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2000000004

第4章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2)

四月初八,即佛诞节,亦称“浴佛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届时,佛寺举行诵经法会,五台山地区民间还举行一些拜佛祭祖、施舍僧侣等活动。晋北和晋西北一些县则在这一天过奶奶庙会,以求子祈福。运城则有男女老少头戴皂角叶,以纪念黄帝战胜蚩尤。这一天,各地多举行庙会,灵石县举办“看神花会”,乡宁县称是“油糕会”等。记载中最另类的要数大同,“在昔每年四月初八日,为赛脚大会之节,家家妇女骈坐门前,翘足道旁,恣人品论,以博得好评为荣;游人可驻足俯首观玩,唯弗得捏弄耳。其好尚有如此者,无怪其所缠之小足之无美不备也”(姚灵犀《采菲录》)。原来是在搞所谓的赛“纤小莲钩”的金莲会。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端阳节、端五节、重午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等,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隆重的节日,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屈原、介子推。在忻州地区流传有纪念明初大将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意是:常遇春之母是只熊,与常姓客商婚媾生下常遇春。长大后的常遇春以为人兽不同居,遂背其父逃离山洞,其母因此而绝望地跳进滹沱河。此时正是五月初五,常遇春父子向附近的乡民要了黄米和红枣,包了粽子丢进河里以祭其母,乡民们闻讯也纷纷包粽子投进河中。此说后来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不忘对先人尽孝的思想,但究其历史,当与元明之战中常遇春在当时的“秀容”杀戮过甚有关。

端午节还应该与夏至到来有关,其内涵源于人们的驱邪避瘟思想。盛夏是黄土高原上各种疾病滋生、蔓延最活跃的季节,人们由此创造了一系列驱邪避瘟的手段,后相沿成俗,形成了端午节民俗活动。

山西端午节的风俗主要体现在包粽子、饮雄黄酒、插艾蒿、戴香包等上。山西人认定的粽子形象是以鲜芦叶相包、至少要由四个三角形平面缠扎形成的棱型,原料为黍米、红枣,吃时要拌糖。晋南地区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缠,其用意是避邪。在端午节以前,民间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以备节日饮用,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走”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饮雄黄酒时,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小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以避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艾蒿味辣,是一种芳香化浊驱蚊蝇的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晋北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晋南习惯将艾蒿编成虎形称为“艾虎”。还有一些地方是门上贴钟馗像,或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缠绕以驱邪。戴香包,妇女们要在节前用碎布片做成各种形状的小包,内装雄黄、苍术、香需等中药材及香料,佩带在少儿身上。晋北一些地方则用碎布、细茭杆做成符节缝在孩子背上,俗称“讨吃子”,取意人穷命大。还有用五色花线搓成彩绳系在孩子们的脖颈和手腕、足踝上,戴够100天称为“百索”。一些地区则要逮回一只疥蛤蟆保存,当日把墨锭塞进蛤蟆腹内,阴干,称为“蛤蟆墨锭”,传说有清热解毒功效,可以涂抹肿毒。据说蛤蟆这天都要蛰伏以避被杀,故民间有“疥蛤蟆躲端午”的说法。

六月初六,晋南称为“回娘家节”。传说春秋时,骄傲自大的晋卿狐偃气死了亲家赵衰。某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约好六月初六要回家庆寿。他的女婿决定乘庆寿之机刺杀狐偃以报父仇。狐偃之女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归来了解了民间疾苦,悔恨自己未听亲家赵衰忠告而做了错事,因此,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从此,每年六月初六,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传到民间,百姓纷纷效仿,相沿成俗。追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农历六月六前麦收皆已归仓,正好出现几日农闲,正是走亲访友共话收成的时期,因此,民间“六月六走麦罢”的谚语早已代替了狐偃之说。山西许多地方是将这一天定成了赶庙会的节日,尤其是在五台山,从六月初一到月底一直举办大型庙会,赶会者有汉、蒙、藏各族群众。这一天,还有“晒衣节”、“晒书节”之称,要将自家的皮大衣、棉衣、书籍等统统拿到烈日下曝晒。佛教、道教还把这天称为“天贶节”,寺观里的僧道要在这一天翻晒经卷。这一天,民间盛行做醋曲,认为用这天做的酵曲酿醋味道醇美。

