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6000000016

第16章 西安商人(2)

以市场为准绳,随行就市,按质论价就是一条很重要的营销原理。其核心的意思是根据市场与商品质量确定价格,确定营销措施。

明代西安商人在江南广阔的空间里选购土布,因各地棉花质量有别,纺织技术精疏不齐,土布质量、品种、规格五花八门,要求陕西商人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随行就市,按质论价。

比如同是浙江的稀布,“出于三林塘的布匹为最精,周浦的次一些,邑城的布质最差”,同是刷线布,有“泗泾扣布”、“纪镇扣布”。这些布以长短阔狭来区别。同是棉布,松江布与无锡布的质量就有差别,书上说:“邑布轻细,不如松江,而坚致耐久,则过之,故通行最广。”这便要求西安的收布掌柜在购布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工有精细,织有厚薄,价有低昂的收购原则,随行就市,“精粗不一,价亦不同”,由于质量不一,有时为了收购价格便宜的布,西安商人一早就爬起来了,到广福、石岗、戬滨去赶早市,可谓极尽商人精明之能事。

销布方面,西安商人也是手法灵活,不拘一格。在原有甘肃布商来驮布,便就地批发,加快周转;在偏远地区,西安商人就背着布匹,搞起上门推销,一匹一匹地卖给别人。

在设立商号方面,西安商人也是很灵活的,如南翔、枫泾、朱泾等镇。它们大都处于农村贸易中心并且水陆交通发达,如南翔镇既有横沥、上槎浦、走马塘、封家滨相交于镇中心,又有太平、泰康、吉利、隆兴四桥相连,形成与邻近市镇四通八达的贸易联系,因此“布商各字号俱在镇”,又如朱泾镇,它是两浙交通要津,隶属它的有大小村庄30个,都盛产花布,遂使朱泾镇成为一个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心,因此“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其他如月浦镇“陕西巨商来镇设庄,收买布匹”。这些中心市镇由于布商突破牙人从中阻隔,少去中间盘剥,掌柜们让利织户,抬高棉布价格,所以“关中贾来价更高”、“来年布价高于帛”,织户竞相将棉布售予掌柜,购销两旺,因此市面极为繁盛。

西安布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还善于变通,在苏州、无锡等大城市设“字号”,既在产布市镇设坐庄收布又在都市雇觅踹匠、染匠进行加工整染,形成购销加工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这是陕西布商在江南购布最完善的经营方式。

西安商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不仅能细心体察市场的实际,还会本着方便生产、舒畅流通的原则,放下架子,追踪生产者的足迹,把生意做到人家的家门口,因此,很受江南民众的欢迎。

例如,西安布商最初为了摆脱当地商人的从中把持,他们投资在江南产布中心城镇设布庄、字号,派人坐庄收布。但后来他们发现,来的人越来越少,原因是布庄设在城镇,乡人往返城乡又耽误农时,其次是当地商人见陕西布商在城镇设庄,于是派人到通往乡镇的路上收购。考虑到这二点,西安商人遂顺应市场需要,主动出击,在市镇郊外或乡间道路僻静之处设“外庄”,派人迎接持布前来的小农,就地购买。

文人张春华在《沪城岁时衙歌》中描述上海附近的布市交易:“耐晓寒白健踏霜,隔宵结伴趁星光。竭来指认春风里,远郭灯红早出庄。”这首诗歌写出了出庄收布的原因是:“布肆列城市,售取每不便,于郊外静处觅屋半间,天未明,遣人于此收售为‘出庄’。”说明出庄是西安布商因市制宜,顺应江南棉纺织业的市场需要而采取的变“等客上门”为“迎客收布”的服务措施。

同时,西安商人在经营中很注意货物的销售情况,他们进货买货时,宁愿少一点也不愿积压,在长期的经营中。他们总结出以销定产的经营法则。

优秀的商人都能根据货物的供求规律来组织购货、销货,根据供求规律来设定价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一年,湖北安陆持续下雨竟达数月,陕西的棉布行掌柜闻讯迅速做出“棉花肯定减产”的判断,令各庄广收棉花、棉布,这一举动惊醒了其他省份的棉布老板,等他们醒悟过来时,已经晚了,棉花、棉布已入西安商人库房。第二年,其他省份的老板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西安商人挣钱。

还有一个小故事反映了西安商人善于顺应供求,于时论价的特点。

西安商人田金瑞,咸丰、同治年问在汉中执掌典当业,太平天国运动波及陕西南部时,田金瑞藏账册钱财入深山免遭混战时之不测。蓝朝柱起义军退出汉中,田金瑞即挖出财产以期重整经营,不幸身染重疴,只好抱病回乡,路宿客店时,他躺在店里面的大厅里,正欲入睡的时候,听到旁边的一个客人说:“唉,这里的烟叶可真便宜,才十五文一斤。”

