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100000016

第16章 作诗文·诗可以兴,可以怨(1)

走过一段泥泞坎坷的路,阳光照彻了他的生命,所有晦暗渐远,所有希望重燃。从低谷到巅峰,他完成了一场命运的飞跃,在文学的世界里,更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一场"钱学"的热潮,席卷而来。几十年的人生岁月洗去了浮华,在他心中留下了沉甸甸的智慧,面对名利荣辱,他的心平静淡然,清朗通透,犹如明月高悬,照亮了后来人。

花月诗影忆平生

一向以为,一位真正的学者,不管是在怎样的境遇中,都不会放弃自己的钻研的。研究学问,不仅仅再是一项工作,那分明已是一桩神圣使命,是他的光辉,他的璀璨,他一生一世存在的理由。学者,应该是有这样的认知与热情的,这份热情,在旁观者看来或许近乎疯狂,可正是如此赤诚,才能做出点真正的事业来。如果世间的每个人,都有一样可以疯狂挚爱的事情,那么各个领域的发展,想必是突飞猛进的。

钱钟书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当他被调到新的文学研究所而不得不放弃自己一贯研究的外国文学时,他没有停止手头的工作,而是开始了新的研究。这次,是宋诗。相比于唐诗,很久以来,宋诗的光辉是黯淡的,因为唐诗的潋滟璀璨一如鲜花着锦,清雅瘦削的宋诗很容易被忽视。然而,钱钟书一直都对宋诗情有独钟,他以为宋诗虽然没有唐诗的艳丽丰腴,但如果讲风骨气韵,宋诗的成就却比唐诗更加有韵味。他概念中的唐诗与宋诗并不是用朝代来进行划分的,他的划分标准是以风格为基准的,唐朝时便有宋诗,而宋朝时也有唐诗。

而这个主题,似乎还很少有人进行过专门的研究。钱钟书决定研究宋诗,当他下定了决心,便仿佛整个天空都是艳阳天。他浑然忘记了此刻紧张的气氛,忘记了自己也可能会遭受些什么,他的心,已经沉浸在学术的世界里,浑然忘己。这项浩大工程是从一九五五年开始的,那年的钱钟书是四十五岁,正值壮年。他选取了最典型的八十一位宋代诗人的近三百首诗作进行研究,逐一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辑。

其实这也是当时的研究所所长郑振铎交给钱钟书的任务,他打算出一套《宋诗选注》,而这项任务毫无例外地落在了他十分器重的钱钟书身上。凭钱钟书的能力和学识,编纂这样一套书是不难的,两年的时间,他就完成了这项任务。一九五八年,《宋诗选注》出版,看上去似乎风平浪静,实则因为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也是产生了不少风波的。

首先是调解。这套书的编辑需要很多人参与和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当人和人的审美发生冲突时,很容易产生矛盾。当时,负责选取宋诗的人有何其芳、余冠英、王伯祥等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小有所成的。为了减少矛盾,钱钟书迫不得已基本上选取的都是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的宋诗,然后亲自为这些诗歌做注解,至于诗人小传,也是由钱钟书自己一力承担。

《宋诗选注》出版之后,一时也掀起了购书热潮。胡适曾评这本书说:"钱钟书的注确实写得不错,还是可以看看的。"虽然口气略大了一些,不过能够得到这样的肯定,却也相当不易。诚然是不易的,钱钟书必须百般周旋,在这些诗里选取出最精彩的部分,也幸好是他国学功底相当扎实深厚,用词巧妙。他评论范成大的诗时用"轻巧"两个字,说范成大的诗比起杨万里的诗更加规矩和华丽,但比起陆游的诗又稍逊匀称妥帖,他的诗受晚唐诗人的影响很大,喜欢用冷僻典故作诗,也很有点江西派的习气。这段评论,是十分独到而精辟的,用词精致凝重,仿佛是在品评一位女子,恰好是多一分太肥,减一分则太瘦了。

对于宋诗中较少被研究的江湖诗派,钱钟书则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这是一个由徐照、赵师秀、翁卷等四人并称组成的诗派,因为四人的字或号中都带有"灵"字,所以也称"四灵",原先江湖诗派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具体流派特征的诗派,他们的诗集也很散,特征并不明显。钱钟书经过大量考据和研究,认为江湖诗派的功绩在于承袭了唐体诗的风格,大大削弱了当时江西诗派的风靡程度。

而钱钟书被胡适称道的注解写得确实是好,比如,他评析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诗中最著名的当属"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钱钟书评道:"这是古今传诵的诗,其实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八《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的新警。《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有一位"江湖诗派"诗人张良臣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题》说:"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第三句有闲字填衬,也不及叶绍翁的来得具体。这种景色,唐人也曾描写,例如温庭筠《杏花》:"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吴融《途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又《杏花》:"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但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搀杂排列,或则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

