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2000000003

第3章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1)

引子

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它是历史的传承沿袭与现实的生动演绎的相统一,既有凝聚力又有指向性。它是民情风尚习俗的最大载体,是一个地方人们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贯穿和渗透着当地人们最深层、最核心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

一、岁时节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山西籍诗人王维17岁时客居长安,有感于重阳佳节而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却并州已六年,眼中归路直于弦。春晴门巷桑榆绿,犹记骑驴掠社钱。”这是金代秀容籍诗人元好问飘零异乡时,所作的《家山归梦图》。“社钱”是指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的春社活动,据当地风俗,人们要在祭祀时击鼓、撒钱,儿童们则以拾钱为乐(侯外庐、冒怀辛认为“社”是地方的基层组织,见《元好问诗词集》序)。他们用诗词饱含深情地描述了故乡的岁时节日民俗。

山西是中国农历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农历源自夏王朝,也称夏历。史籍中记载的“夏都安邑”就在今山西南部地区,而北部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在历史的发展中,少数民族逐渐汉化,同时也将本民族的传统风俗融入汉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境内有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等,体现儒、释、道教义的民俗现象比比皆是。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山高日出晚,“阴阳割昏晓”,再加上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生活,使得同一个节日活动,却往往是“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形式各异,甚至相左,呈现出别样色彩。但就普遍性而言,全省仍具有农耕文明的特点。农忙季节,一个月内一般只有一个节日,只是体现一种信仰,活动形式简单,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闲季节,节日的数目相应增加,大众娱乐上升为主体,内容庞大,形式复杂,最典型的就是过年,民谚称“正月天天都是节”。这种安排,体现着岁时节日对于人们劳动生活节奏的调整作用。不管是农忙季节的家庭民俗活动,还是农闲季节的社会群体民俗活动,都贯穿着祭祀土地、勉励农事、五谷丰登、生活幸福的主题思想。

1.春季节日

春季节日主要有春节、迎喜节、送穷节、人节、谷神节、石头节、立春节、元宵节、填仓节、青龙节、寒食节、清明节等。

春节,特指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也称大年初一),是一年开首的第一天,是全年的第一个也是最为隆重的节日,民间称“过年”、“过大年”。“年”的本意是说谷物熟了,五谷皆熟谓有年,五谷丰收谓大有年,过年即是庆祝丰收。春节是阖家团圆、庆祝丰收的日子,民间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等说法。

从除夕子夜开始正式进入春节。第一项活动为接神,迎接天地诸神下界与民同乐,家家户户要点“旺火”、烧“柏楼”、鸣鞭炮。“旺火”用精选煤块垒成一塔形结构,点燃后能冲天而烧,映红天地。晋北地区盛行点“旺火”,讲究“旺火”要垒得高大,甚至用近百吨煤块垒成一座数丈高的塔,要保证三天三夜烧不倒,旺焰冲天。晋中地区的“塔塔火”属改良型的“旺火”,即在“旺火”塔体外抹一层泥巴。浑体留有无数的火舌口,如香熏炉,燃烧后火焰熊熊,形成一种玲珑剔透的金色绣球,以烧塌为好,俗话说“塔塔火,不塌不算火”。晋南地区缺煤,则用松柏树枝搭建牌楼式建筑,点燃后霹啪作响,火光冲天,松香氤氲。这些礼俗,既是祈福兴旺的仪式,也有照明取暖的功效。同时,人们还要点燃通宵不灭的“长明灯”,家长要率全家祭祀天地诸神、列祖列宗。天亮后,人们穿着新装开始拜年活动。

正月初一时,第一个出家门的人,开门时要念叨:“门神门神多行礼,家家户户开门都是你。新年新节新进财,是个元宝滚进来。”同时,人们还要燃放爆竹,以迎神驱邪。拜年分家拜、近拜、远拜以及团拜等形式,家拜是家中晚辈给长辈磕头,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远拜则是邻里乡亲好友之间的拜年,团拜则是团伙相聚去拜年。长辈要象征性给晚辈压岁钱。春节路遇他人,均拱手作揖,互致祝福,多为“恭喜发财”一类的吉祥语。拜年的目的在于加深亲友感情,和谐人际关系。

