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800000003

第3章 鲁迅不与人言的内心世界(2)

两人见面后,一般而言鲁迅若是说冯乃超点什么也不为过。但鲁迅竟然对过去的事一个字也没有说。其次是鲁迅还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冯乃超,使冯感到鲁迅诚恳、平易近人。特别是正在翻译卢那察尔斯基文章的鲁迅还把冯乃超这个小伙子当做了自己学术上的伙伴,向他请教有关翻译的问题。

如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在做人方面的一些特点。他并不是那种斤斤计较,毫无宽容之心的人。

实际上他是最能原谅别人的人。当然这要看这个“别人”是什么人了。无论如何,鲁迅对冯乃超还是有起码的了解的。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青年,而不是黑暗势力的帮凶。否则的话,他是不会如此的让人感动,并且“宽容”的。

在《红色狂飙--左联实录》中介绍的另一个细节也可以看出鲁迅的为人。到处漂泊的白薇来到上海,受到了创造社成员郁达夫、成仿吾、郑伯奇等人的欢迎,并寄住创造社出版部。困难中的白薇在感情上对创造社的人更有认同感。特别是在“革命文学”论争的时期,她与鲁迅在思想和感情上并不接近。但当时的她又有许多作品在鲁迅主编的《语丝》、《奔流》上发表。她的文稿多半由友人捎去,即使自己去送稿也总是将稿子塞给许广平就跑,并不去见鲁迅,或者说一些感谢的客气话。但鲁迅从不以此为忤,对白薇的关心和支持一如既往。

鲁迅的诚恳和平易近人终于感动了白薇,使她认识到了鲁迅是一位父辈的、严肃可亲的长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鲁迅并不是一个计较细节的人。他总是从本质上来看人的。

4、鲁迅的认真

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据许广平先生回忆,在许多极为细小的事情上都可以看到鲁迅的这种特点。比如对书,鲁迅是非常讲究的。手不干净,必须要洗好才翻看。书桌上的东西都是有一定规矩的,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不能弄乱。

看过的杂志,他总要配齐,然后用纸包扎起来,再捆好。即使是捆书的绳子,打结时也要把结头打在书的边缘,以免把书压下痕迹。鲁迅的一生是极端认真的一生,是一丝不苟的一生。正是这种认真成就了他伟大的人格。

许多人都知道,鲁迅先生是最乐于帮助青年的人。可以说他的一生中有相当大的精力奉献给了青年。而对青年的帮助,那种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敬佩的。郑振铎先生在他《永在的温情》一文中曾谈到鲁迅帮助青年的一些情况。他说鲁迅曾和他谈起有一位不相识的青年给鲁迅寄了一篇稿子,请鲁迅给他修改。鲁迅仔仔细细地改了寄回去,那青年却写信来骂了鲁迅一顿,说改得太多了。

后来又寄来一篇稿子,鲁迅仍然给他认真地进行了修改。令郑振铎十分感动的是,他在上海编《小说月报》的时候,开始研究中国小说。但是既没有人指导,又缺乏资料。后来见到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便向远在北京的鲁迅请教有关“三言”的问题。

很快鲁迅的回信来了,随信寄来的还有一张《醒世恒言》的全目。鲁迅在信中说,《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他没有,《醒世恒言》只有半部。

但他在一位朋友处借到了全书,便替郑振铎抄下了目录。一般的来说,自己没有相关的资料也就算了,但鲁迅却不是这样的人。

他竟然要为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青年去找朋友借书,并且亲笔誊抄了全书的目录。而那时,用郑振铎的话来说,他们仅仅也就是一面之交。从这里,我们看到了鲁迅待人的真诚和认真。即使是没有什么深交的人。

还有一件事也非常生动地体现出鲁迅的认真。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先生在他回忆鲁迅的文章中曾经谈到过一件事,说鲁迅先生曾在商务印书馆预订了德文书。商务印书馆通知他去取书,要他付四块五角钱。

可是鲁迅以为,这样的书无论如何也得四五十块钱,一定要伙计去查一查,看是不是弄错了。直到书店的伙计生了气,很不高兴地说鲁迅麻烦透了,“你可以不必那么啰唆!你如果要,就付四块五角钱拿去,如果不要,那你就回去吧。”鲁迅没有办法,只好付了四块五角钱,还不住地感叹“商务印书馆赚不了钱,乃是当然的事情”。

