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7800000002

第2章 沧桑阎府(1)

(第一节)阎锡山及其家族!

阎锡山,字百川,号龙池,乳名万喜,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1883年10月8日生于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6岁丧母,9岁入私塾读书,16岁协助其父阎书堂(字子明)经商。1902年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被清政府选送日本振武学堂留学,1907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在此期间,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1909年春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归国,先后担任山西陆军教官、学校监督,陆军八十六标统(团长)等职。1911年10月29日参加辛亥太原起义并获得成功,被推选为山西都督,时年28岁。1914年5月被袁世凯委任为同武将军,1916阎锡山及一其家族年被任命为山西督军,1917年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山西省长,集山西军政大权于一身。1927年5月参加北伐,6月就任北方革命军总司令。

1928年2月被南京政府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同年6月任平津卫戍总司令,10月任南京政府内政部部长。1930年被委任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同年八、九月间与冯玉祥、汪精卫联合反蒋,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并任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兼第二方面军总司令,但很快倒蒋失败,在蒋介石的威逼下,于1930年11月29日从河边村化装出发潜往天津,12月22日离津隐居大连。1931年8月5日,由大连潜回山西大同,旋即返归河边。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诸多因素促使下,与蒋和好。1932年2月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1937年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3月兼任山西省主席。194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太原,阎离并飞往南京,从此告别山西。同年6月3日,出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2月8日随国民党退守台湾。1950年3月以后,只担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很少公开露面。

1960年5月23日,病死在台北阳明山寓所,终年77岁。

阎锡山的祖籍并不在河边村,他的祖籍是山西省洪洞县。阎父去世后,阎锡山在其撰写的《哀启》中说:“先世于明洪武初由洪洞棘针沟迁居阳曲坡子街,继而迁居五台县长条坡,终乃定居河边村,遂隶籍五台。”

据传说,阎家大约于清初定居在河边村。始祖名思悦,号存诚,流落到河边村时是一个单身汉,靠给有钱人家放羊和做杂活过日子,50岁左右才结了婚。以后一连几代人,都是靠种地、驮炭和做短工度日。所以,第二代和第三代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从第四代全义以下,阎家才能够排出比较准确的谱系。第五代锦字辈兄弟3人,老大锦绣,字成文;老二锦芳,字向荣;老三锦美,字文华。兄弟三人都是穷苦人,遇到荒年,就无法生活。据说锦芳逃荒到河南,一去就再没有回来。锦绣和锦美的后代,后来形成河边村阎家所说的东股、中股和西股3支。阎锡山属于东股(锦绣一支)。他发迹后,其父阎书堂从五台请来一位举人,专门给他家修家谱。这位老先生咬文嚼字给阎家各代重新起了名字,定了别号,并且制订了家族谱系(即各代起名用字辈序):“恩光大义锦泰云,书锡志树立世文,振兴培基成元国,肇启宏学定效勤;万象本源实一体,圣贤至德赞中庸,昌明礼教崇忠恕,化习存诚重敬恭。”

其实,现在留下来的第六代以前的名字,并不像书香门第家族人的名字,更不会有别号,大约到了第七代云字辈之后,名字才和实际称呼大体一致(阎锡山家族世系表见下页)。

阎家直到第六代阎锡山的曾祖父时,家境才开始有了好转。阎锡山的曾祖父叫阎兴泰,从小聪明过人。由于家境贫寒,靠其兄长阎安泰的帮助才进了私塾。念到18岁时,因为看到兄长为了供自己念书,在数九寒天,还得拿着谷糠窝头,到几十里以外的窑头驮炭,然后走村串户沿街叫卖,家境十分艰难,就决心辍学经商。阎兴泰的私塾先生很爱才,觉得他退学太可惜,再三劝阻。他态度坚定地向先生说:“我又何尝不愿念书,只是看着哥哥为我受罪,心里过意不去,不想连累哥哥了。”先生没办法,只能好言安慰了一番,勉励他今后自奋自强。阎兴泰退学后,经一位近邻推荐到广武镇(今属山阴县)永恒粮店当了一名伙计。阎兴泰办事认真公道,他在永恒粮店一干就是十多年。永恒粮店在他的帮助下,一天比一天兴盛,一年比一年赚的钱多,不仅在同行中居于首位,就是在广武镇各行各业中,也名列第一。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阎兴泰38岁时得了重病,回到河边村休养。即使在养病期间,粮店也经常派人来家里请教柜上的事。为了静养,他在自己场里另外盖了三间房子,由妻子侍奉,但一直不见痊愈,3年后,在41岁时终于病逝。

