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2000000003

第3章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1)

引子

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它是历史的传承沿袭与现实的生动演绎的相统一,既有凝聚力又有指向性。它是民情风尚习俗的最大载体,是一个地方人们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贯穿和渗透着当地人们最深层、最核心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

一、岁时节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山西籍诗人王维17岁时客居长安,有感于重阳佳节而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却并州已六年,眼中归路直于弦。春晴门巷桑榆绿,犹记骑驴掠社钱。”这是金代秀容籍诗人元好问飘零异乡时,所作的《家山归梦图》。“社钱”是指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的春社活动,据当地风俗,人们要在祭祀时击鼓、撒钱,儿童们则以拾钱为乐(侯外庐、冒怀辛认为“社”是地方的基层组织,见《元好问诗词集》序)。他们用诗词饱含深情地描述了故乡的岁时节日民俗。

山西是中国农历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农历源自夏王朝,也称夏历。史籍中记载的“夏都安邑”就在今山西南部地区,而北部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在历史的发展中,少数民族逐渐汉化,同时也将本民族的传统风俗融入汉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境内有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等,体现儒、释、道教义的民俗现象比比皆是。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山高日出晚,“阴阳割昏晓”,再加上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生活,使得同一个节日活动,却往往是“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形式各异,甚至相左,呈现出别样色彩。但就普遍性而言,全省仍具有农耕文明的特点。农忙季节,一个月内一般只有一个节日,只是体现一种信仰,活动形式简单,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闲季节,节日的数目相应增加,大众娱乐上升为主体,内容庞大,形式复杂,最典型的就是过年,民谚称“正月天天都是节”。这种安排,体现着岁时节日对于人们劳动生活节奏的调整作用。不管是农忙季节的家庭民俗活动,还是农闲季节的社会群体民俗活动,都贯穿着祭祀土地、勉励农事、五谷丰登、生活幸福的主题思想。

1.春季节日

春季节日主要有春节、迎喜节、送穷节、人节、谷神节、石头节、立春节、元宵节、填仓节、青龙节、寒食节、清明节等。

春节,特指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也称大年初一),是一年开首的第一天,是全年的第一个也是最为隆重的节日,民间称“过年”、“过大年”。“年”的本意是说谷物熟了,五谷皆熟谓有年,五谷丰收谓大有年,过年即是庆祝丰收。春节是阖家团圆、庆祝丰收的日子,民间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等说法。

从除夕子夜开始正式进入春节。第一项活动为接神,迎接天地诸神下界与民同乐,家家户户要点“旺火”、烧“柏楼”、鸣鞭炮。“旺火”用精选煤块垒成一塔形结构,点燃后能冲天而烧,映红天地。晋北地区盛行点“旺火”,讲究“旺火”要垒得高大,甚至用近百吨煤块垒成一座数丈高的塔,要保证三天三夜烧不倒,旺焰冲天。晋中地区的“塔塔火”属改良型的“旺火”,即在“旺火”塔体外抹一层泥巴。浑体留有无数的火舌口,如香熏炉,燃烧后火焰熊熊,形成一种玲珑剔透的金色绣球,以烧塌为好,俗话说“塔塔火,不塌不算火”。晋南地区缺煤,则用松柏树枝搭建牌楼式建筑,点燃后霹啪作响,火光冲天,松香氤氲。这些礼俗,既是祈福兴旺的仪式,也有照明取暖的功效。同时,人们还要点燃通宵不灭的“长明灯”,家长要率全家祭祀天地诸神、列祖列宗。天亮后,人们穿着新装开始拜年活动。

正月初一时,第一个出家门的人,开门时要念叨:“门神门神多行礼,家家户户开门都是你。新年新节新进财,是个元宝滚进来。”同时,人们还要燃放爆竹,以迎神驱邪。拜年分家拜、近拜、远拜以及团拜等形式,家拜是家中晚辈给长辈磕头,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远拜则是邻里乡亲好友之间的拜年,团拜则是团伙相聚去拜年。长辈要象征性给晚辈压岁钱。春节路遇他人,均拱手作揖,互致祝福,多为“恭喜发财”一类的吉祥语。拜年的目的在于加深亲友感情,和谐人际关系。