这样的信手拈来,不假思索,对于古诗的剔透见解,向来除了钱钟书之外,别无他人。而这样的注解,在整本《宋诗选注》中比比皆是,可见钱钟书的学问之深,宛如一个无底洞,不知何处是尽头了。

更难得的是,相较于《谈艺录》的语言高深,内容深奥,钱钟书编纂的《宋诗选注》文风相当平实,站在读者的立场为读者考虑,不仅给读者以知识,也给读者非同寻常的阅读美感。

钱钟书被从清华大学调离之后,再也不曾回到过课堂上。这对于学生和他自己,都是一种损失。学生失去了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而这位老师也失去了和学生交流沟通激发灵感的机会。幸好,钱钟书的灵感并不匮乏,离开了课堂专心进行自己的研究工作,对他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他不必担忧因为一句话不慎就得罪了人,也不必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头疼。

然而,钱钟书不曾预料到的是,后来在那场革命运动中,自己苦心造诣的作品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还遭到了莫名的批斗。批斗的理由是因为钱钟书并未用唯物史观来阐释这本书。实际上,他已经周旋协调,在唯心审美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进行了最大的融合,虽然最后作为一名文人,他还是不可避免地倾向于审美理念,但书中的许多观点和思想,却是唯物主义的范畴。然而,他的苦心却被无理地忽视和否定,一些人为了达到批斗他的目的,将这本书批斗得相当惨烈。

自己的心血被如此践踏和伤害,尽管他沉默了,心冷了,不再争辩,可当夜深阑静,身侧唯有清风绕梁时,他依旧为此伤心。他静静地摩挲着这本书的封面,如同在抚摸最爱的孩子的头顶,温柔,却充满心酸。其实他也明白,他的《宋诗选注》并没有他们说的那样不堪,历史会证明一切,可他无法避免心中的悲哀。就像许多事情,道理听得多,说得明白,可往往事到临头,却无法用冷冰冰的道理开脱自己。人是感性动物,无法在所有事情上都安之若素,淡定自若,不然,那就不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类,而是一台由程序和铁块组成的机器人罢了。

壮悔滋深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居里夫人的一个友人曾去她家做客,却看到这样的一幕:她的小女儿正将母亲的诺贝尔奖杯当作玩具,肆意玩耍。友人大惊失色,可居里夫人却不以为意,好似那座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奖杯,当真就是个玩具。此则消息一出,围观者各执一词,有人说那是她不醉心功名利禄,将富贵名誉当作身外浮云;也有人批判说,一个连自己的荣誉都不珍惜的人,又怎么让旁人去珍惜她呢。

其实人世间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独特存在着的个体,一棵树上不会结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果实,人类同样是如此,纵使是双胞胎,手心的掌纹亦迥然相异。自然,每个人的性情亦是不同的,有人视金钱如粪土,有人将拜金主义当作人生信条;有人酷爱追逐功名,有人却独独喜欢在瓦尔登湖畔搭一座木屋度过余生;有这样的人,自然也有那样的人,不一样的追求,造就不一样的人生,确实如此。

对于世人疯狂追捧或嗤之以鼻的名利金钱,钱钟书的态度却不同于任何一种,他既不追求,也不讨厌。他只是淡淡的、清凌凌的,很是有种"与我何干"的味道在其中。这种态度,也间或影响到了他对《围城》的态度。对于这本为他带来了空前的声誉的作品,他并不极其满意。他曾公开表示过自己早年间的两部作品,都不十分满意。这两部作品就是《围城》和《谈艺录》。他何以会有这样的言论,或许一方面是因为他本性严苛,对自己的作品更是要求严格,有一丝一毫的瑕疵,他就会觉得不满;另一方面亦是他的性情作祟,他实际上自负清高,不像许多人因为一两部作品的成功,就将这些作品视为自己人生中最优秀的创作。钱钟书不是这样的人,他不会因此卖个面子,认同大众的眼光,将《围城》视作珍品。

而最早看出《围城》的文学价值的是美籍学者夏志清先生。夏志清是著名的中国文学评论家,他说过这样的话:"《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这句评价《围城》的话被后世众多人广泛引用。

《围城》的确是一部优秀且相当优秀的作品,但它是不是最伟大的作品,这个评判标准是不确定的。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人可以断然肯定最伟大或最平庸,那都是一家之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实际上是层出不穷的,不论是杨沫的《青春之歌》,还是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或叶紫的《丰收》等作品,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若是将《围城》视为最伟大的一部,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

