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400000014

第14章 帝王往事——盛事明君的文治武功(13)

将领们见朱元璋话刚说完,就相继起身,嘟哝道:“搞什么鬼啊!就为了这件小事把咱们找来,简直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真搞不懂这个臭和尚在想什么!”之后,众人就一哄而散。

三天后,朱元璋率领一批亲兵检查城墙的修补进度,发现只有自己如期完工,其他几段工程的进度则严重落后。朱元璋见状,立即板起脸来,对身旁的亲兵说道:“去把尚未完工的将军们请到我的营帐里去,我有事要宣布。”

不久,将领们在亲兵的引导下慢慢地走进朱元璋的营帐。朱元璋见众人到齐之后,立即站了起来,举起郭子兴给他的令牌,厉声说:“我这个总兵官是郭元帅任命的,不是我自己封的,万一城没有修补好就遇到敌人来袭,我们要怎么对付?今日我念在各位军务忙碌,又是初犯,所以特别宽容,但限你们在两天之内完工,否则一概按军法惩处!”

诸将们自知理亏,朱元璋又网开一面,于是众人齐声道:“是,是!我们一定会按时完工,请总兵官见谅!”

此后,朱元璋的威信逐步树立起来,而部队的纪律也日趋好转。不久,郭子兴突然死亡,朱元璋就成为这支红巾军中最重要的人物,甚至还被刘福通任命为左副元帅。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便率兵攻占集庆,并改集庆为应天府。小明王韩林儿在接获朱元璋的捷报之后,立即任命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虽然朱元璋的起义军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割据势力,但因朱元璋起事较晚,实力较弱,地盘又介于徐寿辉和张士诚之间,所以处境仍相当的艰难。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五月以后,朱元璋同时在东、西、南三个方面谋求发展。在东面,朱元璋于同年六月和次年初接连打败张士诚,巩固了自己的防线。在西面,朱元璋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在龙湾挫败陈友谅的偷袭企图,并将辖域扩展到了安庆、饶州、龙兴等地。在南面,朱元璋先后从元官吏手中夺得了徽州、婺州、信州等地。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由于赫赫战功,朱元璋被宋政权封为吴国公。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四月,割据两湖的陈友谅集结60万兵力,南下进犯江西,接连攻占吉安、无为等地后,其军队包围了由龙兴改建的洪都城。七月,朱元璋亲率20万军队前来救援,陈友谅遂解围北上,在鄱阳湖口迎战。朱元璋利用风势展开火攻,陈友谅军的舰船被焚数百艘。八月,陈友谅在向湖口突击时中箭身亡,张定边等人夜载其尸及其子陈理逃回武昌。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二月,朱元璋率大军进征武昌,陈理请降,汉割据政权覆亡。

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十月,朱元璋对东面的张士诚发动了全面进攻。进攻分三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夺取其江北的地盘,第二阶段完成对其首府以外江南地区的扫荡,第三阶段则是围攻其首府隆平。第一阶段的战役目标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四月前即已达到。同年八月,朱元璋令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20万大军进行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战役。十一月,徐达等先后占领了湖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地,形成了对隆平的战略包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经过十个月的激烈围攻,隆平城终于被攻破,张士诚自尽未遂,在俘送应天府途中自缢死亡。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朱元璋令大将朱亮祖、汤和等经略浙东,方国珍和其侄方明善相继兵败,逃入海中。十一月,朱元璋令廖永忠率舟师入海,方国珍等投降。同年十月,朱元璋令大将胡延瑞、何文辉等经略福建。十二月,汤和、廖永忠等复以舟师取福州。次年正月,朱元璋军队进围延平,元朝平章陈友定服毒自杀未死,俘送应天府被杀。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二月,朱元璋宣布即皇帝位。第二年(即公元1368年)正月,定国号为明,建元洪武,以应天府为京师。当年二月,明军分三路出征两广:一路由杨璟、周德兴自湖南取广西,一路由廖永忠、朱亮祖自福建航海取广东,一路由陆仲亨由韶州攻德庆,策应前两路。五月,廖永忠等至广州,元左丞何真归附。六月,杨璟等至静江(今广西桂林市),廖永忠等前来会合,破城,元平章也儿吉尼被擒。

