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农业技术落后。16世纪的西欧,农业中已经开始使用新式生产工具,在耕作技术上已广泛采用三圃制和多圃轮种制,大封建主的庄园经济正日趋解体,而此时的西班牙,因收复失地的多年战争,在经常遭受入侵的威胁下,农业的发展水平还未能达到欧洲其它地区所达到的水准,休耕制非常普遍而且“从未实行过三圃轮作制”,其耕作技术的落后可由此窥见一斑。西班牙土地本来丰饶而肥沃,农产品也丰富多样。但这时的粮食不但不能供应本国手工业者生产部门的需要,而且还不足维持农民生活上的消费。
工业发展缓慢。政府对工商业各部门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严重阻碍了本国工商业的发展,使西班牙民族经济陷入困境。
首先,专制君主为充裕国库,实行重税政策。其中尤以“阿尔卡巴拉”赋税制度最为残酷而有害。这种税制早已有之,但在16世纪中叶,却发展到规定从国外输入谷物可以免税,而卡斯提等地农民反而必须缴纳收入10%的谷物税。在整个16世纪,阿尔卡巴拉随着手工业、商业和农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而增加,它的幽灵始终追随着西班牙的手工业者、商人,农民及手工工场主,促其破产。如从1537-1584年的短短47年,阿尔卡巴拉就增加达4倍多。仅卡斯提一地,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的100年中,赋税就增加了5倍。在当时欧洲各国都在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条件下,这种现象可谓非常罕见。
其次,西班牙君主为充裕国库,采取了另一项反动措施,即把重要的工业原料出口以增加税收。这保护了封建大贵族的利益,却给本国工商业以致命的打击。它一方面使西班牙国内工商业原料短缺而昂贵,因而商品成本昂贵,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西班牙所生产的工业品较法国贵四倍多,比英国就贵得更多了。另一方面,原料大量出口英、法、意等国,经过辗转加工成商品,可获二至三倍的厚利,再转向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销售,这使西班牙工业品不仅失去了国外市场,连国内市场也在不断缩小至丧失,这就进一步扼杀了西班牙的民族工商业。
因此,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西班牙工商业急剧衰落和萎缩。工业方面,16世纪下半叶各种手工行业普遍衰落。如纺织业,在16世纪下半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呢绒纺织业几乎全部停顿,全国呢绒的产量竟减到原有的1/5。以西班牙全国呢绒工业中心地塞维尔为例,在16世纪廿年代末五十年代中,这里拥有近16000余家纺织作坊,工人总数达130000名左右,织机多达16000多部。这种呢绒工业的发展和英国一样具有民族工业的性质。但此时,仅剩下300-400部毛丝织机了,毛纺织业缩小至初期的1/5。又如在丝绸业生产中心托勒多城内,16世纪中期有着3000家生产丝织品的作坊,从事生产的工人就达30000名。这里的产品以质地优良,颜色稳定,在欧洲享有盛誉。但到16世纪下半叶,从整个丝绸供求的数量上,则只能供应本国需要的1/5了。其他制造业如皮革、武器、制糖等也一落千丈,这时商业部门的情景更是十分凄凉,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中叶,西班牙不仅国内市场凋敝,而且批发贸易的5/6落入外国商人手中,其殖民地贸易的9/10被外国商人所占有了。与此同时,对美洲的贸易额却达到了高峰。海外的需求量显然已超出了西班牙的工业能力,不得不从其他国家寻求新的供给来源,因而“西班牙本身差不多成了一个漏斗,通过这个漏斗,别国的产品流入了加勒比地区、墨西哥以及新格拉纳达高地这些终点”。殖民地市场的丧失,对西班牙的民族工业可谓致命的一击,使西班牙失去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极好时机,已经萌芽的资本主义关系也被扼杀。
此外,西班牙的工业机构也受黄金大量涌入的影响。表现为,城市工业很早就转向高档商品的生产。派克曾这样讲到塞维尔:“跨大西洋贸易使塞维尔成为欧洲最吸引人的市场之一,但塞维尔的工业从未能生产足够多的商品供应这个市场。甚至最高度发展的纺织业也不能满足本城和海外贸易的需求。此外,很强调奢侈品的制造。塞维尔的工业,倾向于高质量的产品,投合精英们--贵族和富商的过度需求。这里讲的是16世纪塞维尔繁荣时的情况,但它衰落的一个因素已经出现了:放弃或减少低档商品的生产,专注于高档商品,因高档商品利润高,符合工匠的利益。这是特定条件下市场调节的结果,但也由此渐渐割断了市场与广大群众的联系,使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不可能。
