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800000004

第4章 鲁迅不与人言的内心世界(3)

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郑伯奇在《鲁迅先生的演讲》里也说道:鲁迅的演讲,“在朴实的语句中,时时露出讽刺的光芒。而每一个讽刺的利箭投射到大众中间,便引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哄堂的笑声。”许广平也曾经谈到她们在女师大听鲁迅讲课时的一个细节。

她说,有一天,新的讲义还没有发下来,同学们就想和先生“闹一闹”。

于是就有人说,树枝吐芽啦;外面的空气好啊;书听不下去了;要去参观!

鲁迅在弄清是全体都要去的情况下,就带他们去了当时的历史博物馆。鲁迅的课本来是讲得很好的,他的演讲常常人满为患。

同学们不想听课虽然也有没有讲义的原因,但绝不是因为鲁迅讲得不好。更多的成分,我以为还是由于鲁迅可亲可近。这一点,从学生们与鲁迅的“闹”中也可以感到。

许广平还曾谈到,鲁迅常爱买些小玩具放在自己的抽屉里。一天被他的学生们发现了,大家竟一抢而光,还有人因为没有抢到几乎要哭起来。

鲁迅在搬出八道湾后,曾在砖塔胡同借住。与当时还年幼的俞芳姐妹住在一个院子里。俞芳回忆说,那时她们在太师母房里,最感兴趣的是听大先生讲故事。比如鲁迅曾给她们讲过绍兴人怎么读书,怎么吵架,等等。有时鲁迅竟连说带比划,笑得大家前仰后合。

那时,俞芳姐妹最感兴趣的另一件事就是敲大先生的“竹杠”,要鲁迅为她们买街上卖的零食。“事情总是大姐带头,我和三妹帮腔……遇到这种情况,十有八九,他是同意的。为什么他不拒绝呢?原因之一是他的好心肠,他看着我们‘垂涎三尺’的顽皮样子,就同意了。”

林语堂在《悼鲁迅》一文中曾说,“鲁迅与其称为文人,无如号为战士”,“鲁迅所持非丈二长矛,亦非青龙大刀,乃炼钢宝剑,名宇宙锋。是剑也,斩石如棉,其锋不挫,刺人杀狗,骨骼尽解。”其实,这只是说了鲁迅性格中的一面。

关于鲁迅的温情,鲁迅的幽默,鲁迅的风趣和善良、软弱他还没有谈到。事实上,许多人觉得鲁迅不好接近,仅仅是凭了一时的印象。一旦和鲁迅有了来往,而且又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鲁迅其实是一位最为慈祥的长者和一位最为真诚的朋友。比如冯雪峰在没有与鲁迅来往前,感到鲁迅是一个非常矛盾,冷得可怕的人,觉得他“藐视一切,对一切人都有疑虑和敌意,仿佛青年也是他的敌人,就是他自己也是他的敌人似的。总之,我以为他是很矛盾的,同时也认为他是很难接近的人”。

“我主观上所以这样地理解鲁迅先生的性格,除了根据片面的印象之外,也还由于读了他陆续发表的散文诗(就是后来收到《野草》中的)的缘故”。然而,一旦他们有了来往,冯雪峰的印象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从一九二八年底,柔石把冯带到了鲁迅的家后,冯雪峰便与鲁迅建立了终生的友谊。他们是战友,更是朋友,除在一起编刊物,写文章之外,还常常在一起聊天。鲁迅去世的前几天,冯雪峰天天去探望。

他也是最早得到鲁迅去世消息的人之一,并且还代表中共中央在幕后参与了鲁迅先生的后事。当年凭印象而来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早已在共同的战斗中烟消云散。但是,在鲁迅的性格当中,实在是蕴含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分。一种是体现在文章中的,表现出的是毫不妥协、锋芒毕露的战士形象。

而另一种则是日常生活中的,是一个善良的、风趣的、没有任何名人架子的兄长。

我们说他是战士的时候,实际上往往指的是他的文字,而忽略了或者说不知道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普通的一面。我们常常错误地把他的为人当成他的做人,以为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不苟言笑,没有人情,甚至不近情理的人。其实这只能说明我们充其量也只是了解了他的一些作品,对他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还缺少更具体、更真实的了解。

我们只看到了他人格中的一面,而非常地不了解其中的另一面。因而,事实上我们也就难以准确地走近这个对我们来说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人物。而这,对我们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了解诸如像鲁迅这样的人的为人,就难以走入他们的内心,就难以接近他们的精神天地。当然,我们对历史,对文化,对今天的选择,也就缺少了重要的参照。

而凭空的“神化”、“魔化”就会取代实事求是的对“人”的还原。

6、鲁迅精神是与权力阶级对抗?