一统天下,创大明不世之基业

明太祖朱元璋的统一战争,是以北伐中原、攻下元大都开始,以平定辽东结束的。

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至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政权。除了四川明玉珍的夏政权和广东的何真两个小割据势力以外,南方的大片土地全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元顺帝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率领二十五万大军,由淮河流域进入河北,开始了夺取中原的北伐。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二月,北伐军平定了山东,接着分兵两路,水路并进,夺取河南,先后攻克了归德、陈州、许州等地。四月,元朝梁王阿鲁温投降,河南平定。冯国胜等人又率军攻克陕州、潼关,阻断了驻扎在关陇地区的元朝大将李思齐、张思道等人与元朝廷的联系。至此,元大都已失去了屏障和外援,陷入弧形的包围之中。五月,朱元璋亲自督战,部署进攻大都的战役。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上,攻克临清,不久攻克德州。二十七日,攻克通州,迫近大都。元顺帝闻报大惊,在夜里带领后妃太子仓皇逃往上都。八月二日,北伐大军攻克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

明军占领大都后,随即向山西、陕西、甘肃进军,消灭元朝的残余势力,先后打败扩廓帖木儿,收降李思齐,击走张良弼等。明军又攻克上都,元顺帝北走应昌。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元顺帝死于应昌,其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不久,明军攻取应昌,又大败扩廓帖木儿,爱猷识理达腊由扩廓帖木儿拥护退居和林,史称北元。以后到大明惠皇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鬼力赤杀掉北元主坤帖木儿自立,改称为鞑靼可汗,北元至此遂绝。

元顺帝之子爱猷识理达腊退走漠北后,云南尚为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所据,辽东仍在元将纳哈出等控制之下。此外,四川地区还有一个夏政权存在。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遣将征四川,夏主出降。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又遣将征云南,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败死,于次年全定云南。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朱元璋再遣将攻取辽东,元将纳哈出归降。至此,全国统一事业基本完成,朱元璋心满意足。

在这以后,明朝的版图基本确定。

大兴学校,网络人才

朱元璋在攻下集庆后,开始向权力顶峰的攀登,十二年之后就建立了明朝。成功如此之快,个中因素很多,但朱元璋注意人才的网络,在自己周围建立了一个优秀人才的群体,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朱元璋当然企求明王朝的长治久安,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人才。网络人才的方法主要有大兴学校、征召贤士和科举考试等。

选拔人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大办学校,通过学校教育培养、识拔人才。

朱元璋出身贫苦,没有受过多少教育,靠着自己的刻苦才能识字为文,而渐成气候之际又得儒生辅佐,更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所以,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之前已经开始设立学校培养人才。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也就是攻下婺州的第二年,朱元璋命宁越知府王显宗设立郡学,聘请五经师及学正、训导。这是朱元璋建立学校的开始。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为命令各地建立学校专门下达诏书,命令天下郡县,一齐建立学校,以培养士人。由此,各府州县都建立了学校。府学首长为训导,州学叫学正,县学是教谕。学生数额,府、州、县学各定为四十、三十、二十人。无论师生,每月都有廪食米六斗,学官还有月俸。在府、州、县学学习的学生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各治一经。考试成绩优秀的,或者送到国子监深造,或者参加选拔举人的乡试。如果入学十年学无所成,或者有过失的,则分发为吏,即官府中的办事人员。总之都有安排。

