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9000000007

第7章 心学横空出世(3)

人生其实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有正面和背面。愉快、光明、幸福、希望……这是人生的正面;忧愁、黑暗、不幸、绝望……这是人生的背面。

很多人不停的抱怨、发牢骚,其实都是因为心态不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如果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换个角度乐观地看问题,人的心情马上就会好起来。事物在一个人心中的好坏,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人的心态,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正是王阳明心学的一大刺眼之处:凡事都在我心,我心能曲能伸,游刃有余,把消极变为积极,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帮助我,只有我心,而我心其实已经足够。

【3】

王阳明心学首提出的第一个概念就是心即理,所谓“心即理”,直白而言,就是一切道理都在我心中,我们的心一动(意动),道理就在事情上展现。注意,这个道理原本就在我心,它只是从我心中发射出去的。所以,如果我们的心不动,心外其实什么都没有。这很好理解,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思考任何问题,都必须借助心(其实今天我们知道,是大脑),心动了,才有事发生,才有问题思考,心不动,那就什么都没有,所以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事)。

比如孝顺,很多人认为应该学习孝顺的一切知识和道理,也就是如何孝顺的问题。可王阳明却说,如果你真有孝顺的心,如何孝顺根本就不用学,你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孝顺老爹老妈。如果你没有孝顺的心,但却做出了很多孝行,那和戏子演戏有什么区别,你能说,戏子演戏是真的吗?

我们必须要有诚意的心,才会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这种道理,是从外面可以学习的吗?其实一颗诚意的心就足够了。

注意,是一颗诚意的心,也就是具有良知的心,心的本体。如果不是发自良知的心,那这个心就不存在有道理的成份。比如,一个人想去杀人放火,然后就去问心无愧的做,因为心即理,心中无论怎么想都是天理。这和王阳明所说的“心即理”完全背道而驰。

多年以后,以王艮为首的心学左派门徒把吃喝嫖赌等等违反道德的事也看做是正当的,因为他们和要杀人放火的人一样,认为心中所想的一切,就是天理。他们刻意的忽略了王阳明对心即理的束缚,从而产生了一批心学左派的败类。

理学家解释“天理”为本然之性,也就是未加任何人欲的一种自然本性。理学家说,天理在万事万物中,在树上,在山间,在书本中。王阳明却说,天理就在人心,我心就是天理。

众所周知,人心很复杂,没有一个人的心不是夹杂着物欲的,如何什么样的人心才是天理呢?

两个字:好恶。

王阳明说,必须是绝对的纯天然的好恶,不能有半点私意。比如,你一见到美女,就喜欢上了。这是人心的条件反射,不是说,你见到美女后,又立了个喜欢的心,然后才去喜欢。再比如,你一闻到臭狗屎,就厌恶了。不是说,你闻到臭狗屎,然后立了个厌恶的心,才去厌恶的。也就是说,纯天然的好和恶与一件事情相对时,没有任何过程和环节,一气呵成,不可分割。这里如果稍有停顿,那就不是纯粹天然的好恶。

我们再举个例子,每个人都会对别人有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就是突然看到一个人,然后不经任何人欲的思考,就做了判断,这个人是好还是坏。这就是纯粹天然的好恶,也就是天理。如果我们看了一眼这个人,开始琢磨起这个人到底是好是坏时,那就不是纯粹的好恶,思考出来的结果就不是天理。

为什么条件反射似的心就是天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告诉你,什么是善恶什么又是是非。而所有这些是非善恶,都是出自那一刹那良知的好恶。比如我们本性喜欢生而厌恶死,那么,救人就是天理,杀人就不是天理。比如我们本性喜欢快乐厌恶烦恼,快乐的生活就是天理,总给自己或者是别人制造烦恼就不是天理。

最后,我们要知道王阳明为什么要提心即理。其实“心即理”固然有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意思,但还有一层意思,也就是王阳明“心即理”的立言宗旨。

王阳明说,世人总是表里不一,言行不一。比如春秋五霸,嘴巴上说的都是尊王攘夷般天花乱坠的天理,其实内心深处就是想获得虚荣和名利,这就是把心和理一分为二了。做人绝不能这样,一定要心理合一。把心和理一分为二的人,是很累的。因为一方面要抚慰自己良心的谴责(因为他没有按良知去做事),一方面又要把外面自己本不心甘情愿做的事做好。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按照良知的意思去做事,那其实就做了两件事。期间违背良心的辗转曲折,只有当事人才能识得其中滋味。

