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曾两次任英国首相,是20世纪著名的政治家之一。1874年11月30日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的贵族世家。20岁从军校毕业后,曾到古巴作过随军记者,参加英国在印度、苏丹和南非的殖民战争。跨入20世纪后开始在政坛大显身手,很快成为议员大臣,此后过了30年曲折的官场生活。在战争中,担任英国的海军大臣和军需大臣。二战爆发后进入战时内阁。1940年,66岁的丘吉尔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世界反***战争的胜利。1965年1月24日逝世,享年91岁。
温斯顿·丘吉尔是二战中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
丘吉尔是个杰出的演说家,还是著名政论家、作家、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世界危机》、《马尔巴罗的生平和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他曾获1953年度诺(nuò)贝尔文学奖。
他也是个军事发明家,因使轮式装甲汽车演变为现代坦克而被尊称为“坦克之父”。
天生奇特与多才多艺
温斯顿·丘吉尔是在一个不寻常的环境中来到人间的。1874年11月30日的一个夜晚,马尔巴罗公爵的布伦海姆(mǔ)宫内灯火辉煌,衣着华丽的贵族老爷太太们正在翩翩(piān)起舞。美丽、活泼、贪玩又好热闹的丘吉尔夫人,不顾自己已有8个月的身孕,也兴致勃勃地穿梭其间。突然,她觉得肚子开始剧痛,不得不停下来向其他人求助。人们猜想她可能是早产,便赶忙把她扶到附近的更衣室。就这样,在堆着大衣、帽子、皮毛围巾的更衣室里,本书的主人公——温斯顿·丘吉尔迫不及待地来到了人世间。他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清脆的啼哭声甚至盖过了舞会的乐曲,这可真是一个有个性的小家伙。
丘吉尔家族可不是个寻常的家族,它在英国的地位显赫(hè)得很。
温斯顿·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是马尔巴罗家族第七代公爵约翰·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和弗朗西斯公爵夫人(即伦敦德里侯爵小姐)的第三个儿子。英国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族总共不超过20个,其中马尔巴罗家族接封爵次序列为第10位。
温斯顿·丘吉尔的母亲家世也不简单。温斯顿的外祖父伦纳德·杰罗姆性格刚强,他在纽约一面办报,一面经营房地产。在南北战争时期,他已成了百万富翁。温斯顿的母亲詹妮·杰罗姆美丽、聪明、风度优雅,多才多艺,擅长社交,在丘吉尔的心目中,他的母亲永远像一位神仙公主。
小温斯顿·丘吉尔就诞生在这样一个豪门显族里。他的性格不能不带有他父辈的烙(lào)印。英国人曾以“伟大的急于求成的年轻人”来取笑他们父子。不过,温斯顿童年时代和他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按照英国传统,上层社会的人自己不教养孩子。温斯顿是跟着保姆埃弗(fú)雷斯特夫人长大的。温斯顿很爱他的保姆,他成为著名国务活动家以后,办公室里还一直挂着她的肖像。
童年的丘吉尔可不昌个计人喜欢的孩子。他口吃、饶舌、任性、固执。小小年纪,却挺自信,最不喜欢受人管束。对学习也全恁自己的兴趣,喜欢的,他一学就会;不喜欢的,他连瞧都不愿瞧一眼。那时候,他最喜欢的活动是蹲(dūn)在儿童游戏室的地板上,摆弄他那一大堆兵器和兵俑(yǒnɡ),要不就缠着大人喋喋不休(喋喋不休:没完没了的说话。)地讲个不停。