春节家家吃饺子,饺子的谐音是角子(古代一种钱币),形制又像元宝(古代一种较大的金银锭),吃饺子取意招财进宝。餐桌上要有鸡肉、鱼肉等,以显示“吉庆有余”。正餐全家人都要入席,第一碗饭要敬祖宗神灵,而且坐正位的家长要致祝酒辞。

春节要人人开心。言语行为要使人人高兴,晚辈小子活泼而不忘礼,长辈大人谨严而不苛责。若不慎失手打碎杯盘碗盏则不宜喧哗,或念叨“岁岁平安”。煮饺子忌讳吹冷风,所以不拉风箱,全凭柴烧;烧柴要烧芝麻秸秆,取意“芝麻开花节节高”;饺子破了要说是“挣了”,不能用“完了”、“糟了”、“坏了”等一类字眼儿。这一天不干力气活儿,不摸笤帚、扁担、锹锄、刀箭、针线,不倒垃圾也意味不破财。有的地方讲究在初五以前都不能扫院落,而晋南有的地方却讲究春节要从外面挑一担水回家,象征招财进宝。

民谚有“正月初二三,路上尽是小生和小旦”,是说青年夫妇拖儿带女,大人小孩都打扮得像从戏台上下来的人物,衣冠楚楚、花枝招展地走在回娘家的路上。初一,全家团圆,一般都是媳妇要领着孩子,随丈夫回公婆家团圆;初二,丈夫要领孩子,跟着媳妇回娘家团圆。另外,晋北有正月初三回娘家的讲究,大同也有正月初一招待新女婿的传统。

民谚有“人三鬼四神仙五”之说。初四“送祖宗”,就是将年前请回来的,象征列祖列宗的牌位送到原地,或到适当的地方进行安放、收藏。有的地方讲究“人双鬼单”,一般在初三或初五进行这项仪式。

民谚有“破五吃顿面,一亩打一石”。送穷节选在正月初五进行。正月初五,民间称“出五”、“破五”,谐音“破无”,旧称“送穷节”,吕梁石楼则有外出郊迎喜神的讲究,即“迎喜节”。这一天,晋西北地区在太阳未出山时,要掀起炕席,打扫一些炕土送到野外,然后,鸣炮、烧香、敬纸,称为“送穷”。晋北地区民间习惯用彩纸剪成人的图像,由孩子拿到街头互相交换,称为“送穷媳妇得有福人”。晋东南地区民间习惯将烂衣服扔到墙外,传说是上古高阳氏(颛顼)之子游手好闲、破衣烂裤、生活无着,正月里穷死在巷外,民间扔衣以祭,称“送穷鬼”。晋南地区则传说是,颛顼宫中生下一个男孩,每穿新衣便哭,如果硬将新衣给他,不是被他撕烂就是被他故意在污秽堆里打滚,人皆称呼为“穷子”。这是一个传说的两个版本,是从不同侧面告诫人们要“克勤克俭”。还有传说是仿石崇送穷船之意。有的地方习惯在这一天早晨,取炉灰少许于筐,并剪五个纸人送到门外,焚香、放花炮而还,称之为“扫五鬼”。这一天,民间讲究“喜入厌出”,喜欢从外面担水取物以“填穷”,讨厌他人来取物、借物。这一天兴吃面条,因用刀切面,煮而食之,故名为“切五鬼”。晋北个别地方习惯在定更后,由妇女出大门外烧纸祭奠亡灵,放声大哭,俗称“哭节”。关于送穷节,山西流传有一则联语:

爆竹三声,嘣走一伙穷鬼。呸!贼狗日的,害的老子七死八活;

