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0500000006

第6章 快走踏清风(1)

家族轶事(二题)

爷爷

那个年代,爷爷是一家轻工机械厂的头头,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干部。任职期间,爷爷勤俭朴实,为人厚道,属于那种“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官儿。因此,他的做官并没有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富裕,两间破旧的屋子内墙面大面积落土,如果不是里一层、外一层的旧报纸粘着,墙皮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室内几乎没有一件发亮的家具,最奢侈的算是几本“领袖著作”整齐地摆放在木柜上。“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位曾与爷爷打过交道的粮食加工厂厂长怜惜爷爷家境贫寒,便主动请爷爷去给看门房,说好能给上几块钱补贴家里的生活。本来爷爷去看看门,送送报纸就可以了,可爷爷勤快得很,一有空就到车间里帮助扫地、擦机器。一天,厂子里的三名保安人员将爷爷堵在了门口,把他带到保卫室,从他的衣服口袋里搜出了足有2两磨面后剩下的麸皮,一阵拳打脚踢后,保安押解爷爷回家取赃物,待到家里后,保安掀开锅盖一看,一个热腾腾的麸皮馍放在锅里——这是奶奶精心为爷爷准备好的一天的口粮。保安将此事报告厂长,请示说,是批斗还是送牢里?厂长紧紧握住爷爷颤抖的手流着泪说:“老哥哥,你回家吧!”

从那天起,爷爷再没吃过一口饭。六天后,爷爷在自责羞愧中离开了人世。

父亲

1965年快过年时,是当生产队长的父亲最愁的时候。

那一个冬天不知怎么了,一点雪都没下,眼看过完年就要春耕,到时地不返潮,种子是下不了地的。

父亲正当在队部里愁得转来转去时,有人说外面来了个道士,要化缘。父亲说,我愁着我们今后吃什么呢,哪里有余头让他化去呢。来人说,道士非要见父亲。父亲便让其进来。

道士对父亲说,能化多少就化多少,凭心。父亲一看道士不太贪心,便说,家里还有些粗粮,是生产队分给让过年的,不多,三十来斤,你都拿去,我从队上再借些凑合着过个年。于是,便把家里的粮食全部给了那道士。道士临走时对父亲说出了真相,他是一个山里人,并非是化缘的,家里老小都快要饿死了,讨了一天都没有人肯给他点粮食。说完又送给父亲一副对联,说让父亲现在不要看,到年三十贴于队部。

大年三十,看到大家都忙着贴春联,父亲想起了山里人的对联,便打了些糨糊,贴于队部门上:

上联:一冬无雪天藏玉

下联:三春有雨地生金

横批:风调雨顺

年过后,从三月初一下雨一直下到十五,等耕种时,地里的潮水返得像刚淌过水似的。

这一年,父亲所在生产队的收成比往年都好。

二十多年后,那位山里人突然来看望父亲。寒暄中,父亲知道这位山里人是一位教书先生。

我的老父亲

回到家常听母亲说:“你爸现在是越老‘坏’毛病越多,吃喝挑三拣四,对饭菜挑剔得特别厉害!”听了母亲的“诉说”,我们只有安慰母亲,说,“妈你辛苦一些,就你们俩人的饭菜,费心给做精细点,爸想吃啥,就给做点啥。”事过不久,父亲因病住院了。我正巧公休,陪住了一段日子,深切地领教了父亲的“坏”毛病。一日三餐我都是变着样地从食堂端饭,而每一餐父亲都咂吧着嘴不是嫌淡就是嫌咸,对饭菜的软硬薄厚、酸甜腥辣更是敏感。看着父亲每次吃饭的表情,我那个愁啊!但一想父亲年事已高,况且还是个病人,就耐着性子,想法子满足父亲的口味。食堂的饭不端了,我每天往返乘公交车,将妻子精心为父亲做的饭菜用保温桶提来,还没吃上两天,父亲的表情又使我开始犯愁,说姜味太浓了,就不肯再吃……