7岁那年,丘吉尔到阿斯科特贵族子弟预备学校读书。这是一所学费昂贵、设备一流的学校,校规非常严格,学校主事人在管教学生、培养学生服从方面煞(shà)费苦心,对教学倒并不太在意。自在惯了的丘吉尔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呆不住了,更何况还要学会他讨厌的拉丁文。拿着拉丁文课本,他没兴趣看,他的心早飞到儿童游戏室了。当老师检查他的功课时,他不但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反而向老师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这些当然令老师大为不悦。
由于丘吉尔的身体越来越弱,根据医生的建议,他转学到布赖(lài)顿。在这里,丘吉尔不再受体罚,不过他对纪律、对学习的态度依旧。在布赖顿老师的印象中,他仍然是一个最执拗(niù)、最不守纪律的学生。不过,人们发现丘吉尔其实并不迟钝(dùn),他的记忆力很好。有一次,他背诵一本关于古罗马的书,背了1200行竟毫无差错。他还能背诵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大量台词,有时,老师引用剧中对话出了差错,他总不放过机会纠正(纠正(jiū):改正(缺点、错误)。)老师。
在布赖顿,丘吉尔学习了法语、历史,背会了许多诗歌,还学会了游泳。他尤其喜爱骑马。
在布赖顿呆了3年,丘吉尔又被送到哈罗,在这里,他的声名大振。当然,使他如此出名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调皮捣(dǎo)乱,成绩低劣。
在哈罗的入学考试时丘吉尔就遇到了麻烦,他喜欢历史和英语,而学校却要求考令他头疼的数学和拉丁文,结果数学考试不及格,拉丁文吃了个“鸭蛋”。
如此糟糕的成绩,学校是看在丘吉尔父亲的面上,才准许他入学的。入学之后,丘吉尔依然故我,不是和同学寻衅(寻衅(xìn):故意找事挑衅。斗殴,就是对老师指手画脚。)有一次,校长对他提出了严厉的警告:“丘吉尔,我有充分理由对你表示不满!”丘吉尔马上说:“而我,先生,也有理由对你表示不满!”
在此期间,丘吉尔得了一次严重的肺炎,病魔把这个孩子折磨得不成样子。父母闻讯后马上赶来看望儿子,丘吉尔难得能和父母住上一段时间,妈妈尽管那样好动,此时却很耐心地坐在他的床边,整天陪着他,给他朗读诗歌,让他开心快乐。病好之后,他的父亲打算让他到哈罗公学去继续学习,哈罗公学是当时社会上最出色的贵族子弟学校之一。
哈罗公学依山傍水,那里有着开阔的平原,清新的空气,对丘吉尔那曾经害过肺炎的身体较为有益,并且,哈罗公学的名气也是值得重视的。和丘吉尔的父亲同为议员的哈罗毕业生至少有50到60人。
丘吉尔感到解脱的日子就是假期,那时,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听命于校长,不用整天忙功课。有一段时间,他家搬到班斯蒂德庄园附近的一所房子,在那儿,丘吉尔和弟弟可以随看守人一起外出打兔子,享受玩枪的乐趣。他还在那里建了一所小型动物园,拥有很多他喜欢的小动物。他和弟弟杰克两人一起用木头给这些小动物搭了一座宫殿(diàn),把它称为“兽堡”。在它的四周挖了一条水沟,还修了一座木桥,俨然那是一座独霸一方的王国。他把小狗全副武装起来,看管这个“兽堡”的百姓。而他则当然是这个兽堡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哪个臣民胆敢不服指挥,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fá)。整个王国往往是鸡飞狗跳,乱作一团。看来,他是把从学校里领略到的那种苛(kē)刻与无情施加到他的臣民身上。
假期里,他想的全是如何玩好,功课的事全抛到脑后。他有着自己的追求与爱好,不想受那些已成俗套的方法与体制的约束。第一次去海滨度假时,他就要洗海水澡,就要到海滨的岩缝里去寻取海葵(kuí)。领他去度假的家庭女教师一刻也闲不着,毫不放松地盯住他的影子,否则一转身,这个爱动的孩子又不知到哪儿去了,找到他时,他可能躺在岩石上轻松地微笑呢。丘吉尔爱玩的游戏都可能给他带来危险,去姑妈温伯恩夫人的庄园度假时,他闯了一次大祸(huò)。当时,他同杰克和表弟一起玩抓人游戏,他在前面猛跑,表弟和杰克在后面步步紧追,当两人猛然要抓住他的时候,他正跑在一座横跨深沟的桥上,那是一座位于深洼之上的简易桥梁,丘吉尔无计可施,可他又决意不做“俘虏(lǔ)”,急中生智(急中生智: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他纵身向旁边的一棵大树跃去,企图抓住树梢,再顺着树干滑下去,免得掉进沟里。不幸的是,他的判断发生错误,那看似粗壮的小树枝承受不住他的重量,丘吉尔跌进了近30英尺的沟里,摔破一个肾脏,三天三夜不省(shěnɡ)人事。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才完全恢复健康,父母总算松了一口气。
