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心学横空出世。但其实天下就没有横空出世的事物,任何事物都需要艰苦的蕴藉和造世主的灵性与追求真理的不懈努力,才有所成。心学何以出世,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动人心弦。多年后心学所以改变世界,秘诀就在本章中。
(第一节)被放逐
【1】
1505年阴历五月,老皇帝朱佑樘一病而死。小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正德皇帝。这一年,朱厚照才15岁,正是今天初中生的年纪。他无法处理复杂的国事,朱佑樘临死前,指定了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位为辅政大臣。但朱厚照很快就把这三位的好心好意当成驴肝肺。因为三人总是希望他能中规中矩的做个好皇帝,不要整日想着玩乐。
朱厚照对这三位的絮絮叨叨厌烦之极,越是厌烦,他就越喜欢身边以刘瑾为首的太监群。刘瑾这位生活导师和心灵导师告诉朱厚照,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及时行乐才是人生主题。于是,在刘老师的帮助下,朱厚照先是在宫中模仿街市的形式建了许多店铺,让太监扮作老板和百姓,而他自己则扮作富商,和那些太监讨价还价。后来,朱厚照又模仿妓院,让许多宫女扮作妓女,他则装作嫖客,和“妓女”谈价钱。
1506年,他发挥创造力,搬出紫禁城另起大宅,名叫“豹房”。里面有野兽,有穿着稀奇古怪的男人和女人,这是一个小型的超级娱乐夜总会,人世间的欲望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刘健和谢迁见小皇帝胡闹的登峰造极,于是就频频劝说,要他改邪归正。朱厚照置若罔闻。刘、谢二人就调转枪头,认为朱厚照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刘瑾等人的鼓励。于是,二人联合六部部长和御史,向刘瑾发起攻击。刘、谢二人甚至还联合宫里和刘瑾不对付的太监王岳,一起来对付刘瑾。
在几乎所有官员的上书中,朱厚照领悟到刘瑾和他的太监群存在的危险,于是,准备把刘瑾等人发配到南京守祖宗陵去。可刘、谢二人认为这处罚太轻,最适当的处罚应该是将他们斩首。
刘瑾等人得到消息后,魂飞天外,就在得到消息的当天夜里,敲开朱厚照的门,环跪在朱厚照面前,痛哭流涕,申诉自己没有那么大罪过,而且这些人凭借花言巧语让朱厚照又一次领悟到,原来刘谢二人杀他们,是想孤立皇帝。
朱厚照第二天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但不对刘瑾等人处罚,还升了他们的官。刘、谢二人绕柱狂走,如中风一样,马上以辞职相威胁。他们太高看了自己,或者说,高估了自己在朱厚照心目中的地位。辞职信一上,朱厚照立即准奏。
刘、谢二人的遭遇恰如其分的说明了朱厚照的冥顽,北京方面的官员们还没有来得及行动,南京方面的御史们已轰然而起南京十三道御史薄彦徽,陆昆,蒋钦等15人上奏章要求挽留刘、谢二人,当然在挽留之前的文字中,把刘瑾骂了个狗血喷头。
刘瑾已不是以前的刘瑾,他现在可以动用手中的权力对付这些人。于是,锦衣卫成群结队奔赴南京,或者是把人捉到北京刑杖,或者就地执法。
南京方面的御史们几乎全军覆没,而北京方面有良知的官员并没有被吓倒,大家像是约定好了一样前仆后继,刘瑾左右开弓,锦衣卫大牢中人丁兴旺,当然也有尸体,是那些不能承担刑杖的官员。
王阳明似乎是最后一个出场,他冷静的观望刘瑾所发的淫威,终于不能视而不见,于是,他上了奏折,名字叫《乞侑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这封信是典型的标题党,因为信中之希望皇帝不要为难那些御史,御史们上书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如果他们对了,皇上就应该照做;如果说错了,皇上您应该有大海般的气度,容纳他们。可现在您却把他们捉进监狱,让他们生不如死,将来真有事,谁还敢说话?
信中只字未提“权奸”是谁,但人人都能看出信中指的是谁!