另一位客人说:“是吗?那你不多买几斤,以备急用。”

“设有钱呀,有钱的话,当然要多买一些……”

田金瑞一边听一边分析,陕南各地烽烟四起,受战乱的影响,烟叶歉收,这一带是陕南惟一没有战乱的地方,何不拿出资金在当地购买烟叶,然后带回家中去倾销。

他叫来店主。气喘吁吁地对他说:“掌柜的,你看我现在是病入膏肓了,走路都走不动了,你能不能帮我办一件事,帮我在这里收购烟叶五十万斤,事后我给你十两银子。”

掌柜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连说好办好办。田金瑞于是将收购的镊子给他。

半个月后,掌柜帮他完成了任务。田金瑞谢过他之后,躺在拉烟叶的车上回到了故乡。

该年夏秋季节,陕南遇到了天灾,烟叶几乎绝收,价钱从收购时每斤15文涨到50多文。田金瑞悉数抛售囤积的烟叶,两个月时间,得到几万两白银。

可见,西安商人的经营之道是如此的厉害。

4.注重品牌效应,打造名牌

善为商者,只有注重品牌优势,迎合民盘的购买心理,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除了以市场为准绳外,西安商人在生产货物与购买货物的时候,十分注意产品质量。用质量来征服顾客,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西安商人在以销定产、树立品牌方面做得最彻底的是茶叶生意。

在中国,茶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最大。各地民众因经济和文化条件不同,对茶叶在品种、规格和价格方面的需求各自有别。而中国又是一个茶产极丰、品种繁多的同度,须熟练掌握市场供求变化,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于细微处发现商机,方能在激烈竞争中求利谋财。

西安商人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练就了这样的一套本领。

明代,西安荣业掌柜以敏锐目光发现湖南安化所产黑茶“多而值下”,并且“味苦,于奶酪为宜”,觉得这种茶更能适合西北游牧民族的饮食需要,便不顾明朝朝廷“不许越境私贩”的禁令,大量贩运湖茶到西北各地,大受西部人民的欢迎。

西安商人除了善于发现茶的价值所在,还善于推销不同的茶叶,他们能因地制宜地对茶叶进行设计,让它更符合百姓的需求。

例如,陇青藏蒙牧区民众,他们以奶酪为主要食物,西安商人从他们的饮食习惯出发,主要经营味重宜存的黑砖茶;对陕西和陇右半农半牧的民众,从其对荣叫为解渴牛律之饮料的需要出发,主要经营经过炒制而不压砖的散湖茶:对达官贵族、士绅地主以饮茶为人生享受、显示地位尊卑的需要出发,义经营经过认真筛选、质地优良的安化“花卷茶”和陕西紫阳细茶。

除了采用因地制宜、以销定产的经营谋略,西安商人还富有品牌意识。

茶叶贸易是量大、市场稳定的经营项目,茶商做的都是大生意。如裕兴重茶行每年要卖掉45万斤茶叶。西安商人深知,要取得稳定的销路,非得树立品牌不可,而要树立品牌,又非得在质量上下功夫不可。因此,一些著名的西安茶商很注重产品质量。

如马合盛,是一家老商号,专营茶叶,不做别的行业。业务发达之后,他们不求数量增多,不求增加票数,一直努力保持质量。他们保持质量的办法是对采购、加工等程序严格要求,买茶必在春天,收购产于高山的头茶七八成,子茶不过两三成,区别于一般商号头、于各半,使其原料质量胜过别家。在泾阳制茶必在春秋季节,因夏季太热,冬季太冷,都不能加工出优质茶叶。制茶时一定要合乎规格,从不掺杂次茶,所以马合盛的茶叶质量好,民众有口皆碑,每封比别人高出二角,仍然畅销不滞。

创造了名牌后,西安商人还注重树立商誉。

在中国,饮茶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又是一种文化,人们受地域文化和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往往形成对某一产品的购买偏好,这在茶业经营上尤显突出。因此,善为商者,只有注意形成品牌优势,迎合民众的购买心理,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马合盛”茶号的成功是一个例证。

庚子年间,慈禧逃亡陕西,马合盛贡奉“百峰骆驼”茶,得到西太后的奖励。“马合盛”商号便利用封建时代人们崇拜皇权的思想,在茶砖的包装上印刷“大引商人马合盛”七个字,这种名随货走的宣传方式使马合盛在民众中树立了很好的信誉,民众们都说:“马合盛大引商人,是慈禧太后金口玉牙封下的。”

