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000000014

第14章 商鞅量(1)

(1)

走进上海博物馆,你会看到一件很古老的文物,一只以青铜铸就的秦国量器,名叫商鞅量,也叫商鞅方升,容积是202.15毫升。它是在秦孝公十八年,即公元前344年铸造的,器侧刻有32个字的铭文;过了123年之后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又在它的底部加刻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现在这些铭文和诏书都还历历在目。面对这件充满着历史沧桑感的古量器,自然会联想到那场发生在2300多年前的政治改革风潮,那个掀起这场风潮的、最后惨烈而死的、至今褒贬不一难得定评的商鞅。令人无限感慨与惆怅的是,想不到他和他的事业曾经是那么轰轰烈烈不可一世,如今却早已成为过眼烟云,沉浮于迷茫的远古史海之中,只留下一个小小铜方升,来诉说既往的历史,作其曾经辉煌的主要的实物凭证,它显得多么的孤独与无奈啊!

(2)

公元前390年,商鞅生于卫国。卫国曾经是一个大国,国都在朝歌,也就是现在河南淇县一带,那是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之后,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武王之弟康叔,是为卫国。不过,早在商鞅出生前200多年时,这个泱泱大卫国已然被翟国打败,全靠齐国的帮助才免于覆亡,迁都到楚丘,也就是如今的河南滑县。商鞅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大为逊色的小卫国,好在他的出身还算高贵,乃“卫之诸庶孽公子也”,怎么的也有点“皇家血统”吧。他本名原叫公孙鞅,也叫卫鞅,叫商鞅是后来的事,那是他因特殊功勋被秦封为商君之后,这才叫作商鞅。

太史公在《史记》里讲:“鞅少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就是法家一派学问。所谓法家,按《汉书·艺文志》说是“九流”之一,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吴起,以及后来的商鞅、慎到和申不害、韩非等人,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派。但太史公没有交代商鞅为什么从小就喜欢法家这一套,一个纯洁少年是不会无缘无故迷上什么的,总是事出有因,或为一个人,或为一本书,或为一件事,往往就可能注定他一生的选择和命运。天资不凡的商鞅也不例外,他的“少好刑名之学”,完全是受了大法家李悝以及所编名着《法经》的影响。

李悝曾在魏国为相。魏国最早是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分封给毕万。后来,毕万的后代名斯者,与韩、赵两姓瓜分了晋国,创建了魏国,定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是为魏文侯。魏文侯奋发有为,起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锐意改革。李悝也不含糊,当即祭起法家那一套法宝,大刀阔斧地干开了。以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以防灾荒。在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于国家的人。几年变法图治,使魏国日渐兴盛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李悝根据自己的从政经验,又汇集当时各国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文,编成一本书叫《法经》,成为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在当时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商鞅出生的时候,李悝已经死去5年了。但李悝的声望和业绩并没有消失,其着作《法经》更在影响着后来人。商鞅在刚会读书时,就一下迷上了《法经》,又因书思人,将李悝当成偶像一般崇拜起来,立志要像他那样贵为相国,辅佐君主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为着这般目的,商鞅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想尽办法来到李悝曾经为相的魏国,投靠在当朝相国公孙痤的门下等待时机。

自然,皇天不负有心人。

(3)

这时,魏国的国君是魏惠王。这天,他听说相国公孙痤卧病在床多日,似乎病情很重,便亲自前来探视。当君王的总忘不了自己的社稷江山,说着说着就不由得焦急地问道:“爱卿呀,你的病可不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叫我去指望谁呢?”

公孙痤似乎对此早有成竹在胸,笑笑说:“不碍事,我想好了。我门下那个中庶子名叫公孙鞅的,大王你该听说过吧?别看他年纪轻轻,却身负奇才,不可限量。万一我不行了,希望大王您就把国家大事全部交给他,肯定能够治理好的。”

魏惠王听了,好半天没有吭气。

公孙痤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他连忙屏退自己身边的侍从,压低声音说:“大王既然不愿意任用公孙鞅,那么就请您一定要杀死他,决不能叫他离开魏国。他太有才干了呀。”