作为大明王朝全国最高学府的国子监,原称国学,始设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命令官员子弟和百姓中才能优秀通晓文义者入学,还在这些人中选了国琦、王璞等十余人陪太子读书。后来,朱元璋下令扩大国子监,命令从各府、州、县学里挑选优秀学生充实国子监。朱元璋要求选择一批少年举人及贡生入学读书,不但赐给衣物,还让他们到各衙门实习吏事,称作历事监生。其中尤其优异的李扩等人还直接进入文华堂、武英堂办事,称为小秀才。小秀才中才学出众、聪明俊伟的,更让他们广泛接触各类图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期将来派上大用场,这些人则称为老秀才。明初国子监最盛时,监生多达数千人。

除了南京有国子监之外,中都凤阳从明太祖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开始也设立国子监。入学者不少为勋臣子弟,一般人无法管理。于是,朱元璋命令李善长考定教官、生员高下,李文忠负责监督。后来不建中都,此地的国子监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并入应天的国子监。

国子监老师都是耆儒。著名学者宋纳、吴都担任过国子监祭酒。学习的科目除了五经之外,还有刘向的《说苑》,以及律令、书、数和《御制大诰》。监生分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凡只通四书而不通经者,为正义、崇志、广业三堂。入学一年半以上,文理通畅的升入修道、诚心两堂。再学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可以升入率性堂。此时改用一种积分的办法来考核。每季第一月考经义一道,第二月考论一题,诏、诰、表一题,第三月考经史策一题,判语二题。每次考试,文理都好的积一分,理优文劣者半分,纰缪者无分。一年中积满八分为及格,可以给官做。不满八分仍要坐堂学习。特别优秀的,专门上报朱元璋,由他裁决如何使用。

朱元璋对监生寄以厚望,管理很严,事实上也确实出了一批有用之才。初期的学生不少做了高官。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监生刘政、龙镡等六十四人派充行省布政、按察两使,以及参政、参议、副使等高级官员。《明史》中说,当时监生“为四方大吏者盖无算也”,平常监生也可以当上府、州、县六品以下的官。上文提到的李扩,后来当上了御史。这一方面与明朝初年百废待兴,各方面都缺人有关;另一方面恐怕还同朱元璋大肆杀戮,官员空额太多不无关系。一时间中央、地方,监生遍地都是。当时的进士很多都出身于国子监。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的任亨泰,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的许观,都考得了状元。朱元璋一高兴,除嘉奖外,还写了题名记,刻在国子监门口的石碑上。后来的进士题名碑,由此发端。

后来科举考试出身的逐渐被人看重,荐举征召而来的越来越少,监生的出路也不如往昔,国子监逐渐被人冷落。

收罗人才的方法很多,征召是朱元璋初期常用的手段。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后,就征召了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元顺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朱元璋打下婺州,又征召儒士范祖干、叶仪、许元等十三人;次年,朱元璋克服处州之后,更征召耆儒宋濂、刘基、章溢、叶琛到应天,专门建了礼贤馆招待他们。宋濂当上了江南等处儒学提举,章溢、叶琛当营田佥事,刘基留在朱元璋身边参预帷幄谋议,大致上能够人尽其才。但是,最初所征召的这些人都是知名人士,至少是当地的知名人士,而且这种征召并不是经常性的。

不几年,朱元璋就将它制度化了。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敕令中书省,要求各地官府选取民间俊秀且年龄在二十五以上、资性明敏、有学识才干者,征召他们赴中书,与年老者共同使用。十年以后,年老者退休,而年少者已娴熟于政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政务也就有人处理。敕令发布的第二年,即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朱元璋派遣起居注吴林、魏观等人求遗贤于四方。

再过三年,即明王朝建立之年,他又派文原吉、詹同、魏观、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贤才。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寻访学问博洽、才德兼美之士。次年,朱元璋又要求征天下儒士、贡举下第、山林隐逸及业农而有志于仕者。

就在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即明王朝建立的前一年,朱元璋就下令要设文武两科取士,要求各地官府劝谕民间有才能者不要放弃学习,等待开举考试。