父亲出院后的一个周末,我们弟兄们都回了老家去看望父母。母亲这回完全是委屈地“哭诉”对父亲的不满——过分的挑剔使母亲再也无法服侍父亲了。大哥和小弟因不明真相,责怪起母亲的不是,“都过一辈子了,到老了又嫌爸呢!”说得母亲更伤心。我跟父亲做了一次深谈,先是要求父亲到我们弟兄三家轮流去住,让儿媳妇们伺候,怎么样?父亲连连摇头说,你们都忙着上班,我不去!我说,是啊,还是我妈服侍你好,对吧?接着我拿出特意给父亲买的一套运动服和回力鞋递在他手里,说,郊区的空气这么好,我看农村的老人都在晨练,爸你也应该跟他们一块散散步,聊聊天,锻炼锻炼,对身体很有好处的……

从此以后,回家再没听母亲说父亲的“坏”毛病。倒常说父亲早睡早起,每天坚持锻炼,饭吃得挺香,精神也好多啦!

(原载2000年1月《宁夏日报》)

与母亲共分享

20多年前,母亲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我们家仅有的一间大屋子,被一块丈幅从中间隔开,算是有厅有室。辟出的空间,放一张三屉桌和几把旧椅子,各有其主,我们弟兄三人,把书本、笔墨摆放得整齐再整齐。母亲顾不得光阴的不厚,为我们创造出这样好的学习环境,简直就是一种奢侈了。

回想当初,在那种捉襟见肘、朝寒夕凉的生活环境中,母亲竟乐呵呵地说,再苦我也不能亏了你们……自此,我们与母亲共梦想。

有了好的学习环境,有了母亲事无巨细地关怀、教诲和鼓励,我们弟兄间互助互学、和睦融融。普天下的父母皆望子成龙,我们的母亲也不例外,她饱尝艰辛的感叹,就是希望儿子们长大后成才,报效社会。十多年后,我们相继走进大学校门。后来,大哥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之一,曾两度被教委推荐到北京,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创办的“课堂上的特殊儿童”师资培训、交流班,为本地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尽到了应有责任;小弟被分配到煤炭系统救护消防大队,十年如一日,专注地从事矿井安全科技工作,无怨无悔;我则以一名记者——“写作者”的身份,肩负使命走进市井乡村游人如织的生活当中,笔耕不止。一份份收获及油墨的芬芳,使我与梦想成真的母亲亲热得更贴近了。

路还很长,在慈母那深情眸子的注视下,儿子们在人生征途中走得豪迈、唱得壮丽。

往昔的梦想而今已成现实,母亲,我们与您共同分享喜悦。

(原载1999年2月《宁夏日报》副刊)

母亲往事

母亲无女,只生了我们哥仨。由于家里无姐妹,母亲在我们少时太辛苦,加上我们哥仨靠不上,所以家里一直没有整洁过,包括现在。

一次,我一人回去看母亲,在收拾完屋子后,跟母亲开玩笑说,老妈您也太那个了!屋子咋这么脏呢,真不知每天咋过的!母亲就笑骂说,才住了几天干净地方就嫌弃老娘了,这脏地方不是把你们哥仨养活大,都出息地出去了?现在好多了,起码隔三差五还抹一次灰,做饭前还洗个手呢,搁在农业社时,老娘干完农活顾不上洗手就做饭,你们不是也吃得狼吞虎咽的!我就溜奉说,谁让您把饭做得那么香呢?