由此可知,心学上的“心即理”是一种道德要求。如果一个人能符合这种要求,那他就具备了自尊。因为心中所想的就是道理,那么外界给我们的那些道理,如果不能和我们心中所想的一样,它就不必被我们遵守。王阳明说,如果人人都说孔子说的一句话是对的,但却不能和我的心相印证,那我们就可以说,孔子那句话是错的。如果人人都说孔子说的那句话是错的,但却和我们的心相印证,那我们就可以说,孔子那句话是对的。不迷信权威,只相信自己的良知,自得于心,这就是“心即理”给我们的最大的人生财富。

(第三节)心学的力量

【1】

多年以后,王阳明对他的弟子们说,当初在龙场绝境中生存下来,全靠内心深处那一点良知的指引,由此因祸得福,创建心学。心学不是口头理论,而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这也是为什么王阳明后来能用心学建立功勋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是从恶劣的实践中孕育而成,并且超越实践,形成思想。

但凡是有血有肉的人,都不喜欢逆境。因为逆境是对人性的挑战,由于在我们人性中有“趋利避害”的弱点,所以,人人都不喜欢这样的挑战。可当我们回顾历史,却发现,任何一个伟大人物都有过逆境经历,并且在逆境中存活下来,然后凤凰涅盘。温室中长不出娇艳的花朵,一颗不经炼制的心,无法变得强大。这并非是说要我们去主动寻找逆境,而是要求我们,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不要悲观失望,应该用良知的力量拯救自己,并且相信一定能拯救自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在任何时候所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心。

当你在绝境中经过磨练并成功出徒后,世间上一切问题在你眼中就都不是问题。经历过才知难,解决后才知并不难,世间一切事都是心的事,解决了心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切问题。

王阳明自创建心学后,开始在龙场讲学,我们今天无从得知他的学员都有哪些,据王阳明的年谱记载说,学员大多数是当地的土着。这显然有点不靠谱,因为王阳明不会苗语,苗人也不会汉语,王阳明如果对他们讲学,就是鸡同鸭讲。

不过下面的事可以证明两件事,第一,王阳明的学生里的确有当地的土着;第二,心学的力量的确不容小视。

第一个遭到王阳明心学重击的是思州太守(可怜这位官场大老爷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这位老爷的脑袋好像被笨驴踢了,突然有一天就命人到王阳明讲学地,要砸场子。

来的人说,王阳明你太不知体统,在龙场也有年头了,却不去拜见我们大人。

王阳明正准备用心学的力量,那群听课的学生却闹了起来,三下五除二就把对方揍的鼻青脸肿。这些人跑到主人那里嗷嗷痛哭,诉说王阳明的罪恶。思州太守咆哮如雷,发誓要让王阳明见识下他的巨大威力。

幸好老天爷保佑,王阳明的一位老乡、思州的按察副使毛应奎和这位太守喝了顿酒,暂时安抚了他,然后给王阳明写封信,要求他给那个炮仗官老爷叩头认罪。

王阳明以良知垫底,书写出了一封绵里藏针的信:

昨承遣人喻以祸福利害,且令勉赴太府请谢,此非道谊深情,决不至此,言无所容!但差人至龙场陵辱,此自差人挟势擅威,非太府使之也。龙场诸夷与之争斗,此自诸夷愤愠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则太府固未尝辱某,某亦未尝傲太府,何所得罪而请谢乎?跪拜之礼,亦小官常分,不足以为辱,然亦不当无故行之。不当行而行,与当行而不行,其为取辱一也。……某之居此,盖瘴疬虫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而我居之泰然,盖在于我无动于心。太府要加害我,我也只当是瘴疬,虫毒,魑魅魍魉而已尔,我岂能因此而动心?

什么是心学的力量,这封信就是证明。在这封信中,王阳明主要谈了三点,首先,龙场斗殴事件当然是前来的走狗吃了亏,良知告诉王阳明,思州太守很怒,可这件事已经发生了,不能更改。所以必须要在思州太守这里下工夫,也就是说,必须把思州太守从这件事中清除,让他没有理由发怒,于是,他说:流氓来闹事,肯定不是太守大老爷的意思。既然不是太守大老爷的意思,那就证明他没有用心,心外是没有任何事的,所以,这件事跟太守大老爷无关。既然跟大老爷无关,也就是跟我无关,我与太守没有任何冲突,所以,根本不存在我向他谢罪的问题。

其次:磕头表面上是种礼节,实际上是本心,因为心即礼,心即理。我的心不想让我磕头,我就不能磕头。

最后:我并非是被吓大的。我来到龙场后,经历人生中最不堪的一幕幕,千难万险,终于被我渡过,我还惧怕一个太守吗?