3.秋季节日

秋季节日主要有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七月初七为七夕节,亦称“鹊桥会”、“乞巧节”、“少女节”。源于神话传说,是庆贺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跨过星河的一年一会,民间习惯称“天河配”。山西民间有依照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扎像以庆贺的风俗,即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在像前敬献瓜果以示祝贺。人们把牛郎织女当作勤劳的化身,当看到星河有光芒,便要跪拜,跪拜者求耕、求织、求婚均可,求金银者则适得其反,且只能祈求一事,多则不灵,连续三年诚心诚意祈求一事者则必应验。七夕节里,姑娘媳妇要向织女讨教手艺,称“乞巧”。祈祷后,手捏七根绣花针,用一根彩线来穿针孔,能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曲沃县盛行儿童以星星草、香节投水乞巧。晋北地区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待水面形成薄膜,将涂过油的绣花针能放置在水面漂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晋西北地区是在一盆水的水面上放置豆芽,弯曲的豆芽在水底的倒影图案越复杂、越逼真,则意喻乞得巧越多。晋东南一些地区则要女孩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匣子里,第二天观察蜘蛛的结网状况,网结得越密,说明乞得巧越多。男孩要向牛郎讨教耕作本领,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这天是“老牛过生日”。

中元节是在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民间称鬼节。道教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祇,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是在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佛教则确定七月十五是盂兰盆(梵语音译,意思是“救倒悬”)节,是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的节日,借目连救母的故事,劝谕人们只有善济十方僧众,才能解脱已故亲人在地狱中遭受的倒悬之苦,后又借助儒家的“孝亲”传统礼俗,将之演化成弘扬佛法的“孝亲节”,使民众普遍接受。于是,民间这一天要祭奠祖宗。晋南习惯用纸灯祭祖,晋北习惯用花馍面塑祭祖,临河濒水的地方则以放河灯祭祖。河曲县城濒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至此日夜,男女老少咸集岸边,各家各户用木板加五彩纸制作成被称为“大法船”的小彩船,中点蜡烛,放到河面任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彩船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灵是否得救,如船在水中打旋,则被认为亡灵是欢喜的;如船在水中沉没,则被认为亡灵得到了拯救,且已转生投胎了;如果船漂得很远或靠岸,则被认为亡魂已超度到彼岸,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中秋节是秋季最隆重的节日。《礼记》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春华秋实,此时正是果实丰收之时,祭月之物就是果品和月饼。月圆之夜,自然是月亮满圆,山西讲究“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都是吉祥之兆。这时,全家团圆共赏明月。山西民间月饼皆以圆形模具扣制,制作有烤制与蒸制两种,烤制者多为糖馅,蒸制者多为油咸卷层。旧时,山西大部分地区有“男不拜月”,晋东南则有“女不望月”。老人们还要念拜月歌,大体内容为“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人们还要讲关于月宫的神话故事,如玉兔捣药、蟾蜍攀桂、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等。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也称重九节。“九”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称之为至数。古人讲究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在自然气候的征兆上,秋分之后暑热已过,寒霜袭来,树叶凋零,清阳之气逐渐消失,萧瑟寒风将至。为避免邪气中身,人们采用一系列蓄阳储能的措施,以迎接肃杀寒冬的到来。重阳节,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这是秋天最好,也是最后的日子,因此,这一天成为亲人们团圆的佳节。晋南地区自古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习惯,这一天,各地多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赏菊饮酒也是山西重阳节的主要传统活动之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菊花开后的山西百日内再无花可赏了。晋北一些地方,年轻人在这一天还要常常去打猎饮酒,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绿色的季节了。

