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5400000008

第8章 每天读点生活哲学(2)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提出过著名的“经济人假设”。他指出,人都是理性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他在《国富论》中说:“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人在作出每一个行为和选择之前,都会运用自己的理性去权衡,分析一下自己将会得到多少利益,同时会失去什么,如果得到的多,失去的少,他也就有了行动的动力,否则他就不会去行动。

“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来说,好像就有点空泛和纸上谈兵的味道了。真实的情况是,在一些重大的选择面前,我们根本就无法权衡得失,否则就不会出现所谓的“两难选择”。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时间也不允许我们在紧急的局势下分析比较以后再作出抉择。

有一个问题经常会被人提及,而且多出自女人口中:“如果有一天我和你母亲一起掉进水里,你会先救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因为对于这种责任深重的情况,任何人都不会用“我不会游泳”来搪塞,至少都得跳进去。

然而,就算你可以把两个人都救出来,这个“先”字也是要命的,有一种孰近孰远的抉择在里面,而抉择之所以被称作抉择,是因为你要在“择”的基础上“抉”出一种大义凛然来。

有人说应该先救母亲,因为老婆可以再娶,娘却只有一个;也有人说应该先救老婆,因为即使可以再娶,但感情却不能再复制,所以也是唯一的,而老娘嘛,当舍得时就要舍得。

当然,后者的回答不出意料地会被嗤之以鼻,但是大众态度的一致并不能说明抉择的容易性,因为几乎所有人,不管你多么振振有词,真要面临这种情况时大概都会一脸茫然,有时候大道理和自己的条件反射是两回事。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让成人左右为难的问题,一个天真的孩子却给出了简单而干脆的答案:“管他的,哪一个离我近我就先救哪一个。”

不错,也许这就叫抉择,抓住那一刹那间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对人如此,对世事也应该这样。在此,人类的理性显得是如此苍白。

曾经有一个幽默故事是这样讲的:

在某国首都举行了一个妇女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界妇女代表。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在会上发表了她对选择爱人的看法,并说明她的丈夫就是她父母为她选定的,这使她至今都很高兴。

有位妇女不理解她的观点。问她:“为什么?”

“因为,”她说,“如果是自己选择的,我将悔恨终身。”

什么是自由?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在你面前摆着很多条路,而你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这时候,问题出现了,困惑也来了,因为你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就无法选择其他了,而你又无法比较选择哪条路会对你更有利。两难选择让人很难受,但选择太多了,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在自由面前,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所以,自由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字眼,在古希腊,“自由”一词本身就有“刑罚”的意思。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当选择变为一种抉择的时候,自由对人来说无异于刑罚。

惜缘思源——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写过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是说人生的道路不能由自己决定,而是靠一种外在的“机缘”——生命中“偶然”遇到某些人,“偶然”发生了一些事,而这些人和事却又“偶然”地联合了起来,影响了你人生的轨迹和生活的道路。蓦然回首,原来自己是被这些“偶然”操纵着,如果生命中没有这些“偶然”,自己的人生轨迹就会是另一番图景。可是,人再也回不到原来的起点了,生命原来没有自己的重量,只是一片秋后的落叶,随风四处飘荡。既然如此,生命的重量在哪里?自己何以才能操纵自己的命运?

可是,如果人摆脱了这些“偶然”,又会陷入另一片“偶然”的汪洋大海。人生也许就是在这些“偶然”中实现的,根本无法摆脱。因为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就无法成其为人。佛家则在一种更深的层面上阐述了人生的这种“虚妄性”。在佛家看来,岂止是人,万物全部都是“因缘而起”,哪里来的自性?人按自己的本性行事,肯定会幸福、快乐,可是,人的真正本性又在哪里?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是《庄子》“大宗师”篇中的一个故事: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对方嘴里相互湿润以求生存。这情景的确感人,但是这个故事后面还有一句话,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虽感人,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如彼此互相忘记,畅游于江湖之中。

当两条鱼相互牵挂、相互怜悯的时候,也就是处在最不适宜、最为危险的境地的时候,然而,一旦脱离了不适和危险的境地,它们就忘记了对方,甚至也就忘记了自己。当它们忘记了对方,忘记了自己,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知的时候,它们也就完全回归到了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境界。这种境界是最符合它们真性,也是它们最为适宜的境界。所以庄子说,鱼儿相濡于陆地,不如相忘于江湖。