就鲁迅的认真而言,最使人感动敬佩的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那时他住在上海北四川路的大陆新村,离内山完造先生的书店很近。那是一九三六年十月十八日的早晨六点多,鲁迅先生的病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而他的生命也只留下了不到二十四小时。但是他依然头脑清醒,神态镇静。他要许广平先生去内山书店请内山完造先生替他打电话请医生。六点半左右,他就坐到写字桌前,要了纸和笔,要给内山先生写便条。

许广平请求他不要写了,一切可由她口头代为转告,但是鲁迅不答应。在许广平先生的回忆文章中写到,“无论什么事他都不肯马虎的。就是在最困苦的关头,他也支撑起来,仍旧执笔,但是写不成字,勉强写起来,每个字改正又改正。写至中途,我又要求不要写了,其余的由我口说好了。他听了很不高兴,放下笔,叹了一口气,又拿起笔来续写,许久才凑成了那条子。”这张写给内山完造先生的便条,便成为鲁迅先生的“绝笔”。

在旁人看来,鲁迅的所谓“认真”似乎有些愚执,有些不可理喻。但正是这不可理喻的东西却是我们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方,也是他人格中最为闪光,最具有魅力的地方。理解了他的认真,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地走近这位伟人,就可以懂得,他为什么那么的疾恶如仇,那么的容不得半点虚伪。他的战士的品格,乃是源于他这种不肯有半点马虎的品性。

5、鲁迅的二重人格--对鲁迅的一种理解

鲁迅先生是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生的。距今已经整整一百三十年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如果就人类的发展历程来说,那真是白驹过隙,瞬忽之间的事。它短到可以被人忽略不计。而就个人的生命历程来说,那又是太长太长了,几乎没有人能有这么长的寿命。当然,就某一个人的影响来说,整整一个世纪,人们都不能不去研究他、学习他、议论他,并且这样的情况还将继续下去。

这又是个人的一种荣幸了。更何况这一百多年对于中国来说,又是非常地重要的。它实实在在是中国从积贫积弱中走向中兴、崛起的重要时刻,是中华民族终于再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时刻。这一百多年的努力,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的确是艰难的、曲折的,但却也是辉煌的、令人瞩目的。这其中,那些对于我们的民族来说,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人物,就当然地成为人们研究和探讨的对象。而鲁迅正是这样一位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恐怕是许多人都想知道的。但无论如何,它还是过于模糊。就是说,它缺少了一个前提,即是从什么样的层面来说鲁迅?是从文化的层面?还是从政治的层面?还是从其他的什么层面?有许多论断是广为人知的,如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反封建的斗士等等。当然,近来也有一些所谓的论者,极力把鲁迅“妖魔化”,如说他写纪念刘和珍的文章是暗恋刘等等。

这当然是一种极尽能事的人身攻击了。其实,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我们对鲁迅的认识还有许多的距离,我们还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能以一种客观、公正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历史。因而,在这里,我主要从鲁迅的生活和个性的角度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就一般的情形而言,人们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认识,首先是凭印象。而这印象往往是靠不住的,与真实的东西出入多多。对鲁迅的认识,我以为也同样如此。

好多人都是凭自己的印象来谈鲁迅,来认识鲁迅的。这当然是值得怀疑的。比这种“凭印象”再进一步的就是读原着了。两相比较,后者当然比前者要更接近于科学、准确的程度。但是也不尽然。事实是与当事人的接触才是最为真实可靠的。这种第一手的直接的了解,比道听途说式的印象当然要真实可信得多,而比回避了“人”,只依靠“作品”的了解也多了许多的生动。不过现实生活又往往不能令人如愿。

一个人的接触面是非常有限的,更何况还有时间、地点等等的限制。因而我们所能依凭的也就是一些非常有限的资料。问题不是我们可不可以依靠这些资料,而是我们是否依靠了它们,或者在多大的程度上依靠了它们和怎样依靠它们。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那将使我们背离事实的真相,与自己的初衷越走越远。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鲁迅当然是战士。他最具有战士的品格和情怀,最具有战士的爱憎和顽强精神。他旗帜鲜明,决不苟且,他的文章也最具有战斗力、挑战性,所谓匕首和投枪是矣。当然,从消极的方面来说,也有人认为他爱骂人,好争辩,不宽容。

