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000000014

第14章 商鞅量(1)

(1)

走进上海博物馆,你会看到一件很古老的文物,一只以青铜铸就的秦国量器,名叫商鞅量,也叫商鞅方升,容积是202.15毫升。它是在秦孝公十八年,即公元前344年铸造的,器侧刻有32个字的铭文;过了123年之后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又在它的底部加刻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现在这些铭文和诏书都还历历在目。面对这件充满着历史沧桑感的古量器,自然会联想到那场发生在2300多年前的政治改革风潮,那个掀起这场风潮的、最后惨烈而死的、至今褒贬不一难得定评的商鞅。令人无限感慨与惆怅的是,想不到他和他的事业曾经是那么轰轰烈烈不可一世,如今却早已成为过眼烟云,沉浮于迷茫的远古史海之中,只留下一个小小铜方升,来诉说既往的历史,作其曾经辉煌的主要的实物凭证,它显得多么的孤独与无奈啊!

(2)

公元前390年,商鞅生于卫国。卫国曾经是一个大国,国都在朝歌,也就是现在河南淇县一带,那是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之后,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武王之弟康叔,是为卫国。不过,早在商鞅出生前200多年时,这个泱泱大卫国已然被翟国打败,全靠齐国的帮助才免于覆亡,迁都到楚丘,也就是如今的河南滑县。商鞅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大为逊色的小卫国,好在他的出身还算高贵,乃“卫之诸庶孽公子也”,怎么的也有点“皇家血统”吧。他本名原叫公孙鞅,也叫卫鞅,叫商鞅是后来的事,那是他因特殊功勋被秦封为商君之后,这才叫作商鞅。

太史公在《史记》里讲:“鞅少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就是法家一派学问。所谓法家,按《汉书·艺文志》说是“九流”之一,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吴起,以及后来的商鞅、慎到和申不害、韩非等人,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派。但太史公没有交代商鞅为什么从小就喜欢法家这一套,一个纯洁少年是不会无缘无故迷上什么的,总是事出有因,或为一个人,或为一本书,或为一件事,往往就可能注定他一生的选择和命运。天资不凡的商鞅也不例外,他的“少好刑名之学”,完全是受了大法家李悝以及所编名着《法经》的影响。

李悝曾在魏国为相。魏国最早是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分封给毕万。后来,毕万的后代名斯者,与韩、赵两姓瓜分了晋国,创建了魏国,定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是为魏文侯。魏文侯奋发有为,起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锐意改革。李悝也不含糊,当即祭起法家那一套法宝,大刀阔斧地干开了。以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以防灾荒。在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于国家的人。几年变法图治,使魏国日渐兴盛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李悝根据自己的从政经验,又汇集当时各国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文,编成一本书叫《法经》,成为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在当时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商鞅出生的时候,李悝已经死去5年了。但李悝的声望和业绩并没有消失,其着作《法经》更在影响着后来人。商鞅在刚会读书时,就一下迷上了《法经》,又因书思人,将李悝当成偶像一般崇拜起来,立志要像他那样贵为相国,辅佐君主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为着这般目的,商鞅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想尽办法来到李悝曾经为相的魏国,投靠在当朝相国公孙痤的门下等待时机。

自然,皇天不负有心人。

(3)

这时,魏国的国君是魏惠王。这天,他听说相国公孙痤卧病在床多日,似乎病情很重,便亲自前来探视。当君王的总忘不了自己的社稷江山,说着说着就不由得焦急地问道:“爱卿呀,你的病可不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叫我去指望谁呢?”