回家后,除帮母亲拾掇屋子外,多是陪母亲拉家常。

母亲一直说我和大哥打挨得少,有没有的打全叫二哥挨了。我就想不通了,我们哥仨中,二哥最优秀,最会来事,怎么挨打最多呢?母亲道出理由,说农业社时,父亲是吃皇粮的,我们都小,除大哥上三年级后每年农忙放假时能两天挣一个工分外,我家就靠母亲一人挣口粮。当时人都穷,特别嫉妒那些家里有挣活钱的,母亲很受排斥,常受人家欺负,母亲心情一直特坏,对我们的管教基本靠打,在我们犯错后就要打一顿了事。那时我还小,很少犯错,即使有挨打的机会也都由俩哥哥顶着。母亲说,打大哥时很解气,因为大哥打死不跑,母亲打几下就消气走了。打二哥时就不同了,母亲特胀气,每次二哥总是跑出十来米开外,母亲追时就跑,不追就停,就这样反反复复。其实二哥要跑得没影也就罢了,但他总保持那点距离,直到母亲气得打死他的心都有时二哥才束手就擒,母亲便一顿酣畅淋漓;或者是母亲放弃了追逐,恨得把碎牙暂放在肚里,等有闲时间把二哥箍住,再消消停停地对他长时间暴打。

二哥没记性,下次犯错时还跑。

我小时几乎是在二哥背上长大的,三岁时都不愿走路,整天在二哥肩膀上。小时的冬天很冷,我们都是穿棉袄、棉裤的,臃肿、行动不便,二哥毕竟也小,背我很吃力,我在他背上还要看前方,他只能歪着头给我腾出视野,他一堵住我就哭,他怕母亲打,也不敢骂我。就这样几年下来,他的脖子始终没有直立过,现在虽过了三十多年了,平时看不出,但一照相便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二歪脖子”。

母亲说二哥哭时没完没了,而且声音很大。母亲说在低标准时,我还没有出生。母亲在生产队大食堂做饭,大哥和二哥在旁边站着,母亲搅饭时不小心把一颗米粒溅到了锅台上,就把米粒喂到了大哥嘴里,二哥看见后就没命地哭,问母亲怎么不给他,母亲说大哥离得近就顺手给了,但二哥就是不听,非要吃。当时做饭的人是不能随便把大食堂里的饭给家人吃的,队长知道后要加倍扣工分。母亲只能哄着二哥,让他别哭,可二哥就是不停止号哭,母亲没法子,就吓唬二哥说队长大爹要打的,二哥还是哭声依旧。母亲很害怕二哥的哭声真把队长给招来,又心疼二哥,知道他很饿的,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气得使劲搅饭。突然,几颗米粒溅到了锅台上,母亲才意识到由于生气劲使大了。母亲看旁边没有人,赶紧把撒出的米粒塞到二哥嘴里,二哥终于安生了。

打那以后,母亲就有了撒饭的经验,打那以后,大哥和二哥每天跟母亲做饭更勤快了。

我给母亲讲了件事,但母亲怎么也没有记忆。那是我五六岁,二哥十一二岁,大哥十三四岁时。

我小时候的家距离秦渠很近。那是个放暑假的一天,母亲出工后,二哥伙同队里的男娃都到秦渠洗澡。当时水特大,但我知道二哥的凫水更大,我是不敢玩的,我就负责看管衣服。天太热了,我便把衣服放到地上到一条小排水沟里耍水……

不知不觉天快黑了,我赶紧穿上衣服到大渠里找二哥,但除了几个比我大些的娃娃外,大的都不在了。我问后才知道二哥率领着他们到几里外上游的大闸去跳闸了。等着等着,天慢慢地黑了,我吓哭了。我哭着哭着,母亲出现在了我面前,我就把二哥去跳闸的事对母亲讲了,母亲在旁边柳树上折了节柳条就向上游走了,让我先跟那几个小孩回去……晚上,我被一阵呜咽的哭泣声吵醒了。我转过身,看见母亲正在缝补着二哥的衣服,二哥趴在炕上睡着了,光着身子,屁股上麻麻的青紫条痕,屁股明显地肿了,每次母亲换盖毛巾时二哥都不禁抽动一下,而母亲也随之抽噎一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哭泣,在我印象里,以前的母亲一直是一副很凶的样子。我看着看着睡着了,我梦见二哥不理我了,说我给母亲告了他。

