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充电才不会被淘汰
现代市场竞争激烈,一个人只有坚持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更新,你才能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赢得更高的薪酬。
职场上,竞争无处不在,如果你还在原来的地方踏步,而别人则是不停地向前跑,刚开始可能拉开的距离不大,时间一长,你就该追悔莫及了。所以,只有不断给自己补充知识能量的人,才能在职场独领风骚,永远常青。
大家都知道浙江商人很多,做生意方面在国内也是赫赫有名的,浙江卡森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张金当初学了几个俄语单词:一、二、三、四、五、好不好、多少钱、行、没问题,拿了个计算器就去俄罗斯做服装生意。因为有语言障碍,做生意过程中非常困难。之后,他跑到欧美做生意,也由于不懂英语吃了不少苦头,因为你听不懂别人说话,就相当于一个聋子一样。
1999年冬天,他到美国参加一个皮革展销会。一个加拿大的商人向他推销landcows(死牛皮),40美元一张。他不知道landcows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他认为死牛皮的英文肯定是deadcows,所以landcows肯定是好皮,心里暗自高兴,觉得这个价格实在太便宜了,因为只有死牛皮才是这么便宜的价格。于是他非常高兴地飞往加拿大看货,结果大失所望。其实,landcows的意思就是死牛皮,就这样,他为了一个小小的单词,跑了这么多路。从此,朱张金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水平非常欠缺,很多知识都不够用,做生意造成了很多困难,决心要学好外语,英语磁带成了他出差旅途的伴侣。
现在他能与外国客商单独、直接地交流、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给老外介绍企业的状况、产品等。从2003年公司进入了外国市场后,他在欧洲开设了20多家家具产品连锁店,实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发达国家建立直销零售商场零的突破。
其实,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无论你处于什么职位,在工作中只有不停地学习,你才能获得个人事业上的发展与成功。
知识是一个成功人士的最大资本,知识的占有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员工的才华和能力。而对知识的渴求和孜孜不倦地学习,则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加丰厚的报酬。在实际工作中,一个优秀的人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的,即使自己掏腰包接受再教育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知道“时刻充电”其实就是自我加薪。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而一个良好的团队,要求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是那种迫切要求进步、努力学习新知识的人。”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京约有六成以上的年轻人在业余时间选择了再学习。无疑,对个人而言,从薪水角度出发,不断给自己充电也是一项不断完善自身、逐渐提高个人收入的系统工程。
张鹏和王新亮同时被微软(中国)录用为程序员。张鹏才华横溢,毕业于国内某高等院校电子系,工作也做得干净利落,开始很受老板的青睐。相比较而言,王新亮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学历都没有,甚至有人传言他能够进入公司完全是因为上层主管中有他的亲戚。这使得张鹏更加的瞧不起王新亮。
在日常工作当中,张鹏对付手头的工作自然得心应手,所以在工作之余他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浏览网页和游戏上了。而王新亮则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为此,张鹏更加的自鸣得意了。
半年后,老板给王新亮涨了工资。对此,张鹏忿忿不平,他找到老板开门见山的说:“如果靠公司内部有关系就可以加薪,完全不考虑工作能力,那么这样的公司我看再继续做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老板看了看张鹏,不置可否的拿过一份王新亮编辑的程序让他看。张鹏一看立刻呆住了,仅仅半年的时间,王新亮所编辑的程序与当初刚进公司时竟然不可同日而语了,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原来,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王新亮除了努力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外,一直都是在努力学习。此时,王新亮的水平已经超出了张鹏一大截了。
可见,能够拿高薪的员工永远都是那些善于学习,拥有广博的知识,能够为公司带来利益的人。生活中,反观我们自己是否也曾有过像张鹏一样的愤愤不平呢?实际上,优秀的员工都很重视在工作中学习,而且他们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获得培训以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曾经有记者在采访亚洲首富李嘉诚时问道:“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说道:“依靠知识。想要成功只有依靠学习,不断地学习。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李嘉诚的一个学习秘诀,就是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个小时的新书,以了解最新的前沿思想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书他都读,几十年下来他都一只保持着这个习惯。他曾经回忆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非常骄傲,为什么?因为每当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的学问日渐增长,可以说这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资本。”
可见,任何人都不可能在瞬息之间就取得巨大的成就,只有像李嘉诚这样持之以恒地去学习,每天都坚持学习一点新东西,每天进步一点点,养成这种勤于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够增长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判断、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为自己赢得高薪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经常为自己充电,是确保个人拿得高收入、赢得老板赏识的重要原则。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经验越丰富,其工作起来也就越会游刃有余。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一名员工缺乏知识,也就如同士兵在交战过程中失去了枪支一样失掉了应战的本钱。
那么,对于一个在职人员而言,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充电呢?