公孙痤似乎对此早有成竹在胸,笑笑说:“不碍事,我想好了。我门下那个中庶子名叫公孙鞅的,大王你该听说过吧?别看他年纪轻轻,却身负奇才,不可限量。万一我不行了,希望大王您就把国家大事全部交给他,肯定能够治理好的。”

魏惠王听了,好半天没有吭气。

公孙痤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他连忙屏退自己身边的侍从,压低声音说:“大王既然不愿意任用公孙鞅,那么就请您一定要杀死他,决不能叫他离开魏国。他太有才干了呀。”

魏惠王也就随口答应了下来,其实心里并不以为然。

魏惠王走后,公孙痤随即把商鞅叫过来,道歉说:“你知道吗,方才大王来过了。他询问我谁能接替我任相国之职,我推荐了你。但是看大王的态度,是不会同意我的建议。你知道我接着是怎么说的吗?作为一个忠君的臣子,我当然要建议他,不用你就一定要杀掉你。大王他也答应了。现在,就是咱们两个人之间的事了,那么我要劝你赶快离开魏国吧,不然你就没命了。”

谁知青年商鞅毫无惊慌之色,从容说道:“相国,没那么严重吧。您想呀,大王他既然能不听您的建议任用我,怎么可能听您的话杀掉我呢?”他并没有立刻逃离魏国。

事实证明,商鞅的判断完全正确:魏惠王根本没把那事放在心上,只是对左右随从说:“看来公孙相国的病不轻呀,你们听他说什么,居然要我把治国大权交给公孙鞅那样一个毛头小子,不是病得发糊涂是什么!”

不久,公孙痤病死。商鞅看看待在魏国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这才下决心投奔秦国而去。

(4)

此时,秦国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呢?商鞅为什么又要选择秦国去投奔呢?

相传颛顼帝有一个名叫女修的后代孙女,吞食一颗燕子蛋后居然有孕,生下一子名叫大业。大业与少典部落首领的女儿女华结婚,生下大费。大费又叫伯益,就是秦人的祖先。伯益非常能干,辅佐大禹治水功劳卓着。舜帝听完大禹的报告后说道:“伯益,既然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我就赐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吧。你的后代将会兴旺昌盛的。”同时,舜还把一位姓姚的美女赐给伯益,又赐他姓赢。伯益的后代子孙中不断涌现着名人物,比如费昌,他为商汤驾车打败夏桀于鸣条;比如中决,他为殷商保卫西部边境;比如造父,他为周穆王驾车,日驱千里以救周乱……大约是在非子做部落首领时,因为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也就是现在甘肃省张家川东一带地方。传到秦仲这一辈,因功被周宣王封为大夫。他的孙子襄公率兵解救周难,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分封为诸侯,这才建起了秦国。此后历经文公、宁公、出公、武公、德公、宣公、成公等好多代,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直到出了个秦穆公,大刀阔斧地有一番作为:他爱才、惜才、招才,以五张羊皮智赎百里奚,又重用骞叔等天下英才;他仁德爱民,比如不杀偷吃他良马的岐山乡民,终于在与晋惠公苦战于韩地的生死关头,得到这些食马乡民的抵死回报,一举生擒晋国国君;他用人不疑,对部属信任宽容,比如对被敌人俘虏后又放回来的孟明视等将领,不但不追究丧军之罪,而且更加信任,说:“这次全军覆没,是因为我没有听从百里奚和骞叔的话,以致让你们身陷敌邦,受尽侮辱,你们有什么罪呢?快别自责了,打起精神再战,洗雪这个耻辱就是了。”他在位40年,除由余,伐西戎,攻灭12国,扩疆几千里,称雄西戎,成就一段霸业。可惜穆公之后,秦国的事业又走下坡路了,客观原因当然有:地处偏远的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缺乏发展的雄厚基础等等。但主观原因更重要,内乱不息,争权夺利,君主更递频繁,遂使国力急剧衰弱。到秦孝公出生前,居然被晋国夺去了河西之地(今北洛水和黄河之间地区)。

秦孝公是秦献公的儿子。他出生后,有人预言说这是称霸天下的人出现了。不久天示祥瑞,又是桃树冬天开花,又是栎阳上空下了黄金雨之类的。所以等到他21岁继位的时候,人们对他寄着很大的希望。