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要在当年八月特设科第,务必要选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朱元璋还说,自己将亲自出面考试,衡量应试者水平高下,分别任命他们担任官职。

考试一共分三级,第一级乡试,分别在直隶和各省布政司所在地举行。直隶取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各取四十名,广东、广西各二十五名。考试得中者称举人。次年,各地举人在应天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录取一百二十人。考中的,再参加由朱元璋亲自出题并主持的廷试。因为考试在奉天殿举行,也称殿试。殿试录取一、二、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十七人、三甲八十人,分别赐进士、同进士出身。考中名单的在午门外张挂黄榜公布,并在中书省赐宴。明代第一次殿试状元为吴伯宪,授礼部员外郎,状元以下的也都分别授官。

按照朱元璋与刘基的设计,明代科举取士,只用四书五经命题,文章体例大略仿照宋代经义,而且是以古人语气来写,要写成对偶句式,称为八股,或者照当时的说法叫做制义。

此时天下初定,朱元璋命令各省连考三年。朱元璋还以各地官员缺少很多为由,要求各地举人都免去会试,直接到应天听候选官。这一阶段中,朱元璋擢拔了不少年少俊异者,如张唯、王辉等为翰林院编修,萧韶为秘书监直长,待遇十分优厚。

这样,明初一段时间里,荐举和科举并行不悖。似乎科举还有逐步取代荐举的倾向。

同类推荐
  • 颠倒鸳鸯

    颠倒鸳鸯

    林翔,一个形象设计师,坐在飞机上,突然天气发生异象,穿越时空来到古代,竟然掉到了烟花巷,被迫男扮女装,还竟然有人看不出他男的,以为他是女的,喜欢上“她”。林翔不知道招惹谁了,莫名其妙的被追杀~!“你们认错人了”林翔心里那个冤啊~!竟然有两个林翔~!
  • 大宋海贼

    大宋海贼

    海盗?那可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何况是在大宋时代!当然,前提是别被官府抓住!想纵横天下,想啸聚大海吗?想不要官府的束缚?不成问题,当海盗好了!加入这个一片光明的职业吧!这是一本波澜壮阔的大宋海盗奋斗史,一个小船员到了大宋落为海盗,他能带给这个时代什么改变呢?东进袭扰扶桑,北上直击高丽,南下占据台湾,横扫整个海上,当金兵铁蹄踏入中原之后,他又该如何选择?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写下这首诗词的那位忠烈又该有何命运?所有全在此书之中!海贼群:68155719疙瘩群:85300589
  •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巨著,是史传文学的承前启后的丰碑,也是国民必须了解的经典之一。本书用选本的方式将《史记》精华部分呈献给大众,对于普及国学,宏扬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对原著文选的导读阐释,实用而便览,包含有三种内容:提示,即在篇首介绍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文学特色;段意,即对原文加以分段,逐段概述段意;注解,紧接段意,对该段的疑难字词进行注解,并对疑难句子进行疏通。读者循此体例,即可窥《史记》之壶奥。
  • 血咆

    血咆

    武警队长离奇失踪,却意外穿越东汉末年,作为一个从小就是孤儿的他,在这里得到了久违的亲情,在各位兄弟的帮助下,他一步一步的从一个小人物做起,以捍卫大汉为起点,成为朝廷一方大员,然后割据一方,自成一霸;为早日结束这战乱的天下,他以雷霆手段清扫道路上的阻碍,最终俯瞰天下。
  • 重生三国之游龙戏凤