刘瑾和往常一样,像炮仗一样爆了起来。于是,王阳明被揍了四十军棍,关进锦衣卫大牢。
【2】
王阳明进监狱时,北京恰好立冬,锦衣卫大牢里的温度要比外面低,所以王阳明在那里遇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次无法解决的困难。
他的屁股因为刑杖缘故,而发炎溃烂,在囚牢里,他从巴掌大的窗户望出去,却只能望到高墙,因为那是半地下室,地牢外还有高大的围墙。这就是传说中的密室,只有人能进来,如果不经刘瑾允许,没有人能出去。寒风只能从窗户吹进来,在屋子里转了个圈,又准备从窗户出去,可外面的风又把这股风推进来,无数股风就在房间里像饥饿的幽灵一样转悠。王阳明冻的上下牙打架,浑身如筛糠。
从一个公子哥到阶下囚,多年以后,王阳明从未想过会有这样人生插曲。他在监狱中时,认为这就是他的归宿之地。于是他长叹起来,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又想到仕途那些不顺心的事,更想到自己一事无成,就要去和阎王爷见面。悲从中来,于是写诗一首:
幽室不知年,夜长昼苦短。但见屋罅月,清光自亏满。佳人宴清夜,繁丝激哀管。朱阁出浮云,高歌正凄婉。宁知幽室妇,中夜独愁叹,良人事游侠,经岁去不返。来归在何时?年华忽将晚。萧条念宗祀,泪下长如霰。
诗人写诗,大都夸张,王阳明说他“泪下长如霰”,难道真的是泪珠噼里啪啦的往下掉?你永远都不相信这种场景:心学宗师王阳明在他三十岁时,站在一个黑暗的小屋子里,四周死寂,只听得雨打芭蕉声。拿来火把一看,原来是王阳明泪眼婆娑,正在抽泣,泪珠像断了线的珍珠往下掉。
一个人在突遇绝境时,很容易就会丧失生的信念。但当绝境漫长起来,生的信念就会死灰复燃。这正如我们突然进入黑暗屋子时,什么都看不到感到恐惧,可当适应之后,心灵就会平静许多。
王阳明在监狱中不是每天都“泪下长如霰”,他生的信念很快就复活,而且还叫人拿来周易,仔细钻研。
多年以后,王阳明说,良知就是《易》,《易》说:“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此中玄妙,唯有圣人才能明白。
也就是说,要时刻变化自己,适应外界环境,不能固守原则。这是王阳明心学中最有价值的理论之一,不要固守任何原则,包括你的人生信条。比如现在,王阳明说,我也是官宦人家出身,身居如此肮脏之地,将来即使出狱,人生也会留下污点,我还不如死了。可问题是,这种想法其实是固守了我未在狱中时的想法。现在环境改变了,我的那种想法就不适宜了,所以我必须要改变。
也许,正是这种“变”让王阳明坚持了下来。春天到来时,刘瑾见万物生长,于是大发慈悲,对王阳明定了罪:发配贵州龙场驿,官职:驿站站长(丞)。确切的说,他被放逐了。
王阳明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肯定是愉快的,因为不用和阎王见面了。在为他送行的宴会上,他的朋友们都为他将来担忧,他却平静的很,还写了几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朋友们的感谢之情。
他上路,像是游山玩水一样,一路南下。越向南,风越柔和,他的心情更加的好了。路过杭州时,他停了许多天,一方面是他兄弟在这里,另一方面,他肺病犯了,需要调养。
他的调养地在胜果寺,当地的知识分子听说了王阳明后,大都结伴而来,听他讲身心之学。据王阳明的弟子们在后来为他写的传记中称,在杭州胜果寺,发生了一段传奇故事。
刘瑾莫名其妙的派出了锦衣卫到胜果寺,要结果了王阳明。
王阳明的好友沈玉殷最先接触了身穿便衣的锦衣卫,急忙找到王阳明说:“最近寺院里来了几个操北方口音的人,身上有宫里的味道,会不会跟你有关?”
王阳明毛骨悚然,沈玉殷要他别害怕,自己有解决的办法。他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推开那几位北方人的门,单刀直入道:“你等为何要杀王守仁?”