焚香九炷,迎来五路财神。呀!好老人家,保得小人六合四喜。

旧俗将六畜、人与五谷从正月初一日开始排位轮值,初一鸡日、初二狗日、初三猪日、初四羊日、初五牛日、初六马日、初七人日、初八谷日。初七人日又为人节,晋东南地区要于“人日”之夜焚香点灯,并用煮熟的稷米祭祀北斗星,进行祈福活动;临县等地习惯在门前或地里堆谷糠煨燃,称作“炙地”;晋南地区习惯用彩色丝线和绫绸制作首饰,称作“彩胜”,并且男子要游宴。也有的地方习惯祭拜百神,吕梁个别地方习惯用跳“麻姑”游戏祈平安。初八谷日又为谷神节,祭祀五谷神灵,或到后土庙祭祀拜神,或取五谷杂粮各一份在田间地头迎日扬洒,祈五谷丰收。晋北地区的祭岁星活动,讲究在天地神位前燃灯七盏,烧香焚表。有的地方讲全村公祭岁星,保护农业丰收。五台山一带则有一些信教者在此日上布施,祈求佛祖保护。有的地方又将此日当成敬八仙节。

初十称为石头节,亦称老鼠娶亲日。这一天不仅不打老鼠,而且不搬动石头,还要给石器上贴春联。晋东南地区还有在夜晚给老鼠投食的,晋北一些地方晚上忌点灯,怕影响老鼠喜事,以为惹下鼠神会一年遭殃的。晋中地区习惯正月十三日在房屋顶上撒粮,供寒鸦啄食,希望这些鸟类不遭害田里的庄稼。

立春也称“打春”、“鞭春”,提示人们此时可鞭打春牛开始耕种了。有的地方要用泥塑一“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三圈,以求不患痘病。当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里,希望田地出力贡献。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立春节,民间艺人以黄泥制作许多“春牛”小玩具,如口哨等,进行贸易,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立春节,女孩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又称“春蛾”,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可主桑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春娃”。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晋南地区还要迎接新嫁的女儿回家,谓“迎春”。民间这天习惯吃“春饼”,以面饼包卷萝卜、姜、葱等菜食用,称“咬春”。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正月里最红火的大众娱乐节日,因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也称“灯节”。正月十五闹红火,各种民间社火艺术要进行大展演,可谓是民间的艺术节、狂欢节。此时,晋南地区气候转暖,河流解冻,人们习惯放河灯。夜晚,人们手提灯笼走路,碰到行人讲究抬起灯笼互相照一照,取意吉星高照。一些地方的妇女用面塑灯盏,蒸熟后加油点燃,置放在土地神、门神等处,供盼望得子的新媳妇、祈求不生病的孩子们来“偷”。晋南民间习惯荡秋千,有“秋千荡空中,一年不生病”之说。平川地区吃元宵喻团圆,山区讲究吃油糕喻高升。正月十六,全家要扶老携幼出门观灯赏月,称“游百病”,以应“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得病”之说。

填仓节也称“添仓节”,在正月二十三这一天,民谣有“过了年,二十三,填仓米面作灯盏。拿笤帚,扫东墙,拾到虫虫验丰年”。夜间点灯以祀仓神“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这天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要镇宅。临汾地区的一些县讲究此日忌点灯盏,传说是老鼠正娶亲;晋北地区习惯打着灯笼在院内各处找“填仓虫”(即各种复苏的小虫蚁),发现得越多兆头越好。晋南地区一些乡村称此日为太上老君炼丹日,兴剪彩纸贴门上、剪葫芦贴帽上,以为可除百病保四季平安。