魏惠王也就随口答应了下来,其实心里并不以为然。

魏惠王走后,公孙痤随即把商鞅叫过来,道歉说:“你知道吗,方才大王来过了。他询问我谁能接替我任相国之职,我推荐了你。但是看大王的态度,是不会同意我的建议。你知道我接着是怎么说的吗?作为一个忠君的臣子,我当然要建议他,不用你就一定要杀掉你。大王他也答应了。现在,就是咱们两个人之间的事了,那么我要劝你赶快离开魏国吧,不然你就没命了。”

谁知青年商鞅毫无惊慌之色,从容说道:“相国,没那么严重吧。您想呀,大王他既然能不听您的建议任用我,怎么可能听您的话杀掉我呢?”他并没有立刻逃离魏国。

事实证明,商鞅的判断完全正确:魏惠王根本没把那事放在心上,只是对左右随从说:“看来公孙相国的病不轻呀,你们听他说什么,居然要我把治国大权交给公孙鞅那样一个毛头小子,不是病得发糊涂是什么!”

不久,公孙痤病死。商鞅看看待在魏国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这才下决心投奔秦国而去。

(4)

此时,秦国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呢?商鞅为什么又要选择秦国去投奔呢?

相传颛顼帝有一个名叫女修的后代孙女,吞食一颗燕子蛋后居然有孕,生下一子名叫大业。大业与少典部落首领的女儿女华结婚,生下大费。大费又叫伯益,就是秦人的祖先。伯益非常能干,辅佐大禹治水功劳卓着。舜帝听完大禹的报告后说道:“伯益,既然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我就赐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吧。你的后代将会兴旺昌盛的。”同时,舜还把一位姓姚的美女赐给伯益,又赐他姓赢。伯益的后代子孙中不断涌现着名人物,比如费昌,他为商汤驾车打败夏桀于鸣条;比如中决,他为殷商保卫西部边境;比如造父,他为周穆王驾车,日驱千里以救周乱……大约是在非子做部落首领时,因为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也就是现在甘肃省张家川东一带地方。传到秦仲这一辈,因功被周宣王封为大夫。他的孙子襄公率兵解救周难,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分封为诸侯,这才建起了秦国。此后历经文公、宁公、出公、武公、德公、宣公、成公等好多代,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直到出了个秦穆公,大刀阔斧地有一番作为:他爱才、惜才、招才,以五张羊皮智赎百里奚,又重用骞叔等天下英才;他仁德爱民,比如不杀偷吃他良马的岐山乡民,终于在与晋惠公苦战于韩地的生死关头,得到这些食马乡民的抵死回报,一举生擒晋国国君;他用人不疑,对部属信任宽容,比如对被敌人俘虏后又放回来的孟明视等将领,不但不追究丧军之罪,而且更加信任,说:“这次全军覆没,是因为我没有听从百里奚和骞叔的话,以致让你们身陷敌邦,受尽侮辱,你们有什么罪呢?快别自责了,打起精神再战,洗雪这个耻辱就是了。”他在位40年,除由余,伐西戎,攻灭12国,扩疆几千里,称雄西戎,成就一段霸业。可惜穆公之后,秦国的事业又走下坡路了,客观原因当然有:地处偏远的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缺乏发展的雄厚基础等等。但主观原因更重要,内乱不息,争权夺利,君主更递频繁,遂使国力急剧衰弱。到秦孝公出生前,居然被晋国夺去了河西之地(今北洛水和黄河之间地区)。

秦孝公是秦献公的儿子。他出生后,有人预言说这是称霸天下的人出现了。不久天示祥瑞,又是桃树冬天开花,又是栎阳上空下了黄金雨之类的。所以等到他21岁继位的时候,人们对他寄着很大的希望。

此时,历史已进入战国中期。摆在秦孝公面前的天下大局是:黄河和崤山以东有6个强国:威王的齐国、宣王的楚国、惠王的魏国、悼侯的燕国、哀侯的韩国、成侯的赵国。而在淮河和泗水之间,则分散着十多个小国。与秦国接壤的魏国实力不小,从郑县开始修筑长城,沿洛河一直北上,直达上郡之地;另一个与秦国接壤的楚国也幅员广大,从汉中往南,据有巴郡、黔中等地;更为严峻的是,争雄中原的各路诸侯,都像商量好了似的,谁也不把秦国当回事,跟对待夷狄一样对等秦国,众诸侯中原会盟一类的活动,从来不跟秦国打招呼。