当然,许多读者对《围城》的喜欢和追捧超出了想象。他们不仅将这部小说推上神坛,当作人生之书,反复背诵其中的经典篇章,甚至还给自家的孩子取名围城或是书中主人公的名字。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是钱钟书乐意看到的。在他眼中,《围城》非但不是自己十分满意的作品,而且只是他人生中的小插曲。写这部作品的时候,钱钟书一家人被围困在上海,由于妻子杨绛剧本的大获成功,某种程度上他的创作欲望也被得以激发,加之当时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的生活经验积累,使得《围城》很快被构思和完成。而从钱钟书的人生轨迹来看,他一直是以学者的身份贯穿始终的,作家的角色,他只扮演过很短暂的一段时间,只是《围城》实在过于经典,使得许多人忘记了他的另一个身份。

从问世到沉默到再度畅销,《围城》成为大众读物经过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演变周期。这部令人惊艳的小说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被家喻户晓的,当时,知识分子问题被修正和重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开始深入人心,一九七七年高考的恢复,人们越发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出国留学再度成为了众多学子的梦想,借着这个东风,加上同名电视剧《围城》的热播,这部作品被人们从尘埃里再度拾起,它被拂去时光的伤痕,被重新审视和肯定,更是被推荐为学生必读作品。于是,《围城》的普及化也就在理所当然之中。

钱钟书从来不希望《围城》围困住任何一个人,他希望的是每个人都能跳出这种围城心理,自由而正大地做自己的主人。他自己,亦是如此。因此,他才能有那样开阔的眼界,执笔写就这样一部光辉作品。他的老朋友柯灵先生曾说过:"钱氏的两大精神支柱是渊博和睿智。"时光推移,岁月穿梭,知识和时间将一位埋首书堆的少年,变成了苍苍白发却目光清明睿智的老人,他渊博的知识令他比常人看得更远,更多,也使他远离了狭隘;而他的睿智,可以使他洞悉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他这一生,便是如此淡然而明智地活着。

此时,青春年少、天地风沙已如沙漠中遥遥而去的驼铃,一去无踪影。旧日的光景无法触及,少年在时光堆积中垂垂老矣,他回首遥远记忆。那光阴里,没有鲜衣玉食的年轻人策马扬帆,走遍大小红楼,肆意抛洒青春燃烧岁月;也没有骄狂放纵的人将金钱做雪花,大肆挥洒只为软语巧笑;他只看见,数不清的岁月里,他低头,明月清风两相伴,照亮了书上一行行遒劲的文字。

可曾后悔?可有遗憾?可为年少时不曾放纵而心有不甘?两鬓如霜的老人或许在光影里轻轻摇了摇头,尔后唇边笑意漾开圈圈细纹。这样的人生,他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呢?那些繁华,那些耀眼,从来都不是他所追求的啊!能够如此平淡、温柔地度过此生,他早已无憾。纵使他日奔赴黄泉,他亦可以含笑走过曼珠沙华的彼岸,隔着纷纷的雨回答,此生此世,他不曾浪费过一分一秒。他能够一辈子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如此,便是极好。

"怨"里开出的花朵

同类推荐
  •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亲笔力作!首次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首次系统回顾“万通六君子”创业之路!独家揭秘PM2.5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内幕!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讲述展现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所在,带给大众无穷的榜样力量。
  • 鲁迅读书记

    鲁迅读书记

    这是一部具有新视野的人物特色大传,作品通过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沐浴自然科学之光等华彩乐章,充分展示了鲁迅读书治学的三大板块,给人以去天盈尺欲泊无涯之感,通过对传主读书目的,态度及其方法的精审条陈,读者从中获致深刻肯綮与良多教益,而有关传主之盘桓书肆、披沙简金雅事趣写,则将一代传人行藏,万种书缘风情染得相当丰饶与葱茏。本书作者可谓将其有关积累扫数捐出,而心境笃读在致,笔墨平朴不奢,琢华夏之璞,写五岳之势,于是,鲁迅白一个新的切面向我们走来,剑锋般的人生态度,色正芒寒,巨轮似的求索之路,履深载厚。
  •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等多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科技发明及发明家的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为了方便小读者的阅读,《发明家成长故事》特别标注拼音,并根据故事情节,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图,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热门推荐
  • 浪荡公子和平胸妹

