1)

温文尔雅,亦贾亦儒

自古云:“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众所用知,徽商是中国古代大商帮之一。中国商人喜欢把自己称为儒商,而“儒商”这一名称则始于徽商。一直以来,微商不是一个单纯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集团,他们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而形成了以商养文,以文传家这个商业集团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儒贾之间的良性循环。在中国这个以儒为尊的国度里,研究中国商人,就离不开对微商的研究。

1.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

在自强不息精神激励下,一部分安徽商人白手起家,建立了自己的事业。而更多的小商人,因不断开拓进取,由弱变强,丰富了徽商实力,使徽商成为能与晋商抗衡的大商帮。

在近一个时期地域文化的傲慢与偏见中,人们提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湖南人?因为湖南人给人了不起的感觉。在讨论商人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个质问:为什么是徽商?

自古云:“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惟一一位中国人竟是安徽商人。斜阳残照徽州梦。二三百年前的明清时期,中国商界出现了一支商帮,纵横称雄商界三百年。堂堂扬州居然也是徽商的“殖民地”。徽商与晋商,史称南北两大商帮,并驾齐驱。“前古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徽州人发财的命大抵是今世“修来”。

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徽州休、歙等县的弃农从商者。徽商起源于东晋,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中叶至清中叶。因为在历史上,徽州索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为田园”的说法。由于地狭人稠,本地每年生产的粮食仅能维持三个月左右的口粮。所以,徽州人颇像希罗多德笔下的希腊民族,“一生下来就是由贫穷哺育的”。为了弥补生存条件的缺陷,他们不得不向外拓展,就这样,大批的徽州人怀揣几两碎银,夹着《士商要览》、《天下路程图引》,呼朋引伴地外出经商。

一开始,徽商经营的行业,只限于安徽的“文房四宝”和漆、木、茶等土特产。后来,经营的行业种类逐渐增多。加上在生意场上,徽州人生性俭朴,吃苦耐劳,又善于经营,所以“徽州算盘”的名气蜚声远近。各地的盐业、典当、木材、粮食、茶叶和海外贸易等许多行业,都被徽州人所垄断。明散文家归有光云:新安大家“以畜贾游在四方,椅顿之盐,鸟保之言,竹木之饶,珠玑、犀象、玳瑁、果布之根据州俗例,下至卖浆贩脂之业”。当时两准盐场是全国最大的盐场,徽商在两淮经营盐业特别活跃。歙人汪显“以盐美居”成了两淮富商,休宁吴幼符也是“业盐荚,家益起”。就这样,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中国商界”。直至获“寓接江南”之美誉。他们居住的别墅,连皇帝乾隆看了都眼馋。

徽州人什么买卖都做,惟有两样东西最为忌讳:一是茴香,二是萝卜干。因为“茴香”谐音“回乡”,“萝卜”谐音“落泊”。有谚道:“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在那个“重本轻末”的年代,徽商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像西方早期的资本家一样,到处开创,到处淘金。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

有人把现在的扬州看为徽商的“殖民地”,“徽人地扬州最早。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

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商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商人也开始活跃,出现了诸如晋商、徽商、陕商、闽商、吴越、粤商等商人集团。其中以徽商和晋商资金最为雄厚,形成南北两帮商人并驾齐驱,称雄商界的局面,正如明人云:“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随着商、世的蓬勃发展,徽商的资财也相应增长,最多以千万计,次亦有数百万,故有“徽商富接江南”之称。徽商按资财可分为三等级:百万者为上贾,二三十万以上为中贾,二三万者为下贾。有资财十二万左右的,还只能数为三等,可见徽商之富有。比如说,在明清徽州的一府六县中,黔县是个山陬水滨的荒僻小县,经商意识迟至清初方蔚然成风,但却出过江南六大豪富之一的胡贯三。据说,胡贯三是西递胡氏二十世祖,他曾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各大商埠中经营了几十家典当铺和钱庄,资产折合白银数百万两,聚族而居的西递村正是因胡贯三的原因而臻于极盛。

“苦志经营”、“艰难起家”、“自强不息”往往是每位成功商人的必经之路。从史料记载来看,大多数徽商之所以成就大业,与他们在逆境中奋起,愈挫愈坚、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随着徽州商帮逐渐成为明清商界一支劲旅,徽州从商人员也越来越多。作为商帮优良传统之一的拼搏精神,也进一步发扬光大。他们不仅与自然界的恶劣环境顽强斗争,而且同商场的惊涛骇浪进行拼搏,涌现了一批在逆境中崛起的商界巨贾。