罗兴萍先生正在做一个“鲁迅与九十年代文学论纲”的课题。这自然是很好的。不过他发表在《当代作家评论》第二期上关于这一课题的前言《鲁迅精神在当代文学中的复活》中关于鲁迅精神的论断却是不能让人苟同的。他说,在九十年代之前的近四十年中间,“鲁迅虽然被某种权力抬举到了神化的位置,但真正的代表着自始至终与权力阶级划清界限,并与之保持紧张的潜在的对抗性的鲁迅精神是被阉割和忽视了。”

这段话包含着这样一个论题,即鲁迅精神就是与权力阶级划清界限,并与之保持紧张的潜在的对抗性。概括地说,鲁迅精神就是与权力阶级的对抗。我以为这样的结论是非常偏颇的、简单的,是抓住了事情的某种表面现象,而回避或忽略了鲁迅精神的本真。

从某种意义而言,鲁迅是与权力阶级对抗的。特别是在他生命的后期,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终身遭受通缉,常常处于被监视的地位,作品的出版和发表受到了限制,人身自由不能保障等等。可以说,鲁迅是在“权力阶级”的压迫和统治之中生活工作的。

他的许多作品也是对当时的黑暗统治进行揭露、批判而作的。从这一点来说,鲁迅是与权力阶级充满了对抗的。

但鲁迅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他作为战士,以及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历史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家,最突出的贡献乃是表现在他对旧的僵化的思想、观念的批判上。诸如他对中国封建礼教的批判,认为那是一部“吃人”的历史;他对国民性中“精神胜利法”的批判;对国民中精神麻木、思想僵化的批判等等,都表现出鲁迅作为一代文化大师在思想领域的敏感和独特。或者可以换句话说,鲁迅的伟大和不容忽视,乃是因为他在思想和文化领域的贡献。如果我们稍微分析一下那些与鲁迅发生过激烈论战的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是一些“学者”,而不是某一“权力”的化身。

比如与陈西滢、梁实秋、“第三种人”,以及与高长虹、创造社、太阳社等的论争,哪一次是因为“权力”或为了对“权力”表示“对抗”呢?

或者我们也可以说鲁迅的作品表现了他对“权力”的某种对抗性。但必须注意的是,这是因为“权力”成为黑暗、落后、僵化的文化形态的代表。比如女师大事件后“三一八”惨案发生,鲁迅写了一系列文章,控诉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我们可以把这一行动理解为与“权力”的对抗。但同时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在鲁迅这一“对抗”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义。谁都知道,陈西滢是反对女师大的学生运动的,并且写了文章向社会公开了自己的意见,因而受到了鲁迅的痛斥。表面上看,陈西滢是在为军阀政府“帮忙”,实际上是人们忽略了或者说回避了陈本人也是反对军阀统治和殖民主义的。

他和鲁迅的分歧,乃是由于接受的教育不同,因而文化价值观不同所致。

说鲁迅是否与权力阶级对抗,主要得看是什么样的权力。当权力代表了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时,鲁迅与权力是合作的。比如辛亥革命后,他就应蔡元培先生之邀,在国民政府中任职。而当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反动军阀窃取,并大肆屠杀进步青年的时候,他便辞职南下,表现出不再合作的姿态。鲁迅也是善于运用权力的。比如他在教育部任职时,曾负责社会文化工作,对当时图书古籍的整理做出了开路先锋式的贡献。所以,笼统地把鲁迅精神概括为与“权力阶级的对抗”是不符合事实的。同时,其副作用也非常之大。第一,它只揭示了问题的某一个侧面,而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从而容易使人们忽视或者认识不到鲁迅在文化批判和文化建设中做出的伟大贡献;第二,它会使人们误以为鲁迅是一个因不满“现政权”而出名的人,从而诱发一种对抗现实的精神状态或无政府主义思想,使鲁迅蜕化为现实秩序的批判者,而不再是文化精神的塑造者。总之,它不仅没有揭示出鲁迅精神,反而会使真正的鲁迅精神受到贬损。