4.冬季节日

冬季节日主要有送寒衣节、开斋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节、除夕。

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与清明节、七月十五并称为三大“鬼节”之一。这一天,人们要祭奠先亡之人,依据是孟姜女为修筑长城的丈夫送棉衣的故事。元好问在《九月晦》诗中描述道:“九月忽惊今日尽,满城风散纸钱灰。”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的第一天,人们由御寒加衣而想到逝者的需要,因此,要为逝者送寒衣。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逝者做棉衣、棉被用。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做成衣被、鞋帽等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纸房、纸马等。凡送逝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焚烧,只有焚烧干净,才能将阳世的纸张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等。焚烧寒衣时,有些地区讲究要在逝者坟前进行,或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或在自家门前进行。民间送寒衣还讲究,夜晚在十字路口给自己家中逝者焚纸时,还要焚烧一些五色纸以救济那些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抢去有主之衣。有些地区讲究妇女不去坟前烧纸,但傍晚时分妇女要在门外放声痛哭。这一天,穿孝服的儿女们可值此日换穿常服,也可进行迁坟合葬等仪式。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殷周时期,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冬至节大部分地区讲究吃饺子,但晋南地区讲究“冬至馄饨夏至面”,以为饺子、馄饨包得像耳朵,吃了饺子、馄饨就不会冻掉耳朵。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先生要带学生拜孔子牌位。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隆冬季节,山西民谚有“一九二九袖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消井口(五九半凌汛散),六九去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民间有涂画“九九消寒表”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八十一朵花,每日用红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出则数九完,称为“九九消寒图”;有画九个空心繁体字,每字皆有九划,每日一笔,数九完而成一句话,称“九九消寒句”,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峥骨”等句。最雅致的是做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日在上下联各填一笔,数九完而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联”。当然,也有类似结绳记事、刻墙画壁、画格填涂的“数九法”。总之,“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当中。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数完八十一天,春天就到了。

十二月初八过腊八节。腊八节的渊源来自上古祭祖的蜡节。《风俗通》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荆楚岁时记》:“腊节在十二月,故因是谓之腊月。”佛教借助腊月祭祖与吃粥的民俗,称十二月初八是佛祖成道日,然后进行布道,其大意为: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苦行多年,饥寒交迫,箕踞树下而不能起身,此时,一牧女送他“乳糜”充饥。食后恢复体力的释迦牟尼到河中沐浴,也净化了心灵,坐在菩提树下静思七天七夜,于十二月初八日觉悟得道。为纪念此事,每逢此日,佛徒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充作“乳糜”供佛,称为腊八粥。此项活动仪式在五台山佛教界甚为隆重。

民间传统腊八粥讲究选用八种主料、八种佐料,意喻吉利。主料以豆米为大宗,有红豆、绿豆、豇豆、扁豆、豌豆、蚕豆及各色莲豆等,米类有小米、大米、黄米、江米、玉米、高粱等。过了腊八节,民间就要为过大年做准备了,民谣有:“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祭灶节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民间称腊月二十三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灶君为何方神圣呢?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道教兴盛,将灶神说成是一位老妪,她善知人间事,每月都要到玉皇大帝那里汇报人间灶炊之事,玉皇大帝根据她所述的善恶,来定夺为人间赐福的多寡。后来,民间又发展成了既有灶君奶奶也有灶君爷爷之说,不过山西多称“灶王爷”。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山西民俗》第100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山西只有榆社、文水、黎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祭灶。平时在锅灶旁正对风箱的墙上贴着灶君夫妇神像,两边配对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回宫降吉祥”,为灶君献供的是糖瓜(晋北称饧板),即麻糖的初级品,嚼在口中能粘住上下齿。民间以为这种糖制品能粘住灶君的嘴,免得灶君上天说房东是非。

腊月二十三,房东要为灶君上天放炮送行,烧掉灶君旧像,除夕再请回灶君新像,祈求保佑新的一年。晋北流传有民谣:“腊月二十三,灶王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晋南的民谣是:“灶王呀呀(爷爷)你听着,火房里你是天天瞅着的,我顿顿省吃又俭吃,抛米撒面是一时错。锅台上日脏是娃娃多,你老人家可得耽待着。这糖瓜儿你吃不了全拿上,捎给玉皇呀(爷)尝一尝。我这儿给你把头磕,上天去千万要把我好话说,初一早起回来别耽搁,回家吃咱蒸下的油卷子馍。”过了腊月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皆已上天回宫,百姓多无禁忌,办喜事也不用择日子了。在一年最后的六七天里,办喜事的人家特别多,故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在洞房。”过了二十三,过年步伐顿时加快了,晋东南有民谣:“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晋南有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误惹豪门:腹黑叫兽小淘妻

    误惹豪门:腹黑叫兽小淘妻

    他,玛利亚贵族学院毒舌教授高长恭,柔美俊逸,姿容无双然而在我眼底却是病得不清的妄想症患者。他说,他是北齐兰陵郡王,然而,他却没能记住老祖宗男女授受不亲的教悔对我是又亲又抱。我说,我喜欢隔壁班的王麻子,他那张星象图一般星罗密布满红疙瘩的脸蛋是我的最爱。他一心在现代寻找回去的路,只因为他将一个很重要的人遗忘在了过去,于是,他找寻回家的路,奔向历史所注定的悲剧结尾,全然不顾生命。
  • 庶女婠婠