清代嘉庆年间著名的徽州盐商鲍直润,经营盐业之初一再失利。一时,经营活动可称是“举步维艰”。但鲍并未气馁,将家中田产悉数典押,筹得资金谋得江山引地。家中人直劝鲍直润:“经营盐业一败再败,千万不能再将家产全部押上了。”鲍直润道:“今江山口岸,众商星散,势将食淡。所谓人弃我取,譬如逐鹿,他人角之,我倍其后,时不可失,吾意决矣。”于是鲍氏率兄弟奔波各地,经营盐业,终有大成。类似上述鲍直润等人的拼搏事例,在明清徽州商人中绝非罕见。

在自强不息精神的激励下,一部分人白手起家,建立了自己的事业。而更多的小商人,因不断开拓进取,其经济实力则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增强了徽州商帮的整体实力,使之成为商界中能够与晋商相抗衡的大商帮。譬如,明代成化、弘治年间歙商江才就是一个例子。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后江氏兄弟在杭州开了一家小铺子,出售盐米杂物。这时的江氏兄弟充其量也只是小商小贩而已。不过,江才的进取心始终未泯。在积聚了少量资本后,江才远游清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资本愈积愈多。40岁时,江才便成为腰缠万贯的“大贾”了。

其实,在徽商辉煌的背后却晦藏着一部部辛酸的创业史。历史上,徽州各地有的是望夫楼,有的是女祠,却绝不会有临街的绣楼。丈夫结婚不满期年,便外出经营,一走便是数十载。妇人则独守空房,朝暮思念。绩溪人胡适先生曾回忆说,徽州当地有“一世夫妻三年半”的俗谚,说的就是这种情形。迄至今日,在昔称“程朱故里”的徽州大地上,依然矗立着许多错落有致的大小贞节牌坊,历经数百年的凄风苦雨,似乎仍在无声地诉说着很久以前思妇的寂寞与辛酸。

凭借这种拼搏精神,徽州商人走出了小山村,克服了资金困乏、人地生疏等诸多困难,发展成为明清商界首屈一指的商人集团。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徽州商帮中不少曾经是受雇于人的小学徒,最后发展为拥有独立资产的大商人。

2.贾而好儒,亦贾亦儒——徽商的儒商特色

重儒而不轻贾,贾儒并重,以义为利。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徽商内部凝聚力惊人,这就是徽商能成为十大商帮之首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徽商是中国古代大商帮之一,一直以来,徽商不是一个单纯的以经商营利为惟一目的的商业集团,他们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而形成了这个商业集团的独特风格,由于他们是亦商亦文之辈,素有儒商的美称。是徽商将儒家的精神融入到经营管理之中,并形成儒商精神。

明代著名学者,徽州人汪道昆就曾指出:“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弛儒而张贾,既侧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弛贾而张儒。一弛一张,迭相为用。”这就是说,做生意是为了牟取巨额利润,读书则是为了追求功名。读书博不到功名,就应当“下海”。赚了一笔钱后,为了子孙后代考虑,就应当让他们读书。

以商养文,以文传家,形成了儒贾之间的良性循环。“贾而好儒,亦贾亦儒”是对徽商的经典概括。历史上徽商中精通儒学、擅长诗词文学者不乏其人。他们中间有些是早年习儒,以后走上经商道路的;有些则是亦贾亦儒,在经商的同时,爱好文化和儒术,形成了他们“贾而好懦”的特点。

自汉以下,儒士、儒臣、儒牛、儒史、儒吏、儒将、儒相、儒医等概念相继出现,这些概念不仅标明身份,而且不无炫耀的意味。这里面,惟独儒商的概念出现最晚,这其中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儒家学说的影响。儒学是重农抑商的,孔子就很看不起商人,认为商人“见利忘义”与小人无异。统治者受此影响,也认为“足食之本在农”、“以劝农为职”,不把商业看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极为低下。

商人把自己称为儒商,无疑有抬高自己地位的意思。儒商从徽商开始,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其原因是理学大师朱熹为徽人好儒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朱熹理学对徽州政治、经济、学术、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徽州人的一举一动。徽州人认为:“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则宜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持,而以朱子之风传子若孙也。”

徽州人不仅读朱子之书,还世代敬奉朱子,无论为官、为商、为农多依朱子家训为行为准则,数百年来,徽州文风炽盛,名家辈出,风俗淳厚。

历史上的安徽文化可谓群芳竞秀,光彩夺目。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盛世景观。而建安文学的始作俑者乃是安徽人。