春节家家吃饺子,饺子的谐音是角子(古代一种钱币),形制又像元宝(古代一种较大的金银锭),吃饺子取意招财进宝。餐桌上要有鸡肉、鱼肉等,以显示“吉庆有余”。正餐全家人都要入席,第一碗饭要敬祖宗神灵,而且坐正位的家长要致祝酒辞。

春节要人人开心。言语行为要使人人高兴,晚辈小子活泼而不忘礼,长辈大人谨严而不苛责。若不慎失手打碎杯盘碗盏则不宜喧哗,或念叨“岁岁平安”。煮饺子忌讳吹冷风,所以不拉风箱,全凭柴烧;烧柴要烧芝麻秸秆,取意“芝麻开花节节高”;饺子破了要说是“挣了”,不能用“完了”、“糟了”、“坏了”等一类字眼儿。这一天不干力气活儿,不摸笤帚、扁担、锹锄、刀箭、针线,不倒垃圾也意味不破财。有的地方讲究在初五以前都不能扫院落,而晋南有的地方却讲究春节要从外面挑一担水回家,象征招财进宝。

民谚有“正月初二三,路上尽是小生和小旦”,是说青年夫妇拖儿带女,大人小孩都打扮得像从戏台上下来的人物,衣冠楚楚、花枝招展地走在回娘家的路上。初一,全家团圆,一般都是媳妇要领着孩子,随丈夫回公婆家团圆;初二,丈夫要领孩子,跟着媳妇回娘家团圆。另外,晋北有正月初三回娘家的讲究,大同也有正月初一招待新女婿的传统。

民谚有“人三鬼四神仙五”之说。初四“送祖宗”,就是将年前请回来的,象征列祖列宗的牌位送到原地,或到适当的地方进行安放、收藏。有的地方讲究“人双鬼单”,一般在初三或初五进行这项仪式。

民谚有“破五吃顿面,一亩打一石”。送穷节选在正月初五进行。正月初五,民间称“出五”、“破五”,谐音“破无”,旧称“送穷节”,吕梁石楼则有外出郊迎喜神的讲究,即“迎喜节”。这一天,晋西北地区在太阳未出山时,要掀起炕席,打扫一些炕土送到野外,然后,鸣炮、烧香、敬纸,称为“送穷”。晋北地区民间习惯用彩纸剪成人的图像,由孩子拿到街头互相交换,称为“送穷媳妇得有福人”。晋东南地区民间习惯将烂衣服扔到墙外,传说是上古高阳氏(颛顼)之子游手好闲、破衣烂裤、生活无着,正月里穷死在巷外,民间扔衣以祭,称“送穷鬼”。晋南地区则传说是,颛顼宫中生下一个男孩,每穿新衣便哭,如果硬将新衣给他,不是被他撕烂就是被他故意在污秽堆里打滚,人皆称呼为“穷子”。这是一个传说的两个版本,是从不同侧面告诫人们要“克勤克俭”。还有传说是仿石崇送穷船之意。有的地方习惯在这一天早晨,取炉灰少许于筐,并剪五个纸人送到门外,焚香、放花炮而还,称之为“扫五鬼”。这一天,民间讲究“喜入厌出”,喜欢从外面担水取物以“填穷”,讨厌他人来取物、借物。这一天兴吃面条,因用刀切面,煮而食之,故名为“切五鬼”。晋北个别地方习惯在定更后,由妇女出大门外烧纸祭奠亡灵,放声大哭,俗称“哭节”。关于送穷节,山西流传有一则联语:

爆竹三声,嘣走一伙穷鬼。呸!贼狗日的,害的老子七死八活;