政府支出不合理。政府的支出大量用于军事和官僚机构,使得发展经济的资金缺乏23。
西班牙在罗马教皇支持下,为了称霸欧洲不惜重金装备了一支欧洲无双的军队,并以两倍、三倍的规模不断扩充军队。从十六世纪初到十七世纪中叶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西班牙就象一个螺丝被紧紧拧在战争这架庞大的机器上,十六世纪的君主穷兵黩武。查理一世时,供应的军队达15万人以上,先后同土耳其、法国(十六世纪20-40年代)以及德国的新教诸侯(十六世纪40年代)开战;腓力二世时又长期对英国发动战争,出兵干涉法国内战,与土耳其重新较量于地中海长达20余年(1560-1581年)及被称作“八十年战争”的对尼德兰人起义的镇压(十六世纪60年代到1648年,中间只有一小段间歇),“三十年战争”爆发(1618年)后,西班牙仍是一个极活跃的角色;此后的腓力四世(1621-1665年在位)再次与法国、瑞典开战。
大规模频繁而迁延的战争主要依靠雇佣兵,庞大的军费支出耗去西班牙大量的财富。仅装备“无敌舰队”就花去380万杜卡特金币,为准备对英战争,1588年“无敌舰队”的花费即达1000万杜卡特。腓力二世统治西班牙的最后几年中,战争成了欧洲政治的同义语,西班牙政府全部开支中的3/4被用于战争或用于偿还上次战争所欠的债务。1598年腓力二世死时,筑起1亿杜卡特的债台,仅其利息差不多相当全部赋税的2/3,因此政府一再宣布财政破产。旷日持久的战争,使西班牙再也没能从这一世纪人力物力的过渡的、无效的浪费中恢复过来。“
财富通常是支撑军事力量的基础,而要获取和保卫财富又总是需要军事力量。然而一个国家如果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是用于军事目的,将会导致国家的衰落。尽管西班牙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使地区扩展过大、战线拉得过长,致使发展及其有限的经济无法承受过于庞大的军费,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被付出的巨大代价所抵消。国家一旦由一个“支出超出正常收入二、三倍的政府来管理,还能指望有什么好结果吗?”虽然西班牙的衰落在十七世纪中叶后才全面、充分暴露出来,但造成衰落的因素却在几十年甚至百年前已深深根植在社会中了。
(2)物价上涨过快
贵金属过多输入对西班牙经济造成的最大危害,也许还是价格革命及其在欧洲各地(从南往北)发生的时间差,即价格革命首先在伊比利亚半岛、在欧洲南部发生,然后往北扩展,结果欧洲南部的物价首先上涨,根本无法与北部的产品竞争,给欧洲南部(包括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的工业生产带来沉重打击。这也是促使欧洲南部的工业日益转向高档商品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一段话既说明由于美洲金银源源不断地首先进入西班牙,使西班牙最早出现通货膨胀并持续维持在高价位对西班牙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说明了西班牙的不利之处如何促进了欧洲的商品流通。在西班牙:“从白银的角度看价格处在较高的水平。在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欧边缘的那些国家--波罗的海国家、巴尔干国家、列万特(及遥远的东方国家)--同一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低。这是一个很大的价格体系……在这体系中,用白银来衡量的货物价格离西班牙越远的地方越低。”
(3)外贸依存度过大
西班牙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对外贸易却靠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保持较快的发展,但是对外贸的过渡依赖,最终使得国家的经济缺乏稳定的基础。
远程贸易有个规律,即“单一品种利润递减律”,这是因为在贸易竞争存在的形势下,每个竞争者都会追逐利润最高的商机;而任何一种商品,它的利润率越高,经营者就越多,其结果是这种商品的利润率就会下降。因此要想在远程贸易中站稳脚跟,必须有相当灵活的反应机制,随时调整经营策略,捕捉最佳的商业机会。但是如前所述,西班牙的生产能力和政治体制都使它不可能具备这种能力。西班牙维持贸易优势的唯一手段是军事,但是随着国力衰退,西班牙军队也威风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