到了清朝中叶,安徽文坛上又出现了一个历时200多年,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桐城派。

许多徽商把志趣集中在藏书、著述及与学者文人的交游方面。歙县大商人鲍廷博,平日购书以养志,终成大藏书家,因进献图书而受宠于乾隆、嘉庆两朝。名闻当时,他获举人头衔时,已年逾八旬,史书还记载说:“他每遇人访问古籍,凡某书美恶所在,意旨所在,见于某代某家目录,经几家收藏,几次钞刊,真伪如何,校误如何,莫不矢口而出,问难无竭。”珠算大师程大位兼商入学者于一身。他一生经商,邀游吴楚,醉心珠算,著有《算法统宗》、《算法纂要》,流传海外。在日本很受尊重的盐商程晋芳,购书5万卷,“招致方闻饱学之士。与其讨论,延接江淮老宿,赋诗宴饮无虚日”。当时徽商之住所,所见极多的是“冰梅图”——许多半片梅花落在一方方冰上的图案,其图除令人叹为观止外,它还寓意着“梅花香自苦寒来”,严冬将尽,读书人“十年寒窗”,终于金榜题名,一鸣惊人。这种“十户之村,无废诵读”乃是毫不夸张的说法。此外,徽商不惜重金办教育,创书院,因而徽州地区文化发达,人才辈出,致使汤显祖发出“一出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之感叹。

一般而言,徽州商人是在科举失意后走上经商之路的,他们赚了钱后,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为了办好教育,他们有的捐田地给府学县学,有的创办书院、私塾、义学,招揽子弟,教授儒学。

乾隆年间,徽商对徽州最大书院“紫阳书院”先后捐银达26200两,在徽商最盛时期,徽州的书院有54所之多,村学、社学、私塾更为普遍,曾经形成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风气。

蝥源人李大祈,早年学习诗文,后弃儒就贾,经营盐业,往返于淮、扬、荆、楚之间,腰包日渐隆起。可是,他每每想起少年学业未成,不免失落,于是掏钱办私塾,延请名师教读,自己也每日督促,直至公子中举,才算了却心事。

在安徽,像李大祈这样的人,在徽商中实在太多。在徽州当地,“连科三殿堂撰,十里四翰林”,“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类故事,多得不胜枚举。

徽商好儒还表现在自觉地用儒家思想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所以,徽商都显得彬彬有礼,举止文雅,有仁有义,其具体表现如下:

(1)讲求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不义之财不取。儒学并不武断地反对取利,但它的基本态度是义大于利。孔子要求人们“见利思义”,有必要的时候“台生取义”。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朱熹说:“不以其道得之,谓不当得而得之。然于富贵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君子之审寓贵而安贫贱也如此。”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儒家对商业的基本态度。徽商就抱着这种态度来经商的。

《婺源县志》记载了一个故事:曾有一个广东商人要将一箱珠宝与三箱海产运到北方去,走陆路的时候,他雇了两个挑夫,一路上,他跟两个挑夫有说有笑,殊不知,挑夫打起了他的主意,想谋取他的钱财。一天夜里,夜宿山间客栈。半夜,广东商人起来夜尿,听到隔壁挑夫细语,他凑到窗台下静听,听得挑夫正在小声地商量如何谋取他的钱财。一会儿,他们就商量出了作案的方案:先到衙门去报官,说广东商人的货没有征税,广东商人听到风声后,一定会逃命而去,然后,他们就将那三箱海产送到衙门里去,让官府没收那箱珠宝就对半分开。如果官府不理会,那么就继续走,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去。将商人一刀结果,然后绑一块大石头,扔到河里去。

二个挑夫的话惊得广东商人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广东商人硬着头皮上路,心中虽然忐忑不安,但还是与他们谈笑风生,以免露出破绽,招来不测之祸。

来到婺源县城,路过一家客栈时,客栈老板见到广东商人打招呼说:“客官,住宿吗?”