包干到户时我家分了匹小儿马,每到暑假我都要放马。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大海商

    大海商

    千帆云集,万商影随,从这里出发,征服世界。15世纪至19世纪末“闽南商人”以大海为舞台,以世界为市场,勇于开拓的历史。《大海商》用散文手法,发现历史,辩证地看沧海桑田变幻,激情澎湃地抒写了东南沿海的商人,填补了中国一段真实的海洋文化,情真意切地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本书选取了世界经典散文,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纪伯伦的《笑与泪》、高尔基的《鹰之歌》、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这些都是文学史以及思想哲学史上的经典名作。这些散文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哲理玄思的精华所在,是他们思想足迹的重要体现。每篇散文之后有鉴赏,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古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汉魏六朝诗上承先秦,下启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汉诗、汉乐府民歌,有古诗十九首、曹操、曹植、蔡文姬、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等大家名作,也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优秀乐府民歌,《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古诗三百首》内容精彩纷呈,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全貌。古诗风格有质朴与瑰奇之别。但在直抒胸臆、自然成文上,则精神相通,从而将对声文辞采的追求与对自然情性的崇高统一起来,为唐人完成古今体分流,臻于“格高而律清”的艺术胜境,作好了准备。
热门推荐
  • 夫君来袭之娘子当自强

    夫君来袭之娘子当自强

    【正剧版简介】简介无能,看看就好,正文如何,任君点评。————————————睁开眼的那一刻,她挨了重重的一巴掌,脸颊通红,可是她却喜极而泣一梦穿越,竟找回了现代为她而亡的哥哥她是现代的复仇的女王,亦是今世萧家的小女,报仇得遂,她如今唯一的心愿就是守护萧家这一片宁静的天空可是萧家一门,荣冠江湖朝堂,得先帝丹书铁劵准其独家开采铁矿,这般荣宠,真真将萧家捧上了天,却也将萧家置于绝顶危险之中。三代已过,一门衰微,萧家风雨飘摇四方势起,江湖争霸,谁能成为五湖霸主?——————————————————温柔的他说,有我在,定护你一生。深情的他说,若你不愿离开萧家,便你娶,我嫁,如何?霸道的他说,从今往后,胆敢有一人犯你,我便灭他全家!狂放的他说:门口一匹马,如果你想走,我就陪你策马江湖,笑傲天涯还有他,他,他……她说她本是淡漠之人,无意掀纷争,却不想纷争自上门,无意惹桃花,却不料路过亦染身……她说,她有一根青竹盲竿,可以为她寻一条明路,却不知如何面对这许多的厚爱深情……—————————————————————【片段一】繁星点点,星光如梦,她与他相隔三步他问她:你究竟在怕什么?对我的感情,向前一步就这么困难么?她闭上双眼,思绪飘向遥远不知何方的未来:我只怕梦里不知身是客【片段二】暖风徐徐,花香阵阵,她靠在他的肩头他问她:小妹,世人皆笑我,你,会嫌弃我吗?她紧张的抓着他的手臂:哥,你会不要小妹么?【附送小白片段三】轰隆隆,天老爷在打雷某男抱着某女撒娇道:打雷了,好怕怕,小颜颜,伦家今晚跟你睡好不好?某女一脚将男人踹下去:惊雷掌不是你的绝技吗?装什么装!
  • 帝王盛宠:妖娆逆天妃

    帝王盛宠:妖娆逆天妃

    那年初见,她从卑微的御女一跃成为帝王盛宠。盛宠之下尽是累累白骨,斗妃嫔,平外戚,一将功成万骨枯。深宫寒暑数载,从暮春到隆冬,她满身戾气,看帝王宝座下沾满她父兄亲人之血。帝王站在初见的枯树之下,敛眉,冷道:“阿樱,朕爱的只是这锦绣山河。”她悲凉大笑,帝王盛宠,殿堂誓约,原来终究镜花水月一场。帝王爱,美人面,玲珑计,诛心局,这是一部皇家贵媳的成长史。
  • 卿本妖娆:王妃要休夫