此时,历史已进入战国中期。摆在秦孝公面前的天下大局是:黄河和崤山以东有6个强国:威王的齐国、宣王的楚国、惠王的魏国、悼侯的燕国、哀侯的韩国、成侯的赵国。而在淮河和泗水之间,则分散着十多个小国。与秦国接壤的魏国实力不小,从郑县开始修筑长城,沿洛河一直北上,直达上郡之地;另一个与秦国接壤的楚国也幅员广大,从汉中往南,据有巴郡、黔中等地;更为严峻的是,争雄中原的各路诸侯,都像商量好了似的,谁也不把秦国当回事,跟对待夷狄一样对等秦国,众诸侯中原会盟一类的活动,从来不跟秦国打招呼。

面对如此这般的形势,生性不服人的秦孝公又急又气,发誓要振兴国运,出人头地。他向全国发布命令说:“……想当初,我们秦国在穆公之世何等威风,在岐山和雍邑之间广施德政,振兴武力,平定晋国内乱于东,疆土达到黄河边上,称霸戎狄于西,扩展边疆几千里。那时候,周天子亲赐我们霸主称号,各路诸侯争着跑来祝贺,这是多么盛大的基业啊!可令人痛心的是,后来的几代君主,厉公呀、躁公呀、简公呀、出子呀……几世不得安宁,内争激烈,斗来斗去,国家没弄好不说,连外边的事也给耽搁了,结果竟让晋国轻而易举地掠走我们的河西之地,搞得各路诸侯谁也瞧我们不起。想一想吧,耻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父王献公在世之日就有些想法,也干了不少事,安定边境,迁都栎阳,并且准备过想要东征,以收复河西失地,重振穆公时的雄风。如今,我缅怀先君遗志,心中非常悲痛和焦急。我现在郑重宣布:宾客和群臣中谁能献出高明的计策,以使我们秦国能强盛起来的话,我将叫他做大官,给他分封土地……”秦孝公这一发奋图强、励精图治的命令,不仅震动了秦国,而且远传于各个诸侯国之间,吸引了大批心怀大志的有识之士。自然包括正窝在魏国深感怀才不遇、岁月蹉跎的商鞅了。

(5)

就在秦孝公公开发表招贤令不久,正当而立之年的商鞅来到秦国,决心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见到这位比自己还年轻9岁的君主,一种直觉告诉他,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平生的功名事业全在于此,说什么也不能放过去。

想是这么想,可真要抓住这个机遇又谈何容易?自己来自一个世代与秦国为仇的国度;没带任何人的推荐信;置身于中原人称“虎狼之邦”的秦国,两眼一抹黑,可资引荐的人一个也没有;别说能不能见到孝公,就连是否能多住一段日子都没有把握。唯一叫他心中不慌的是,囊中还算充实,凭着自己多年积攒的这笔钱财,他不信打不通一道进身的门路。

这天,商鞅正独坐饭铺饮酒,忽见街面上闪过一群华服骑者,有些气象非凡的样儿。打问之下,原来为首者乃是宫中一位姓景的太监,在孝公跟前很是走红,喜好收藏古代钟鼎彝器,这是又要去古董铺淘宝了。闻听之下,商鞅一激灵,心想这不是机会来了吗?抬腿就追了出去。

原来这位景太监新近得到一件古铜器,要找古董铺老板给辨辨真伪。也是商鞅合该发迹。你猜怎么着?那老板恰恰不在铺里,下乡收货去了。把个景太监急的!商鞅看在眼里,整整衣冠走了上去,施礼道:“这位先生,可是要辨识古董吗?”他不点破对方身份非常聪明。

景太监把商鞅上下一打量,问:“你是什么人?你懂什么?”

商鞅客气地一笑说:“我是谁并不重要。先生如果信得过,在下愿意效劳一试,如何?”