节日不断、节里套节是山西民间过年最大的特点。由于正月里大多数地区仍是天寒地冻,农闲时间长,山西民间过节活动拉得很长,从上一年的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始就算过年了,一直要到新年龙抬头节(农历二月初二)才算结束,俗话称“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二月二龙抬头”,俗称青龙节,与惊蛰有关。此时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个别地方此日起床时忌说“起”,担心毒虫应声而起。晋南有些地方,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田间劳作时注意安静以免惊动了青龙;有些地方则习惯到郊外游春踏青。晋北有个风俗,如借人家的水桶要一手提扁担、一手提桶,还桶时要捐一担水。此日,拂晓前担水叫“引钱龙”,担水愈早兴旺愈早。“引钱龙”是按照这一年有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入相应枚数的铜钱,提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汲水后随走随洒,将壶内剩下的水与钱倒入水缸,这样就算把钱龙引回家来了。这一天,人们普遍食烙饼或春卷,称是“揭龙皮”,同时还要吃梨。晋南民间要吃麻花、馓子,或称“啃龙骨”,或说是“咬蝎子印”。芮城县匼河过青龙节,有一种据说坚持千余年的古会,称“三社典”,相传始于东汉光武帝年间,是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举行的庆典活动。这天,妇女们身着彩装,演唱传统民歌小戏,男子们则扮演粗犷强悍的天神,甚至赤身裸体身背粗木、铡刀、冰凌、石磨等大展阳刚之气,百姓尽兴狂欢,并将各自家中最珍贵的宝物都展示出来,民间又称“亮宝会”。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旧俗认为是在冬至后的第105天,现在山西大部分地区则把寒食节定在清明前一天,个别县则定在清明前两天。寒食节的源头应追溯到人类对火的崇拜,古人认为火中有神灵,需要止熄,祭祀后再重新燃起,称为“改火”。改火前要禁火,禁火期间自然是要吃寒食的,遂有寒食节。也有称寒食节是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的。汉时,晋地民间的寒食节曾要禁火一个月。三国时,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后,起兴于“晋王”的司马家族垂青晋地掌故,因而,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成了全国性的节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今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少数寺庙仍然习惯禁火三天。在寒食节这天,晋南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晋北习惯吃炒豆,一些山区讲究吃炒面。有的地方蒸“寒燕”食品过节,即用面塑“飞燕”等造型的食品,插在酸枣树枝的针刺上,或装点在室内,或作为馈赠礼品。清代学者戴震纂修的《汾州府志》对寒食节作了辨正,认为:“战国时有抱木燔死之说,子长所不取……战国秦汉之后,异说纷起,无足取信。”

清明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祖节日,民谣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墦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清明上坟就是人们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在祭供的同时要除掉坟冢上的杂草,再培新土,然后加高加固,不使坟冢遭风吹雨淋变矮或被荒草湮没。晋南地区清明时,全家一齐去上坟,遵寒食节习俗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故而古人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晋北、晋中等地则要燃香化纸。有的县区还讲究此日妇女不到坟地,但傍晚却要在大门外放声哭,有“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的诗句描写。

2.夏季节日

夏季节日主要有佛诞节、端午节、六月六节等。

同类推荐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的大胆科学猜想,将向您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并道出美国宇航局“突然终止”登月计划背后的真实原因。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倾尽天下:特工小姐太妖娆

    倾尽天下:特工小姐太妖娆

    她是组织里最出色的冷血特工,高智商天才,腹黑狡黠,生杀予夺,我行我素。他是帝国内最优秀的高贵王爷,完美血继者,冷酷邪魅,危险神秘,狂傲霸道。一朝穿越,她成为了相府内被遗忘在角落的懦弱三小姐。从樱林下的唯美相遇,到多年后的一场赌约,是宿命的开始,还是早有预谋?水城陷阱,死亡森林,冰林封印……她一一破解,经历九死一生,实力突飞猛涨。姐姐暗杀,侧妃争斗,继母迫害……她见招拆招,来一个灭一个,来两个灭一双。此文女强穿越,女主偏万能。经典语录: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还犯我我必杀之!PS:虽然此文美男多多,但正主只有一个,非NP。(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豪门小宠妻:老婆,我只爱你(完)

    豪门小宠妻:老婆,我只爱你(完)

