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传来,族人扬眉吐气,又把“惠亩”改回为惠。但因已持续三、四年了,人们已习惯了,惠、惠亩字形也相像,故此后只是在严肃的场合写成惠,如写家谱,科甲考试时等,在日常生活中却很随意,如记账、写信,用到惠字时,随心所欲,写作惠亩,这就出现了惠、惠亩并存的现象。第二种传说也与惠世扬有关。说的是李自成义军打下延安后,听说惠世扬已被崇祯皇帝削职为民,隐居宜川,就派人请惠世扬出山,辅佐义军,被惠世扬拒绝。李自成很恼火,扬言要杀尽清涧惠姓人。
清涧惠姓人听到这个坏消息,非常害怕,急中生智,造了一个与惠字结构形状相似的字:惠亩,“读音为si,如果惠姓人受到义军盘查,问其姓名,就回答姓”惠亩“(si),可以躲过一劫。后来证明清涧惠姓的恐惧是多余的,义军到清涧后没有屠杀惠姓人的意向,要杀惠姓人是李自成气头上的话。局势稳定之后,清涧惠姓人又恢复了原姓,惠亩”作为惠的异体字存在下来。
在青海省又有一种传说(称第三种传说)。惠亩(当地念xi)文林,是青海省人大副主任,他回忆说,惠亩姓是由惠姓演变来的。听老人们讲,他的祖籍在南京,明洪武年间有一年正月十五他们那个街巷的人闹红火,触犯了马皇后,朱元璋下令,叫全巷的人发配到西北去。先祖不愿走,将惠的写法和读音都改了,写作“惠亩”,读作xi,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发现这些人改了姓,没有走,就强逼迁走,先祖第一站流落到陕西兴平县锣鼓村,数代后,又迁到甘肃会宁县,会宁县住了数代,于清同治年间又迁到青海望都县高庙镇卯寨沟惠亩家庄。
据《兰州晚报》报道,在甘肃一些惠亩姓中,对其源头还有这样一种传说(称第四种传说)。
普遍认同是由惠姓更改而来,更改的原因是一位惠姓大学士触犯了朝廷法律,被贬为平民,赐姓惠亩,意为从今以后心里想着“一亩田”,不要再想当什么官。另有与之稍有不同的说法是这位大学士,深知伴君如伴虎,决定将两个儿子中的一个留到民间,便将惠改为惠亩。
再看看三封来自专家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信。
惠树人是陕西周至人,当地人把惠字念作xi,他到兰州工作后,有的人把他叫惠(hui)树人,有的把他叫惠(xi)树人,查字典,各类字典都注音为惠((hui),这使他很困惑。1958年,他给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文轩写了一封信,询问为什么关中将“惠”念作xi。不久张教授给惠树人回了信,这封信他至今保存着。信的全文如下:
惠姓读音
宋《广韵》“惠”胡桂切,音同“慧”,无异读。谓姓“出琅邪,周惠王之后”。据此,惠姓今当读惠hui(慧)。《庄子》有“惠施”,皆读hui。
元《古今韵会》注反切为“胡计切”,折合今音当为xi(细)。今关中惠姓读xi,当据《韵会》反切而来。《韵会》也许据当时关中方音而注此音。同理,邽今据《广韵》读gui(规),而关中读ji下邽)。
《新华字典》《辞海》《辞源》均读惠姓为hui(慧),从《广韵》而不从《韵会》,故与关中方言有别。依惯例“名从主人”。惠姓关中读xi,其他地方读hui,当分别遵从“主人”读音。
2009年7月1日笔者就惠的两个读音问题电话请教训诂专家、运城日报总编王学樵,王先生7月3日就来了电传,全文如下:
惠姓为何又读xi音
陕西惠姓有hui与xi两种读音并不奇怪,xi是从hui演变而来的,他符合汉语语音变化的规律。
原来,元代以后汉语声母中,舌根音g、k、h的一支,演变为舌前音j、q、x。街字由gai读作了jie,客“字由ke又读作qie,孝”字由hao读作xiao。惠hui字的声母h,依照这个规律也就变成了x。但是声母j、q、x又不能同u以及以u为介音的韵母相拼,而韵母ui(uei),作为独立音节又与i常常相互对应转化,“尾”、遗“贻”等字都有uei和i两个读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惠hui字在声母变为x以后,韵母ui就变作了i,惠姓的hui,就读作了xi音。
总之,惠姓的两个读音,hui是古音,xi是近代音,是元代以后才衍生出来的读音。在元代以前,惠姓人家是不可能称其姓xi的。
1989年陕西勉县惠云青就惠与惠亩的读音、写法,曾致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询问其原因,不久就得到答复。这封回信他侄子惠明夫于2008年公布在“中华惠氏博客”上,全文如下:惠云青同志:
来信收到,经查即惠字,过去的书法作品中,有时书写不十分规范,所以惠才有惠亩的写法,惠今读hui,经查古代韵书,惠也可以有xi的读音。但今天没有保留此音。由于你们的先人用“惠”字作姓氏,所以保留了它的特殊写法和读音。目前,我们正在作姓氏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你的来信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有可能,希望能进一步提供给我们有关惠亩姓的资料,(比如族谱、县志有有关记载或关于该姓的传说等),我们将十分感谢。