    卿本妖娆:王妃要休夫

    地产大亨嫡女一朝魂穿西凉,替了那悲催的萧家二小姐为质异乡。从此,纯良不再,御姐归来。苦逼的质子生涯玩转一出暧昧温情折子戏,倒也快哉。传说,他为她冲冠一怒,兵临城下,刀戟厮杀,生死无话。传说,她最终却向他奉上一纸休书,这一世夫妻缘尽于此。若爱,一生一次一个人;否则,她宁愿什么都不剩。凡此种种,成就了一段惊艳史册的蚀骨霸爱!是否这样的美好,也只是传说而已?她到底是王倾了心的人,抑或只是他浩荡棋局上的一颗子?自她踏入历史的那一步起,便注定了传奇。后人试图从稗官野史之中窥见关于这位王妃的只言片语。《后妃列传》:“但凡打着七王妃的名号行事,我便容不得屈居人下的,这便是我萧卿君的职业操守!”“唔,唯‘伺候枕席’一事,爱妃宜再精益求精些。”“谁精找谁去。”“可本王只对你的身体感兴趣。”《嘉靖本纪》:“皇上,皇后遣了六院妃嫔,后宫六院沦为空城。”“唔,遣了便遣了,皇后难得拈酸吃醋一回,自是要尽兴。”“皇上,皇后领了十万大军对阵军前,末将攻是不攻?”“唔,叫我三十万大军降了便降了,要让她笑颜依旧,若只需烽火戏诸侯,倒也简单。”“皇上,皇后挺着大肚要孕走他乡。”……“皇上?”皇上已然一阵青烟走起。
  • 超级土建

    超级土建

    楼价猛涨,囤地捂盘,小人物陈逸天连蜗居的机会都没有,意外之下获得宇宙建筑工厂,从此以后,取之不尽建材,用之不竭施工队,楼盘房价尽在我手,不过首先要从最底层装修行业开始爬起,终有一天咆哮整个地产业!本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互与现实对号入座,你们明白的!
  • 儿子太绝色

    儿子太绝色

    如卧冰上,刺骨的寒从身下透来,冷的我想在多睡一会也不行,不得不睁开眼睛想寻一床被褥。这是哪儿?不是熟悉的蓝粉色天花板和那盏水晶吊灯,取而代之的是黑乎乎的石顶和满布的钟乳石。昏黄的灯光下看不清楚,隐约可以知道这里应是一座洞府。怎会这样?绞尽脑汁也想不起自己为何会在这里。记得上学的途中,因一辆飞速而来的大货车刹车不及,撞上了人行道,最后的记忆就是扩大的车头和众人的惊呼,来不及疼痛……
  • 如何说,青春期女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女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女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女孩才会说

    阅读本书,父母会更了解青春期女孩,从而有效消除与青春期女孩之间的隔阂,轻松做到“把女儿的话听进去,把想对女儿说的话说出来”,让女孩安全度过青春期,健康、快乐地成长。
  • 亿万千金逆袭战

    亿万千金逆袭战

    简介:她年仅十四岁,来自近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失散多年的亲生父亲病逝,留下千亿遗产,她能否由一个一无所有的小村姑,摇身变成中国最富有的亿万千金,她能否在所谓“亲情”的围攻中顺利突围。
  • 青春真谛

    青春真谛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温昕探案记

    温昕探案记

    砌在墙里面的尸体!能与鬼嫂接通的电话!这不是恐怖小说,这也不是鬼故事!繁华世界下,浮躁的心,扭曲的灵魂,活着的人比鬼更可怕!三个鬼机灵般的丫头,本职是温柔可人的护士,却偏偏喜欢帮忙探案,看细腻笔下描述的黑暗心理,她们侦破的仅仅是案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