面对如此这般的形势,生性不服人的秦孝公又急又气,发誓要振兴国运,出人头地。他向全国发布命令说:“……想当初,我们秦国在穆公之世何等威风,在岐山和雍邑之间广施德政,振兴武力,平定晋国内乱于东,疆土达到黄河边上,称霸戎狄于西,扩展边疆几千里。那时候,周天子亲赐我们霸主称号,各路诸侯争着跑来祝贺,这是多么盛大的基业啊!可令人痛心的是,后来的几代君主,厉公呀、躁公呀、简公呀、出子呀……几世不得安宁,内争激烈,斗来斗去,国家没弄好不说,连外边的事也给耽搁了,结果竟让晋国轻而易举地掠走我们的河西之地,搞得各路诸侯谁也瞧我们不起。想一想吧,耻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父王献公在世之日就有些想法,也干了不少事,安定边境,迁都栎阳,并且准备过想要东征,以收复河西失地,重振穆公时的雄风。如今,我缅怀先君遗志,心中非常悲痛和焦急。我现在郑重宣布:宾客和群臣中谁能献出高明的计策,以使我们秦国能强盛起来的话,我将叫他做大官,给他分封土地……”秦孝公这一发奋图强、励精图治的命令,不仅震动了秦国,而且远传于各个诸侯国之间,吸引了大批心怀大志的有识之士。自然包括正窝在魏国深感怀才不遇、岁月蹉跎的商鞅了。

(5)

就在秦孝公公开发表招贤令不久,正当而立之年的商鞅来到秦国,决心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见到这位比自己还年轻9岁的君主,一种直觉告诉他,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平生的功名事业全在于此,说什么也不能放过去。

想是这么想,可真要抓住这个机遇又谈何容易?自己来自一个世代与秦国为仇的国度;没带任何人的推荐信;置身于中原人称“虎狼之邦”的秦国,两眼一抹黑,可资引荐的人一个也没有;别说能不能见到孝公,就连是否能多住一段日子都没有把握。唯一叫他心中不慌的是,囊中还算充实,凭着自己多年积攒的这笔钱财,他不信打不通一道进身的门路。

这天,商鞅正独坐饭铺饮酒,忽见街面上闪过一群华服骑者,有些气象非凡的样儿。打问之下,原来为首者乃是宫中一位姓景的太监,在孝公跟前很是走红,喜好收藏古代钟鼎彝器,这是又要去古董铺淘宝了。闻听之下,商鞅一激灵,心想这不是机会来了吗?抬腿就追了出去。

原来这位景太监新近得到一件古铜器,要找古董铺老板给辨辨真伪。也是商鞅合该发迹。你猜怎么着?那老板恰恰不在铺里,下乡收货去了。把个景太监急的!商鞅看在眼里,整整衣冠走了上去,施礼道:“这位先生,可是要辨识古董吗?”他不点破对方身份非常聪明。

景太监把商鞅上下一打量,问:“你是什么人?你懂什么?”

商鞅客气地一笑说:“我是谁并不重要。先生如果信得过,在下愿意效劳一试,如何?”

景太监只怕宫中有事,不敢在外多待,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商鞅接过那件古董,上下左右仔细观瞧,又闻又摸地鼓捣了好一阵,说:“先生,恕我憨直。这是一件伪器。”

景太监瞪大眼睛叫起来:“胡说!这是齐相国送……这是三代之物。你,何以见得是假?”

商鞅说:“先生!从表面上看,不错,这是夏代之宝。三代铜器上的识文,夏用鸟篆,商用虫鱼书,周用虫鱼书和大篆。你看这是鸟篆。可是这些识文铸的是阳识,这就露底了。三代识文全用的是阴识,称作‘偃囊字’,是凹入的,非常难铸。再说,三代工艺极精,所用又全是没有砂粒的上好精铜,所以古器物上的款文细密如头发一般,均匀整齐,清晰分明,绝对不会有模糊之处。可是您看,它的款识已经有些模糊了,故而肯定是伪品。还有第三,三代之物入土已久,颜色纯青,就如铺开的翠羽一般,其色泽在午前稍淡,到午后因为受了阴气,会变得更加青翠滋润,似乎能滴下水来。可是目下已是午后时分,它依然颜色发淡,毫无青翠滋润之色。最后,”商鞅说到这里,把自己两掌相对摩擦发热,再去那件古铜器上摩擦良久,然后把手伸在景太监鼻子下头,问道:“先生闻闻,什么味?”

