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年,荷兰攻克了巴西当时的首都圣萨尔瓦多,缴获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西班牙不甘心失去这块殖民地,一年以后派兵攻击,70多艘西班牙军舰重新收复了圣萨尔瓦多。荷兰人在巴西的攻势并没有为之缩减,1630年荷兰攻占了当时巴西的重要商业城市累西腓和重要的工业城市奥林达,这一地区是巴西生产食糖的地区。1635年,荷兰占领了北方的帕拉伊巴,从而有了一个最接近欧洲的仅仅60(法里)的海岸线。这一时期,荷兰人对美洲的战略并不成功,他们只占领了非常小的一块地区,而且在被占领的地区处在被包围的状态,连守军的饮水都发生了重大问题。
美洲的问题迟迟没有进展,荷兰只得在1637年1月23日让共和国最重要的人物拿骚·莫里斯出马,担任荷属巴西总督。在累西腓,这位荷兰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住了7年。他注意到,以往荷兰在美洲的政策不注重殖民征服,不发展生产,只想抢劫和搞些倒卖。他敏锐地把眼光放在了非洲,如果没有巴西对面非洲的黑奴,巴西的开发就没有价值,许多具有商业头脑的荷兰人与他看法相同。因此他第一个攻击对象是非洲几内亚海岸的圣乔治达米纳要塞。这也是葡萄牙在巴西一贯采用的殖民方法,以非洲黑人开发巴西。
1657年,荷兰和葡萄牙公开宣战,采用以战养战的方法,抢劫和摧毁葡萄牙船只。但这种做法得不偿失。1661年,在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的调停下,两国签订协议。巴西仍然属于葡萄牙,但是葡萄牙必须向荷兰开放其美洲的其他商业门户,承认荷兰在亚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得的权益。在圭亚那、安德列斯岛屿和几内亚,荷兰商人在那些自己设立的商行里干的都是贩卖黑奴的买卖。
在北美洲,荷兰人在赫德逊河口建立了殖民地,他的首府是新阿姆斯特丹,荷兰人在那里经营烟草和皮货。在彼得斯图夫桑特在任的时候,这里开始繁荣。不久英国也进入这一地区,与荷兰人展开了激烈竞争。在17世纪中叶荷兰和英国的战争开始以后,战争也在这里展开,英国人最后占领了这里。1665年,荷兰人将它割让给英国,新阿姆斯特丹在英国人手里变成了新约克(纽约),今天的美国第一大城市。
3.欧洲战争
荷兰四处扩张时期,正是英国进行光荣革命的阶段,受国内局势的制约,英国未能在海外扩张上和荷兰较劲,但是在欧洲事务问题上,英国还是具有很大发言权的。17世纪50年代,正是克伦威尔当政时期,他本想与荷兰结盟来壮大自己实力,但是由于联盟的条件未能达成一致,双方反而结仇。克伦威尔立刻做出反应,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英国的进口只能由英国的船舶运输。这是对荷兰商业的直接打击,联合省向英国提出抗议。荷兰派出代表与英国谈判,就在两国代表谈判的时候,荷兰海军上将特龙普和英国海军上将布莱克都接到作战命令,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35。
英国海军重点打击荷兰的波罗的海贸易,并且受命逮捕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船队,同时攻击荷兰在英格兰沿岸的鲱鱼捕捞船队。而荷兰海军上将特龙普接到的命令确实矛盾的防御,既要保护船队,又要向敌人进攻。他自己一直想采取攻势,因为荷兰的船多,海员素质高,英国的海港又容易封锁和受到攻击。一开始双方打得都很出色。但是荷兰的海岸线被英国人封锁,特龙普上将在突围的时候死去。英国人虽然名义上获胜了,但是双方均没得到满意的结果,克伦威尔在威斯敏斯特签订合约,还与荷兰省签订了一个秘密的“除名协定”,那就是保证不把威廉·德·奥兰治选为执政和陆军统帅,因为奥兰治代表的是君主的利益,此时正协助英国的查理二世复辟。联省议会在群众舆论的支持下,拒绝同意这项要求。克伦威尔死后,英国的查理二世复辟,他不顾英国国内的强烈反对,下诏废止了“除名条例”,因为年幼的奥兰治亲王是他的外甥。
荷兰发达的贸易让英国嫉恨,查理二世的家族政策又让荷兰人觉得他要插手荷兰的事务,联合省于是在1662年和法国结盟。英国舆论哗然,他们在世界各地向荷兰人提出挑战,占领了荷属戈雷岛、新阿姆斯特丹(即今天的纽约)、多巴哥、圣特斯塔齐。
1665年初,第二次荷英战争开始。约翰·德·维纳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第一次英荷战争后复兴荷兰海军舰队。英国人对战争的目的直言不讳,他们要的就是比荷兰人更多的贸易。
荷兰海军出师不利。1665年6月,第一舰队在罗斯托夫特港被击垮。但是在1662年北福尔兰海岬附近进行的连续4天的大海战中,荷兰军队上将德·勒伊特终于打败了英国将领蒙克。
就在这个时候,神圣罗马皇帝让蒙斯特主教的军队侵略联合省。这一次,长期忽略了陆军力量建设的联合省不得不向法国求救。1667年6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出兵,并且向英国宣战。但是他的意图是在南尼德兰获得从西班牙继承的遗产。法国的意图很可怕,为了避免法国人快速推进给联合省造成的威胁,联合共和国的议长约翰·德·维特急于与英国求和。