丘吉尔的妈妈也承认“他是一个最难管教的孩子”。或许,是父母对他管教得太少的缘(yuán)故吧。
哈罗公学,对于丘吉尔来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一排排整齐的校舍,轻掩在微薄的雾中,站在小山之上,那一片苏格兰的田野景色,便一览无余;夕阳西下,不知名的鸟儿从头顶飞鸣而过,和着教堂里响起的阵阵钟声。那时,哈罗公学所在的地方还是乡村,傍晚,周围的村庄炊烟袅袅(niǎo),在校园的周围毫无目的地走上一会儿,一天中的紧张与疲惫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丘吉尔的入学成绩很差,他被编在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班,最末的一个组。因此,常被同伴们耻笑。不过,学校开设了另一些让丘吉尔喜欢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到步枪队中接受操练和射击,组织学生进行以别的学校为假想敌人的“演习战”或战术拉练。丘吉尔从7岁起就长期摆弄一支由千把个士兵组成的小型部队,学校里的这些活动正合他的胃口。在课堂上,他还常常想着如何调兵遣将,如何打败“敌人”,和家里人谈话时,他都想着自己的“士兵与装备”。当爸爸偶尔问到他将来的志向时,他毫不犹豫(犹豫:拿不定主意。)地回答:“没别的可说,当兵!”爸爸不得不相信,儿子对学术问题不感兴趣,从而决定丘吉尔的下一个求学目标应该是皇家军事学校,将来当一名军官。于是,丘吉尔又开始为进入哈罗公学的军事专修班而准备。在那个年代,出身高贵的青年男子,最时髦(máo)的就是学习神学和法律,其次才是军事。凭丘吉尔的入学成绩,在别人看来,学军事也许是再好不过的,丘吉尔即将进入的那个军事专修班被其他学生们视为“笨蛋的乐园”,而这正是丘吉尔的真正爱好。
如果与后来所取得的成绩相比,丘吉尔在中小学时期接受某些知识的能力,会令人迷惑不解(迷惑不解:辨不请是非;摸不着头脑。)。虽然他从7岁起就开始接受拉丁文的教育,但所获甚微,在考取哈罗公学的过程中,交了那张让他父母难堪(kān)的白卷。在法文和数学方面,他的成绩也极其一般。父亲对他的学习成绩是很看重的,曾警(jǐnɡ)告他会成为“社会废物”。但丘吉尔对于自己爱学的课程,比如历史、地理,却有着十分出色的才能,他能背诵多首麦考莱的古罗马抒情诗,并能达到背诵1200行毫无差错的地步,这使老师和同学们为之惊叹不已。他最拿手的体育项目是击剑,在一次比赛中,他赢(yínɡ)得了银质奖章,校刊在评论那次比赛时,也不能不流露出钦(qīn)佩的口吻:“他的成功主要是由于他那敏捷而强劲的冲刺动作,使他的对手猝(cù)不及防(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丘吉尔绝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他缺乏自制力,总不能使自己的心思去适应学校规定的纪律、设置的课程及考试制度。常常有意无意地惹是生非。即使在哈罗公学期间,他也曾有一次挨过校长的鞭打,那是因为他打破了学校附近一所空房子的几扇窗户之后受到的惩罚。校方认为他有健忘、粗心和不守时间等弱点,这可能和丘吉尔的放荡不羁(jī)的个性有关。
伦道夫最终下定了决心,把他送到军校预备班去学习。
桑赫(hè)斯特军校是英国最有名的军校,伦道夫多方设法,费尽心思,经过三次考试,才让丘吉尔考入了军校骑兵科。步兵科的学生只需要自己出生活费,而骑兵科的学生除了需要付较高生活费外,还必须自己准备马匹、运动器械和狩(shòu)猎工具。如此高昂的学费使报考骑兵科的人要少得多。好在这对伦道夫来说并不是什么过重的负担,只要学校能够适合儿子的兴趣,管束(shù)住他就行了。