焚香九炷,迎来五路财神。呀!好老人家,保得小人六合四喜。

旧俗将六畜、人与五谷从正月初一日开始排位轮值,初一鸡日、初二狗日、初三猪日、初四羊日、初五牛日、初六马日、初七人日、初八谷日。初七人日又为人节,晋东南地区要于“人日”之夜焚香点灯,并用煮熟的稷米祭祀北斗星,进行祈福活动;临县等地习惯在门前或地里堆谷糠煨燃,称作“炙地”;晋南地区习惯用彩色丝线和绫绸制作首饰,称作“彩胜”,并且男子要游宴。也有的地方习惯祭拜百神,吕梁个别地方习惯用跳“麻姑”游戏祈平安。初八谷日又为谷神节,祭祀五谷神灵,或到后土庙祭祀拜神,或取五谷杂粮各一份在田间地头迎日扬洒,祈五谷丰收。晋北地区的祭岁星活动,讲究在天地神位前燃灯七盏,烧香焚表。有的地方讲全村公祭岁星,保护农业丰收。五台山一带则有一些信教者在此日上布施,祈求佛祖保护。有的地方又将此日当成敬八仙节。

初十称为石头节,亦称老鼠娶亲日。这一天不仅不打老鼠,而且不搬动石头,还要给石器上贴春联。晋东南地区还有在夜晚给老鼠投食的,晋北一些地方晚上忌点灯,怕影响老鼠喜事,以为惹下鼠神会一年遭殃的。晋中地区习惯正月十三日在房屋顶上撒粮,供寒鸦啄食,希望这些鸟类不遭害田里的庄稼。

立春也称“打春”、“鞭春”,提示人们此时可鞭打春牛开始耕种了。有的地方要用泥塑一“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三圈,以求不患痘病。当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里,希望田地出力贡献。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立春节,民间艺人以黄泥制作许多“春牛”小玩具,如口哨等,进行贸易,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立春节,女孩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又称“春蛾”,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可主桑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春娃”。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晋南地区还要迎接新嫁的女儿回家,谓“迎春”。民间这天习惯吃“春饼”,以面饼包卷萝卜、姜、葱等菜食用,称“咬春”。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正月里最红火的大众娱乐节日,因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也称“灯节”。正月十五闹红火,各种民间社火艺术要进行大展演,可谓是民间的艺术节、狂欢节。此时,晋南地区气候转暖,河流解冻,人们习惯放河灯。夜晚,人们手提灯笼走路,碰到行人讲究抬起灯笼互相照一照,取意吉星高照。一些地方的妇女用面塑灯盏,蒸熟后加油点燃,置放在土地神、门神等处,供盼望得子的新媳妇、祈求不生病的孩子们来“偷”。晋南民间习惯荡秋千,有“秋千荡空中,一年不生病”之说。平川地区吃元宵喻团圆,山区讲究吃油糕喻高升。正月十六,全家要扶老携幼出门观灯赏月,称“游百病”,以应“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得病”之说。

填仓节也称“添仓节”,在正月二十三这一天,民谣有“过了年,二十三,填仓米面作灯盏。拿笤帚,扫东墙,拾到虫虫验丰年”。夜间点灯以祀仓神“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这天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要镇宅。临汾地区的一些县讲究此日忌点灯盏,传说是老鼠正娶亲;晋北地区习惯打着灯笼在院内各处找“填仓虫”(即各种复苏的小虫蚁),发现得越多兆头越好。晋南地区一些乡村称此日为太上老君炼丹日,兴剪彩纸贴门上、剪葫芦贴帽上,以为可除百病保四季平安。