景太监只怕宫中有事,不敢在外多待,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商鞅接过那件古董,上下左右仔细观瞧,又闻又摸地鼓捣了好一阵,说:“先生,恕我憨直。这是一件伪器。”

景太监瞪大眼睛叫起来:“胡说!这是齐相国送……这是三代之物。你,何以见得是假?”

商鞅说:“先生!从表面上看,不错,这是夏代之宝。三代铜器上的识文,夏用鸟篆,商用虫鱼书,周用虫鱼书和大篆。你看这是鸟篆。可是这些识文铸的是阳识,这就露底了。三代识文全用的是阴识,称作‘偃囊字’,是凹入的,非常难铸。再说,三代工艺极精,所用又全是没有砂粒的上好精铜,所以古器物上的款文细密如头发一般,均匀整齐,清晰分明,绝对不会有模糊之处。可是您看,它的款识已经有些模糊了,故而肯定是伪品。还有第三,三代之物入土已久,颜色纯青,就如铺开的翠羽一般,其色泽在午前稍淡,到午后因为受了阴气,会变得更加青翠滋润,似乎能滴下水来。可是目下已是午后时分,它依然颜色发淡,毫无青翠滋润之色。最后,”商鞅说到这里,把自己两掌相对摩擦发热,再去那件古铜器上摩擦良久,然后把手伸在景太监鼻子下头,问道:“先生闻闻,什么味?”

景太监连忙把头扭开说:“真臭真臭!”

“对了,”商鞅说:“这就对了。真正三代之物,所用古铜决没有腥臭之气,只是有的在地下埋藏久了,刚出土有些土腥气,挥发一阵也就没有了;唯伪造之物,才会发出这种可怕的腥臭之气。”

这一番话,直说得景太监大为惊讶,重新把商鞅上上下下仔细打量,来了兴趣儿,说:“咦,没看出你倒真是个识货的。那好,我再讨教一下,我对这古董二字,一直是懵懵懂懂。你能给我念叨念叨吗?”

商鞅谦虚地一笑说:“先生面前,不敢班门弄斧。”

景太监一挥手说:“没关系,我想听。”

商鞅故意再谦让一番,急忙打迭精神卖弄学问:“把不同的古器物杂和在一起,称为古董。过去曾有人把各种食物杂和在一起煮,称为骨董羹;把各种食物杂埋在饭中蒸,称为骨董饭。从字面上讲,骨字是一个会意字,从‘肉’,从剐省声,表示剐去肉。看一下禽兽和草木吧,皮肤的肌肉无不附在骨架之上,与骨一同老朽腐烂。只有人制造的金玉器物,收藏的时间既久,日晒水浸,人手抚弄,也会外表剥落,内里透变,但离肉而存骨,所以叫做‘骨’。那么‘董’字如何训诂呢?《尚书》曰:‘董之用威’、‘董正治官’。这就是‘董’字的来源。它从草,从重读。洁白的茅草很轻微,但为什么会成为贡物呢?因为它含有合乎董治的文意。凡放置一物,必然要有作为衬垫依据的藉物才能放好。你要重视事物本身,那么就要重视它的藉物。如果你要把一件事情办成功的话,就一定要找到董正督促的人,这就如同放置器物必然要有藉物一样。所以温和的董正督促才真正能使自己了解万物的内涵。真诚才能了解,不真诚就会心中无物。对于事物有不明白之处叫不董(懂),理解了就叫作董(懂)得。如果再深一些讲,那可就得提到《易》,《易》曰:‘杂物撰德’;又曰‘物相杂,故曰文’。在下理解它的意思是,杂物聚合一处才有道德,万物递相错杂,才会有斑斓的色彩。文采生成,道德进修,方能建立天下规范。如何进德呢?只有把个别的事物统一起来,综合起来,消除事物名实之间的区别,一切从大处着眼,万物乃是电光石火,倏而即逝,无法预测和认知,这才有了古董一词。”