在庄子看来,混沌无知的状态,是万物最为适宜的状态。不管是什么东西,不管它与其他东西的处境是多么不同,或高或低,或热或凉,或干或湿,或净或脏,只要是合于自己的原本真性,它就会生活得很自在,以致达到什么都不感觉、什么都忘记的程度。庄子把这种情况称为“相忘”,意思是完全适宜、无所感知。与此相反,一旦脱离了与它的原本真性相适应的环境,它就会感到不适,甚至受到伤害,不管它眼下所处的环境在旁人看来多优越,多么令人羡慕,也毫不例外。换个角度来说,当一个东西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所感觉的时候,这个环境便与它的原本真性产生了距离,感觉越大,距离也就越大,到它的感受达到不能再忍受的时候,那它就难以存在了。

按照庄子这样的道理来观察社会和人情,友爱和亲情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它是真性受损、环境恶化的象征,是混沌消散、人心奸巧的结果。假如不是如此,大家都自然而然地生活,自然而然地交往,都在与自己原本真性相适的环境里自由成长,哪里用得着故意亲近?庄子由此得出结论说,最好的生活是自然而然、无感无知的生活。一旦打破了这种生活环境,哪怕是进入一种看上去甚为豪华、甚为荣耀的境地,那可就要注意了,它很可能会带来与自己的追求完全相反的结果,因为这种环境的改变与自己的本性不相适应。

然而,鱼儿畅游于江湖之中,自由自在,可以说恢复了自己的本性。即使遇到了和自己曾经相濡以沫的那条鱼儿,也会擦肩而过,不会伤感,不会回忆,也不会不舍。可是人呢?人是靠情感活着的,即使擦肩而过,大脑中也早已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所谓的“相忘”不过是自欺欺人。庄子说的“本性”,也许根本就不适合于人,人只要活着,就要处世,而所有的经历,不管是好是坏,早已不自觉地影响了你的生活。

既然人生的轨迹是“偶然”的,我们又何必耿耿于怀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欣然接受并欣赏这种“偶然”呢?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的光景,在佛家所言的生命轮回中,这几十年的生命又是何等的微乎其微。但也正是在这微之又微的几十年的人生轨迹里,有人精彩显贵,有人潦倒寒微。但是,无论人生历程和轨迹如何勾勒,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刻能量和热量,爱己和爱人之心无限释放。因为你只有这么几十年的生命可以给予别人,为何不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呢?

人生在世的“偶然”,说到底,其实是一个缘字。缘深缘浅,缘非缘是,缘来缘去。一切皆缘,父母之缘,兄妹之缘,朋友之缘,牵手之缘,一面之缘,莫过于此。对人来说,缘即是源,既然有缘而成源,我们为什么不惜缘思源呢?

和你一起相濡以沫的人,是你一生最值得牵挂的人。因为这个人可能就是你前生千辛万苦的修行换来的“偶然”。这一生有这样一个人,他(她)愿意与你一起慢慢变老,愿意与你一起到夕阳白发,这就是生命在不息的轮回中的最大的幸福。缘实在妙不可言。

至于朋友,朋友也有多种,亲友,诤友,挚友,女友,男友……朋友,未必非要下一个定义,也无须刻意强调新旧朋友之间的差别。它的意义仅在于:在他需要你的时候,你伸出了你的手,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则短信,一次推心置腹的聊天,一次徒手的散步,这些都是足够了的。面对默默人间情,何言相忘于江湖?人做不到独立的个体,也不可能离群索居。

无论是朋友还是家人,无论是友情还是亲情,付出才是一种幸福。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相忘于江湖呢?谁又能够放得下自己的父母、亲朋好友?没有人能够放得下,所以勿言相忘于江湖。

我们不会忘记儿时的玩伴,也不会忘记中学时的同桌,更不会忘记给我们生命的父母,我们同时还不会轻言放弃给我的生命增添更多情趣和乐趣的恋人。

感恩生活——善待每一天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临终时对他的弟子说:“请告诉世人,我这一生过得很幸福。”维特根斯坦的话发自内心,他是在感恩生活。

莱布尼茨说:“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莱布尼茨说这句话是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他在感恩世界。