几位锦衣卫明人不做暗事,回道“奉了刘公公之命。”
沈玉殷再问:“何时动手?”
锦衣卫回答:“今晚。”
沈玉殷看了看天,说,时间尚早,我可以为你准备酒菜,吃饱喝足,杀人也有力气。
锦衣卫说,“我们不吃素。”
沈说,“有硬菜!”
王阳明的运气好,因为沈玉殷酒量大,几个来回,就把锦衣卫的人喝得当场出酒。王阳明趁此良机逃出了寺庙,可当来到钱塘江畔时,锦衣卫也借着酒劲追了上来。王阳明急中生智,把鞋子脱下,扔一只到水里,一只放在岸边,自己躲在暗处。
锦衣卫感到岸边,认真的检查了鞋子,发现的确是王阳明的,然后额手相庆,回北京报功去了。
这个故事,王阳明从未谈起过。假的成份极大,因为王阳明对刘瑾已产生不了任何威胁,刘瑾没必要杀他。又因为,这个故事把锦衣卫绘制成了蠢猪一样的人物,显然和他们特务精英的身份不符。
这个故事虽然值得推敲,但下面的故事却是真的。当王阳明来到福州武夷山时,上岸寻找歇息之地。敲开了一座古寺的门。有一和尚出来,看到王阳明的狼狈相,认定不是好人,未等王阳明说话就把门关上,把佛祖“与人方便”的训诫扔到九霄云外。
王阳明无计可施,只好调转头继续寻找居住地,忽然又见一座废弃的寺庙,虽然破烂不堪,但却能遮风挡雨。对于王阳明这样的沦落人而言,已是锦绣帐了。
王阳明高兴的钻进佛龛底座下,痛快的打起了呼噜。就在他呼噜声震动屋瓦时,寺庙的主人回来了。这位主人的祖先和武松有不共戴天之仇,如你所知,他当然不是西门庆的后代,而是一只老虎。老虎见到王阳明占了他的房子,当场就啸了一声。但王阳明睡的太专注,居然没有醒来。
老虎见此人如此稳如泰山,以为是天神下凡,或者可能是武松转世,掉头就跑,自己的房产也不要了。
第二天,他刚醒来,就看到拒绝他的那个和尚在门口脸色惨白,像是白日见鬼一样。按我们的猜测,这个和尚其实是个坏蛋,他逼着王阳明到这里来住宿,然后被他的同党老虎吃掉,老虎不能吃掉的东西,诸如包裹和衣服等就属于他了。可当他看到王阳明毫发无损时,赶紧念了几声佛,认为王阳明不是凡人,于是请他到自己的寺庙中,好吃好喝供养了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害人之心所以不可有,是因为如果害不了人,就可能赔吃赔喝。
【3】
王阳明的饭量虽然微小,但积水成海,积沙成塔,时间一长,和尚眼看米袋子一直矮下去,脸色就难看起来。王阳明也是善看别人脸色的人,所以准备马上离开。离开的前一天,他在寺庙里闲逛,逛到一处所在,突然看到一位道士坐在空地上,纹丝不动,眼也不睁。
王阳明觉得很眼熟,就走上前打量了一回,突然惊叫起来。原来,这位道士正是南昌城中铁柱宫遇到的那个道士!
道士睁开眼,看到王阳明并不吃惊,而是抓住王阳明的手,说,“我等你多时了。”说完,就拿出一首诗,其中有一句:二十年前曾见君,今来消息我先闻。
王阳明一笑,说,我也有句诗:移家便住烟霞壑,绿水青山长对吟。
道士这回有点吃惊,问:“难道你想远离尘世?”
王阳明点头,虽然很轻松,但表面轻松的背后却是坚毅。
道士长叹一声,说:“你如果一走了之,你的家人该怎么办?刘瑾不能对付你,却能对付你的家人。他随便说你投靠了外国,你王家非灭门不可。”
王阳明也长叹一声,说,我何尝不知道,可我如今却是万念俱灰,我所去的地方山遥水远,渺无人迹,生死未知。我真是心烦意乱。
道士站起来,握住王阳明的手,说,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挫折,也会遇到许多人。这些人中有你的敌人,也有你的朋友。你要把朋友当成鼓励你的力量,把敌人当成反激励你的力量,这样的人才能锻造出一颗强大的心,比仙丹要有效十倍。我就是你的朋友,我鼓励你。
王阳明问,如何鼓励我?
