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很少有几个行业能够赚到暴利,大多数公司要想赚钱,就必须想尽办法去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在如何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上面,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执行者。
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利润日趋微薄。“降低企业成本迫在眉睫!”中山郑记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郭文煊的话掷地有声,“中国一个真正国际化经营的跨国公司格兰仕,28年来利润持续增长,产值规模连续9年来全国第一,连续6年全球第一。而它的生产成本却每一年都比上一年降低10%~15%!格兰仕就是诞生和成长在我们身边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大哥,是我们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在中国家电行业里,格兰仕在成本管理方面是非常优秀的。”易中公司宋新宇博士也称赞格兰仕:“企业应该像格兰仕那样,把成本做得低到无人企及。”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注意小笔开支,小漏洞也能使大船沉没。”法国作家大仲马曾精辟地说道:“节俭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节俭是世上大小所有财富的真正起始点。”所以不该浪费的一分也不能浪费。
曾涛和夏雨两个到一家公司应聘,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复试阶段。公司总经理交给曾涛一项任务,要他去指定的那家商场买一打铅笔。距离要去的商场只有一站路,总经理建议他乘公交车去,自己买车票,回来报账。
过了一会儿,总经理好像忘记了一件事,又吩咐夏雨去那家商场买一瓶墨水。
他们两个先后都回来了。
在总经理面前报账,曾涛除了买铅笔的钱,来回坐车的钱是2元。而夏雨除了买墨水的钱,来回坐车的钱是4元。
原来,时值正夏,天气酷热,曾涛坐的是普通公交车,所以票价只要1元。而夏雨因天气热坐的是空调公交车,上车就要2元。所以,夏雨的车票钱和曾涛的车票钱不一样。
很自然,曾涛被公司录取了。总经理是这样对他们说的,具有成本意识,懂得为公司节约的人,将来也才能为公司赚钱。
很多人总以为公司开源也好,节流也好,都是大事,无须在小事上很认真。而事实上,节流是体现于细节的。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都体现出节流意识,积少成多,公司的节流计划才能见到效果。像上面故事中的曾涛和夏雨两个人,看起来夏雨不过是多花了两元钱,对公司节流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但如果他们的公司员工上千甚至上万人,而且大家也都这么做,结果会怎么样?毫无疑问,公司不但无法节流,而且还会出现庞大的不必要的开支,使得公司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
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而且平均利润率会越来越低。很多公司人士认为利润是经营层的责任、管理者的责任,如果公司利润下降,那是经营方略、管理手段的失误。如果因此导致员工降薪甚至裁员,员工们还会把一腔怨气洒向经营层。但是,在微利时代,利润实际上不仅仅是管理者的事,它还仰赖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随时保持利润意识、成本意识,增效节耗、开源节流。没有员工的主动意识,经营层纵有再好的方略与思路,也只能徒叹奈何。
二战刚结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老板亨利·福特引入了“十杰”,即由10名空军退役军官组成的优秀管理小团体。这个10人小团体以桑顿为首,在军中服役时就已经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空降到福特公司以后,他们强调数字管理,要求每一个部门都进行严格的核算,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财务管理的观念尤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过去的成本核算转变为成本控制。福特公司的老员工们看不惯这10个人,认为他们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嘲讽地称他们为“管理神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观念终于在员工们的心中扎根,逐渐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福特公司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桑顿和10人小团体中的好几个人成为美国的著名人物,其中麦克纳马拉还担任了肯尼迪政府的国防部长。
很多人在花自己的钱时,会反复砍价,在砍价的基础上,又要挑质量最好的商品。但是,在公司工作中,他们却会认为,上级增效的要求是对自己加压,削减经费的命令又是与自己为难。他们希望随心所欲地花钱,却不知道这是在侵蚀公司的利润,同时也在损害自己的利益。
上海一家公司有一个规定:所有的办公用纸必须用完两面后才能扔。这样一个硬性的规定在多数公司员工眼里显得那么死板,他们认为老板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一张纸也要如此节约。可是,老板对此是这样解释的:“虽然一张纸的成本在公司的整体成本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我想通过这样一个规定让每个员工都养成一个节约成本的习惯,节约成本其实就是给公司增加了利润,也可以说给公司创造了价值。因此,这样做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公司的利润是来自多方面的,并不是只有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能为公司创造利润。每一个岗位都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即使节约了一张纸的成本,也是体现了一个员工对公司的态度。
无论公司是大是小,是富是穷,使用公物都要节省节俭,出差办事,也绝对不能铺张浪费。每个员工都应该有节约一分钱就等于为公司赚了一分钱的意识。
一位年轻人到一家公司应聘。当他走进办公室时,看到门角有一张白纸,出于习惯,年轻人弯腰捡起白纸并把它交给了前台小姐。结果,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这位年轻人战胜了其他比他条件更好的人,成了这家公司的正式员工。
后来,公司董事长在给他分配任务时说:“其实那张门角的白纸是我们故意放的,那是对所有应聘者的一个考验,但只有你通过了。只有懂得珍惜公司最细微的财物的员工,才能给公司创造财富。”这位年轻人后来果然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一个从小处着眼为公司着想的人,肯定能在其他的方面为公司着想,这样的人当然也就是能为企业赚钱的人。一个具有成本意识、处处维护公司利益的人才是老板愿意接受的人。
19世纪石油巨头众多,最后却只有洛克菲勒独领风骚,其成功绝非偶然。有关专家在分析他的创富之道时发现,精打细算是他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洛克菲勒踏入社会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在一家名为休威·泰德的公司当簿记员,这为他以后的数字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他勤恳、认真、严谨,不仅把本职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有几次在送交商行的单据上查出了错误之处,为公司节省了数笔可观的支出,因此深得老板的赏识。
后来,洛克菲勒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更加注重成本的节约,提炼每加仑原油的成本也要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3位。他每天早晨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净值的报表送上来。
经过多年的商业洗礼,洛克菲勒能够准确地查阅报上来的成本开支、销售以及损益等各项数字,并能从中发现问题,并以此来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
1879年,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却只要9厘1毫﹖”他甚至连价值极微的油桶塞子也不放过,他曾写过这样的回信:
“……上个月你汇报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厂10000个,本月你厂使用9527个,而现在报告剩余912个,那么其他的680个塞子哪里去了呢﹖”
一些公司每年的营业额都很高,但利润却很低,其原因就在于经营成本太高,只看到了开源的一面,却忘记了节流的一面。其实,包括很多老板在内,也没有很强的成本控制意识。在这样的公司里面,即使营业额再高,都可能会出现利润亏损的现象。很多国有企业每年都有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营业额,但最终算出来的利润却是亏损状态,原因就出在了没有控制经营成本上。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洛克菲勒那样对经营成本斤斤计较,再加上良好的业务,公司能不赚钱吗?而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像洛克菲勒那样有着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大家齐心合力,一起节流,公司经营成本能不降低吗?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员工并没有成本意识,他们对于公司财物的损坏、浪费熟视无睹,让公司白白遭受损失,从而导致公司利润率降低,也导致了他们每个人的待遇都提不上去。
众所周知,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个人净资产已经超过美国40%最穷人口的所有房产、退休金及投资的财富总值。然而,盖茨的节俭意识和节俭精神比他的财富更令人惊诧。
从微软创业时起,比尔就非常注重节俭。一次,兼任微软总裁的魏兰德将自己的办公室装饰得非常气派,比尔看到后非常生气,认为魏兰德把钱花在这上面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对魏兰德说微软还处在创业时期,如果形成这种浪费的作风,不利于微软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