    浪荡公子和平胸妹

    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差,总会有个人在爱你;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好,也总有个人不爱你……
  • 生活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生活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生活中人们经常碰到各种各样非常小的“难题”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既影响了心态也影响了我们应该享受的快乐。其实这些问题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略微思考一下,生活中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生活高手》从理财,购物,生活中的诀窍,生活中的禁忌,休闲娱乐,家庭烹饪等诸多方面编写了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些实际性的办事窍门,望能给读者帮助和启发。
  • 元魂世界

    元魂世界

    没有长篇的打斗,只有自强不息的碾压。一个孤儿的自强不息,追求自己的道路。
  • 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胜于能力

    企业界、培训界、咨询界知名人士联袂推荐。让你成为企业优秀员工的密码法则。不负责任,一切都是空谈。不负责任是对企业的最大伤害,强烈的责任心就是企业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唯有责任,才能生存。责任心就是战斗力,责任心才是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关注责任就是关注企业和个人的成功。领先别人一步,从阅读本书开始。
  • 永堕轮回只为杀敌一世:恨天歌

    永堕轮回只为杀敌一世:恨天歌

    他被万魔所膜拜,被世人所憎恶。传说中他是太古第一魔<br/>她被世人所赞美,被万神所供奉。传说中她足可睥睨天<br/>他是恶魔,弑血成性。然而寄生在体内的天之欲却让他颠倒众生<br/>她是天使,天真烂漫。然而超越神的存在后早已超脱虚无,看破红尘,一切皆为泡影<br/>两颗本不可能在起一的心因为一次懈垢而变的难分难舍—但世事皆难料,万物俱贪婪<br/>魔劫始降临,神罚将重现—天长地久终到头,此情绵绵无绝期。<br/>曾经以为世界很美,曾经以为我们近在彼此,可是当我们真的去面对时,才发现,这爱终究不属于你我<br/>海之涯,冷雪在融化,生命在重生,一曲无尽的绝世恋歌在呤唱&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大地的阶梯

    大地的阶梯

    一位法国汉学家认为,在阿来作品中,《大地的阶梯》的文学价值其实超过了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尘埃落定》。《大地的阶梯》是著名作家阿来在游走西藏的旅途中写的所看、所想、所感、所闻。文章构思独特,笔风流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藏的地理人文、过去与现在。于是全文既有散文的随意与洒脱,又有着小说的生动与感人。在他的笔下,藏族文化不再只是一个神秘、遥远、浪漫的代名词,而是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存在。阿来以纯美的语言、超拔的意象表现了追风流云而又辽阔寂静的高原生活。他把从成都平原开始一级级走向青藏高原顶端的一列列山脉看成大地的阶梯,文字与景色一样气象万千。
  •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本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 灵蛇剑传奇一

    灵蛇剑传奇一

    可是不曾记得在何时,这恐怖的地方竟然来了个和尚。没有人知道在和尚的来历。但在常人想来,这个尚必定是脑子被驴踢了……
  • 代嫁新娘

    代嫁新娘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也许会记挂她一辈子,但人生中没有“若”这种有路可退的词,他们在一个最不和谐的时间相遇,并在一个最不可谐的时间做了夫妻。她,只是一个代嫁新娘,她象是一个窃取了别人幸福的小偷,无法理直气壮。当那个正选再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时,她知道自己那偷来的幸福该结束了,她没有资格占据着理应属于别人的位置,她该放弃了。无辜的她,只不过是他用来报复父母的工具。他一直在逃避自己的感情,也一直无法正视对她的感情。以为,一切终将过去;以为,幸福已经来临。在那一个她准备迎接幸福秋雨绵绵的夜晚,她失去了那还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失去了迎接光明的权利,她在一个陌生的黑暗世界中自我放逐,让痛苦吞噬着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哀莫大于心死,她的心早已死了。错过的缘分真的还有机会重来吗?
  • 相府嫡小姐:美人将军霸天下

    相府嫡小姐:美人将军霸天下

    他是少庄主,他是武林盟主,他是南朝王爷,他是强大的东帝王!是谁造就了她未老华发白,最终会是谁牵住了她的手,一袭红衣傲天下,为她挽起那根根发白的发。江湖中人人得而诛之的妖女是也。那个本该冷酷无情,无情无欲的帝王,第一次违背了自己的心,先是被皇帝亲笔御封“天下第一状元”后又上战场杀敌,相遇后终究不过是转身离开,第二次再见时,入眼的是她满头的银丝,灼伤了他的眼,成为手握几十万兵马的大将军,也融化了他冰冷的心,为了她,他终是改变了自己,坑蒙拐骗,却不知‘他’却是‘她’,无所不用其极。费尽心机好不容易将她压于榻上,却欠抽的说:“娘子,你可否在上面。”某女暴走“想在下面?老娘成全你…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