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东阳而西历,餐九节之蒲草。樵人导余以冥搜,排碧云之瑶岛。群峦翳其缪霭,失阴阳之昏晓。垂七布之沉沉,灵龟隐而复佻。履高僧而屧招贤,开白日之杲杲。试胡茗于春阳,吸垂云之渊湫。陵绣壁而据石屋,何文殊螺髻之蟠纠。梯拱辰而北盼,隳遗光于拾宝。缁裳迓于黄匏,休圆寂之幽悄。鸟呼春于丛篁,和云韶之鷕鷕。
唤起促予之晨兴,落星河于檐橑。护山嘎其惊飞,怪游人之太早。揽卉木之如濯,被晨晖而争姣。静镵声之剥啄,幽人斸参蕨于冥杳。碧鸡哕于青林,白鹇翻云而失皓。隐捣药于樛萝,挟提壶饼焦而翔绕。凤凰承盂冠以相遗,饮沆瀣之仙醥。羞竹实以嬉翱,集梧枝之袅袅。岚欲雨而霏霏,鸣湿湿于蘴葆。躐三游而转青峭,拂天香于茫渺。席泓潭以濯缨,浮桃泻而扬缟。淙澌澌而络荫,饮猿猱之捷狡。睨斧柯而升大还,望会仙于云表。
悯子京之故宅,款知微之碧桃。倏金光之闪映,睫异景于穹坳。弄玄珠于赤水,舞千尺之潜蛟。并花塘而峻极,散香林之回飙。抚浮屠之突兀,泛五钗之翠涛。袭珍芳于绝巘,褭金步之摇摇。莎罗踯躅芬敷而灿耀,幢玉女之妖娇。搴龙须于灵窦,堕钵囊之飘飖。开仙掌于嵚嵌,散清磬之迢迢。披白云而踸崇寿,见参错之僧寮。日既夕而山冥,挂星辰于[山/隆]筱。宿南台之明月,虎夜啸而罴嗥。鹿麋群游于左右,若将侣幽人之岑寥。迥高寒其无寐,闻冰壑之洞箫。溪女厉晴泷而曝术,杂精苓之春苗。邀予觞以仙液,饭玉粒之琼瑶。
溘辞予而远去,飒霞裾之飘飘。复中峰而怅望,或仙踪之可招。乃下见陵阳之蜿蜒,忽有感于子明之宿要。逝予将遗世而独立,采石芝于层霄。虽长处于穷僻,乃永离乎豗嚣。彼苍黎之缉缉,固吾生之同胞。苟颠连之能济,吾岂靳于一毛。矧狂寇之越獗,王师局而奔劳。吾宁不欲请长缨于阙下,快平生之郁陶。
顾力微而任重,惧覆败于或遭。又出位以图远,将无诮于鹪鹩。嗟有生之迫隘,等灭没于风泡。亦富贵其奚为,犹荣蕣之一朝。旷百世而兴感,蔽雄杰于蓬蒿。吾诚不能同草木而腐朽,又何避乎群啄之呶呶。已矣乎!吾其鞭风霆而骑日月,被九霞之翠袍。抟鹏翼于北溟,钓三山之巨鳌。
道昆仑而息驾,听王母之云璈。呼浮邱于子晋,招句曲之三茅。长遨游于碧落,共太虚而逍遥。(以上平声,萧韵,为后段。)乱曰,蓬壶之邈邈兮,列仙之所逃兮。九华之矫矫兮,吾将于此巢兮。匪尘心之足搅兮,念鞠育之劬劳兮。苟初心之可绍兮,永矢弗挠兮。(乱用筱萧两韵,闲而相[口+十]。)
【2】
如果说,游山玩水是王阳明洗涤灵魂的一种方式,那么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接触各种各样的神仙级人物。
他曾从别人那里探听到山上有个姓蔡的道士,常常蓬头垢面,嬉笑无度,所以人送绰号蔡蓬头。蔡蓬头神出鬼没,不是有缘人,根本见不到他。
王阳明认为自己是和他有缘的人,历经万苦,在羊肠小道间数次来往,才终于找到这位神人。
二人见面,王阳明立即诉说仕途之苦,希望能和神人一起远离尘嚣,逍遥世外。
蔡蓬头抬眼看了看王阳明,说了两个字:“尚未。”王阳明当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又追问,蔡蓬头这次连眼皮都不抬了,仍然是两个字:尚未。
王阳明几乎要把脸凑到他鼻子上,请教。蔡蓬头才哈哈大笑道:“我已用心观察你许久,虽然你口口声声说要出世,其实你入世的心极为迫切。你终去不掉官相啊!”说完再次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王阳明几乎要七窍生烟,认为蔡蓬头没有点化人的本领,所以就用这个蹩脚招数撒手不管。但我们却知道,有时候,我们听到别人的话而生气时,可能正是因为那人说的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才生气。
虽然受到蔡蓬头的嘲笑,王阳明出世的心仍未死寂。当他听说山里还有位特立独行的和尚时,马上就重新上山,寻找和尚。
由于和尚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王阳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一山洞中把他捕捉到。当时那和尚正在午休,午休的时间太漫长,太阳落山很久,和尚仍没有醒来的迹象。王阳明见和尚的脚露在外面,温度将下来,于是开始握着和尚的脚丫子,为其活血。
和尚终于醒过来,看到王阳明的恭敬之态,没有一丝惊讶,问道:“找我做什么?”