道士说,用我的专业知识。我曾为你占了一卦,卦得《明夷》,虽是光明受损伤之卦,但可以有希望的等待着,会有真君来找他。
王阳明说,这靠谱吗?
道士说,请相信我的专业能力。赶紧去贵州龙场吧。
王阳明心上的乌云被道士的一段话,特别是卦象扫荡干净。他真诚的用诗表达了自己思想的巨大转变: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道士懂这两句诗,满眼含着鼓励的情感,说,你不是世外之人,你的成就必然要在世内才可以达到。
多年以后,有人问王阳明,街上用周易算命的那些人,值得相信吗?王阳明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为什么不相信他?
人再问,不是说他们的人,而是说他们按卦象说出来的话。
王阳明说,人之所以算命,是为了排忧解难,以明我心。人不可相信,但很多人都相信老天,所以才去算命。这是致良知的表现啊!
王阳明离开浙江后,继续南下,千山万水,羊肠小道,许多只有鬼怪和远征军才走的路,现在都延展在王阳明的脚下。
在跋涉的路上,他忍饥挨饿,心情忧闷,所以写了一个小故事,说,楚人娶了个老婆,但很快将她踢出了门。妇女没有地方去,就跑进深山老林,吃树皮,却不忘自己的丈夫。王阳明是把皇帝看作是楚人,而他自己则是那个被踢出门的少妇。为此,他做了《去妇叹》:
委身奉箕帚,中道成弃捐。苍蝇间白璧,君心亦何愆!独嗟贫家女,素质难为妍。命薄良自喟,敢忘君子贤?春华不再艳,颓魄无重圆。新欢莫终恃,令仪慎周还。
依违出门去,欲行复迟迟。邻妪尽出别,强语含辛悲。陋质容有缪,放逐理则宜;姑老籍相慰,缺乏多所资。妾行长已矣,会面当无时!
妾命如草芥,君身比琅玕。奈何以妾故,废仓怀愤冤?无为伤姑意,燕尔且为欢;中厨存宿旨,为姑备朝餐。畜育意千绪,仓卒徒悲酸。伊迩望门屏,盍从新人言。夫意已如此,妾还当谁颜!
去矣勿复道,已去还踌蹰。鸡鸣尚闻响,犬恋犹相随。感此摧肝肺,泪下不可挥。冈回行渐远,日落群鸟飞。群鸟各有托,孤妾去何之?
空谷多凄风,树木何潇森!浣衣涧冰合,采苓山雪深。离居寄岩穴,忧思托鸣琴。朝弹别鹤操,暮弹孤鸿吟。弹苦思弥切,漓岏隔云岑。君聪甚明哲,何因闻此音?
他把自己比作一个妇人,说出曲曲折折的自己的一片忠君思想来。他的忠君是真的忠,但他被踢出来也是真的。
1508年阴历三月,王阳明到达了他的目的地--贵州龙场(修文)驿站。在这里,他那光芒万丈的心学之花开始绽放。
(第二节)龙场悟道
【1】
多年以后,面对夜航船里幽暗的灯光,王阳明将会回想起1508年春天的那个午后,他来到龙场驿站的情景。那时的龙场驿站,是四间木制结构的灰房子,整齐的排在原始森林前面,一条长满杂草的驿道在房前左右延伸出去。站在驿站的了望塔向四方望去,映入眼帘的是茫茫无际的森林,森林的尽头就是地平线。
这块天地并不新奇。明王朝从朱元璋时代就开始在全国各地设置传递信息的驿站,截至到王阳明到龙场来时,整个明王朝国境内共有驿站几千处。龙场驿站不过是沧海一粟。只是由于它地处帝国边疆贵州境内,公务并不繁忙,往来的人有限,再加上如海洋般的原始森林,显得有些像史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