就在这个时候,荷兰海军上将德·勒伊特率领荷兰突击队到达英格兰的梅德韦河。这条河的港汊深入到英国的肯特城内。在穿越重重阻碍之后,荷兰人猛扑在港口停泊的舰队。他们焚毁了部分船只,把其他的军舰当作战利品拖出港口。甚至连英国的主力战舰皇家查理号也在其中。在英国人愤怒的注视下,荷兰人拖着俘虏的军舰,胜利归来。
这次奇迹震动了伦敦,英国人无奈之下只能接受荷兰人提出的条件。联合省放弃了在北美的领土,包括新阿姆斯特丹。但是英国放弃了他们在安絮兰群岛(即印度群岛,包括巽他群岛、马鲁古群岛、苏拉威西、婆罗洲、菲律宾群岛的总称)的最后几块领地,连同班达拉岛和圭亚那的苏里南的领土。针对荷兰贸易的英国《航海条例》也不得不有些松动,对荷兰人更加灵活。
三、金融大国的兴起
金融业成了18世纪荷兰最具活力的部门。与国外有密切联系的阿姆斯特丹银行家,18世纪时把“自己的某些商业利益让给汉堡、伦敦,乃至巴黎”,自己则“形成一个对外封闭的放债人集团”,把17世纪积累下来的资本向外输出。正如威尼斯或热那亚一样,这些食利者退出商业活动,坐享特权,不过依然控制着西欧经济生活的上层活动。
荷兰商人资本大量地投入到国内金融领域,而且有增无减。18世纪50~60年代荷兰放债集团平均每年把1500万盾投入到国内各种债券中,1780~1795年,他们仅向国内公债一项的投入每年平均就达3700万盾。由于荷兰的剩余资本存量实在太大,而国内又缺少资金需求,导致了官方利息与民间利息在逐年下降:1640年荷兰官方利率降至5%,1672年降至3.75%;民间利息在17世纪20年代为5%,1723年后降到2.5%,这就逼迫荷兰人将投资的目光投向了国外。再加上荷兰资本拥有者对这一时期国外金融机构信任度增加,于是荷兰商人资本更多的是向国外流去。下面是1782年荷兰资本投放情况,根据荷兰省督旺代尔·斯皮格尔估计,投放资本共10亿佛罗林,投资项目(单位为百万佛罗林):外国贷款335,其中英国280,法国25,其它国家30,殖民地贷款140,国内贷款(借给各省、各公司和造船工厂)425……
除了几亿盾的金钱用于对外贸易和商业活动外,还有大量用于投机的剩余资金。18世纪的荷兰变成世界上的大债主,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成为国际股票交易中心。3.4亿盾被投资于欧洲、东印度公司和美洲的公债。英国国债的大部分掌握在荷兰人手中,英国每年支付2500万盾利息给共和国;法国向共和国借款2500万盾;西班牙、俄国、瑞典和一些德意志小诸侯国共向共和国借款3000万盾。一般的银行业务和股票交易占有5000万盾,东印度公司和南美殖民地共投入约1.4亿盾,还有几百万盾投资于城市贷款和借给省和郡。据估计,荷兰公民还持有5000万盾的金银珠宝,只有在一个截获一艘西班牙运宝船就可以取得1200万盾纯利润的时代,才有可能在短期内积累如此巨大财富36。
到17世纪中叶,荷兰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万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万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在东亚,它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着日本的对外贸易;
在东南亚,它们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在非洲,它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
在大洋洲,它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
在南美洲,它们占领了巴西;
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纽约。
那时,阿姆斯特丹人认为,阿姆斯特丹是世界的中心。
正是在1648年,阿姆斯特丹的市民们决定建造一座新的市政厅。他们一共花费了8年的时间和超过70吨的黄金,来营造这座宏伟的建筑。1656年,新的市政厅落成了。冯德尔特意为市政厅写了一首颂歌,歌词里唱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18世纪荷兰商人资本向外输出的数目巨大,然而大量输出可获得大量地回报。18世纪前期荷兰投资者每年可从国外获得利息约为1500万盾,而18世纪后期每年则为3000万盾。1750~1773年间,仅阿姆斯特丹一地的商业银行家从国外投资中就能获得价值高达8000万盾的利息。在18世纪荷兰经济中,货币资本完全取代了商品资本,荷兰在很大程度上从一个商业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一个金融资本主义国家,世界上第一个金融大国出现了。
第五(节)无可奈何“花”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