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是一种思想,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同的金钱观。
财富是一种思想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样伟大的东西:思想和时间。随着每一元钞票流入你的手中,只有你才有权决定你自己的前途。愚蠢地用掉它,你就选择了贫困;把钱用在创利项目上,你就会进入中产阶层;投资于你的头脑,学习获取资产的技巧,财富将成为你的目标和你的未来。
选择是你做出的,每一天,面对每一元钱,你都在做出自己是成为一名富人、穷人还是中产阶级的抉择。
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财富心态才能让你真正获得财务自由。人类最大的资产其实就是你自己的脑子,但你最大的负债也是你的脑子。事实上,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想的是什么。一个房子可能是一个资产,也可能是负债。如果一个人住在价值500万美金的房子里,但是这房子仍旧是一项负债。他每个月要花费两万美金来维护、支持这套房子。你可以看到,每个月钱都会从他的兜里跑掉。其实,资产可以是任何东西,只要它能给你带来现金收入。
人有好多种,一种是穷人的心态,一种是中产阶级的心态,一种是富人的心态。一个人应该尽早决定自己到底是处于穷人的心态,还是处于中产阶级的心态,或者是变成一种富人的心态,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热爱和真情是致富机遇
有这样一个日本童话:
有一位很想成为富翁的青年,到处旅行流浪,辛苦地寻找着成为富翁的方法。几年过去了,他不但没有变成富翁,反而成为衣衫破烂的流浪汉。
最后,他想起了寺庙里的观世音菩萨。他知道菩萨无所不能,救苦救难,就跑到庙里,向观世音菩萨祈愿,请求菩萨教他成为富翁的方法。
观世音菩萨被他的虔诚感动了,就教他说:“要成为富翁很简单,你从这寺庙出去以后,要珍惜你遇到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并且为你遇见的人着想,布施给他。这样,你很快就会成为富翁了。”
青年听了,心想方法真简单,高兴的不得了,就告辞菩萨,手舞足蹈地走出庙门,一不小心,竟被石头绊倒在地上。当他爬起来的时候,发现手里粘了一根稻草,正想随手把稻草扔掉,猛然想起了观世音菩萨的话,便小心翼翼地拿着稻草向前走。
路上迎面飞来一只蜜蜂,他想起菩萨的话,就把蜜蜂绑在稻草上,继续往前走。
突然,他听见了小孩子号啕大哭的声音,走上前去,看见一位衣着华丽的妇人抱着大哭大闹的小孩子,怎么哄也不能使他停止哭泣。当小孩看见青年手上绑着蜜蜂的稻草,立即好奇地停止了哭泣,那人想起菩萨的话,就把稻草送给了孩子,孩子高兴得笑了起来。妇人非常感激,送给他3个橘子。
他拿着橘子继续上路,走了不久,看见一个布商蹲在地上喘气。他想起菩萨的话,走上前去问道:“你为什么蹲在这里,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布商说:“我口渴呀!渴得连一步都走不动了。”
“那么,这些橘子送给你解渴吧!”他把3个橘子全部送给布商。布商吃了橘子,精神立刻振作起来。为了答谢他,布商送给他一匹上好的绸缎。
青年拿着绸缎往前走,看到一匹马病倒在地上,骑马的人正在那里一筹莫展。他就征求马主人的同意,用那匹上好绸缎换那匹病马,马主人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他跑到小河边去提了一桶水来给那匹马喝,细心地照顾它,没想到才一会儿,马就好起来了。原来马是因为口渴才倒下的。
青年骑着马继续前进,在经过一家大宅院门前时,突然跑出来一个老人拦住他,向他请求:“你可不可以借给我这匹马呀?”
他想起观世音菩萨的话,就从马上跳下来,说:“好,就借给你吧!”
那老人说:“我是这大屋子的主人,现在我有紧急的事要出远门。这样好了,等我回来还马时再重重地答谢你;如果我没有回来,这宅院和土地就送给你好了。你暂时住在这里,等我回来吧!”说完,就匆匆忙忙骑马走了。
青年在那座大宅院住了下来,等老人回来。没想到老人一去不回,他就成了宅院的主人,过着富裕的生活。这时他悟到:“呀!我找了许多年成为富翁的方法,原来就这样简单!”
幸福不是寻找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满怀热诚和真情做出来的。真正通向富裕的道路,不是财、物的堆积,也不是名利的追求,而是珍惜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处处为人着想,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享受生活的馈赠。
财起别人需要
布拉德在读大学二年级时,有人送他一副皮带和皮带扣作为礼品。他觉得这件礼品看起来比较完美,但还有些缺陷,如果做些改进就好了。他左看右看,越看越发现可改进之处很多。于是,他决定自己制作一条更好的皮带。
他花50元买来制造皮带的工具和材料,根据心中的改进方案,制作出了一条非常完美的皮带。当他将这条皮带拿去向朋友们炫耀时,一位朋友迫不及待地想买下它。布拉德卖掉这条皮带后,又制作了同样完美的一条,结果也被人买走。这以后,有不少人要求向他订做。
布拉德想,既然制作皮带能赚钱,为什么不将它当生意来做呢?