节日不断、节里套节是山西民间过年最大的特点。由于正月里大多数地区仍是天寒地冻,农闲时间长,山西民间过节活动拉得很长,从上一年的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始就算过年了,一直要到新年龙抬头节(农历二月初二)才算结束,俗话称“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二月二龙抬头”,俗称青龙节,与惊蛰有关。此时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个别地方此日起床时忌说“起”,担心毒虫应声而起。晋南有些地方,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田间劳作时注意安静以免惊动了青龙;有些地方则习惯到郊外游春踏青。晋北有个风俗,如借人家的水桶要一手提扁担、一手提桶,还桶时要捐一担水。此日,拂晓前担水叫“引钱龙”,担水愈早兴旺愈早。“引钱龙”是按照这一年有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入相应枚数的铜钱,提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汲水后随走随洒,将壶内剩下的水与钱倒入水缸,这样就算把钱龙引回家来了。这一天,人们普遍食烙饼或春卷,称是“揭龙皮”,同时还要吃梨。晋南民间要吃麻花、馓子,或称“啃龙骨”,或说是“咬蝎子印”。芮城县匼河过青龙节,有一种据说坚持千余年的古会,称“三社典”,相传始于东汉光武帝年间,是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举行的庆典活动。这天,妇女们身着彩装,演唱传统民歌小戏,男子们则扮演粗犷强悍的天神,甚至赤身裸体身背粗木、铡刀、冰凌、石磨等大展阳刚之气,百姓尽兴狂欢,并将各自家中最珍贵的宝物都展示出来,民间又称“亮宝会”。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旧俗认为是在冬至后的第105天,现在山西大部分地区则把寒食节定在清明前一天,个别县则定在清明前两天。寒食节的源头应追溯到人类对火的崇拜,古人认为火中有神灵,需要止熄,祭祀后再重新燃起,称为“改火”。改火前要禁火,禁火期间自然是要吃寒食的,遂有寒食节。也有称寒食节是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的。汉时,晋地民间的寒食节曾要禁火一个月。三国时,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后,起兴于“晋王”的司马家族垂青晋地掌故,因而,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成了全国性的节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今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少数寺庙仍然习惯禁火三天。在寒食节这天,晋南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晋北习惯吃炒豆,一些山区讲究吃炒面。有的地方蒸“寒燕”食品过节,即用面塑“飞燕”等造型的食品,插在酸枣树枝的针刺上,或装点在室内,或作为馈赠礼品。清代学者戴震纂修的《汾州府志》对寒食节作了辨正,认为:“战国时有抱木燔死之说,子长所不取……战国秦汉之后,异说纷起,无足取信。”

清明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祖节日,民谣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墦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清明上坟就是人们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在祭供的同时要除掉坟冢上的杂草,再培新土,然后加高加固,不使坟冢遭风吹雨淋变矮或被荒草湮没。晋南地区清明时,全家一齐去上坟,遵寒食节习俗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故而古人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晋北、晋中等地则要燃香化纸。有的县区还讲究此日妇女不到坟地,但傍晚却要在大门外放声哭,有“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的诗句描写。

2.夏季节日

夏季节日主要有佛诞节、端午节、六月六节等。

同类推荐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 山海经大全集

    山海经大全集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载了五百多座名山、地理位置,三百多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四十多个国度以及远方异民的习俗,一百多个神话人物,一百多种药用动植物,四百多种神灵怪兽,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远古神话传说。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准确的注释和译文,并配以各个朝代精彩的插图。原典、注释、译文与插图有机结合,使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这部经典,畅游在《山海经》的神妙世界中。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的大胆科学猜想,将向您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并道出美国宇航局“突然终止”登月计划背后的真实原因。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丑后训帝