无所畏惧,这正是心学的一大妙用。良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种凭良知指引去做事的风格就是无所畏惧。据说,这封绵里藏针的信放到思州太守老爷眼皮子底下时,太守老爷惭愧之极,也有些恐惧,自此后,他再也没有找过王阳明的麻烦。

一位姓安的水西宣慰使(少数民族自治区军政一把手)听说王阳明风靡龙场后,专门来请教。还为王阳明送肉送钱。可这位军政一把手并不是真心实意来听王阳明讲课的,而是希望能让王阳明客串一回他的幕僚。他想废掉水西驿站,目的当然极为直接:拥有更多的权力。

王阳明郑重的提醒他,驿站是国家的生命线,是国法。你如果真有这样的胆量废除驿站,中央大军一到,你能有活路?况且,始作俑者,其无后也。你开了这个先河,别人会紧跟,你就成了千古罪人啊。

安宣慰使大人被权力熏的心已漆黑,眼前只看到物欲,经王阳明一提醒,顿时汗流浃背,想不到自己险些犯下滔天大罪。

但他只是在事上悔改,并没有在心上忏悔。几个月后,当地一位姓宋的酋长手下有个不安分的人造反。安宣慰使手握重兵,居然按兵不动。王阳明给他分析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是你在按兵不动,剿灭一个酋长对你而言都是轻而易举的事,现在只是一小股反政府势力,居然就在你的界面闹得天翻地覆。朝廷倘若知道了,该作何想?他们会不会认为你是没有能力?万一把你撤换了,该怎么办?

安老爷又是汗流浃背,赶紧调兵遣将,很快就剿灭了叛乱。

良知最大的正能量其实就是,能在情况朦胧不明时,一念之间发现事情的利弊。这种能量,没有人能替你获得,只能靠你自己。王阳明正是拥有了这种能量,所以才能摆事实,讲道理,让安老爷俯首帖耳的。

【2】

在贵州龙场三年后,王阳明终于逃脱升天,却恋恋不舍的离开龙场。1509年,他在贵阳高官席书的举荐下,担任贵阳书院院长。正是在此,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心学概念。

和提出“心即理”一样,王阳明提“知行合一”也有个为什么的问题。在他看来,世界上有很多人心中有很多龌龊的想法,可因为没有去行动,所以就认为这无关紧要。但王阳明却说,你意识一动,其实就是行了,以后是否有行动已无关紧要。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会想,要是能抢劫大量金钱该多好,因为没有去行动,所以认为这只是一种想法,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就不去重视。王阳明说,意动来动去,总有一天,你会真的付诸切实的行动。所以,我们要在恶念萌动的一刹那,赶紧克掉它。因为“知行”是合一的,意动了,就是行动了,毫无商量的余地。

王阳明的很多弟子都曾就知行是否合一的问题问过王阳明,因为他们认为知行不可能合一。知是知,行是行。王阳明就给他们举例说,比如有人称赞一个人很孝顺,这是知,肯定是因为他有孝顺的行动,有孝顺的行动肯定就有孝顺的意念,这是行。你不可能说一个人很孝顺,而这个人从来没有做出过孝顺的行为。所以,知行是并驾齐驱的,没有先后的问题。

比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螃蟹是否能吃,这是知。他去吃了,这是行。你说,知在前还是行在前?如果你说行在前,那他为什么要去行,他还是想知啊。所以,知行合一,没有先后。

他的弟子对此有疑问:“古人为何要把知行说成是两回事呢?”

王阳明回答:“此失却了古人宗旨也。某一再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领会得明白,只说一个知已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的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摩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是要将知行分做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又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你从来没有吃过螃蟹,你能说你知道螃蟹味道吗?如果你从来没有去过月球,你知道月球上面有什么吗?也许有人会反驳,我可以通过电视和许多月球的资料来了解,注意,你通过电视和许多资料来了解这一行为就是行。

想要知道苦瓜的味道,你必须亲自去偿。本来,想要知道其实不是真知,只有你尝了苦瓜后,才知道了,知行如何分得开?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目的和心即理一样,就是让人表里如一,言行如一,不要只说不做。一切都要看行动,唯有行动才能带来真知,这种行动无论是思维上的还是实际当众的。它都是我们炼心的唯一路径。

当然,这是知行合一实用性的解释。如果单纯从心学角度来解释,应该是这样的:知是致知,行是格物。只有行(格物)了,才能知(致知),但如果没有知(致知)的心,你怎么可能去行?所以,格物致知也只是一回事,格物致知就是王阳明后来提倡的致良知,用良知去做事做人。