1.明确目标,找准方向
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动态是什么,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性,时刻关注自己所处的行业对人员技能的需求的改变,认真研究这个领域内对人才的标准和条件,比如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一些实质性的要求。而你和这些要求有多大的差距、有什么不同,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自己最薄弱的地方下手,确定自己充电的方向。
2.充分利用好公司组织的培训
随着信息时代新知识的膨胀性发展,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必须通过不断地开发,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完成再生及再利用,否则这种“易耗型资源”将会随时消耗殆尽。在高工资之外,人们更渴望公司提供培训教程。很多企业都会针对自己公司的情况给员工创造培训的机会,而且很多企业想要从自己内部提拔一些有能力的人。所以如果想要在公司有所发展,就千万不能落后,要趁此机会好好给自己补充知识。
3.充电不是考取一大堆证书
现在工作分工的细化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企业更需要的是某个领域内的人才,不是只拥有一大堆各个行业证书的人。所以,千万不要为了学习而忽视工作,而使得实际工作业务水准以及工作能力没有多大的进展。
4.充电就是要有毅力和决心
坚持是最重要的,惟有坚持才能够成功。有些人总是充电前自信满满,给自己设计了人生方向,也制定了一套可行方案,可是学习过程中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总是寻找各种客观条件来给自己找理由。如此,这样的人总是把时间浪费在思考学什么上面,可是一想好,没多久就又退缩了,反反复复,最后什么都没学成。
所以,作为一个职场人士,你必须自省,要看到自己在知识上的欠缺和不足,并积极行动起来,迎头赶上。一个人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用新知识、新观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要学会怎样把知识变成能力,用知识丰富想象,善于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参与竞争,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从而使自己有更高的收入。
工作启示:
不论你是久经沙场的职场老手,还是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要想获得晋升、加薪的机会,要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辉煌,最佳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怀疑精神”要求人们既尊重知识,又不迷信权威;既继承前人的成就,又努力攀登科学更高峰峦;既相信书本,又不被书本所束缚。运用质疑进行知识创新学习,你就能打开一片广博的新天地,同样,你也会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在他尚未成名时,曾去欧洲参加音乐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位出场。小泽征尔拿到评委交给他的乐谱之后,稍作准备,便开始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
忽然,他发现乐曲中有一些不和谐的地方。起初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让乐队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觉得不和谐。于是,小泽征尔认为是乐谱有问题,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们一再郑重声明,乐谱是经过评委会多次筛选出来的,根本不可能有问题,根本就是他的错觉。
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界的权威人士,小泽征尔也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犹豫,但他经过再三考虑,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满怀信心而又不失礼貌地说:乐谱肯定错了。他的声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因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正是凭着自己的自信心,获得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生活中人们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经验和习惯。这其中有些经验和习惯的确能让人们少走一些弯路,但从培育创新思维上讲,这种思维定式又并非能够到处套用,在处理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上,经验思维和思维定式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甚至会成为创新思维的绊脚石,从而阻碍人们向更高、更深、更宽广的未知领域开拓,束缚人们的梦想和想象翅膀。
工作中,往往越是简单的问题越容易让人掉以轻心,并由这种粗心大意导致出错。因急于求成,人总是从经验定式和主观愿望出发,习惯于按常规思维办事。
罗素去讲学,听讲的大多是研究部门的学者。当这位大名鼎鼎的哲学家登上讲台,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问题:2+2=?接着,罗素开始征求听众的答案。
会场上变得异常寂静,每个人心里都在暗暗琢磨:黑板上写的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大哲学家可能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哲学新观点。
尽管罗素一再强调希望有人将答案告诉他,但是听众中却没有一个人敢贸然作答。当罗素请台前一位先生谈谈自己的答案时,这位先生竟面红耳赤,吞吞吐吐地说自己还没有考虑好。
罗素见状,笑着说:“二加二就等于四嘛!”
诸位学者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罗素出此行为的背后含义。
罗素的这一轶闻饶有趣味,这位崇尚创新的大哲学家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幽默地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过于崇拜权威会使人陷于迷信,会束缚人的思想,扼杀人的智慧,在权威面前连简单的事实也不敢承认,难道还敢质疑权威,开拓创新吗?
由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要想以创新思维在未来竞争中取胜,就要善于突破经验思维的误导,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转变对寻常事物的固有看法,遇事不轻易凭经验下结论做决定。只有学会清醒地全盘看待问题,才能做到总观全局、稳操胜券。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经验用错误的方式来确认某些错误的认识。譬如:那些涉世未深的业务员,每当他们听到顾客欣赏的言词时就会感到非常高兴;而听到针对产品和服务的置疑甚至批评的时候,他们就直接认为那是对产品的拒绝,于是在顾客还没有作出最终决定之前,推销员自己已经放弃了努力。殊不知,事实上那些夸奖产品的顾客是很难成为你的客户的人,而给产品找毛病往往才是很多真正购买行为的前奏,也只有这些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客户。
所以,当你要求自己必须做成什么事情之后,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敢于跳出自己的经验来思考问题,必须敢于测试自己的判断,并不断地提醒自己在任何时候记忆和经验都无法替代自己的主动思考。
在17世纪,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就提出了“普通怀疑原则”。这个原则实际上就是期待人们勇于把一切事物放在理性面前加以审视,以辨真伪曲直,即用理性去追问一切现存事物的合理性。
马克思就是以“怀疑一切”作为座右铭的,正是在这种批判的审视、探索中,他完成了光芒四射的两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哥白尼推翻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牛顿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创立了牛顿力学理论,爱因斯坦突破牛顿的经典力学创立相对论,达尔文推翻了物种不变论创立进化论。在科技领域里,勇于质疑权威而导致重大科学发现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输电网的建设因直流电的局限而被延缓了进展速度,与此同时,乔治·威斯汀豪组织了一个科研班子,专门研制新的变压器和交流输电系统。
爱迪生认为应用交流电是极其危险的,他极力反对这件事情。为了阻止威斯汀豪的创新,爱迪生花费数千美元组织了新闻、杂志和广告媒体,向外界宣传交流电是如何可怕,使用它将会给人类带来多么大的危险。在维斯特莱金研究所,爱迪生召见新闻记者,当众用1000伏交流电作电死猫的表演。他还为此发表一篇题为《电击危险》的权威性文章,表达自己反对研究和应用交流电的观点。
面对爱迪生这位科学权威,威斯汀豪丝毫没有气馁,对围攻交流电的宣传也不甘示弱,他竭尽全力为交流电的推广奔走努力,并且针锋相对地在杂志上发表了《回驳爱迪生》的文章,对爱迪生的观点进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