广东商人灵机一动,何不先将货物存在他这里,来一个金蝉脱壳,从长计议。但是,当下他也不答话,径直往前走。

走到另外一条街的时候,广东商人见有一家小吃店,于是拐进去,三个人一起吃饭,吃完饭后,广东商人对两个挑夫说:“天气炎热,休息一下再走也不迟,我小睡一会儿,你们两个也睡一会儿吧。”

两位挑夫一换眼色,其中的一个说:“我们两个到街上逛逛,马上回来。”

广东商人答应了,于是假寐。

两位挑夫果然去告官了。

见挑夫一走,广东商人马上叫人把箱子挑到刚才路过的客栈去,经问,得知老板姓汪,单名一个源字。

广东商人忙向汪老板说了事情的经过,末了,对他说:“如果老板有恩于我,箱内财物对半均分。”

汪老板马上找来几个布包,将财物都包起来,藏到地窖里去了,然后,往箱子里塞了一些杂物,广东商人急忙挑着担子回到饭店。

刚回到饭店,挑夫就带着衙门的捕头来到了门口,将广东商人的箱子打开,哪有什么珠宝,里面只见一些杂物。

这样,挑夫犯下了妄言之罪,被捕头抓回县里去,打了三十大板。

广东商人来到客栈,见已没有了汪源的身影,心里大惊。这时,汪源的老婆走出来,对广东商人说:“客官跟我来,我老公怕财多招人妒,已把你的东西用一个大木桶装好,用牛车运到了城外,他正在郊外等你呢。”

广东商人喜出望外,跟着汪源的老婆出城,不多时,果见汪源在一个小树林里等待。广东商人欲均分财物以酬,汪源拒绝了,广东商人再次请求汪源收下,汪源再次拒绝,并说:“我帮你不是为了获取酬金,只是出于做人的道义。”

广东商人辞别而去。

后来,这事传开来了,当地衙门为了表彰其义,将汪源归还珠宝的地方称为“还珠里”。

同类推荐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和饮食生活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特定地区文化类型之一,展现着别具一格的地方味道和风情。
  • 山西民间小戏

    山西民间小戏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棍棒威吓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不会持久。只有父母会说也会听,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的,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才的。父母的一句话,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和快乐;同样,父母的一句话也可以让孩子受到伤害,产生心理阴影。既然父母的态度和语言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无数事实证明,所以作为父母,应当在孩子面前充当爱神和智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超值金版)》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两个主题,结合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碰到的难题设置场景再现,并进行深度诠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魔君溺宠之锁龙心

    魔君溺宠之锁龙心

    一条来历不明的小鱼精竟然遁入仙门修炼?好大的胆子!她也确实倒霉,刚一进去就碰到传说中令三界都闻风丧胆的妖王,并偶遇比妖王还厉害的战寰魔君。紧接着就被派去和师兄师姐下山拯救苍生!一路碰到各种人妖仙神鬼怪。各种是非也随之出现。天下苍生。牵扯出身世之谜。三世命运三世羁绊。种种迹象表明一切不过一个“情"字,进而引出了”命“。片段一:某魔把某鱼扔进了无极回渊的悬崖底下,命令她拿一颗龙灵珠。某鱼内牛满面。片段二:某魔把某鱼关在人间的屋子里,阴森森威胁她留下,勾起某鱼一段心酸往事,潸然泪下。片段三:某魔扑倒某鱼,噬啃一番,从此赖上她不走了。(捂脸,羞)片段四:某魔决心守护某鱼,在混乱局势下做出一个令人惊心的决定......一个千年前的真相也在最后浮出水面......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雄者傲苍生

    雄者傲苍生

    我本心正昭日月,奈何世人欺我苦。三千大道皆为次,唯有雄者傲苍生。各方豪杰刀兵见,烽火连天天下乱。江山要用血来洗,男儿誓死不底头。南宫烈受辱而后强,血窟洞中三年苦修,成就世上唯一的血修者。随后出山历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腥风血雨!
  • 地球神秘记载

    地球神秘记载

    在加拿大北部的帕尔斯奇湖北边,有个1平方公里的圆形小岛,当地人称它火炬岛。相传,当年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给人类,准备返回天宫时,顺手把已经没用的火炬扔进了北冰洋。
  • 休妻未遂

    休妻未遂

    他是孤儿,却是显赫家族的继承者,叔父阴谋夺权而被迫沦落他乡,当高墙大院里的一切恍然一场陈梦,情人与发妻,他乡与故乡,他该情归何处……他是长在美国的中国人,执迷不悔地跟一个女人牵手,严酷现实让他心灰意冷,踏上寻根之旅,在祖辈父辈尘封往事中,那抹曙光亦幻亦真……【喜欢小雨作品的,请关注新作《涅槃凰妃:腹黑王爷倒追妻》】
  • 启蒙三书

    启蒙三书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厚德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蒙学传世典籍:这里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美丽传说,这里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袅袅余音,这里还有“人之初,性本善”的循循善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