王阳明说,自己的仕途平淡无奇,很想出世,即使不能出世,也希望能学到天下神仙们的绝技。
和尚又问,我不是神仙,神仙也没有绝技,绝技只在你心。
王阳明当时当然不能理解这样的禅语,所以苦苦哀求。
和尚被求的没有办法,和蔡蓬头一样,直戳王阳明道:““你没有求仙的命运。”王阳明脸色一变。不过和尚又补充了一句:“北宋的周敦颐和程明道是儒家两个好秀才啊。”周敦颐是理学派开山鼻祖,他提出“诚”是人的最高境界,通过去欲望、安静就能达到。程明道是理学二程之一,主张读书要穷理,理穷后,就见真意。
王阳明在下九华山的羊肠小道上,忽然明白了和尚的真意。这在他多年以后给朱厚照的一封信中可以得到证明。
朱厚照当时要兴师动众要去西方迎接佛祖,王阳明就说,西方的佛祖就是道家的神仙,就是儒家的圣人。三教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目标。现在有现成的儒家圣人,您不去学,却去迎西方的圣人,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由此看来,王阳明从最开始的成为圣人到想成为佛道的神仙,是一脉相承的。表面上,他是一直在改变着不同的追求路线,实际上,他的第一等事始终没有变。
【3】
在九华山“仙游”了半年后,王阳明被中央召回。由于他对一切工作都提不起兴趣来,所以,就和京城中文化圈里的人开始来往,而且殚精竭虑的想要写出最好的文章和诗歌来。这就是他后来回忆的,沉湎于词章中不能自拔。
由于他的身体素质本来就比别人差,每天熬夜读书,结果病倒。他不得不回老家休养。在老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后,他忽然跑到会稽山,在大禹藏书或葬身的禹穴凿了个洞,起名为阳明洞。这就是王阳明这个名字的由来。在这个洞中,王阳明思考的东西非常繁杂,忽然是佛,忽然又是道,忽然又是理学。可能连他本人都不明白,自己到底计划走哪一条路。也就是说,他没有规划。
人生到底需不需要规划,多年以后,王阳明的弟子问他,圣人是不是规划的很好,才最终成圣的。王阳明却回答,圣人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规划?只是因为良知明白,所以随感而应,无物不照。
不入流的心灵励志人士总提醒人们,要有规划,但实际上,人生就如一道变幻线,下一步是什么,谁都无法预料。既然无法预料,那你的规划岂不是无济于事而又浪费精力?
美国悬疑经典影片《蝴蝶效应》中,男主角能通过简单的方式回到过去。为了改变现在的不完美,他多次回到过去,在关键时刻进行改变。可惜,他总是徒劳无功,最终仍然不得不接受他和女主角是陌生人的关系。这个故事其实只告诉了我们一件事:人生如果是直线,你何必规划算计它;如果它是曲线,你无论如何规划算计它,其实都是徒劳无益。
在王阳明看来,人生就是曲线的、不确定的。他是用亲身经历验证的。所以当它的弟子问他,那些圣人的人生所以完美的原因是不是事先规划好时,他说,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只要你的良知在,那就是随感而应,根本不需要规划。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走到哪算哪,骑驴看唱本。
心学其实并非是今天意义上的科学,但它比科学更有用。科学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划,但科学也无法否认变化比计划快,所以你苦心积虑的规划好一切,结果第一步走出去后,就发生了变化,你的规划就宣告破产了。
每个人的命运,都有不确定,不可靠性。之所以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实际上都是一个个说不准的意外和偶然。人人心里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梦,都在为这个美梦而努力。可是你会发现,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我们,让我们总是离自己的梦远远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想来都是呓语,我们在宇宙中只是一颗尘埃,自己根本无法做主。
我们可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位桑巴的登山运动员,在一次登山时出了意外,陷入深谷,凭借毅力,他坚持了10天,最终获救。有记者问这位死里逃生的登山运动员,10天时间里,你都想了些什么。
桑巴回答:两个字--生死。
他说,这10天,我把自己的一生都细细地想了一遍,却兴奋的发现了一个人生的秘密:自己的命运,或者说所有人的命运,原来都是不确定,不可靠的。
桑巴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婚姻。20岁那年,他差点与另一个女人结婚,只是因为结婚前,那个女人向桑巴的家人多要了一张牛皮(当时的财礼)。桑巴的家人不同意多给一张牛皮,婚姻由此告吹。之后桑巴便娶了别家的女人。也就是说,一张牛皮,改变了桑巴的轨迹。
