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400000030

第30章 人文大家(15)

除此之外,老舍先生本人也在该刊上登载过一系列作品。在1930年10月至1932年4月间,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发表在《齐大月刊》上的。这些作品主要是小说、诗歌、散文、论文以及译文等。其中,短篇小说2篇,一篇是《五九》,另一篇是《讨论》;诗歌共4首,分别是《日本兵撤了》、《国葬》、《音乐的生活》、《微笑》;散文主要有长篇散文《一些印象》,该文分7次连载(在这篇散文中,老舍以清新活泼的文笔、漫谈随笔的形式,幽默而细腻地描写了自己来到济南后所获得的一系列印象——马车的破旧、道路的难行、大葱的喜人、秋天和冬天的可爱,以及齐鲁大学校园的美丽等);论文3篇,分别为《论创作》、《论文学的形式》、《小说里的景物》;译作10余篇(部),其中包括长篇译作《但丁》及《文艺批评》。

老舍首次在齐鲁大学执教的4年中,还参加了一系列社会活动:

在刚刚到达齐鲁大学任教不久,即兼任文学院1934级顾问;

有一次,文理学院院长林济青因事外出时,曾暂为代理院务;

1930年前后,齐鲁大学文学研究会(其成员多系文学院学生)恢复活动,常应邀前去指导;

1930年至1932年间,积极支持齐鲁大学学生们编辑和出版《齐大年刊》的活动,不仅向他们提供数张工作和生活相片在该刊发表,而且还应约为其撰写《发刊词》;

1933年9月15日,出席齐鲁大学文学院国学系师生联欢会;

1933年9月16日,出席齐鲁大学文、理两学院学生自治会所召开的欢迎新旧师生大会,朗诵自著作品《一天》。

除此之外,老舍还曾应邀在该校内外进行过多次讲演。其中见于报刊的主要有以下几次:

1930年10月24日,应邀在济南青年会讲演,题为《文学的创造》;

同年10月28日,应邀在省立第一中学讲演,题为《幽默》;

同年11月4日,应邀在齐鲁大学医学院讲演,题为《中国小说》;

同年12月12日,应邀在济南北园乡村师范讲演,题为《师范生与国民性之改造》;

1932年5月23日,应邀在省立第一中学讲演,题为《中国国民性之几种缺点》;

1934年2月24日,应齐鲁大学国文学会及文艺社之邀,在化学楼333号讲演,题为《我的创作经验》。

从当时的相关报道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的每次演讲都是极受听众欢迎的。

老舍首次在齐鲁大学执教整整4年之后,于1934年6月29日毅然辞去教职。至于辞职的原因,在《我怎样写<牛天赐传>》一文中,先生曾有如下自述:“我在老早就想放弃教书匠的生活,到这一年我得到了辞职的机会。6月29日我下了决心,就不再管学校里的事。”

此外,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文中,先生又说:“在我从国外回到北平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去作职业写家的心意;经好友们的谆谆劝告,我才就了齐鲁大学的教职。在齐大辞职后,我跑到上海去,主要的目的是在看看有没有作职业写家的可能。”

其实,老舍辞职的真实原因远非如此。老舍辞职后,应齐鲁大学文学院主任郝丙衡之请来接替其教职的马彦祥曾说过这样的话:“不久,我到了济南。那时老舍先生已接了山东大学的聘书,但还没有离开济南,我专程去拜望了他。我们因已有了几次通信,互相有初步了解,所以一见如故。从他的坦率谈话里,我才知道他之所以离开齐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教会大学,除了文、理学院之外,还有神学院,校风十分保守。教员们大都是洁身自好,不问外事,除了教书之外,别无其他活动。整个学校,死气沉沉,连一点学术空气也没有,真闷死人!”