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的评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还是坏,制度是善还是恶,生活是幸福还是悲哀,都掺杂着太多的个人情感和经历,往往有失偏差。但是抛开个人的因素,如果还会对生活和世界抱以感恩之情,那就是一种胸怀和气度。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敌人。

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不同的选择将注定不同的生活。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如果我们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界,则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可爱,也很富有!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

《诗经》里有句珍珠般的言辞:“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但他们却因为爱与被爱结下了感恩之源。这之间,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谁能想到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巨匠霍金。

在英国,很多古老教堂的石墙上都刻着:思考与感谢。让我们也随时提醒自己:思考我们所有的,并培养感恩的态度。

对生活,对世界,对身边熟悉和陌生的人,对我们的朋友和对手,真的要感谢他们给了我们这样一份精彩的生活。

不到两岁就又聋又瞎的女孩海伦·凯勒,通过艰辛的努力,学会了其他正常孩子应学的所有东西。进入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后,她学习希腊语、拉丁语、法语,以及数学、文学、历史等所有大学修习的课程,更为感人的是,她以惊人的毅力写下了不少文学佳作。在盲人中,她的名气也许仅次于荷马。从海伦·凯勒明理谙事开始,她便“感恩生活,善待每一天”,从不为自己身处逆境而气馁、烦恼、颓唐。相反,她自感每天都活得很“滋润”。她每天渴望雨露,渴望阳光;她每天都给自己留下想象的空间:灿烂的朝霞,悠然的远山,茫然的星空;她每天充满自信心,与命运挑战;她每天都求知不渝,从而唤醒了自己的心灵,给了她光明、希望和快乐,使她重获新生……

海伦·凯勒“感恩生活,善待每一天”的生活理念在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有形象化的描绘。这位盲人作家设想了她如果有三天的视力,将如何支配的实施方案。她说,她要看那些老师和朋友的脸,要到树林中散步,看黑夜如何变成白昼,要参观艺术博物馆,通过艺术的欣赏来探索人类的灵魂,最后,还要看看人们的活法。海伦·凯勒将视觉“当做让生命更加充实的手段”。虽说她几乎是先天性地失去了这一“手段”,但是,因为她“感恩生活,善待每一天”,所以,自感“内心总是一个光明的世界!”

维特根斯坦说:“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其实,幸福的感觉不是由处境和外在的条件决定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感恩的心。想想我们得到过的爱,哪怕它并不多;想想亲人、朋友,甚至是不相干的人为我们做过的事,哪怕只是举手之劳;想想早晨扑面而来的清新的空气,想想拂过我们额前发丝的调皮的风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谢生活呢?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有了它,你会平和地面对动荡不安,积极应付挫折和困难,于寒冬里感受到暖意,在风雨中体会到幸福。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财万贯,他仍是个贫穷的人;懂得感恩并知恩报恩,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得失之间——宠辱不惊,遇事从容

在物理世界中,永动机是制造不出来的,因为它违反了自然界的能量守恒定律。同样,生活中只有所得没有所失的事情是没有的,因为它打破了生活的规则。上帝不会把所有的糖豆豆都给你吃。因此,所失和所得构成了最为朴素的辩证关系,正所谓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据《辞海》“否泰”条解释:“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泰谓‘天地交而万物通’,否谓‘天地不交而不物不通’。后常合用否泰。”今之解释,即“泰”就是顺利;“否”就是失利。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转化到这个事物的对立面。“否”就会转化为“泰”。

否极泰来,是辩证的规律,即是信仰的理性、理想的寄托、精神的支柱,也是忧患意识的表征。体现了价值观的内涵。

同类推荐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热门推荐
  • 霸气夫人:赖上冰山宫主

    霸气夫人:赖上冰山宫主

    晕,这样也能赶上穿越潮流,不过还算老天待她不薄,让她一穿过来,就遇到帅哥,而且还是个大名鼎鼎的冰冥宫宫主,好吧,她命好,她认了,从此,开始了她在古代惊心动魄的生活……
  • 文明解密

    文明解密

    《我的第一本探索书
  • 绝世废柴女

    绝世废柴女

    天啦,人家只是在新婚之夜去上了个茅房,怎么就迷迷糊糊地跑错了洞房,嫁错了新郎?没关系,杀人灭口之后,一切就都没发生过。。。。咦,哪里冒出来这么多的帅哥型男搅局?人家可是很专一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逃婚弃妃