无论如何,这些看法都是强调了鲁迅人格中“刚”的一面。应该说,这一切都还是有事实为依据的。比如鲁迅在受到一些人攻击他拿了外国人的“卢布”后就非常气愤,说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走狗而丧家,且还须再加一个“乏”字,鲁迅的尖刻也由此可见。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是北京大学二十四周年纪念日。北大戏剧实验社演出了托尔斯泰的话剧《黑暗之势力》。因为其中有男扮女装的表演,受到了时在北京的盲诗人爱罗先珂的批评。魏建功不满其批评,写了一篇辩驳的文章《不敢盲从》。其中用了挖苦爱罗先珂生理缺陷的词句,引起了鲁迅先生的反感。于是鲁迅就写了文章对魏建功进行反批评,并且针锋相对地说道:“我单为了魏君的这篇文章,现在又特地负责的声明:我敢将唾沫吐在生长在旧的道德和新的不道德里,借了新艺术的名而发挥其本来的旧的不道德的少年的脸上!”由此也可以看出鲁迅的“火气”之大非同一般。

又如他在生命的最后,曾写了一篇文章谈自己对“死”的看法。文章说道,“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一个也不宽恕,是鲁迅对自己的敌人的态度。读这样的文章,我们确实感到了他的决不妥协,毫不容情,感到了他做人的那种耿直和决绝。

有人说,读鲁迅的文章是让人长脾气的;也有人说,鲁迅是十分爱骂人的。这些看来都不是没有根据的。尽管在这里我们还来不及讨论他这些事出有因的“脾气”和“骂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鲁迅却又是与此截然地不同。他有脾气,有怨愤,但总的来说却是一个充满了温情,十分有趣的人。他对家人的关心和热爱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他本来在日本留学,因为二弟结婚后,家里日用加大,鲁迅的母亲希望儿子们能对家里有许多经济上的帮助,鲁迅便离开日本,回国求职,以挣钱养家。后来周家卖掉了绍兴的祖屋,在北京买了住宅,又是鲁迅自己张罗一应事务,并且独自一人把妻母老小从老家接到北京。王鹤照在他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谈到鲁迅独身返乡接全家北上的许多情况,说他们到了南京,刚刚住下,鲁迅就到街上买了当地的名小吃肴肉、羊膏给他的母亲吃。曾经在鲁迅家借住的许羡苏在她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也写道:鲁迅先生“大概每月从北大领薪水的时候,要路过一个法国面包房,他就买两块钱的洋点心,一块钱二十个,上面有用奶油堆成的各种形状的花,装在两个厚纸盒里,拿回来一进门,照例叫一声‘阿娘!我回来者’,接着把点心请老太太自己选择放进她的点心盒里,然后他又把点心拿到朱氏房里请她也选留,最后把选剩的放在中屋大木柜内,也把一小部分放在朝珠盒内留作自己用”。他对家人的关心从这些细节完全能反映出来。鲁迅也是非常乐于帮助别人的。

只要是他能做到的,决不会推辞。他似乎不会拒绝,或者说不好意思拒绝别人。鲁迅在上海的时候,有一位青年徐诗荃,行无定踪,颇有文气,常常将自己写的文章寄给鲁迅,让鲁迅为之修改,并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鲁迅当然不会推托。后来徐又说受人监视,需要谨慎,怕别人认出自己的笔迹,要鲁迅为他把文稿改好后重新誊抄,再交给编辑。鲁迅便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他抄写原稿,弄得十分头疼。但鲁迅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这样的事在一般人来说,亦多推辞不做。而鲁迅竟然不辞其烦,认真去做。我以为除了他的爱心之外,与他性格中的善良、不好意思也是很有些关系的。这件事赵家璧、许广平等都有回忆,想来不虚。另一件在当时很弄得沸沸扬扬的事是所谓的“义子”事件。

鲁迅到上海后,一个在厦门大学时跟随鲁迅到了广州中山大学的学生突然带着自己的女朋友及女朋友的哥哥住到了鲁迅家。期间,这学生的哥哥又从乡下来到上海同住。鲁迅的家放不下这么多人,只好另外为他们租屋以安身,还得负责管饭。眼看着没有走的意思,鲁迅又为这学生找了事做,为他的哥哥找了做工的地方,却又不去。这样来来往往数月之久,鲁迅才知道,原来这先前的学生是做了自己的“儿子”。

儿子吃老子,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了。后来,他们看到在鲁迅这里没有什么出息,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便要离开。可恶的是离开时竟然要鲁迅给他们一笔买地谋生的钱。鲁迅之无所置措,不善应事,在这“义子”面前是表现得太过充分了。不管怎么说,这些人多少还是有些瓜葛的。鲁迅之以善待人也还能说是在情理之中。但即使是毫不相干的人,鲁迅也绝不会背过脸去。他的大爱和大善就非常生动地表现在这里。据他的侄女周晔回忆,有一次她和父亲周建人先生去鲁迅家里看鲁迅。快到门口了,发现一个人力车夫被玻璃扎烂了脚,痛苦不堪,难以行动。