两段姻缘之间,桑巴还和别的女人有过交往,不过,没有一个和他走到一起,用他的话说,就差了一点点。
桑巴的婚姻后来迎来了七年之痒,差一点离了婚。他和女人合不来,于是俩人写好了离婚协议书,准备去办离婚。但那几天突降风雪,无法出门。风雪停了的时候,俩人似乎已经过了非离不可的阶段,就这么又过到今天。要不是那一场暴风雪,桑巴该是和别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如果是和别的女人生活在一起,一切就都不是眼下的这个样子了:时间、地点、工作、环境都会不同,他现在肯定不是现在这样子。
桑巴最后又说道关于死亡,其实,这不是第一次面临死神的召唤。死神经常闻着他的踪迹,追踪他。他3岁那年,患急性病,昏迷半月。医生查不出他是得了哪种病,无奈中宣布了他的死期。家人开始为他准备后事。谁想,这时正赶上一名同样病的人来就诊,而这名病人的病情更加显着,是细菌感染。大夫们恍然大悟,桑巴原来也是同样的病症。医生给他重新治疗……他活了。要不是赶上这么一个同病相怜的人,桑巴3岁那年便结束了生命。一生只活到3岁。
桑巴刚会游泳那年,大概也就七八岁的样子,他在河里脚抽筋,沉入河底。岸上空无一人,桑巴以为这次必死无疑。但就在这时,岸边突然出现了一位村民,偏偏还是一位水性很好的村民,救了桑巴。事后这位村民说,那天他是因为和自己的女人生了气,才跑出来。如果那天这位村民的生活一切正常,该是在家里吃午饭,那样桑巴也就没命了。桑巴活着,是因为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赌气,是因为别人家的一件意外。
20多岁时的某一天,桑巴乘火车外出,却赶上了火车出轨。桑巴坐的那节车厢,人员死伤最多,17人死,34人伤。列车在出轨前的5分钟,桑巴上厕所,厕所却正被使用。桑巴无奈,只好到别的车厢去找厕所。事后桑巴得知,那位使用厕所的人,正是死者中的一个。桑巴冒出一身冷汗。他想,如果当时他先进的厕所,那么他该是17名死者中的一个。
就在那生死的10天中,桑巴还想了很多很多。他发现人生原本是没有规律的,你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你可能差一点变成有钱的富人,你也可能差一点沦为衣食无着的艰辛者。也许你本该活到70岁,但有可能你在10岁、20岁时便突然故去,可也没准你活过了80岁,而且依然健康。这都可能,什么都有可能。
既然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那人生真没什么好算计的。
中国道家哲学强调“万般神通皆小术,惟有空空是大道”,其实说的就是应该随顺事情自身的本性,顺应自然,不以现实功利为追求目标。
国学大师冯友兰对那些经常算计人生的人告诫说:“你最好不要操心。你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找个道理打量计算着去走。若是打量计算着去走,就调和也不对,不调和也不对,无论怎样都不对;你不打量计算着去走,就全对了。人自然会走对的路,原不需你操心打量的。遇事他便当下随感而应,这随感而应,通是对的。要于此外求对,是没有的。”
这段话正是王阳明说,“不要计划”的最好诠释。
【4】
王阳明的阳明洞生活很快就结束了,他被派到山东去担任科举考试的出题官。他出的题目是相当有见地的: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这其实是孔孟的思想,孔子说,如果有官场大家伙用我,以礼待我,我肝脑涂地。如果不用我,或者不用礼待我,那我连“走路要小心”这样的建议都不提,而且还要离开你。
孟子也说,如果主子混蛋,当下属的就可以干掉他,商纣王混蛋,身为他臣子的周武王干掉了他。人人都说周武王犯上作乱,可孟子说,这是诛杀贼人,是对的。
我们今天看这道题目,并没有什么惊讶。可在明王朝,这可是反传统的。明王朝的皇帝们和官员们都认为,无论皇帝怎么混蛋,必须要不停的为他服务,直到气尽身亡。如果离开皇帝,那就是叛徒。
不过,由于这仅仅是乡试,所以影响并不大,而且也没有考生按照王阳明的意思写出惊天动地的文章来,所以,这又是一次并未绽放的仕途之花。
从山东回来后,王阳明似乎厌倦了这样波澜不惊的仕途,当他被调到国防部担任科员后,他几乎很少把精力用在工作中,而是专心的在京城开办学习班,讲身心之学。
所谓身心之学,是指纯粹是为了修身而不是为了科举考试的学说。这种学说其实还是儒家经典,只不过,不以科举考试为出发点去学习表面文章,而是用身心去体悟儒家经典。
这是王阳明终于从迷路中走出,并且大踏步向前冲锋的关键时刻。他多年来对儒学的体悟和佛、道二教两位护法,足以让他能在儒家经典上提出振聋发聩的思想来。人人都看到京城中王阳明王老师的独特风采,人人也都预料到他将会在学术上掀起惊涛骇浪。但造物弄人,王阳明在这条光明大道上走了没有多久,就车毁人伤。
而他的精彩,正是在车毁人伤之后,才正式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