不久后,他办起了手工皮带制作作坊,而且生意就像滚雪球那样越做越大。他的皮带开始在工艺品展览会上出售。后来,布拉德开始雇佣工人,其手工作品还包括帽子、钱包、钥匙链以及其他的小皮件。今天,他已拥有了25家商店,成为一个有名的大富翁了。
一种人老想:别人需要什么?一种人老想,我需要什么?结果,发财的往往是前一种人,因为财神菩萨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重视身边的价值
在一座花园里,一只公鸡发现土里埋着一颗闪光的珍珠,它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就把珍珠刨出来,费力地想把它吞下喉咙。可当公鸡发现这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并不是好吃的谷粒时,它马上就把珍珠吐了出来。公鸡仔细地看了看珍珠——这是什么东西啊?这时珍珠对公鸡说:“我是一颗珍贵的珍珠,是从一串美丽的项链上脱落下来的。这个花园里只有我一颗珍珠,就是大海里像我这么美的珍珠也很少见。一个人想要找到一颗珍珠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难,而命运却让我来到了你的脚下。如果你能用智慧的眼光看我,你就会发现我是多么美丽而珍贵。”可公鸡却傲慢地答道:“有什么了不起,如果谁给我一颗谷粒,我马上就拿你去交换。”
西谚说:“废物堆中,经常能找到钻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将废弃不用的东西,好好利用,可以带来不少利益。铺马路用的柏油,是石油经过提炼后所剩的糟粕;风行一时的果核项链,是利用没有用的果核制成。诸如此类,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能赚钱的人,不只是实业家,实业家也并不是人人都做得来的。普通人致富的最佳方法就是做个拾荒者,采取人弃我取的原则,妥善利用废物来赚钱。
真正的富人
一位虔奉宗教的人继承了一大笔财产。一般情况下,在安息日前天,太阳落山前,他就开始为安息日做准备。
一次,为了件急事,他不得不在安息日将近之时,离开家。在回来的路上,一个穷人乞求他赏点钱,好买些食物过安息日。
这个虔奉宗教的人非常生气地指责这个穷人:“你怎么能直到现在才想买过安息日的食品呢?没有人会等到这个时候,你一定是在骗我,想让我给你些钱。”等他回到家后,把他遇到的这件事告诉了妻子。
“我要告诉你是你错了。”他妻子说,“在你的生活中,你从没有尝过贫困的滋味,也不知道穷是什么样子。”
“我是在穷人家长大的。我记得,很多次,差不多天黑了,到了安息日的时候,我父亲还在为寻求一块能带回家的干面包而奔忙。对这个穷人,你是有罪的。”
这个虔奉宗教的人听了之后,又跑出来寻找那个穷人,那个穷人还在寻求过安息日的食物。这个富人给了他面包、鱼、肉和酒去过安息日。然后他还请穷人原谅他。
倘若在你中间有一个穷人,别昧着你的良心,撒手不管。相反,你应该张开双手给他所需的一切。
毫不犹豫地给他东西,在没有任何怨言中做完这一切。你的一切努力都会有所回报,你的一切事业都可以成功。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永远别忘了需要你帮助的穷人,向穷人张开双手,去帮助你的穷亲友,以你的怜悯之心,让他们感到满足,你的光辉就会在黑暗中闪现,你心中的幽影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从而变得更加富有与充裕。
财富是知道你要什么
一位大商人,他有150只驮货的骆驼,还有40名仆人听他的吩咐。
一天晚上,他邀请一位朋友——萨迪,到他家做客。整整一夜,这位大商人不停嘴地说起他的问题、他的麻烦和事业上的激烈竞争。他谈到他在土耳其和印度的财产,谈到他所拥有的土地的名称,还取出珠宝让萨迪欣赏。
“萨迪啊,”他说,“我马上要出门再去做一次买卖,等这次旅行回来,我可要好好休息休息了。我早就想休息休息了,这是我一直以来最想做的一件事了。我想做的事还有把波斯的硫磺贩运到中国,我听说在那儿硫磺很值钱;然后我要把中国的瓷瓶运往罗马;我的船再装上罗马的货物到印度,从那儿我把印度的钢运往土耳其;我再装上镜子、玻璃运往也门;最后我把天鹅绒运回波斯。”虽然面带忧伤,可他仍滔滔不绝地向萨迪宣布他的计划,而萨迪则抱着怀疑的态度在听。“等干完了以后,我就要过一种平静的生活,我要认真思考反省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的思想的最高目标。”
许多人以为财富是“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我们发现,相当多的人已经有了他们想要的东西——或者,至少他们说过想要有的东西——而“仍然”不觉得自己富有。他们想要更多的东西,只是不知道这“更多”究竟指的是什么。
他们有一张购办单——单子上通常从“100万元”列起,接着是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这个,然后,您还没累的话,一点那个。他们——套用这个世纪造出来的一个荒谬的词儿——想“无所不有”。
“所有”这个词实在太多了,而我们这辈子时光有限。我们可以有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却无法拥有我们想要的一切。
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是知道别人认为什么对你最好,不是知道家人对我们的期望,也不是我们的文化为我们限定的东西,而是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这才是财富的一个最重要的层面。
心灵的欲求有了清晰的轮廓与定义,并且知道自己正在每天朝它前去,会给你带来一种满足感与安稳感,一种金钱也买不到的感受。
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有个好处,就是,得到它的时候,你会知道你得到了——然后,可以庆祝一番。这庆祝,当然就是财富。
让同行发小财
“不让人赚钱的买卖人,不是好买卖人。”这是百年商业巨子古耕虞经常说的一句话。
在商业社会,做生意总要有伙伴、有帮手、有朋友。你照顾了别人的利益,实际上也就是照顾了自己的利益。古耕虞又反复解释:“同人往来,事先一定要好好算,如何使自己能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无论怎么算来算去,一定要算得对方也能赚钱,不能叫他亏本。算得他亏本,下次他就不敢再同你打交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