鲁迅知道后,与弟弟为这车夫清理了创伤,包扎了伤口,并给了他一些钱,要他好好养伤。可见,鲁迅的善,并不是仅仅对着家人和自己熟悉的朋友的。

鲁迅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决不是整天板着脸,横眉立目地难以与人接近。鲁迅幽默、风趣、随和,富有人情味。好多人回忆说,听鲁迅说话是一种享受。他虽然不动声色,却常常引人捧腹。如王冶秋在其《怀念鲁迅先生》一文中,曾写到鲁迅讲课的情景:“有时讲得把人都要笑死了,他还是讲,一点也不停止,一点也没有笑容。

他本心并没有想‘插科打诨’故意逗人笑的含意,只是认真地讲,往深处钻,往皮骨里拧……假若笑是表示畅快,那你又怎能不笑?而他又何必要笑?”可见鲁迅的这种幽默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而不是故作轻松的“作秀”。

着名作家鲁彦在《活在人类的心里》一文中也谈到了鲁迅的讲课。他说:“然而,教室里却突然发笑声了。

同类推荐
  •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约翰·D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起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开始投身慈善事业,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树立了慈善运作管理的典范,开启了慈善新时代。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金岗山麓的追忆

    金岗山麓的追忆

    经过一年多的征稿、搜集、访谈和整理,将文化部丹江“五七”干校部分文化名人的访谈等汇编成册。
热门推荐
  • 万水千山走遍

    万水千山走遍

    我国地大物博,奇观胜景美不胜数,自古就引得文人政客“江山如此多娇”的赞叹。能将这些美景一一游览,实为人生莫大的荣幸与乐趣。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多数人都要借助他人的画笔去欣赏心中的风景。郁达夫说:“江山亦需文人捧。”为此,《悦读季·名家经典:万水千山走遍》特意精选了朱自清、老舍、张抗抗、舒婷等名家的这类作品,但愿这些锦绣华章绘成的画卷能够定格天南地北、五湖四海那些最美的风景,伴你足不出户纵心游览万水千山!
  • 古墓往事

    古墓往事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重生之将门烈妃

    重生之将门烈妃

    前世她是将门光芒万丈的嫡女,他是不起眼的皇子。一见倾心,为他,她舍弃红妆,半边凤凰面具掩面,万里沙场马革裹尸无怨无尤。为他,她倾尽所有,只为那一句,‘我护你一生一世’。却不想,当他终于问鼎皇位时,不日却以‘通敌叛国’大罪将她三族夷尽!那夜,她血染未央宫,着一袭华贵龙袍的他护着的却是她最好的姐妹!至死,她方醒悟,原来他那句“我护你一生一世”,从来都不是对她而言!她不甘!一腔痴情,换来的竟是自己身死,三族夷尽下场。决绝以身祭阵时,她怆然对天发誓,若能重来,定不入朝堂,定不对皇家之人动心,否则,愿堕入阿鼻地狱,永不超生!片段一宅斗篇☆“上官莺,你这个小白眼狼,十句话有九句话是假的,那唯一一句真的还是掺了水分的,我见过那么多女子,就没见过第二个与你一样的。”大师兄以慵懒之姿斜倚在房梁,看着刚才在人前还虚弱得仿佛只剩下一口气,现在却已经悠哉逗弄小狼的她,目光十二分的鄙夷。“这才说明我独一无二,值得你生死不弃嘛。”将欲探出小脑袋的焰拍回去,她逗着它玩,明明是一副微笑的模样,那深幽的桃花眼里却是神色变幻莫测。“不过,你真打算把这个人情送了?”一品诰命夫人的称谓,就这么送出去,他都觉得可惜了。“大师兄。”她低低轻唤一声。“嗯,怎么做?”他应一声,看向她。她抬头,娥眉紧蹙,他担心不已,还没开口她却忽而灿烂一笑,顽皮道,“你猜!”大师兄,“……”片段二恋爱篇☆一旨诏令,她被赐给战功赫赫的烈王为妃,洞房花烛夜,一柄长剑,一杯鸩酒,侯君归。“自己切还是死,二选一,可别说为妻待你不好。”红烛摇曳,她笑靥若花,明媚的桃花眼里却闪烁着冰冷的杀意,那一张绝艳芳容泛寒,更显冷艳无双。一身喜袍的烈王不惊不怒,挥退部下,顽皮道,“花是野花香,娘子还是自家的好,啊呀,天色已晚,咱可不能浪费这大好时光,亲亲娘子,侍寝吧!”话毕,他迎着她出的剑招,无耻的直往她怀里钻。外面喜意正浓,新房内刀光剑影。片段三惩贱人篇☆皇权更迭,外敌强悍入侵朝堂里忧外患时,她解红妆再披戎装。一场战役中,箭矢乱飞,凤子君以身为她挡箭,看着怀中人,眸中深情不减:“莺莺,我说过,我会护你一生一世。”上官莺不屑的看着他,伸手,箭身又向前推进一寸,在他不敢置信的目光中,轻启朱唇,声音凉薄:“我也说过,我不屑!除非,你死!”
  • 四象邪修