阎锡山的祖父阎青云,字龙雨。因为排行第七,乳名叫庚七。阎青云初娶定襄县青石村高国珍的女儿为妻,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叫书堂,二儿子叫书典,女儿名叫改变。高氏过世后,又娶陕西师氏为继室。阎青云有土地60亩,除自己耕种一部分外,又出一头骡子,另一家出一头牛,两家伙用一家佃户,给他们种地。他除了收取一些地租外,还做点小买卖,放些高利贷。因此,算是一个小地主,生活也比一般人富裕。阎锡山在《哀启》中说他祖父“孝友仁厚,尤爱读书。清光绪丁丑(1877年)岁大饥,出粟助赈,活人甚多。又纠同志,捐资创设义学,由是贫寒子弟得以就读。”这些事尽管未能核实,但可以看出到阎青云时,阎家的经济确实比较富裕了。

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字子明,乳名长春,堂名“庆春堂”。阎锡山发迹后,村里人称其为“老太爷”或“大老太爷”。但阎的本家、亲戚及年纪大一点的村民,仍以辈分称其为“长春爷”、“长春伯”、“长春哥”,甚至直呼其名,叫“长春子”。

阎书堂从小生活在地主之家,没有参加过体力劳动。7岁时入私塾念书,不喜欢四书五经,专爱打卦算命之类的旁门左道。他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在这些书上,如《增删卜易》等,掌握了不少相关的“知识”,动不动就打打卦、算算命。在这方面后来对阎锡山也有很大影响。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写的《勋五位五台阎公子明暨德配曲夫人合葬墓志铭》中,说他“方在乡塾,即耽玩易象卜,涵濡既久,于阴阳否泰、盈虚消长之理,深有所悟,而善观时变”,虽属吹捧之辞,但也反映了一些事实。阎书堂十四五岁时,“辍学经商”,给一家商店当小伙计。由于他聪明好学,为人又谦和,所以没过几年,就学会了经商的本领。他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精于计算,颇受人喜爱。后来,兄弟二人分了家,阎书堂分得20亩好地,又新买了二三十亩,把土地租给一家佃户耕种。他自己先在村里做小买卖,后来想发大财,就在五台城里开设了“吉庆昌”钱铺,资产约500吊,雇用了一名小伙计,自己做了掌柜。

等到阎锡山长大后,他又把阎锡山和外甥梁世爵(字朝卿,乳名继生,即梁化之的父亲)叫到钱铺当小伙计。“吉庆昌”除经营少数杂货外,还放高利贷,做投机买卖。当时,因交通不便,五台、定襄一带,银两与利钱的比价时高时低,阎书堂便买空卖空,在金融市场上做“打虎”生意。他搞金融投机,与众不同,一方面打听市场行情,密切注意市场动态;一方面又占卜打卦,根据卦辞决定买进或卖出。虽然有时也遇到失败,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成功却多于失败,所以,竟取得意想不到的厚利。仅三年就把钱铺经营得兴旺发达,阎书堂因此也在县城里崭露头角,成为人们注意的人物。

清光绪二十六年(1890年)阎书堂又搞了一次“打虎”。这次,他下了最大赌注,满以为可以发一笔大财,不料一败涂地。他除把钱铺里的杂货卖掉还债外,还欠了2000吊。当时,持有“吉庆昌”钱帖子的人们听到他“打虎”失败的消息后,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兑现。开始,为了维持信用,他还拆东补西,后来,把家里的土地卖了许多,也无济于事。实在无法应付,便关起钱铺,与阎锡山连夜逃回河边村,以后又逃到太原城躲债。直到辛亥革命后,阎锡山被推举为都督,才替他陆续清理完债务。

民国以后,阎书堂利用阎锡山的权势,继续做买卖,搞金融投机,竟成了富翁。

阎锡山的生母叫曲月清,天性聪慧,是河边村曲成义的女儿。曲家祖传经商,曲月清17岁与阎书堂结婚后,只生了阎锡山一个孩子,1888年3月7日在阎锡山6虚岁时病故。据说,曲月清临死时,拉着他二侄子曲清斋(名容静,字清斋,乳名吉惠)的手,泣不成声地再三嘱咐说:

“吉惠子,姑姑就万喜子一个儿子,今后就靠你拉扯他长大成人了。”说完就闭了眼睛。曲月清死后,阎锡山寄养在外祖母家。除外祖母疼爱外,对他照看最好的就数曲清斋。他们一同生活,一同上学,曲清斋比阎锡山大几岁,既对阎锡山关心爱护,又对他严格管束。两人情同手足,阎锡山对他十分尊敬,叫他“二哥”。后来,阎锡山当了一省之长,“二哥”仍不离口,每次回家,都要亲自到曲清斋家里探望,共叙家常。阎对曲可谓言听计从,凡是家乡亲友以及村里之事,只要曲清斋说一句,阎锡山没有不听从的。

曲清斋为人正直,对人对事是非分明,比较通情达理,但轻易不问政治。所以他的远近子弟从商者居多,治学者甚少。日本侵略军占领河边村时,曲正住在河边村家里。日军几次派人请他到晋西劝说阎锡山投降,均被拒绝。抗战胜利后,曲清斋病死于太原坝陵桥寓所,阎锡山曾亲往吊唁。

阎锡山的继母陈秀卿,只比阎锡山大12岁,一生没有生育过。她出生在定襄县陈家营村(仅距河边村1公里)一个小地主家里。其父陈养中(字象和)兄弟三人,排行老三,人称“三先生”。他从小没有参加过劳动,中了秀才后,在本村以教私塾为生,性情温和,待人忠厚。他生有一个儿子,五个女儿。陈秀卿是他的三女儿。大女儿嫁给定襄县师家湾村梁姓,生子世爵。梁世爵与阎锡山为姨表兄弟,十六七岁时便和阎锡山一同到五台城阎父开设的钱铺当小伙计,阎锡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时,梁曾任绥靖公署处长(管总务),他的大儿子梁化之,后来成了阎锡山最亲信的人物,担任过山西省政府代主席。

梁化之,名敦厚,兄弟三人,排行老大。1906年11月1日生。7岁上小学。河边高小毕业后,16岁入川至中学上初中,18岁转到太原进山中学上高中,1931年25岁从山西大学文学院英文系毕业。因为是阎锡山的姨表侄,又是山西大学最守旧的学究张贯三的得意门生,所以1932年4月阎锡山让他担任了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办公室的少校机要秘书,掌管阎锡山的私人印章和经费开支。绥靖公署的一切机要公文,都必须经梁化之盖印后,才能生效。因此,他虽职位不高,权力却相当大。

据说,阎锡山左右的人见阎时,无论官职多高,谁都不敢携带武器,只有梁化之可以携带,随便进出阎的卧室,任何人不敢阻拦。1949年3月阎锡山离开太原时,委任梁化之为山西省政府代主席,负责太原顽抗解放的全面工作,进行垂死挣扎。太原解放时,梁化之服毒自杀,由卫士焚其尸于太原绥靖公署钟楼地下室。

阎锡山的继母陈秀卿为人随和宽厚,温顺贤惠。就是阎锡山当了都督以后,尽管村里人称她为“老太娘”,她也从不摆“老太娘”的架子,见了人问长问短,对佣人侍女从不高声呵斥。阎锡山的父亲得病卧床后,她为了给阎书堂解闷,常叫一些本族女眷或邻居老太婆到阎府讲故事、说笑话,引阎书堂高兴。

阎锡山小时候很顽皮,陈秀卿对他多方庇护,他对陈秀卿也十分孝敬。据说阎书堂死后,阎锡山自认为有钱有势,可以当家做主,没和继母商量,在治丧期间,通知下面办事人员,凡阎族家人,不论老幼,男子每人发五块银元,妇女每人发十块银元,不论远近一律穿重孝送葬。这事被陈秀卿知道后,心里十分不满。她认为这么做,一来分不开远近亲疏,会引起近房本家不满;二来这么大的事不和自己商量,是看不起她这个当家人,有意给她难堪。越想越气,就一改过去的温和态度,死呀活呀地在阎书堂灵前哭闹起来。阎锡山自知理亏,再三解释,终不见效,只好跪在她面前,又赔不是又认错,陈秀卿这才停止哭闹,平息了这场风波。

1948年,阎锡山将其继母陈秀卿,以及元配徐竹青和四儿、五儿、二儿媳、四儿媳及三、四、五堂弟夫妇等,送到上海,后又转到台湾或美国。陈秀卿到上海后,因患血崩病,住在剑桥医院,由山西籍妇科名医郭泉清大夫治疗。1948年冬,阎锡山乘飞机到上海转南京开会,下机后,直赴医院探视继母的病,随后才转南京。1949年5月29日陈秀卿在台湾病逝,6月8日,阎锡山从广州飞台北为其治丧。出殡时,蒋介石及国民党军政要人和机关,送了不少挽幛、挽联、花圈。