    重生三国之游龙戏凤

    一次偶然重生到三国时期,看看男主马超是如何驰骋三国战场,打造自己的天下。
热门推荐
  • 精河

    精河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弃后要出墙

    弃后要出墙

    她是米虫,米虫有错吗?为啥摊上这么这等俗事呢?穿越,这年头,穿越也不少见……可是为什么,她一穿来就进了冷宫,太太没有创意了……太监不敬,宫女不尊,任人欺压。可怜的灰姑娘命运,反正她也随遇而安惯了,笑看云淡风轻。一个人养养花,种种草,喂喂宠物猪,再对着那个帅帅的男人发发痴……*不是她生性风流,实在是月老牵错了线。为了纠正月老的错误,她很认真的告诉那个名份上拥有她的男人:“这张休书,你在上面签字吧。”“休书?休谁?”“休我啊!”她笑的很甜。“为什么?”“休掉我,我就可以再嫁人了。”她笑的更甜。只是,笑过之后才发现她辛苦写出的休书碎成片片纸屑……*仙有仙道,魔有魔招,休书没拿到,那她直接出墙给他看,这年头,流行私奔,红杏出墙。可恨的是,墙头太高,爬不出去。被抓回,沦落宫女任人欺。控制,反控制,是谁控制谁的心?征服,反征服,是谁征服谁的情?爱情,控制和征服,且看谁更技高一筹!※※※※※※※※※※沁※※※※※※※※※※★本文主小白☆也有说本文不小白★☆本人非雷文,请对号入座★总而言之,亲们自带板凳进文观看,看别人的故事,品自己的生活。推荐沁的其他几本长篇:《婢女雪央》(连载中:古代小言文)《弃后要出墙》(已完成:架空穿越文)《冷酷将军邪娘子》(已完成:古代小言文)《景云谣》(已完成:穿越历史文)《极品皇后》(已完成:穿越小白文)《后宫冷》(已完成:后宫虐情文)《宛心泪》(已完成:古代悲情文)《宛如雪》(已完成:古代虐情文)《玻璃花》(已完成:现代青春文)《玉妃》(已完成:古代后宫文)以上的文希望亲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号入坐~喜欢的话就投上票票或者帮沁拉个人气!谢谢亲们!
  • 嫣然笑睥天下:醉心皇后

    嫣然笑睥天下:醉心皇后

    她穿越时空,获得倾世容颜,却注定被卷入帝位争夺的阴谋。她情窦初开,却发现最爱之人竟是自己的兄长。霸道自负的洛沉佑对她不屑一顾,却逐渐被她的善良和孤傲吸引。她以为沉冷邪魅的訾祁穆会是自己的良人,可她的信任只换来一次又一次的利用。江山与美人,是亘古不变的选题。最后的最后,她终于感叹,或许,作茧自缚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如果遇见印枫轩是她犯得第一个错,那么碰上訾祁穆就是第二个。曾经山盟海誓何其温暖,但终究只是让她兑现最初那一句:“若是你负我,我定会亲手毁了你的江山。”
  •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百味》丛书,陆续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御姐发飙,殿下咱们走着瞧!

    御姐发飙,殿下咱们走着瞧!

    叶樱本是叱咤商界的女企业家,在职场得意之际却情场失意情场失意。从此她变得冷心冷情,全身心投入事业,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本以为自己会孤独终老,不曾想在错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那人却闯入了自己的心扉,从此开始了一段你追我赶的恋情。***********那个带着千年预言而来的神秘男子,那个背负世界光明人类生存的男子,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她的心。当她冰冷的心终于被他融化的时候,一盆冷水当头浇下!然而她却不愿放弃,“我们的责任不可避免,我们的宿命却能更改,只要你能往前一步。”她放下自己的事业放下自己的自尊追随着他一起面对变异的各种族,终于用自己的心温暖了他。只是本以为天意可违,宿命可抗,却在携手找到终极大boss的时候,才发现命运原来一直在捉弄她。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在文化史上,《资治通鉴》不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共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以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媲美。重现著名战役的金戈铁马,本书由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也有对著名历史人物精彩的点评。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著名篇章,展现了历代朝代的兴衰更替,为使情节更完整、故事更生动,在合理翻译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其内容多为军事政治方面的史实,能帮助读者更了解我国的历史,获得阅读上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