    四象邪修

    四种灵根,得一可平天下!少年凌靖,独占四灵根,却因无法施展,惨遭灭族!他身坠深渊,却被高人所救,还将四灵根尽数激活!从此他杀敌雪耻,驱龙逐凤,独霸三界众生!顺我者昌逆我亡,灭神屠魔我为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故事卷(文摘小说精品)

    故事卷(文摘小说精品)

    这是读者俱乐部主编的一套书籍,里面包含青春、情感、家庭、校园、情境、师生、社会、父母、智慧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生活的意义,是一本伴随人生的书籍,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系。在《故事卷》里面,它由很多个精彩的故事组成,在那些故事里面我们除了了解故事本身之外,还能够领悟到故事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值得一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少年狂

    少年狂

    归元星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修真星球。半山派,在归元星里更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修真门派。晚舟,姓晚名舟,是半山派里一个辈分有点高,境界有点低的普通修真者。晚舟修真三百余年,只因嗜酒,修真进境慢得离奇。若不是捡着了那个名为轩辕狂的婴儿,晚舟觉得自己普通的人生绝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 天然呆杀手

    天然呆杀手

    外来户艾思:代号S,昵称小艾,专注卖萌十二年。现役杀手,今年未婚,正迷失在穿越的路途上。Sin:专注防狼防拐近十年,资深保父,业界闻名,十项全能。最苦恼的事是寻找惯性走失的某儿童。C:代号C,现役杀手,蒙国神棍,站在中二巅峰的男人,称霸业界无敌手。我渣故我在!穿了劳资也是天下第一!本地土著东方晋:你只看到了我的权势,却没看到我的努力;你有你的坦荡,我有我的阴谋;你否定我的未来,我决定我的现在;你嘲笑我诡计多端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智商余额不足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的身手,我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追妻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总少不了情敌和障碍,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追得漂亮,我是淳王,我为自己代言!林隐:我不认识上面那货,那不是我的竹马!江汀芷:我不认识上面那两货,那不是我的竹马竹马!崇明山庄:你可以嘲笑我有一个二货庄主,但不能无视我傲视业界的成绩,我是崇明山庄,武林最富盛名的杀手组织!明弋:皇帝是我老哥,但我没认,太后是我老娘,但我没认,东方晋是我兄弟,我还是没认,我是崇明庄主,我不是二货!沉戈:你们只看到了我的神秘,却没有看到我的苦逼,有一个冰山头领真心伤不起。我是沉戈,杀手界的帝王组织!鸩业:……沉戈是我的,我不是冰山……七重:还说不是冰山,冷死了,哼!千耳门:虽然我也有一个不靠谱的傻逼门主,但是我有一个hold得住全场的隐boss,我是千耳门,江湖第一大情报组织,天下哪里都有我的耳朵!黎江:我不傻,我只是天然!我是千耳门主,上头一个师姐气场比我足。千盛金:我是江湖第一大佣兵组织,我人数众多遍布各地,我有最强“十人众”,我骄傲!阿九:……南音无魅:……白占云:……魔教:我是魔教,我的名字叫魔教,但是我的属性不是魔教。我来自国外,是高富帅!司羽刹:我是魔教教主,司羽刹。南音青篱:呵呵……
  • 让孩子安全成长

    让孩子安全成长

    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一个重要的日子——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个日子是在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周一。可见,安全教育已经上升到全民、全国的高度。安全,是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安全,是生命的保证。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保障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安全隐患有很多,而孩子却很难应对突发的意外状况,尤其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生命是异常可贵的。今天,很多突如其来的意外很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