景太监连忙把头扭开说:“真臭真臭!”

“对了,”商鞅说:“这就对了。真正三代之物,所用古铜决没有腥臭之气,只是有的在地下埋藏久了,刚出土有些土腥气,挥发一阵也就没有了;唯伪造之物,才会发出这种可怕的腥臭之气。”

这一番话,直说得景太监大为惊讶,重新把商鞅上上下下仔细打量,来了兴趣儿,说:“咦,没看出你倒真是个识货的。那好,我再讨教一下,我对这古董二字,一直是懵懵懂懂。你能给我念叨念叨吗?”

商鞅谦虚地一笑说:“先生面前,不敢班门弄斧。”

景太监一挥手说:“没关系,我想听。”

商鞅故意再谦让一番,急忙打迭精神卖弄学问:“把不同的古器物杂和在一起,称为古董。过去曾有人把各种食物杂和在一起煮,称为骨董羹;把各种食物杂埋在饭中蒸,称为骨董饭。从字面上讲,骨字是一个会意字,从‘肉’,从剐省声,表示剐去肉。看一下禽兽和草木吧,皮肤的肌肉无不附在骨架之上,与骨一同老朽腐烂。只有人制造的金玉器物,收藏的时间既久,日晒水浸,人手抚弄,也会外表剥落,内里透变,但离肉而存骨,所以叫做‘骨’。那么‘董’字如何训诂呢?《尚书》曰:‘董之用威’、‘董正治官’。这就是‘董’字的来源。它从草,从重读。洁白的茅草很轻微,但为什么会成为贡物呢?因为它含有合乎董治的文意。凡放置一物,必然要有作为衬垫依据的藉物才能放好。你要重视事物本身,那么就要重视它的藉物。如果你要把一件事情办成功的话,就一定要找到董正督促的人,这就如同放置器物必然要有藉物一样。所以温和的董正督促才真正能使自己了解万物的内涵。真诚才能了解,不真诚就会心中无物。对于事物有不明白之处叫不董(懂),理解了就叫作董(懂)得。如果再深一些讲,那可就得提到《易》,《易》曰:‘杂物撰德’;又曰‘物相杂,故曰文’。在下理解它的意思是,杂物聚合一处才有道德,万物递相错杂,才会有斑斓的色彩。文采生成,道德进修,方能建立天下规范。如何进德呢?只有把个别的事物统一起来,综合起来,消除事物名实之间的区别,一切从大处着眼,万物乃是电光石火,倏而即逝,无法预测和认知,这才有了古董一词。”

商鞅这一大段侃侃长论,也不知景太监是真听懂了真佩服,还是没有听懂而叫给镇服了,反正是一个劲点头称赞,并开始详细盘问起商鞅的来历身世了。

同类推荐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对联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热门推荐
  • 帝后:媚乱六宫