桑赫斯特军校的生活是令丘吉尔愉快的。这里不用学习那令人生厌的拉丁文、希腊文及其他丘吉尔感到讨厌的课程。因为这里不是参谋学院,而是一所学习时间仅为18个月的骑士学校,大多数课程是骑术。跑马场上的训练课程是丘吉尔最感兴趣的,他骑在高头骏马上,英姿勃勃、意气风发,充满了豪(háo)情壮志,他幻想着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位统帅,指挥千军万马,驰骋(驰骋(chěnɡ):(骑马)奔驰。)在沙场。他温斯顿·丘吉尔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大英帝国的纪念碑上。
军校毕业后,丘吉尔被分配到第四骠(biāo)骑兵团,成为一名骠骑兵中尉(wèi)。虽然在骑兵团里,丘吉尔可以凭借家族的显赫(hè)地位,过着舒适的军官生活,按部就班地等待着逐级的晋升。但是,充满抱负,天性喜欢动荡的丘吉尔可不愿循规蹈矩(循规蹈矩:遵守规矩。)地服役,缓慢地升迁,他迫不及待地想尽早获得权势,渴望在战争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名扬四海。
可是,当时的世界宁静而和平,看不到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迹象,只有古巴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民族解放战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tú)。于是丘吉尔决定去那里闻闻火药味。临去古巴之前,丘吉尔和伦敦的《每日写真报》约定,以随军记者身分为其撰(zhuàn)稿。
在古巴的一个多月里,他在《每日写真报》发表了5篇战地报道,大出了风头。他意识到,用记者这支笔,可以开创他通向政坛(tán)的道路。
要在报纸上扬名,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丘吉尔深知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因此,1896年秋,随第四骠骑兵团驻扎印度之后,他阅读了有关历史、哲(zhé)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大量书籍。他刻苦努力,每天阅读四五个小时,在短短的时间里,从这些书中汲(jí)取了大量的营养,为他后来成为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和著作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自修的同时,丘吉尔不放弃任何成名的机会。不久,印度东北边境马拉坎德山口附近的一个帕坦人部落起来造反了,丘吉尔以《拓(tuò)荒者报》随军记者的身分参加远征,还与伦敦《每日电讯报》达成供稿协议。不过,这次随军远征比古巴之行艰险多了,起义军拼死抵抗,英军死伤惨重。在玛芒特谷之战中,丘吉尔险些丧命。
在这次激烈的战斗中,丘吉尔表现得非常勇敢,是一个坚强有力、富有主动精神的军官。他以“一个年轻军官”署(shǔ)名的有关这次战斗的报道,受到社会的广泛注意。丘吉尔利用战时收集的材料,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一鼓作气写完了他的第一部著作《1897年马拉坎德野战军的故事——边境之战插曲》,全书约300页,1898年、1899年连续出版了两次。这本书使年轻的丘吉尔得以跻(jī)身于新闻界并开始有了名气。
丘吉尔做事总是敏捷有力,卓(zhuō)有成效。当那些与他共事的年轻军官们沉湎(沉湎(miǎn):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于玩乐时,丘吉尔却埋头于写作,不到两个月,他完成了他一生惟一的小说《萨伏罗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