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王阳明是以罪犯身份被发配到龙场驿站来的。按政府规定,他不能在驿站内办公和居住。所以,他必须要解决居住的问题。原始森林给了他极大的便利,这里有太多的建筑材料,而且,王阳明还带了几个跟班。但在短时期内建造房屋,又是天方夜谭。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他们无法把高大而粗壮的树木变成建筑材料。他的跟班建议王阳明,可以先住驿站,慢慢在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屋。但王阳明断然拒绝,他说,我是待罪之身,再不能罪上加罪。
在王阳明的坚持下,三人把建造居住地变成寻找居住地。原始森林里经常有野兽出没,每当夜晚来临,还会有不知名的动物在里面游荡。王阳明的跟班还亲眼见到几个孤魂野鬼在树上飘来荡去。王阳明虽然秉承了孔老夫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观点,但由于学道多年,所以对于魂灵却有发自骨髓的敬畏,于是他们绕开森林,寻到了一座大山脚下。
那座山脚下有一个山洞,里面黑森森,却是个遮风挡雨的好去处。于是,三人就暂时在里面住了下来。
刘瑾能在极尽精巧谄媚的繁忙中找到这样一个地方,说明他真的用了心。客观环境如此艰苦,人文环境也不甘示弱。贵州深山老林里住着很多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苗民,他们野蛮,不知文明为何物,他们总是手执标枪,标枪上有他们制造的毒药,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只要被标枪扎到,会立即毒发身亡。他们恨汉人深入骨髓,因为汉人官员对他们很不友好。苗民只要在自己的地盘见到当官的,就请他们信奉的神虫。神虫会给出两种指示,一种是把来人做掉;一种是好好照顾来人。天老爷保佑,当他们见到王阳明并且去请神虫指示时,神虫一反常态,居然要他们帮助王阳明。
王阳明虽然保住性命,但他和土着无法沟通,因为土着不会说汉语。会说汉语的都是中原的恶人躲避法律制裁而跑到这里来的,所以,王阳明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感情上的疏远,而是死亡导致的孤独。王阳明特别盼望能和一个同道中人谈天,哪怕这个同道中人不是他喜欢的类型。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不是老天永远不满足你的愿望,而是老天给了你一丝希望,又马上夺走。就在王阳明愁肠百结,希望能有个知心人和自己对面论道时,有位官员带着儿子和一仆人从北京上任路过此地。王阳明得知他们的住处后,惊喜的手舞足蹈,可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找那三人时,三人已走。几个时辰后,就有人传来消息说,三人死在了路上。王阳明仰望苍穹,极大哀痛,于是写了《瘗旅文》。《瘗旅文》是王阳明文学创作中最优秀的一篇文章,和其他优秀文章一样,历久弥新。
【2】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早,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悲兮!道傍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现在,我们就将这篇文章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一篇优秀的古典文章,即使翻译成白话文字,也同样能动人心弦。
在大明正德四年(1509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吏目从北京来到这里,不知道他叫什么。他身边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要到更远的地方去上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族人家。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阴雨昏黑,想靠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没有实现。第二天一大早,我派跟班的一人去探视,他已经走了。近午时刻,有人从蜈蚣坡那边来,说:“有一个老人死于坡下,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我说:“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悲啊!”傍晚,又有人来说:“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一人坐着叹息。”问明他们的情状,方知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到 坡下堆了三具尸体。”那么,他的仆人又死了。唉,令人伤心啊!
想到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无人认领,于是我就带着两个跟班,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两名童仆脸上流露出为难的情绪。我说:“唉,我和你们,本像他们一样啊。”两名童仆怜悯地淌下眼泪,要求一起去。于是在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随即供上一只鸡、三碗饭,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鼻涕,向死者祭告说:
唉,悲伤啊!你是什么人,什么人啊?
我是此地龙场驿的驿丞、余姚王守仁呀。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会轻率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 千里。我是因为流放而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听说你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尺之躯?又为什么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啊?哎呀,太悲伤了!你如真正是为留恋这五斗米而来,那就应该欢欢喜喜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皱着额头、面有愁容,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忧虑呢?
一路上常冒着雾气露水,攀援悬崖峭壁,走过万山的峰顶,饥渴劳累,筋骨疲惫,又加上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难道能免于一死吗?我固然知道你会必死,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更没有想到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也会很快地死去啊。都是你自己找来的呀,还说它什么呢?我不过是怜念你们三具尸骨无所归依才来埋葬罢了,却使我引起无穷的感怆。唉,悲痛啊!纵然不葬你们,那幽暗的山崖上狐狸成群,阴深山谷中粗如车轮的毒蛇,也一定能够把你们葬在腹中,不致长久的暴露。你已经没有一点知觉,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
我来为你唱歌,你请听着。我唱道: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啊,飞鸟不通。怀念家乡的游子啊,不知西东。不知西东啊,顶上的苍天却一般相同。地方纵然相隔甚远啊,都在四海的环绕之中。想得开的人儿到处为家,又何必守住那旧居一栋?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不要惊恐!
再唱一支歌来安慰你:我与你都是离乡背井的苦命人啊,蛮人的语言谁也听不懂,性命没指望啊,前程一场空。假使我也死在这地方啊,请带着你子你仆紧相从。我们一起遨游同嬉戏,其乐也无穷。驾驭紫色虎啊,乘坐五彩龙;登高望故乡啊,放声叹息长悲恸。假使我有幸能生还啊,你尚有儿子仆人在身后随从;不要以为无伴侣啊,就悲悲切切常哀痛。道旁累累多枯冢啊,中原的游魂卧其中,与他们一起呼啸,一起散步从容。餐清风,饮甘露啊,莫愁饥饿腹中空。麋鹿朝为友啊,到晚间再与猿猴栖一洞。安心守分居墓中啊,可不要变成厉鬼村村寨寨乱逞凶!