7、鲁迅与人力车夫

说到鲁迅与人力车夫,人们不免要想起鲁迅的《一件小事》。对于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大多读过先生的这篇不长的小说。那寒风中的人力车夫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而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写到的,“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样的反省可以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这篇小说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十二月。据《鲁迅全集》的注释说,小说可能写于当年的十一月。因为是小说,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鲁迅与小说中的“我”等同起来,更不能认为小说中的人物即是鲁迅先生本人。因而,鲁迅是不是真的遇到过这样一件和人力车夫有关的事,我们还不能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小说表达了鲁迅的思考,特别是他对下层劳动民众的深切的肯定。当然,仅就这一点来说,是那一时代的一种思潮。比如蔡元培先生就认为劳工神圣,并且身体力行,从事平民教育。而胡适也对社会下层民众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如他在自己的诗中也曾经描写过人力车夫,对人力车夫的不幸遭遇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当然,像鲁迅那样,用人力车夫来做自己精神上的镜子,以期从中照出自己灵魂深处不光彩的东西,还没有更多的人。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鲁迅的回忆,发现了一个鲁迅和人力车夫的真实的故事。鲁迅的侄女周晔在她的《伯父鲁迅的二三事》一文中曾写到,她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时,由于年幼,她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但在和伯父的接触中,却有一些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晔写到,大概是一九三六年的时候,因为鲁迅生病,她常和父母一起去看望伯父。一天的黄昏,北风呼啸,天气十分寒冷。周晔和她的父亲周建人、母亲王蕴如一起往鲁迅先生家走去。在离鲁迅家后门不远的地方,他们发现一个黄包车夫坐在地上呻吟。原来他光着脚拉车,不小心踩在了玻璃上,玻璃嵌进了脚底,鲜血淋漓,疼痛难忍。没有人理睬他,他也回不了家。她的父亲周建人问明情况,赶快跑到了鲁迅家,“不一会,和伯父两人拿了药品和纱布出来,那个车夫被扶上了车子的坐垫上,伯父和爸爸,一个蹲、一个半跪在车夫的面前,伯父原学过医学,爸爸也懂得一些解剖,这时,便由爸爸把车夫脚底嵌在肉里的玻璃碎片,用钳子钳出,伯父把他的脚用硼酸水洗净,二人分工合作,替他敷药扎绷带,不多一会,包扎完毕,车夫说他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他的家也离此不远。于是伯父又掏出钱来,叫他在家里多多休养几天,又把余下的药和绷带给了他。”

周氏兄弟与那位不幸的人力车夫是毫不相识的。但是由于拥有了一颗博大的爱心,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不图回报的。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良知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这些所谓的“事情”,有大有小。大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小到为一个素不相识的陌路人包脚。他们的行为,源于内心的大爱。所以周晔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的确,伯父严肃的容貌仪态中,却有一颗天下至仁至爱的心,他的心,他的血,他的情,是如此的热切,如此的真诚。”

周晔在她的文章中没有说明这件事发生在哪天哪月,什么时间。但在她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九三六年。我们知道这一年是鲁迅先生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是在那年的十月去世的。这样的话,这件事就只能发生在一九三六年的年初了。那时,鲁迅的身体十分虚弱,可以说弱不禁风。他最后发病就是因为出门和友人说事受风引起的。这样看来,在天寒风大的冬日里,鲁迅竟然不顾自己的病情,去为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包扎脚,就有了另外的内涵。由此,我们也可以见鲁迅先生人格伟大之一斑。

8、鲁迅是怎样去演讲的

鲁迅先生一生做了很多的演讲。他的演讲总是吸引了众多的听众,有时甚至要改换演讲地点,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听到。而热情的听众总是把他围了起来,以至于水泄不通。有时甚至把他抛到了半空中。其演讲的热烈是今天的人们所难企及的。现在研究鲁迅演讲的人似乎多了起来,有人编辑了鲁迅的演讲集,有人对他的演讲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等等。但好像还没有人研究鲁迅是怎么去演讲的。最近读了几本书,多少涉及了这类问题。我以为从这样的细节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和做事来。

马来西亚的温梓川先生在他的《文人的另一面》一书中有很多对三十年代文人的回忆和描写。其中提到了他在暨南大学期间曾和同仁共同创办了文艺社团“槟榔社”,出版《槟榔月刊》。此外还组织邀请名人演讲。那时他们经过讨论并表决,决定第一位请鲁迅先生,依次是胡适、张竞生二位。温梓川说,“那次邀请鲁迅演讲,我记得最为省事。”因为他们既不认识鲁迅,又不知道鲁迅住在什么地方,便贸然给鲁迅写了一封信,寄到北新书局转交。一个星期以后,他们果然收到了鲁迅的回信。鲁迅答应去暨南大学演讲,并且不用温梓川等去家里接,说他自己会乘坐火车到达。那时的暨南大学在真茹。温梓川常说他们到上海市区路途遥远。我现在也还不知道这真茹距市中心有多远,距离鲁迅住的北四川路有多远。但既然要坐火车才能去,可见距离一定不短,行走起来也很麻烦。温梓川在他的文章中说,“到了那天下午三时前,他果然如约从火车三等座走下车来。我们七八个同学,便把他一窝蜂地拥到大饭堂去。”既不认识,又没有熟人牵线搭桥予以介绍引见;既不知道住处,更没有亲到府上拜谒面请;当然也很难说要支付巨额的稿酬劳务,只是凭一种热情就贸然发出了邀请,也只是因一点责任就同样贸然地答应前往。不知鲁迅是否感到了他们的唐突不周,或者自己花钱坐三等座独身前去有失身份?总之,他只是觉得该去而且能去,他就去了;能不麻烦别人的地方就尽量给人以方便,更谈不上什么名利之虑。一切就是那么自然,毫无伪饰,毫不做作。