    帝后:媚乱六宫

    一句话简介:她看着眼前风华若妖的男子,冷声讽刺道:“惜若竟不知皇上对妾身一介弃妇这么有兴趣。”……***青梅竹马、贫苦相依的夫妻情分在他高中状元之后灰飞烟灭。她抱着三岁稚子跪在朱漆红门前求他回头。寒冬腊月,一盆冰冷的水从里面泼出,随后丢出的是他亲手写好的一封休书。“周惜若,你拿着这银子滚回乡下。这里没有你的夫君!他现在已是郡主驸马!你,配不上!”府门前,满头朱钗的女子笑得得意非常。她抱着稚子在冰天雪地中簌簌发抖,看着那张高高在上的高傲女人,含着屈辱拿起散落一地的碎银。破庙容身,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黯然了此残生,却没想到厄运紧随其后。“娘亲,爹爹不要我们了吗?”发着高热的儿子揪着她的衣襟问道。她心急如焚,深夜求医,却不防病重的儿子却被人设计偷走。从此母子天涯相隔,不得相见。当她再次回到那高高的郡主府邸,看着他一身锦衣绣袍,扶着美艳的郡主从身边含笑而过,终于泣血含恨:“邵云和,终有一天你会不得好死!我要你身败名裂,为我的儿子陪葬!”她狂笑而去,却不知不远处有一双邪肆凤眸把这一切收入眼中。“想要报仇吗?”那个男人挑起她精致的下颌,笑得风华若妖:“朕给你一切你想要的东西。”她看着眼前邪魅男子,冷声讽刺道:“惜若竟不知皇上对妾身一介弃妇这么有兴趣。”三年后,她高高在上,生杀予夺,执掌权柄,毫不容情,负心郎低头低声道:“若惜,你忘了从前吗?”她笑得千娇百媚:“周若惜已死,今日的我,你要尊称一声皇后娘娘。”江山如画,后宫美人如过江之鲫。他翩翩而来,龙袍加身,面容邪魅如妖,究竟他是昏庸无能的少帝还是心有沟壑的一代圣明君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他怜她惜她助她,只是这一份深情如何来还?深宫重重,荆棘遍地,帝王之爱若即若离看似有情又似冷酷无情。她在爱恨中一步一血,走上不可回头的一条……此文为弃妇文,美人谋的升级有孩版。高虐+斗智斗勇+加斗前夫小三,不适者请点叉叉。冰的文一向喜宫廷权谋喜江山社稷喜美人英雄,一定要多多收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从华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立的伟大事业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这位美国首任总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一生正直、勇敢、坚强、深明大义且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
  • 青春期女孩和父母对着干怎么办

    青春期女孩和父母对着干怎么办

    本书从女孩的心理特征入手,涉及亲子沟通、学习技能、内心成长、生活习性、情绪状态、为人处世、生理困惑等七个方面,全面揭示了青春期女孩内心的那些秘密--她们最为迫切的心理需要以及无数的青春期困惑与烦恼,从而指导父母拨开女孩心灵的迷雾,看到她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并最终帮助她们打造绚丽多彩的“人生花季”。
  • 找个神仙谈恋爱

    找个神仙谈恋爱

    三亲背叛,天降横祸,这些还不够,她门天天像个被老天唾弃的人,厄运在同一天爆发!万念俱灰时,山中老翁一句话点悟:“天外有天,天外有仙。”天吗?属于她的天一直在千里外。仙?等待她的又是哪一个?神仙也只是多了相貌和法力,终究是人!大神,为她撑起保护伞,她却爱不起,魔王,把她捧在手心里,她又躲不起……修仙吧,身边还有个拖油瓶,他纯净的双眼和强大的法力让她不忍也不敢甩开。祈求众仙,如吾所愿,赐予她一个可以安身的云朵吧~
  • 点击财富

    点击财富

    当代社会如滚滚洪流,竞争激烈,追求卓越,渴望成功是每一个人寻求自我提升的最高境界。胸怀鸿志,不断激励自我,踏寻一条成功的捷径,是每一位成功人士的最终慨言。如何追求卓越,如何走向成功,成功者必备有哪些身心基础与准备,正是本套《成功励志经典》编撰的初衷。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没事儿逗郎玩之痞公子,站住!

    没事儿逗郎玩之痞公子,站住!

    穿越了,请淡定,在现代做不了有钱人的孩子,那就去做有钱人的祖宗!玩转古代,最潮流的圈财计划。打架、跑路,现代绝学,古代通用,管你公子还是少爷,惹了,一砖撂倒!
  • 重生传说

    重生传说

    ——假如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样来过?2003年,周行文因为一个极其可笑的原因回到了自己3岁的1986年。他欣然接受,重新来过,未来20年的波折坎坷从已知变成未知。这样的故事到底好不好看?人在该抓住某些东西的时候是否该及时出手?你是否后悔过自己的学识和胸襟没有现在开阔?你在努力的过程中是否屡次偷懒之后却悔恨不已?人生不能读档,望大家珍重。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