    (因为古文要冲更新榜,现代文就顾不上来,还请亲们见谅,这文暂时停更,等到有空,小舞会一次性多更的!)十八岁,本来是如花的年岁,她却因为已经成年而差点被继父污辱,然而,躲得过这一劫,却始终没有躲得过命中注定的另一个劫难咬伤继父,在大雨中疯狂逃难的她,却遇上了一个让她这一辈子都注定纠缠不清的人★“我给你庇佑,只要你做单夫人。”他的出现犹如天神一般,照亮了她黑亮无光的前路“好。”她别无选择,若是注定命运如此,只要能逃离继父的魔掌,她嫁给谁都是一样的★婚后,他对她极致的宠溺,让她渐渐失了心,迷了眼,以为这样就是一生却没想到,恶梦再度降临,她被继父绑架,甚至…………受尽折磨的她满身伤痕的逃出来,却在回到家时见到了他与她的离婚协议他那位青梅竹马趾高气昂的将他的话丢给她,一只破鞋不配做单夫人她黯然签了协议,转身离去,这一走就是五年★五年后,她带着一双儿女回国,身边的人竟是他的大哥机场相见,他愤怒的拉住她,“为什么要离婚?”她诧异的看着他,“明明是你要跟我离婚的,现在我是你的大嫂,请你放尊重点!”“带着我的骨肉改嫁,你以为你办得到么?这辈子你只能是我的女人,就算是我大哥,也不能夺走!”他咬牙瞪着她,当着他大哥的面将她抱在怀中狂吻…………好孩子看文是要收藏的,亲们,看到‘加入书架’没?戳一下呗~~~推荐偶的幻情古文《虎宝宝:爹爹,娘亲爬墙了》,同样求收藏,各种求哦http://m.pgsk.com/a/522481/
  • 道陵尸经

    道陵尸经

    一桩离奇案件,牵出一个已经失踪半年之人一朱慈烨:当荷心看见朱慈烨时,他已是半人半尸,极难治愈:为了帮其清除体内的“七阴尸毒”,荷心与沈珂雪等人勇闯将军墓,决命燹嘏滩,险渡澜沧江,巧离普陀岛,最后到得西湖之下的水晶龙宫,与“鬼影黑藤”、恶蛟、尸人等凶残之物展开殊死搏斗:然而主谋之人术法高强,荷心一行佛、道、术、蛊联手皆不是其对手:正当众人步步后退,性命堪忧之际,神秘莫测的水晶龙宫,突然来了位极其神秘的人物:此人是敌是友?众人能否化险为夷?这一连串险恶用心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阴谋?面对灭族之恨和复国大业,南明后人朱慈烨又将何去何从?
  • 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

    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

    工作或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利的事,都会有心情郁闷的时候如果让这种抑郁的心情恣意发展下去,抑郁的程度一定越来越厉害,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新的烦恼、因此,一个人无论正在面临什么问题,正在遭遇什么烦恼,都不要因此输了心情,输了心情,就等于输了全部。有了好的心情,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也有重新开始、东山再起的资本。正像法国的文学家乔治·桑说的那样“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土的最佳卫生法”。《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告诉读者面对成败输赢,要善于调控情绪,把握心态。不能悲观、气馁甚至绝望,不能在内心把自己打垮。
  • 我是太阳

    我是太阳

    故事讲述了军人关山林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与妻子乌云在那种在特殊年代中孕育出的极具革命色彩的爱情。在作者磅礴厚重的笔触下,关山林及乌云以及他们一家人在那种特殊时代背景下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让人唏嘘不已,悲恸感叹!整个故事大气浪漫,尖锐的性格矛盾和复杂的心理冲突穿插其中,对读者而言,这是个虽远离当下时代,却极具冲击力的故事。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 枕边游戏之名门贵妻

    枕边游戏之名门贵妻

    女主:西昔。父不详母风尘,小破鞋。男主:沈御。二世祖,玩手段。+++++++++++++++++++西昔:我只是个小人物,也许我死了,这个世界上都不会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可是,我真的是很努力的在生活。沈御:我曾经以为,她只是我的第一个女人而已,可是我从来不知道,除了她,我的枕边人,不会有第二个。PS:女主为成长奋斗型女主,从小人物奋斗到大富豪,从人见人唾的小破鞋蜕变成上流社会的名媛女王。
  • 耕堂劫后十种:秀露集

    耕堂劫后十种:秀露集

    本书是作者的杂文作品集。一、戏的梦二、书的梦三、画的梦四、石子——病期琐事五、乡里旧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