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放下,就是智慧。”人生在世,岂能事事如意,放下该放的,做好该做的,心无旁骛,只管一路前行,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然而,“放下”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必要的时候,“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世间本无事
一个小和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片树叶,从半空中飘落到眼里,于是他逐渐失去了天空,失去了一切。小和尚急了,哭了,醒了。
窗外,树上的叶子,依然在树上。温暖的阳光,嬉戏的猫儿狗儿,天上的鸟儿,以及屋脊上的炊烟,组合成一幅快乐的风景图画。
一场虚惊!
天下本无事,小和尚却做了个煞有介事的梦。扰乱了他的心的竟是一片平常的树叶。
“别往心上去!”他竭力扫除心障,借以安定自己。
“别往心上去!”一句极普通的劝慰人的话,现在急欲镇定住自己时,却只有用它。小和尚平生读了不少的书,也积累了一肚子的名言警句,但到了危难之时,还得用这句极朴素的话。
“别往心上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真能够做到,就能立地成佛。一个人无烦恼,岂不快活如神仙?纵然天大的困难,也难不倒心地宽阔的英雄汉;而哪怕芝麻点儿的小事,却能困扰住一个小心眼儿的人,闹出意想不到的大事。于是便有了友情决裂,夫妻分手,子女离散,甚或一索悬梁,身首分家……
常说人生苦海,诚哉斯言,扛个人头在世上不容易,哪怕“诗礼簪缨之族”,而且越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越是祈求慈航普渡[普度]。谁来渡呢?慈航在哪里?实则,“我心即佛”。慈航在自己的心里,靠自己来渡。佛有佛眼,心有心眼,只要不被一叶遮拦,便会满目青山。“窗含西岭千秋雪”,何止千秋雪,无遮拦的心灵之窗,能含容万千世象,日月星辰。心眼之大,大到可以包容宇宙洪荒。怕的就是自己一叶障目,什么都看不见,怎能不一片苦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心外世界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有一个人,住在一个狭小的房子里,房子只有五六平方米大,空间非常的狭小,住在里面很是拘束,不自在又不能活动。他的内心充满着愤慨与不平,备感委屈[倍感委屈]和难过,认为住在这么一间小房子里面,简直是人间炼狱,每天就这么怨天尤人,不停地抱怨着。
有一天,这个小房子里面突然飞进一只苍蝇,嗡嗡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他心想:“我已经够烦了,又加上这只讨厌的家伙,实在气死人了,我非捉到你不可!”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捉到它时,它就轻盈地飞走了。苍蝇飞到东边,他就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边一扑,捉了很久,还是无法捉到它。他这才慨叹地说:“原来我的小房子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可见蛮大的嘛!”此时,他悟出一个道理,原来“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正如无门禅师所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不管世间的变化如何,只要我们的内心不为外境所动,则一切荣辱、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们,房子虽小,心里的世界是无限宽广的。
禅认为,见性成佛,人的一切杂乱皆由心性而起,只有做到心性畅然,才会去除万般烦恼。人是渺小的,心最不可测。用积极的心态看大地,到处是阳光普照,鲜花盛开;用消极的心态看世界,只有视觉的疲劳而已。
一天,有信徒问赵州禅师道:“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禅师回答:“有!”
信徒不解地问道:“佛陀是解脱人的,哪儿来的烦恼?”
赵州禅师回答:“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获得超度。”
信徒又问道:“如果我修行获得超度,佛陀还有烦恼吗?”
赵州禅师回答:“有!”
信徒更迷惑了,说:“我既然已经得到超度,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
赵州禅师回答:“因为还有一切众生!”
信徒还是不开窍,又问:“一切众生,当然无法度尽,那么佛陀永远都在烦恼之中而无法超越了?”
赵州禅师回答:“已经超越,已无烦恼。”
信徒最后问道:“众生既未度尽,佛陀为什么又不烦恼呢?”
赵州禅师回答:“佛陀自性中的众生都已度尽。”
心灵寄语:
每个人的烦恼,均是从妄念中产生出来的。一个胸襟宽阔的人,纵然住在一个小小的房子里,亦能转境,把小房子变成大千世界;如果一个心量狭小、不满现实的人,即使住在摩天大楼里,也会感到事事不能称心如意。
一切随缘任他去
后唐保福禅师将要圆寂时,向大众说道:“我近来气力不继,想大概世缘时限已快到了。”
门徒弟子们听后,纷纷说道,“师父法体仍很健康”,“弟子们仍需师父指导”,“要求师父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种种议论不一。
其中有一位弟子问道:“时限若已到时,禅师是去好呢?还是留住好?”
保福禅师用非常安详的风度,非常亲切的口吻反问道:“你说是怎么样才好呢?”