    庶女婠婠

    前世的兆佳氏婠婠因为是庶女,所以注定要被牺牲;因为是庶女,所以注定见不得光;因为是庶女,所以连死都没有留下一个牌位,只落得草席裹尸,丢弃荒山。直到临死前,婠婠才知道所谓的亲情、家族利益都不过是个笑话。恭顺、隐忍、付出只是成全别人的借口,到头来都不过是枉做好人。所幸上天垂怜,让她有重活一世的机会,好在一切都还有改变的机会。前世她用一生证明善良、恭顺和付出不过就是一个笑话,今生她不想当什么笑话,她只想要大权在手,杀尽前世负我之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束缚

    束缚

    孟之荣:在我身边,乖乖的。丁若:我、我有喜欢的人……孟之荣:乖,自己解决好。丁若:……原来在我生命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你。
  • 唯魔独尊

    唯魔独尊

    她,经过两次的穿越,经历了常人所不曾经历的事情。第一世的她,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意外中丧生,却魂穿到了雷欧大陆,一个魔法国度。第二世的她,拥有了对她而言弥足珍贵的亲情,接触到了她最爱的魔法,她成了雷欧大陆的天才。当她来到了斗气大陆,一个充斥着斗气,却没有魔法的世界,她会给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在异世,偶然得到了神器七彩玲珑镯,遇到了来自雷欧大陆的强者冰老,在冰老的教导下,女主的努力下,走向了强者巅峰之路。唯有自己,才不会背叛自己;唯有自己实力强大,才不会有人敢对自己不敬。她,虽然不会炼制斗气大陆的丹药,但是她会制作魔法药剂。她的魔法药剂,在拍卖会上卖出天价,无数的世家,强者想要与她拉近关系。她,修习了冰老千年来研究出来的功法,成为了全才,斗气魔法双修,魔法属性由水冰双系转变为了全系……让我们看看,女主是怎样一步步的走上巅峰之路。--------------------------------------------------------------------------------------------推荐某珞的新文《极品天骄》本文女主暴强!领养区:女主【水攸涵】由【冰灵沫沫】领养温文尔雅的【尹青冉】由【猫儿玲珑】领养邪魅妖孽的【南宫肆】由【安静守护你】领养潇洒俊逸的【南宫逸】由【菁熙梓ciyi】领养潇洒狠绝的【蓝泽明】由【新愛阑】领养冷酷霸气的【夜啸天】由【囧囧冷子】领养可爱强悍的【小宝】由【奻雪】领养◆◆◆◆推荐《幻城联盟》玄幻好文◆◆◆◆【仙傲】妖孽柒柒【兽仙】颜小票【傲世天狂】墨堇琳【狂血狼颜】曲殇【莲开九霄】剑泣血【唯魔独尊】慕璎珞【邪冰傲天】墨邪尘【妖娆女巫】紫箫泠君【异世女血皇】漫殇【魂战九霄】君别离推荐好友的文怜小瑜的《无敌大小姐》君无凡的《穿越之朕是女人》茗天猫的《瞳变》木慕可乔的《修神天下》刑冷墨的《异火焚天》漫漫的《蜜爱傻妃》
  • 空间站之窗

    空间站之窗

    空间站之窗空间站之窗空间站之窗空间站之窗空间站之窗空间站之窗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恶夫恰妻

    恶夫恰妻

    第一部恶夫恰妻(已完结)指腹为婚?亏老妈想得出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奉行这个对方是黑道额你不是把你女儿往火坑里推吗抗议无效?老妈你也太专制了吧就算我老被人炒鱿鱼也用不着用这招来激励我上进吧不是玩笑,立马登记而且对像还是那个没品男上次要不是他把我丢在马路上我会被人炒鱿鱼不行,我要逃婚这两个没良心的竟然惧于老妈的淫威把我拐骗到婚礼现场这笔帐我先记着你看看这一大票女的全是来找我理论的可见这个男人有多花心老妈,为了女儿的幸福咱们毁婚吧不行,要我好自为之我不要啦推荐好友懒忽忽文文:穿越旅行团http://m.pgsk.com/MMWeb/m.pgsk.com来到陌生的世界,开始新的探索旅程,她是史上最倒霉的反穿者。什么?组织团队穿回我的故乡......总结:时代的流行,反穿、穿越人士刷的一大票。-------------------------吼一声:有点雷推荐好友茶茶文文:叫你勾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