同类推荐
  • 改革大佬王安石

    改革大佬王安石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试图富国强兵,却招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群起攻击;他想要为民谋利,不料百姓却拿他像猪狗一样谩骂。而且,他不但生前不被看,理解,死后数百年也都背负着骂名,直到近代才有人为其翻案。
  •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中外名人传记:安徒生(1805-1875·青少版)》内容简介:安徒生认为:他自己的一生堪称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情节曲折变幻,引入入胜。他永远怀着对远方的渴望,有着一颗永不停歇的驿动的心。他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踏歌人生。贫穷和孤独,繁华和绚丽.痛苦与泪水,收获与喜悦,误解与抛弃,接纳与回归,所有人生的酸甜苦辣,他都一一品尝。他留下的每一串脚印,他走过的每一个驿站,都值得人们久久回味。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藏。他耀眼的光芒,时刻照亮前行的人们。他留下的不仅是童话,更是他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执着,他留下了闯劲,留下了勇敢,留下了毅力。他百折不回的坚毅脚步声,仍然在世界各地响起。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梦想与智慧的力量:闽商传奇

    梦想与智慧的力量:闽商传奇

    《梦想与智慧的力量——闽商传奇》讲述了数十位福建商界英雄的传奇故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个令人起敬人物的人生理想、创业历程和成功法宝、情感世界,读来引人人胜,引人思考。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热门推荐
  • 说话恰到好处 办事水到渠成

    说话恰到好处 办事水到渠成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琴弦丫头:我的绝色王子

    琴弦丫头:我的绝色王子

    杜宇辰那因为疲惫而呈死灰色的眼突然亮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了琴,琴的面板光滑细致,弧度打磨和漆面都很精致,乌木的手感也恰到好处,算是上...
  • 妃常作恶:毒妃不受宠

    妃常作恶:毒妃不受宠

    终于如愿成为她钟爱之人的王妃;她,她,为爱所伤,浮光幻影中,竟将孪生姐妹推下万丈深渊,被钟爱之人在新婚之夜抛弃,终于深陷迷离之境;她,由爱生恨,层层挣扎中,勾心斗角中,她一步步陷入为她而准备的精心迷局,步步紧逼,为爱所惑,步步成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背包十年

    背包十年

    一段历经十年、终见彩虹的梦想旅程,一个以旅行为生的“狂徒”日记,一名网络时代成就的新文艺青年,一部梦想拥有者的青春读本,中国版的凯鲁雅克,中国版的《在路上》,让读者看到自己曾经的梦想。从借个背包出发,到频频甩掉八份工作上路,整整十年,小鹏没干过太正经的事儿,除了旅行——这是他人生中唯一严肃对待的事情。经纬之间,他用最节俭最自助最深入的旅行方式,将半个地球统统塞进了背包。背包十年,小鹏由最初的菜鸟背包客,变成为内首位职业旅行家。
  • 老婆束手就擒

    老婆束手就擒

    注:本文轻松搞笑,内容不小白,后有小虐怡情(女虐男哦)不要被裴儿的简介所迷惑.天雷滚滚,无伤大雅…白小兔这辈子最痛苦的事儿就是碰上了秦守,从此两人便展开了一场你跑我追,你逃我擒的戏码。白小兔是真的很白很小兔,秦守是真的很禽兽!!…秦守,笑的倾国倾城,颠倒众生。白小兔一脸的不甘唯唯诺诺的!“我是兔子!不是猫!”秦守,邪魅一笑,双眼一眯,眼角一挑,嘴里吐出婉转性感的音调,一个字后音向上翘着“恩?!”白小兔可怜兮兮的“喵儿~”…男主:典型的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闷骚腹黑,讨白小兔嫌的主儿。女主:典型的长的白白净净,脑子里也是白白净净,整天给秦守压迫,牵手是被逼的,拥抱是被逼的,接吻是被逼的,同居是被逼的,甚至结婚都是被逼的!...............新年开新文,希望宝贝儿们多多支持,裴儿也会多多努力!众么么
  • 至尊盛宠

    至尊盛宠

    洗妆园的一次邂逅,帝君的绝代风华令她念念不忘。以求学为由接近他,妄想成就一段“师徒恋”,可偏偏帝君的心上人出现了。帝君大婚后,她被送去了九幽冥,不幸误喝下忘川水,忘却前尘……她变身为幽冥小仙孟戈,刚刚醒来,就有个俊秀男子告诉她,等他回来后便会娶她。三百年后,非但没能等到承诺娶她的人,反而有一只野鬼找上门来,蛊惑她……【瞧女尊权倾天下,看美男轮番打酱油~】欢迎关注新书《凤谋天下之谁与江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