由于“惠亩”姓鲜为人知,所以一般字典上没有这个字。要解决你信中提出的那些问题,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这一点请谅解。
此致
敬礼
盖有“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信访专用章”
1989年5月21日
根据以上三地四种传说和三封信的内容,我提出如下看法:
一、惠字从产生,历周秦汉唐直至宋,只有hui(慧)一个读音,作姓读hui(慧)。由于元代以后汉语声母中舌根音的一支转换为舌前音,产生了xi的读音。这个读音在关中流行,而关中人为什么把xi音,只对惠作姓时才使用,除此以外仍然念hui,如念优惠、实惠、惠顾时,而不念作xi的读音,我请教过不少语言学家,没有一个作出明确回答,因而至今还是个谜。
据说江苏南通和上海市还有把惠读作ji音的。
二、关于“惠亩”的出现。据秦公、刘大新编着的《广碑别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一书认为,是惠字在民间流行的“俗体字”,也称“别体”、手写体,“现在能够查到的是”汉李翊夫人碑“唐右威卫兵曹参军王冷然墓志”中,把惠字写成了“惠亩”,由此看来,“惠亩”的写法,不是明代南京惠姓、陕西清涧惠姓的创造,早在汉唐就有了这种写法。
从第一、第三种传说看,可能南京惠姓、清涧惠姓利用这个“别体字”,为避祸,对付过当权者。第二种传说可能性不大,因李自成对清涧惠姓很尊崇,仰慕惠世扬一家的正直,惠世扬的弟弟惠显坚守榆林城,杀义军无数,城破被俘,义军还是不杀。
可见李自成对惠姓不会因惠世扬不就犯,就作出灭族的决定。最近发现清人戴名世作的《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南山集》)说:贼破西安后,惠世扬在对方威胁下,担任了职务。“如此记载可靠的话,那第二种传说更不可信。第四种传说也不可信。因在清代,除惠士奇外,再没有大学士。
惠士奇虽受过雍正的惩罚,没听说儿子中有姓惠亩的。三、惠亩”在明清墓碑中、书法作品中还是很少见。我只发现乾隆四十六年陕西周至涧里村惠元士的堂叔惠璞的碑文里有两处将惠写成惠亩,此文由河北景县人、翰林院编修、广西学政戈岱撰,周至教谕、举人李登衡书丹。
书法家喜欢把惠写“恵”,汉着名的《曹全碑》、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李世民的《晋祠铭》、宋欧阳修的《三希堂法帖》都写作“恵”,而不是“惠亩”。可见惠还有一个别体字“恵”。
(第三节)与惠同音的单姓和复姓
在古代姓氏文献与当今出版的《中国姓氏大全》、《中国古今姓氏辞典》等书籍中还记录了一些与惠音相同的罕见姓。这些姓与惠不是一个姓,各有各的源头,但一般读者却误认为是惠姓派生出来的,与惠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将这些姓整理于后,供惠姓族人与姓氏爱好者参考。
一、单姓
会,有的注音为gui。《中国姓氏大全》说是较罕见姓,分布较广。《风俗通》记载陆终之子帝乙之后。《世本》记载陆终第四子会人之后。《姓氏急就篇》记载陆终子求言封于郐,郐仲为郑所灭,后以为氏。《元和姓纂》说,郐仲之后,避难去邑为氏。《路史》又说皋陶之后有会氏。齐景公时有大夫会谴、汉有武阳令会栩。今有会应忠,四川人,武警部队四川省总队政治部大校主任。
慧,《中国姓氏大全》说是较罕见姓,但南北兼有。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移出的姓氏之一。今有慧全,贵阳人,从事英语教学与科技英语翻译工作,时而发表文学作品。
汇,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绘,历史上的罕见姓,夏代有诸侯国绘,后代以国为姓,现代无此姓。
讳,较罕见姓,南北兼有。
蕙,极罕见姓。
豗,《元和姓纂》说,古有豗傀氏,后又傀氏、豗氏。
虺,《路史》说,宋微子后有虺氏。《唐书》记载,武则天篡夺李唐政权得手后,对反对过她的宗室改姓以示惩罚。削越王李贞、琅玡王李冲等属籍,俱改其姓为虺,意即毒蛇。
回,《姓源》说,出古贤者方回之后。《古今姓氏书辨证》却说,出自妘姓,祝融孙吴回之后。明宣德中有御史回续。
恽,《中国人的姓氏名号》一书中称: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博学多识,汉宣帝时任左曹,因告发霍氏谋反有功,升中郎将,又封平通候,后被免为庶人。他给友人的信中,对此表示不满,被朝廷发现,认为大逆不道,处以腰斩之刑。杨恽的儿子为了逃避朝廷的追究和仇人的报复,改用父亲名字中的“恽”为姓。
《姓苑》上还记有卉姓、徽姓,《万姓统谱》上又记有晖姓。
二、复姓
会庌,历史上的复姓。《元和姓纂》说,春秋时卫灵公的儿子虺,生灶,为会庌氏;《中国姓氏大全》说,雅父子食采于会庌,以地名为姓。
惠叔,《万姓统谱》说,惠叔、姬姓,鲁大夫孟惠叔难之后,东汉有尚书郎惠叔俭;《中国姓氏大全》说,卫国司寇惠叔兰的后代,以惠叔为姓。现无此姓。
惠墙,《左传》中宋诗人惠墙伊戾为太子内师。杜预注:惠墙,姓,伊戾,名。
回纥,《唐书·回鹘传》有回纥九姓,一曰回纥氏。唐有回纥承宗,瀚海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