同时,知行合一还有另外的解释,知是良知,一个有良知的人必然是个知行合一的人。因为良知必须要到事物上才能展现出来,你空说自己有良知,却不见你有任何行动,那就不是真的良知,至少是不能致良知。但是,没有良知的人也能意动后有所行动,可由于他的意是私意,而不是诚意,所以,他就不是真的知行合一。比如抢劫银行,有了抢劫的意,然后去抢,这不是知行合一,这是良知泯灭后的茫茫荡荡而行。

同类推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热门推荐
  • 钢铁巨人

    钢铁巨人

    这是一部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九六〇年下半年,我国某地“北方机器厂”的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在先进人物——铸钢车间工段长戴继宏、老工人张自力、青年技术员杨坚等人的带动下,贯彻党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方针,勇敢地承担了制造我国第一台大型轧钢机的艰巨任务……
  • 把工作做出色

    把工作做出色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不要爱一行干一行,要干一行爱一行。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先生也曾这样说道: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针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建设和实践的需求,阐述了把工作做出色的重要性,剖析了工作不出色的种种表现,最后告诉读者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出色。其实,把工作做出色并不难,只需要你端正工作态度,比别人多做一,多些对工作的热爱,多些责任和主动,就可以把工作做出色。而决心将工作做出色的人,不但能为自己赢来无数成功的机会,而且还会拥有灿烂丰盈的人生!
  • 暴君的御用小妾

    暴君的御用小妾

    “你不是那么想要爬上朕的龙床吗?怎么,给你机会了,又想装模作样啊。”冷冷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冷君胤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却未有一丝笑到达眼底。-------------------------------------------------------------“还想狡辩吗?”他继续说道,白薇清楚地看见他脸上一闪而过的怒气和残忍:“朕现在给你个机会,如果你服侍地好了,朕就留你在身边,给朕床。”简介那天的菊花开得很好,她拈花在手,低低沉吟:“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那天之后她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入宫非她本意,却没有人在意她的意思夜夜霸占龙榻,妃子们恨不能生啖了她,却不知,那是她噩梦的开始每晚无休无止的折磨,她咬着牙关把苦水往肚里咽凄凉不堪的生活…身与心备受折磨还有什么支撑,能让她从黑暗中回到地狱里他说三年之后,还她自由她日日寂静,等着离开未想,风波乍起她盼了三年,等来的确是…冷笑着披上凤冠霞帔,她的未来,在她自己手里。那个女子,就那么失去了可是为什么心底却空了一角明明恨之入骨,为何还是在最后软了心肠许她三年之约原来她是她…*菊者,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而她,淡雅自芬芳,就是一株开在山涧最美的菊花,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很无力的简介,呜呜,老写不好简介…第一次写虐文,有点虐,不很虐,^__*)嘻嘻…系列文之书书滴《暴君》小绿滴《暴君的公主》友情连接:我家最最最可爱滴戒子滴文:《别抢,爹地是我的!》宝贝芋头滴文:《凤凰阙》《绝色妖妃惑君心》紫紫滴文:《劫上龙床》<p>粉稀饭的渔火的文:《夜娆》、东方滴《王爷?攻德无量!》猪猪滴完结文文:《靠,我要带球跑》《裳意言心》
  • 簪缨世家

    簪缨世家

    她得天独厚的握了一手好牌。哥哥疼,祖母爱,更有各功勋之家的大佬们倾力庇护,在这繁华盛世的上京城里她可以横着走。可这世上胜败,从来不在你手上的牌是好是差,而在于你会不会打。更何况,她那亲爹后妈,手上还握着可以压制她的二王炸弹。可秦昭相信,二A后青年欢乐多,她铁定了是自己人生的赢家。
  •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几大省市的旅游常识:北京市、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澳门、海南省、陕西省……等等。
  • 独宠千年之傲妃重袭

    独宠千年之傲妃重袭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向这片大地的时候,夜晚的宁静便被打破。阳光与清晨的露珠一起在叶梢舞蹈,使这片本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森林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橘红光晕。天空逐渐明亮,越来越热烈的光芒努力地想要透过叶缝照向下面的土地,奈何层层叠叠的树叶如同一张天然的帷幕,固执地让大地与天空隔绝。本该是虫儿懒洋洋晒着太阳哼着歌儿的森林中却安静得连风吹的声音都听得见,让人心中平添无数恐惧。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打好手中的坏牌

    打好手中的坏牌

    当困境来临时,我们除了坚持还应当如何应对?怎样才能利用自身优势,突破困境的重重包围?如何抓住转机,扭转牌局?如何将手中的坏牌变成一副好牌,改变自己的命运?本书告诉你如何出奇制胜、反输为赢,在逆境中成就自己理想的事业,开创出生活的另一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