同类推荐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中国商人阶层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帮。各商帮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观念并不完全一样。就是到了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各地商人经商还是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要想与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业活动中步步为“嬴”,先声夺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区别对待。本书撷取了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从各地商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经商手段入手,生动而全面地提示了商业游戏中的隐形规则。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热门推荐
  • 法医王妃

    法医王妃

    【正文已完结,番外连载中……】身为闻名全国的女法医,方筝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死人打交道!可一次意外,却让她穿越到东陵国相国府三小姐,有名的草包泼妇聂瑾萱身上!传闻,这聂三小姐天生草包无能,从小读书,却是连三字经百家姓都说不全!又传闻,这三小姐凶悍泼辣,骄纵跋扈,甚至在自己大婚当日,便端着王府正妃的架子,当众责骂侍妾,引得众宾客侧目,最后使得新郎官湛王爷拂袖而去,从此成亲半年有余,却再没进入新房半步!不进新房吗?好,有种这辈子你都别进!想要休妻吗?行,说话算话,休书赶快拿来!面对冷面王爷,她誓要将‘泼妇’之名发挥到底!不过先说好,她只是‘泼妇’而不是‘毒妇’,可为什么一睁眼,看到的竟然会是一具尸体?什么?这人是她杀的?!不会吧,怎么可能?什么?不信?还说这人是她的通奸对象?(╰_╯)#尼玛,是可忍孰不可忍,不信是不是?好!那就让这死人自己说,究竟谁是凶手!
  • 拆迁

    拆迁

    正是人间的四月天。李晓春申请了两天调休,准备趁着这几日乍暖还寒,去爬爬小时候常爬的燕翅山——不为了别的,实在是太累了。似乎只有沉浸在童年曾无限流连的大山中和溪水旁,才能让自己放松,让自己忘了图纸,忘了压力。
  • 妾微凉

    妾微凉

    洛家富可敌国,滔天权势。唯有一女,名唤微凉。初次的相遇,豆蔻霜华,她婉转的唇角,他肆意的笑容。微微有些迷茫了她的双眼。是谁说这个世界什么你都能够争到,除了死去的人。他的双眼藏着另外一个人得影子再见时那个爱笑的少年神情冰冷“我娶你。”甚至不曾问过她的意愿她对他的恋眷显露太过所以她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我知道你喜欢我,甚至是爱我,但是我的妻子永远都只会留给她。”一个人的爱情到底能够付出到什么时候你要你的滔天权势,恋着一个逝去的身影微凉成全你,微凉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眷恋当那双手选择了握住灵位,选择放弃了她的手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没有洛微凉。。。。。。。。。。。。。。。。。。。。。。。。。。。。。。。。。。。。。。。。还想说句就是,文的风格,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喜欢的朋友,我也很开心,能够一起慢慢的延续故事。如果不喜欢的朋友,我并不勉强,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满意,也请表拍砖,直接可以点右上方的小叉,谢谢,我辛苦写文并不是让人没事来喷的。
  • 牙好健康来

    牙好健康来

    本书专为中国家庭度身定制,从爱牙观念入手,以年龄为顺序,涵盖了个人一生各个时期所应注意的牙齿保健问题。
  • 安娜·卡列宁娜(上)

    安娜·卡列宁娜(上)

    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 ”。
  • 我老公是妻控

    我老公是妻控

    假的,【完本】他权势滔天,他分明宠她宠得全世界的女人都想杀她!她好苦:“咱们能不能回到从前,你不爱我的那个时候。”他笑得意味深长:“回不去了。心狠手辣,敌人闻风丧的,听说他高冷矜贵,不喜欢女人。”因为他一直都爱着她啊
  • 走进中国神秘的地下基地:圈外人

    走进中国神秘的地下基地:圈外人

    本书做了大量的修改,修改了一切,包括人称也改为了第三人称,全面改了,所以要重新发布了。下册也将一并发布,书名暂定为《圈外人和他的神秘世界》在这本新书里,圈外人已经不是特指的某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的代号。正因此,已经发布的半部分做了很大改动,未发布章节也全面改动,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不过,一本全新的《圈外人》就要问世,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能够大力支持。现在重新开始了。我们一起期待吧!
  • 这样工作没压力

    这样工作没压力

    能否认,我们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课业负担异常繁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家长也好,都已认识到这一弊端,大声呼吁并采取一定措施为孩子减负,但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以极强烈的紧迫感,让你无法停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居人后,人们拼命给自己增加压力。学习是这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 爱迷离

    爱迷离

    她是魏文帝的宠妃,可她曾是敌人之妻!他爱她宠她十六年,可最终却为何赐她一死!他比她年幼十岁,她是他的嫂子,可却是一见倾心,终生难忘!缘何未能抱得美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