    逃婚弃妃

    “我死了吧!”当慕容雨再次争开眼睛的时候,不禁对自己说:“这里是天堂?还是地狱?”犹豫了一下,苦笑道:像我这种自动放弃生命的人,死后应该是会下地狱的吧,并且是十八层的阿鼻地狱吧。一想到待会有可能要忍受“上刀山、下油锅”的痛苦,慕容雨不禁直打寒战,心里暗自懊悔。如果,如果可以重来,她决不会走这一步。回想从前,她是多么的热爱生命,即便从小就生活在悲伤中,她也从没动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的小秘书

    总裁的小秘书

    不就是向他借点东西吗?不用霸道的霸占了我的小床吧?什么!!连人家穿什么都要管.对男人笑就说我犯花痴.连人家本来就瘦瘦的荷包也不放过!呜呜...这什么世界呀!平常土里土气的小秘书看不出来那么大胆,竟然吃完了就想偷溜.想跑没那么容易,我是那么容易给人设计的吗.---------------------------------------------------------------------------------------------------本位文的更新时间一般是晚上八点,请其它时间不要催文,如果今天等不到,那明天八点再来,保证俩天三更.如果喜欢我文文的话,请留下你们的足迹.努力的收藏.推荐吧因为有你们的肯定,就是作者最大的写作动力.*--!&*^_^*
  • 穿越凰女之绝色风华

    穿越凰女之绝色风华

    本书已加入5折特价书,只要两块多,非常划算哦!从妖到仙,再从仙到尊,本是荣宠至极的一世,到头来发现不过是一场梦.............爱,既然不能给我,我又何须强求?三百年前,我对自己说“我只为自己而活,我要一辈子无忧无虑”,现在依旧如昔。所以,我很自私,我选择穿越,到一个没有他们记忆的时代重新开始生活!穿越,只是一个我选择幸福的方法,一个可以无所顾忌的生活方式。权臣霸主又何妨?我不是一般的柔弱女子,甚至在世人的眼中,我可以称作“神”,想要留住我的身心,就要用自己的真心交换。在这个时代,我是惊才绝艳的“凰女”,谁才能成为我的最终?那个是皇朝的君主---夔。一身帝王气,俊美至极,却早把自己的心给遗忘了.挺直刚硬的线条映出的是满胸霸气,他要天下,但也要美人.......他是黑夜的霸主,一个原本嗜血的男人,却在见她的第一眼开始不自觉地改变,只求能一直留她在身边.....结果,再多的财富,再多的权势,却总换不来后悔,那个女人飘然离去时只说还会再见,却不知是何时。再见面时,她的身边已经手掌各国财权,身边甚至还有江湖的宿主----雷的陪伴这样的女子,到底身上还有多少的谜?她的一生又会是如何?
  • 替身媳妇

    替身媳妇

    她穿越时空,代替云音生活在远古的年代,十七岁生辰,却又代替自己的姐姐出嫁王府。是否,她这一生的命运,便是替代................片段:鲜红如血的喜字,摇曳烛火,窗影斑驳,绣着鸳鸯喜字的红盖头被猛的掀开.......“本王就知道一定会是你.......”,一身大红喜服,俊美风流的当朝五王爷站在她的面前,伸手捏着她的下巴,薄唇带着邪魅的冷笑:“告诉本王,你姐姐那个贱人在哪里?”她抬首望着眼前这个俊美绝伦的男子,粉唇紧抿,满眼清澈空灵。于是新婚夜,她被剥去王妃头衔,扔进后院,与他的十六位侍妾同住,成为了他的第十七位侍妾,让云氏蒙上了羞辱。.......泱泱乱世,烽火四起,诸侯争天下,皇位玄虚,他与她,也成了彼此的眼中盯,肉中刺。挟天子,令诸侯,是为了得到那把紫玉九龙椅,还是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爱只一字,他不信,而她更不信。.......花前月下,富贵荣华。爱恨成痴,梦如昙花。最是无暇,风流不假。酒醉千古,一曲作罢。君临天下,君临天下.......——雪魔写,误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