执教山东大学

1934年8月,老舍携家小来到海滨城市青岛,带着路途的疲惫,落脚于莱芜一路(现为登州路10号),在不远处的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教书。在青岛居住的前2年里,老舍除了教书、写作、编辑刊物,还在许多地方演讲,尽情地释放着满怀的激情。老舍幽默风趣、蕴意横生的言语,曾经那么深刻地吸引了青岛的莘莘学子。

1935年王统照旅欧归国、定居上海后,时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长的郑振铎,曾托王统照以高薪诚聘老舍去上海暨大任教。可老舍因为舍不得离开这一片宁静、质朴的土地,也因为不愿搅进上海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婉言谢绝。

在学校,老舍为学生们开设了《文学概论》、《小说作法》、《欧洲文艺思潮》、《外国文学史》等课程。这时的老舍35岁,是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小坡的生日》、《二马》、《牛天赐传》等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的作家。而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老舍同样身手不凡。他的《文学概论》独具风格,是较有影响的文艺理论专著。他的《小说作法》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朴实生动,令学生受益匪浅。出色的作家同样是优秀的学者,老舍展现了颇为不凡的双重身份。

老舍平易近人,诲人不倦,又是一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他讲课认真,表达风趣,有一套具有成效、颇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如他上写作课,总是非常认真地批改作业,从结构、段落,到标点符号,一一加以审阅,予以眉批。他总要找几篇好文章,在同学之间传阅、讨论。老舍热情支持文学青年在校内创办《刁斗》,作为学习创作的园地。更可贵的是,他为刊物撰写了《我的创作经验》等文章。他还帮助做一些具体的修改稿件方面的指导工作。

大学是学术中心,是思想中心。老舍在山东大学还作过多次学术讲演,从《中国民族的力量》到《诗与散文》到《文艺中的典型人物》,向广大师生宣传民族精神和文学知识。

对青岛,老舍表现了深厚的感情。他撰写了《青岛与山大》,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充满爱国思想情感。他编选了《樱海集》、《蛤藻集》两本小说集,流露了对青岛的眷恋之情。他参与创办《避暑录话》,记录了青岛生活。

老舍在青岛山东大学国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海洋系楼下的文学馆讲西洋通史课。其间,他还为学生们做过如何写小说的讲演。

在山大执教期间,老舍先后住过莱芜一路、莱芜二路(一说是登州路与齐东路交界的三角地)、黄县路、金口二路等地。李嘉咏先生回忆:“老舍搬过好几次家”,“生活艰苦”,常常“夜里写作,写一段,就起来活动活动。”

教课之余,老舍常到大学路的小酒馆喝点酒。当时,老舍夫人胡絜青在青岛一中(后来的二中)教学。他们去过湛山、崂山等名胜,有时会住一宿,第二天回来。老舍住黄县路时,山东大学在大学路有个三校门,门口常有人力车等客人。老舍进出校门时总跟车夫们打招呼,有时间还与他们闲聊,这为他日后创作《骆驼祥子》积累了生活素材。

当年在山大海洋系学习的王斌华回忆说:“1935年秋我在物理系。老舍在国文系当讲师,是个出名人物,当时我们就叫他老舍或者老舍先生。”“有一次我与阜阳的一个同学一块走路,嘴里哼着小调。老舍很注意,还直接问我们是不是安徽人?又叫我们唱一遍小调。老舍说:‘我很想听皖北小调的味儿,想了解各地民间小调、唱词,虽然不全,但我有我的听法。’”可见,那时老舍就对民间说唱文学感兴趣了。

王斌华还特别回忆了1936年春节联欢会的演出:“考完试,开联欢晚会,各种节目都有,老舍坐在台下观看。最后,有人提议让老舍表演。只见他跳上台,脱个赤膊,拿了一顶破毡帽,拿出了一卷膏药、破碗等,表演了一通卖膏药的,嘴里还唱着:‘我今天来到此地,混个穷。’而后拿起毡帽要钱。大家给了,数了数,又说:‘还差两大门,请各位长官赏脸。’”王斌华说:“演得惟妙惟肖,记得清清楚楚。”王斌华说着,手里还有动作模仿着。

后来,王斌华看了《骆驼祥子》。当读到“在烈日和暴雨下”时,他很受感动。王斌华说:“我是搞气象的,写得太逼真了,太对了,老舍样样都懂啊!”