这个弟子毫不考虑地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任他去好了。”
禅师哈哈一笑说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都被你偷听去了。
说完,就圆寂了。
心灵寄语:
生死得失常常受外界因素的控制,并非是人力所能改变,既然如此,我们所能做好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做到宠辱不惊,得失坦然。
清心寡欲则宽
财富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对财富的态度以及处理的方式。在释迦牟尼的时代,许多有钱人大力护持佛陀。一些有钱人,不管是男是女,都是护法者和很好的修行者,他们对物质财富抱持着恰当的态度。
正确认识成功是很重要的。可以说世上的任何东西都属于你,而同时又没有一件东西只属于你。即使某些东西在常人看来属于你,但也应该知道那只是你的业果。你只不过暂时拥有这些东西,而且有义务善加处理。从更广的层次而言,可以说整个地球都是众生所有,但不是要让我们占有和滥用,而是要让我们照顾、尊敬并传给世世代代。
具有正确态度的有钱人,有利于护持佛法,他们善用自己的财产。
如果你有钱,而且接受“财富属于众生”的观念,也许会认为:“我要把所有的钱送给身边的人或需要它的人。”但这么做并不是正确的方式,因为可能浪费。这种决定应该伴随着良好的判断,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财产,其他人则不知道。具有智慧和财富的人,有计划地处理财富,并遵循既定的原则。这也适用于寺院。虽然许多比丘、比丘尼可能住在寺院里,但住持并不觉得必须提供给他们一切。比丘、比丘尼进入寺院时,随身带来一些物质和技能,这些财产其实是每个人的业果。然而,住持不鼓励出家人随心所欲地使用或拥有任何东西,即使他们的财产是个人业力的结果,这些人可能不知道如何善加利用,反而造成浪费,必须要有智慧的人,才能适当处理财富。
兼具智慧和财富的人,不会随随便便处置财富。有钱人继续有钱也是件好事。另一方面,佛教徒不会说:“我所拥有的一切绝对属于我个人,我会运用各种手段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佛教鼓励人们布施,帮助他人。
其他对于财富的态度可能也是有害的。比如,把财富当成个人安全的保障,或成功和地位的象征,抱持这种态度的人会尽可能的累积财富。如果他们有一千元,就想要有一万元;如果有一万元,就想要有一百万元。他们会为自己及子孙后代累积财富,希望子孙不但能维持他们的财富,而且让财富增长。他们一直想以各种方式来增长财富,担心失去所拥有的。一个人心中有这么多关于财富的事,就很少有时间想其他事,尤其是修行。
再说,这种人有一种很深的观念,认为钱是很难赚的,因此不愿割舍一部分来帮助他人。对于任何事情抱持着累积的心态,是和修行南辕北辙的,另一种相反的态度,就是对财产不用心、不经心,那也是与修行相反的,那种态度是不负责任的。
人们应该善用自己拥有的财富,但在一无所有时也能泰然自若。不应该太依赖自己的财富,也不应该把所有的快乐建立在财富上,而应该学着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心满意足。
曾经有个关于著名的禅修者庞居士的故事。据说他非常富有,在开悟后把家里所有的金银财宝装到船上,丢到河里。他和家人一无所有,甚至连住的房子都没有,而是靠着贩制篮子为生。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把金银财宝送给需要的人呢?”庞居士回答说:“我不要害任何人。如果给人财富,他们很可能造下许多恶业。相反的,如果你要他们修行,他们就会得到真正的财富。”这个故事是在说:最好能清心寡欲,生活得简简单单,从而心满意足。
如果在物质上很富有,很可能就增加了责任的负担。累积和处理财富需要时间、精力,修行的时间也就更少了。然而,如果把自己视为财富的守护者,而财富其实属于众生,就可以修行得很好,那时会以无执著心、无得失心来使用财富。
不要害怕财富过多,但也不该沉溺于财富所带来的欢乐中,应该合理地使用自己的财富,用以帮助那些需要的人。
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淡泊是一种品德修养,指为人质朴、超逸、恬淡寡欲。不慕,不求,不争,不经心,不在意,淡然置之。修炼自己,警醒自己,以免染上俗气陋习。“无欲则刚”,说到家了,切中肯綮,不要钻牛角尖。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全在欲望。这里的“无欲”系指非分之奢望。恬淡寡欲,不是让人没有进取心,不是让人逍遥于“世外桃源”,“一切不事事”;而是为宏大的追求目标而具有的涵养、修养。
心灵寄语: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只要拥有一颗淡泊的心,保持开阔的心境,不因宠爱而忘形,不因失落而怅然,不因富贵而骄纵,不因清贫而自惭,你会发现,人生原来如此美妙!
失就是得
也许你是一个大忙人,为着要获得更多的财富,你不得不劳碌奔波,苦心经营,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纵然你的财运亨通,财富是得到了,但你也已累得筋疲力尽,耗费了许多精神。
也许你希望自己做个饱学之士,所以你寒窗苦读,书海泛舟,夜以继日、如蜂采蜜般地不断汲取古今中外的各科知识。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如今你才高八斗、满腹文章,但你也付出了生命中最宝贵的光阴。
也许你对仕途特别感兴趣,为谋得一官半职,你不得不降志辱身,巴结权势、卑辞厚币、屈躬献媚,以博得上司欢喜,垂手提携,纵或凭自己的汗马功劳,屡建功勋,得以登上宝座,但须知位高任重,从此你便也失去了难得的清闲。
也许你喜欢争强斗胜,爱面子,事事不肯让人。为了博得声誉,你必须使出浑身解数,纵然你本领高强,成了天下第一,但也必结下不少江湖恩怨;虽然你名声响亮,然而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从此你也失去了安宁。
也许你自诩为多情种子,到处拈花惹草、偷香窃玉,梦卧温柔乡,但须防色字头上一把刀,从来拔山盖世之英雄,坐此亡身丧国;绣口锦心之士,因兹败节堕名。纵然不致伤身害命,但一旦为情所困,无法摆脱,必也使你爱恨交加,痛苦难言。虽然你拥有了美色,但你将失去终生的名节与自由。
所以看开些吧!
不要追求太多的财富,只要生活能得以温饱就行;无须为积攒多余的财富而操心,因此,可以有充沛的精神来享受生活中的快乐。反观世间黄金白玉,何足道哉!
不必成为饱学通家,只要粗知文字,能辨别善恶、是非、邪正就行,这样,我们就有更多时间来干实事,只要不怕吃苦,何愁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