商鞅这一大段侃侃长论,也不知景太监是真听懂了真佩服,还是没有听懂而叫给镇服了,反正是一个劲点头称赞,并开始详细盘问起商鞅的来历身世了。

同类推荐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热门推荐
  • 妾身不为妃

    妾身不为妃

    命为丫鬟,此生既定。侍候主人,陪同出嫁。一入侯门,再无回寰。此女本非婢,却因祸成奴,只求逃离深渊,重获自由之身。美梦可否成真?也许命中注定,难逃王侯之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麻烦你从我回忆里滚蛋

    麻烦你从我回忆里滚蛋

    我的回忆里怎么都是你?!苏静然在和李子昱分开的这些年里,脑子里还是他们在一起的画面,那些耳鬓厮磨,那些深情款款,她都不曾忘记。林亦乔对苏静然亦是如此,在心里为她建立一座城堡,安置妥当。如果真的不能忘记你,那请你自己从我的记忆里离开!
  •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本书正是对“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号召的响应,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要求的具体化和细化。书中针对现状,对各个级别、各类组织的领导者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提供中肯精当的建议;对如何将“不让老实人吃亏”常规化、制度化,设计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如何预防和杜绝“投机钻营者得利”,献计献策。
  • 只愿为卿负天下

    只愿为卿负天下

    四岁。她亲眼目睹父王被叔叔推下十丈城墙。从此,世上再无朝颜,余的,只有晋华公主。八岁。阖宫夜宴,她透过盏盏琉璃看见了他。晋华也不再是晋华。十四岁。他说,等桃花盛开的时候,我来带你回家。那时,她忘了自己是谁。十五岁。及笄之礼。他说,我要娶的,是染歌公主。那日,晋华找回了自己。十六岁。十丈城墙之上,他与她,相对无言。朝颜暮骨,晋华归尘。
  • 教你打棒球·垒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打棒球·垒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的最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广大体育爱好者乐于观赏和参与的体育运动。经常进行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精神。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腹黑世子闲凉妃

    腹黑世子闲凉妃

    那一日她喝下了母亲亲手送上的毒药,血染红了衣襟,滴下了一滴倩泪,看着那个满眼愧疚的女人轻声叹息“如有来生,只愿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和一个可以倾心的爱人!”黄泉路上她没有看见幽魂,没有看见奈何桥的孟婆,也没有看见所谓的彼岸花,只有一块三生石。她在那里轻轻的刻上:求一良人,一座木屋,一壶清茶,一树桃花,陪我从青丝三千变成白发苍苍。后来三生石开出了一道门,她走出去,走出了一场盛世繁华。那个皓月国纳兰府的纨绔大小姐纳兰汐死了,那个一碗毒药送上黄泉路的浅言却活了。成了那个纳兰汐。这个纳兰汐不再追着名满天下的九皇子跑了。不再为了霓裳阁的一匹布和其他小姐争的头破血流了。不再成天将纳兰府弄得鸡飞狗跳了。不再在那红倚楼上丢人现眼了。她每日只求一曲轻弹,一茶轻饮,一塌浅眠,就此平静终老。怎奈那日春雨缠绵,往日那个陪在自己身边叽叽喳喳的小丫头跪在那雨里,被那鞭子抽打着。怎奈三里桃花因那高堂之上的帝王,一句戏言染满了鲜血。怎奈那个成天唧唧歪歪的老头子为了救自己,剜下了自己了的心头肉。却只有一句“你能活下去就好!”那一日纳兰府的旁系被逐出京都永生不得回归。那一日她对着那个高堂之上的君王怒目而视“为君者,为的是天下苍生幸福安康,为的是太平永世。不知君王血洗这三里桃花林,是明君之为,还是昏君之为?”那一日她从来到这个异世流下了第一滴泪,看着那个脸色苍白的老头子“放心吧,我会没事的,纳兰府的人从来不是好惹的!”于是那一天红倚楼上那惊鸿一舞,她惊艳了世人于是那一天皇家宴上她的那句“我不嫁不爱之人。”扬名天下。于是那一天皇家密杀,她一身红衣竖立于纳兰府前,血战一晚,护了身后那一缕温情。那一日皇家晚宴上他白衣灼华,入了她的眼。那一日他执帕轻拭她的脸,近了她的身。那一日桃花树下,他折一枝桃花插入她的碧发,进了她的心。那一日他已重权在握,即将为王,却为了救她独闯敌人的牢狱,最后暗算身亡。她才知早已将他爱入骨髓。她一步一叩一跪上玉山,血染红了千里路,只愿求得那隐世之人救他一命。玉山之上她最终失血过多昏倒。这一睡便是一月。再次醒来他静坐在床前温润的看着她。她喜极而泣“我就知道你不会死!”他搂着她,心疼的为她拭泪“我是死了,但是我看见那三生石上,有一个笨女人写着:求一良人,一座木屋,一壶清茶,一树桃花,陪我从三千青丝走至白发苍苍。我又怎能忍受你的愿望落空!”
  • 輕薄帝师