    丑后训帝

    秦舞衣,天耀皇朝丞相之女,当年身为储君的他一句“此女无颜”,让她从此多了一个“无颜女”的称号!京都有打油诗曰:秦家有女是无颜,样貌丑陋人人嫌,二十来岁无人娶,回眸一笑吓哭人,半夜照镜鬼见愁。这样的一个女人,某天被当年嫌弃她无颜的男人纳入了后宫……姓名:秦舞衣职位:贵人当前目标:1.保住贵人职位,不被升职!2.努力让自己完全被冷落!最终目标:离开这座天下最大的院子!【精彩片段一】“你……”看着突然出现在屋内的男子,她惊魂未定,连忙用手掩住脂粉未施的脸,仓惶道:“妾身素颜未着妆,恐惊了陛下,还请……啊——”话没说完,男人已经来到身前一把拉下她的手,捏起她的下巴“朕的贵人,你是第一个敢将朕戏耍得团团转的人!”她身体僵硬,面若白纸,努力稳住心神:“妾身惶恐!不知皇上口中戏耍意为何?”他突然松开她的下巴,唇上噙着一抹深意的笑:“是朕太小看你了,以后朕会好好宠爱你的!”**============严重,强力,推荐【名门呆女】她,是道上赫赫有名的“阴将军”,统领麾下鬼将鬼兵,叱咤妖鬼魔道。奉家百年奇才,却敌不过“阴将军”的宿命——短命。英年早逝,遗愿未了,死不瞑目。这一世,她叫奉绯,是太和国古传世家奉家的小女儿。天生呆子。十七年来,呆得没心没肺,呆得无情无欲,呆得不喜不怒。十七年来,奉家呆女顽固地坚持着如出生时的最高静默状态。十七年来,惜字如金,一句话都未说过。(丫的,体内只有一个魂让她想不呆点也不可能啊!)当其余六魂六魄,六情六欲再度归来,“阴将军”觉醒,必将风华万丈。很好,很劲,很强大!于是乎——啥?奉家呆女笑了?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笑得死人诈尸,葬礼都举行不下去了。啥?奉家呆女哭了?梨花带雨惹人怜,玉容挂泪让人惜,哭得鸡飞狗跳,哭得鬼泣神愁,这喜宴……看来是举行不下去了。啥?奉家呆女生气了?怒目切齿,气势汹汹地指着湛老板,当众宣布:“这男人是我的,谁也不许染指!”再啥……“嘿嘿!湛,我回来了!”觉醒后,她笑得贼兮兮的,拉着老情人,准备找个好地方,花前月下,良辰美景,你侬我侬,共度春宵去。“赫!!奉绯在这,快逃!”刚要恶羊扑狼偷香一记,却被不速之客打断……胆敢打断她奉绯与老情人谈情说爱,找死!!**片段之【遗愿篇】“湛!”“恩?”湛的视线,一直未离开过她。“亲个!”她嘟起小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洁癖男神心尖宠:100天契约甜妻

    洁癖男神心尖宠:100天契约甜妻

    一份契约摆在她面前,她别无选择,国际大集团的总裁竟然对女人洁癖。等她走后,零距离,一向被称为冷少的他哈哈大笑,稍稍亲密接触就反胃,“这傻女,全球顶尖企业独孤家的三少爷,竟然没写起止日期。不仅能靠近三米,反正也就100天。甚至负距离……一般女人不能靠近他三米之内,必须签,可偏偏就喜欢蓝飘飘这碗清粥小菜。”那就是,一米,无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道狂魔

    剑道狂魔

    得获雷电之心,从此踏上强者修行之路。家族斗武,无意间闯入雷谷,学院修习。妖城猎艳、凤凰双修,怎么说也曾左拥右抱风流过!武道殊途同归,虽入歧途,到底终成正果。纵剑星河、裂灭苍穹,一介废材,其实高处不胜寒!他以一人之力,踏着强者头颅,终于登临修者巅峰!
  • 狂妻万万岁

    狂妻万万岁

    新书《毒医兽妃:妖孽邪王,抱不够》已发。 凤家嫡女,天生废材。被迫嫁给傻子冲喜。当来自21世纪的第一杀手附身于此,天地间风起云涌。她冷情冷心,却独独对他放下戒备。本以为是个喜羊羊却没想到,原来是只伪装起来的灰太狼!!
  • 洪荒魔帝

    洪荒魔帝

    “生于蓬蒿本平凡,韬光养晦锁尘缘。待到风云催世变,化龙腾空傲九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何为道!何为魔!何为正!何为邪?天不仁!我灭天!生于21世纪的一位普通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之下,开始了他修真的生涯。一步一步,会在战斗中陨落,还是成为天地的主宰?
  • 人生智慧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人生智慧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桃花朵朵笑良缘

    桃花朵朵笑良缘

    貌美王爷入坑成“肥肉”,招来不靠谱公主脱衣扒裤!为还邻居半块猪堂堂公主殿下被逼得落草成寇,好不容易捕到美男一枚,谁知却惹来祸害不断……前有阴险太子虎视眈眈要她命,后有腹黑二皇子含情脉脉求包养!果然是一进侯门深似海,宫斗争宠五内焚!亡国公主悲催擒夫记,囧萌笑闹宫廷路,敢萌,敢坑,敢扑倒!看你走不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