精神生活可以忽略不计,物质生活不但匮乏,而且和危险只隔了一张纸。他的一位跟班在睡梦中被狗熊舔走了一半脸皮,王阳明本人在静坐时突然晕倒,原因是森林里的毒雾弥漫,身体素质稍差的人,每天都有中毒的机会。
身处如此绝境,王阳明唯一的依靠就是精神的力量。他曾给自己制作了一个棺材,说,此生只等此事。意思是,已了无生趣,只等死神的请柬了。
不过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儒家那座大山仍然沉重的压在他心上。他对朱熹的格物致知仍然不能全然领悟,甚至是认为朱熹的解释大错而特错,但到底怎么解释才对,他始终想不明白。
正如当年格竹子一样,现在在龙场,他也如痴如醉的沉浸在朱熹的格物致知中。他尽量让自己快乐起来,才有精力来思考,他尽量让他的跟班快乐起来,这样,他们才能伺候他的饮食起居,以给他充足的思考时间。
后来,他对朱熹没了兴趣,而对那些圣人们遇到困境时的表现有了兴趣。比如周文王被困在囚牢里,他是如何渡过那段艰难岁月的,比如孔子在陈国饿的要死,他是如何挺过来的。王阳明想,如果把这两位圣人放到我今天这个位置,他们用什么方法来坚持下去呢?
胡思乱想中,突然有一天,他悟透多年来钻研的理学真谛,在睡梦中大喊大叫,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必外求。”
一道闪电在龙场上空炸响,中国思想史上惊天动地的心学就这样诞生了。
这段典故被称为龙场悟道,千百年来,他成为一些执着的优秀人物在埋头苦干时的精神动力。它告诉我们,只要横下一条心,努力去发掘大脑最隐秘处,就能用意志的力量改变自己,从而影响世界。
龙场悟道其实是王阳明重新解释了理学的经典理论“格物致知”,理学家认为,人生在世,就要通过体验和学习各种各样的事情(格物),从而形成知识和道理(致知)。而王阳明则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一种本领,这种本领就是良知,它能知是非善恶,知道了是非善恶,就知道了天下一切道理。人不必去外面体验和学习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得到道理,因为道理就在我心,只需要在心中求道理就是了。格,是“正”的意思,物,是“事”的意思,致,是至的意思,知,就是道理、天理,就是后来王阳明所提出的良知。所以,王阳明的心学解释“格物致知”是这样的:按你内心固有的道理去做事,以此来正心。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内心的道理(良知)必须体现到事情上,道理才称为道理。你所经历的天下所有的事,物质的和意识的,目的只有一个:验证和加强你内心的道理(良知)。这个道理就是天理,天理和良知一样,只有一个。
用心灵励志的语境来谈,其实就是这样的:人生在世,没有任何外在力量可以帮助你,能帮助你的只有你的心。切换到心学的语境,就是这样的:所有生存的道理都在我心,不需去外界寻找。
实际上,“吾性自足,不必外求”的终极意义只是:如果不能改变外界的事情,那就改变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内心所以强大,全在此。
在王阳明心学看来,人与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态,有句话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颇能说明改变心态的乐趣。
一个老妇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销售雨伞的;二儿子开了个洗衣店的。这原本是很好的事情,但老妇人每天都郁郁寡欢,因为晴天,她担心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雨天又担心二儿子店的衣服晒不干。一天,有人对她说:“您为什么不换个方式来看这个问题,比如晴天的时候,您二儿子家顾客盈门,雨天大儿子家生意兴隆?”老妇人这么一想,还真是,顿时就欢快起来。
其实事实没有一点改变,只是改变了看待事情的态度,幸福就敲开了我们的心门。
有位进京赶考的秀才在考试前两天晚上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他自己戴了斗笠还打了伞在雨中行走;第三个梦,梦见和暗恋的人脱光了衣服背靠背的躺在一起。
古人都相信梦,所以秀才第二天就找了个算命先生来释梦。算命先生听完秀才说完这三个梦,又听说他去参加国考,就说,我看你还是算了,你想啊,高墙上种白菜不就是白种吗?戴了斗笠还打着伞不是多此一举吗?和暗恋的人人脱光了衣服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里凉了大半截,回客栈便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很奇怪,问他怎么还没有进京就要回家?秀才把自己的梦和算命先生的话复述给老板。老板听了,哈哈一笑说,“我也会解梦。我给你解一下吧。你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还打伞不是有备无患吗?你和暗恋的人背靠背躺在一起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机会就要来了吗?”
秀才一听,情绪马上好起来,信心满满的参加了考试,精神饱满地参加了考试,结果高中。
事情(三个梦)本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对待梦的解释,那名秀才所以进京考试正是因为他认可了那种积极乐观的解释。其实,改变看待事情的态度,有时候就是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王阳明在龙场如果不是把角度从自己身上改变到圣人身上,恐怕他不可能活下去,更不要谈创建心学了。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很好:“纵声欢唱的人会把灾祸和不幸吓走。”也就是说,面对灾祸和不幸,你要乐观。如果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也就充满了希望和快乐。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往往不能够看到生活中积极和光明的一面,幸福伤感的离我们而去。
曾经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很有趣的规矩:年底,和尚都要用两个字来总结一年来的感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他心里最想说什么,他回答说:“食劣。”第三年年底,他没等住持问便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啊!”
这个心中有的魔就是他的消极心态,这个魔不会让我们采取积极心态,不会让我们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