    輕薄帝师

    负清风,十六岁。扶风弱柳,肤如凝脂,号称雪国第一美男子。威武大将军之子,胸无点墨,手无缚鸡之力,样样不行。负清风,二十岁。二十一世纪最年轻考古学家,博览群书,尤其对于古代兵书有特殊的癖好。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有两个爸爸,同人之女。穿越成为第一草包的将门独子,将会发生怎样的碰撞?…一朝科举,绝艳重生,成为雪国史上最年前的帝师。冷峻的太子、绝魅的二皇子、温柔的三皇子、妖媚的四皇子、清纯的五皇子、不离不弃的忠心暗卫,行坐不离的青梅竹马,鹤发童颜的师长哥哥,妖美如蝶的敌军知己,清俊隽秀的他国军师…………凤临异世,四国纷争,尔虞我诈,风起云涌!且看她如何铁军过境,平定天下!一日——五位皇子即将为出征的她践行,扑通一声将她丢进了温泉池…“老师,你的衣服湿了?还不脱么?”“老师,你的皮肤比女人还好,比倾颜还好呢!”“老师,你怎么脸红了?”“呀!老师哥哥你的身子怎么和我们不一样啊…”【注:此文不白,不仅是爱情,还有亲情,友情,女主逐渐成长系。】……………………………………………………………………………………………………………………推荐小炎的新文《染指皇叔》如水的月色下,男子精致如邪的脸泛着微微的粉色,分外妖魅,只见他不停的灌着酒,脚边散落一地的空酒坛。凤云栖推开门的瞬间,酒气扑面而来,柳登时眉凝了起来,“四皇子叫本王来就为了看你喝酒么?”一条白绫在月下飞驰而来,下一刻凤云栖已经被按在了柔软的貂皮毯上,一张薄薄的唇贴在她小巧的耳边,声润如酒,“是,因为酒能乱性…”凤云栖眸中的震惊一瞬即逝,唇角扬起如常的轻笑,“四皇子真爱说笑,本王可是男子。”“男子?”男子嗤笑一声,眸色如潭,狂霸到了极致,“不管小皇叔是男是女,我已成魔。”……………………………………………………………………………………………………小炎最新文文《-壹夜风流-》简介:号外号外,百花宫宫主被人迷X了!此八卦流言一出,横扫江湖…传闻百花宫宫主风流成性,宫内除了他自己之外皆为女子。传闻百花宫宫主美艳如妖,所到之处经常引起交通堵塞,场面混乱,一度失控。传闻百花宫宫主不仅留恋女色,甚至是男色,又人称或有断袖之癖。传闻百花宫神秘莫测,无人知晓其处。只是,是谁色胆包天的迷X了江湖第一艳公子?是谁?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