陈诚代表蒋介石前往吊唁。

阎锡山的元配叫徐竹青(字玉梅),是五台县大建安村徐一敬的女儿。徐竹青没有念过书,是一个恪守封建礼教的家庭妇女。她希望阎锡山能好好做人,常以逆耳忠言向阎念叨不休。婚后与阎锡山的关系很好,阎对她颇敬重。阎锡山纳妾徐兰森后,两人感情也正常。1929年阎锡山参加“编遣会议”时,曾带她到南京,受到蒋介石夫妇的热情接待。亲戚、本家按不同辈分称她“万喜嫂”、“万喜大娘”、“万喜娘娘”等。1931年因家务小事,她和阎锡山闹了意见,赌气到太原分房另居,但仍与阎锡山、徐兰森保持着正常关系,只是不同居一处而已。1938年,阎锡山曾写过一首诗,叫《忧妻病》,诗云:“子电传来妻病况,远道流离糟糠心,胆石原系缠手病,重病天由听好音。”就是为她写的。

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回到太原,和继母、如夫人徐兰森住在省府。徐竹青一人住在纯阳宫寓所,后迁居南华门街新寓,由阎锡山派人照看。1948年到台湾后,两人仍分居生活。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因病在台北去世,据国民党“中央社”报道,阎死时,“徐竹青陪侍在侧”。

徐竹青一生未生育,于1970年3月21日,在台北病逝,终年88岁。

阎锡山的如夫人徐兰森是大同人,本姓许。

因为徐竹青多年不育,按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阎锡山命其手下为其物色姨太太,将许氏从大同带回河边村,并于1914年1月15日结婚。根据传统习惯,阎锡山令许氏坐马车、带侍从,从河边到大建安村后茶窑徐竹青的娘家认亲。徐一敬给她取名徐兰森,摆酒席予以招待。徐兰森一共为阎生了五个儿子:大儿子志恭,字敬斋,幼夭。二儿子志宽,字子尚,聪敏而好思考,颇得阎父喜爱,阎父每外出散步,志宽必随其身后。

同类推荐
  • 做最好的面试官

    做最好的面试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招聘作为企业获取人才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是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很多招聘工作往往不够理想:用人迫在眉睫,可是却招不到合适的人;面试中表现不错的人,可实际工作以后却不能胜任。那么,招聘工作如何开展才最好呢——这就是《做最好的面试官》要探讨的问题。无论作为企业招聘工作参考,还是人力资源工作者个人学习,《做最好的面试官》都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相信本书一定会给你带来益处!本书由刘翠编著。
  •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是美国财富巨擘摩根家庭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的信,是父子之间交流感情和工作的私人信件。这些信件是摩根家族的至宝,信札“透露了摩根强大、富有的秘籍……”
  •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街灯完全憔悴了,行人在绿光里忙着,倦怠着归去,远近的车声为着夜而困疲。冬天驱逐叫花子们,冬天给穷人们以饥寒交迫。现在街灯它不快乐,寒冷着把行人送尽了!可是大名并不归来。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热门推荐
  • 贵族校草溺爱拽校花

    贵族校草溺爱拽校花

    许菲菲走错包厢,被流氓校草韩轩被强吻!更可恶的是,韩轩就纠缠着她不放,他霸道阴冷,却对她宠爱无限!
  • 青少年生活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生活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笑倾颜:叹若惜,如尘烟

    笑倾颜:叹若惜,如尘烟

    蓝夏,年仅十六,就因为跟一个女孩子撞到头,就莫名其妙的穿越了。世界上的巧遇,亦是如此,真没想到在皇宫里都能遇见她,而且还是根本就没有认识过的那个女子,原来她也一起穿越了,真是巧啊。原来,她的经历也是风风雨雨,如今也成了二皇子的妃子,而他们的爱情正遭到,巨大威胁。徐昔是西朝王府的王爷,在人前,他是个今人畏惧却又令人敬佩的人,可是,在蓝夏面前却又像个被欺负的小孩。苍墨天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却获得了美人心。常有的发呆症,让所有人都无语,可是身边总是会遇到很多好人,即使有很多的危险,到最后也会安然无恙。冥冥之中的爱情,却到了最后才发现,真的是对于感情的愚钝吗?还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回到唐朝当混混

    回到唐朝当混混

    又是穿越,可又不是我愿意穿越的本人一无所长,糊里糊涂的穿到唐朝,要靠什么吃饭?说不得,只有一个字,混没想到混到极致麻雀也能变凤凰大明宫里走一遭皇帝王子任我挑只为心中如意郎敢与天公试比高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必属巧合我的亲亲们给小青做了一个论坛网址是http://m.pgsk.com/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逛逛喔中文名字,哈哈,混混盟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家有刁夫盗情新文火爆妖夫
  • 总裁的替身娇妻

    总裁的替身娇妻

    简介:一夜酒后街头的相遇,一眼,她为他心动————再见时,她成了他儿子的女朋友,他是她未来的公公他三十二岁,她十七他莫氏集团的总裁,莫远,邪妄冷酷,无情风流,一个眼神,便能俘尽各色美人。她,陈柔止,孤儿出身,一个容貌普通平凡的高中生,平凡得落尽尘埃也黯淡无色。————一场空难她欠下了债.他邪妄的圈禁她,残忍的折磨她,强势的掠夺她的一切,衣装整齐,高高在上,步步紧逼“下贱的女人,你以为一次就够了?简直是妄想,你以为紧守着,我就没办法了?“水花闪动,她倔强的别开头,凄声求着“不要这样对我,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不要?凭什么,你永远没有说‘不’的权利,这是你欠下的,一辈子你都逃不掉!“勾唇,他一把拔开她紧抱的双手,血红的光闪过,拉起她的身子就势压下。“不!”凄凉的泪滑落.沉沦禁忌在黑色的夜里开出妖娆堕落的花,滋生出彼此纠缠不清的孽!————片段一:“远,我有宝宝了!”电话接通,她高兴的,满脸是幸福的光彩,急急的对着话筒道“打掉!”彼端,男人冷冷的声音毫不留情的传来,夹杂着一道女人撒娇娇呼的喘息,低呤“我在忙,就这样。”电话断,原来,他在忙.忙着和别的女人.呵呵.原来这就是他的回答?————片段二:“不要结婚,不要,远!”刚从手术台上下来,她渴求着,泪声如雨哭求着他,紧抓着最后一丝希望。“不要结婚?呵呵.凭你也敢要求我?记住自己的身份,我的好儿媳.乖乖的!”他的回答是冰冷邪气的笑,浓浓的轻视,绝身而去。婚礼,她最爱伤得自己最深的男人的婚礼微笑的祝福她昂头,抖落满地的泪,转身,她要离开......他该不需要她了吧_______片段三:五年,可以改变一个人,柔顺变成坚强,沧海变成桑田。也可以让一个爱的人不爱,不爱的人爱上.“柔止,是你吗.”街头,一个俊美冷邪的男人回首间抓住一个擦肩而过的女人,声音微颤,目光深柔。“好久不见。”女人却只是轻点头,微笑,举止高雅,淡然的视线里无惊无波,如对陌生人.————本文系一个柔顺自卑的少女破茧而出,经历爱,折磨,凤凰涅盘飞于九天的故事。本文女主不会轻易原谅伤害,男主不一定从一而终,或许会半路换男主。申明:本文原名《邪妄总裁圈儿媳》改文名《总裁的替身儿媳》,请亲们别走错哈!(亲们如觉得不错的话,收藏,票票,鲜花哟!请给我一点动力,谢谢!)
  • 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

    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

    知错就改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高尚的人格要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知错就改的美德故事。通过阅读本书,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 女王复仇史:鳳宮劫

    女王复仇史:鳳宮劫

    【日更八章以上】十年前,宝相国女帝战死。不久,民间流传宝相国有一国宝,得此国宝者,就能统一中原大地。十年后,宝相国灭亡,夏王朝建立,国号庄严。随着夏国的逐渐繁荣那个曾让各诸侯国为之疯狂的国宝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只是,那个国宝倒底是什么呢?夏国鳳宫里的离奇事件,九子之争,七子为辅,那个幕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她来自何处?入这鳳宫里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谁才是这鳳宫里真正的凤凰?谁又是统一这华夏之人?他说:“如果,没有那些事,你还会在爱我吗?”她说:“再来一次,我依然如此,因为,这是我生来的使命。”
  • 刁蛮丫头傻王爷

    刁蛮丫头傻王爷

    她,杜雪雪,虽然不会武功,但却好管闲事抱不平,不知道什么叫做江湖险恶自己以身试险,谁知道老天待她不薄,竟赐给他一个如意郎君。他,十四王爷,为了逃避皇室的纷争,入了江湖,而且懵叉叉当上了武林盟主,而且还骗回来一个叼蛮丫头回来做王妃,虽然老被人家欺负着,心里还挺开心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