老舍在山东大学教书时,有一次演讲,说文艺作品中的坏人形象大都是脑满肠肥、一脸横肉的大胖子。当时,这句话也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过了一周,一位西装革履、白白胖胖的“洋绅士”上台做学术报告,说着说着,话锋一转:“就我个人所知,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坏人都是些瘦子,脖子细得像猴儿子一样……”这位胖子,就是当时的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梁实秋;而老舍正是脖子很细的瘦子。老舍没有卷入这次争端,斥之为“无聊”。

1936年夏天,青岛湿润的海风,让老舍感受到了炎炎烈日下的宁静。他突然厌倦了奔波在课堂上的生活,做职业作家的愿望再次强烈地在心中涌动。于是,他便辞去国立山东大学的教职,把全部热情投入到写作当中。

这时候,他也将家迁到了黄县路12号,“这里一幢小楼不高,望不见大海,但在夜静更阑时,可以听到大海的呼吸”。踏进这个小院的时候,老舍并没有意识到,在这里,他将完成写作生涯中最辉煌的转折。这个夏天,他一边闻着满园花儿的清香,一边回想着朋友讲述的一个人力车夫的故事。当笔落下的时候,文字开始沉重起来,全没有了他特有的幽默。他笔下的人力车夫祥子,在黑暗的社会里挣扎着、奋斗着、失败着、沉沦着……在这个能够感受到海风咸涩的小巷里,老舍用简洁精炼的白描手法、纯净的北京方言,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骆驼祥子》。

在青岛的日子里,老舍的思绪常常在关于文学,关于自由,关于理想,关于失守,关于回归和关于绝望中纠缠。在他的脸上,时常会浮现出生活积淀下的萧索的幽默和悲悯的笑容。一篇篇满贮着痛苦而又饱含着欢欣的自我回归之作,都印证了老舍的切实存在。对于穷苦人生的悲悯之情,使老舍本能地从生命的崇高、求生的欲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意义上去书写贫困,如《骆驼祥子》、《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再进齐鲁大学

老舍在青岛山东大学任教近2年之后,又辞职在青岛从事专职写作1年。1937年8月13日,他再次应齐鲁大学之聘来到济南,拟执教国文系的两门课。

对老舍第二次到齐大后的情形,胡絜青曾作过如下描述:“1937年8月中旬,二女舒雨出生才十几天,我们举家由青岛迁回济南。老舍应聘重回齐鲁大学任教。”

这是“卢沟桥事变”1个多月以后的事情。整个济南城里,谣言四起,人心惶惶。齐大虽说开了学,可是很难正正经经地上课了。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和老舍辞行,有的南下流亡,有的退学回家。学院预备南迁,教员们也日少一日,纷纷携家带眷去投奔乡下的亲朋。偌大的一座校园里,虽花木仍旧,却失去了往日的歌声笑语,空空荡荡,笼罩在一片国难当头的阴云之下。

在此期间,老舍一方面给各家报刊写些短文,宣传抗战;另一方面阅读各种传记及小说,并摘录一些名人佳句来鞭策自己。同时,他还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参加了中共山东省和济南市地下组织所发起与领导的一系列抗日救亡运动。

比如,老舍好友沈旭先生等人在济南地下市委的领导下筹备成立“山东文化界抗敌后援会”时,老舍曾参加了在大明湖附近山东教育馆举行的其第一次筹备会议,并在会上发了言,强调要团结,并且要真正的团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抗敌,表明了他坚定的反帝爱国立场。(见沈旭《高风亮节,耿耿丹心》一文。)

对此,老舍的另一位好友方殷先生在《痛怀老舍》一文(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1期)中也回忆道:“‘山东省文化界抗敌协会筹备会’第一次开会时,老舍是第一个到场的。他谦虚地坐在会场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在签到簿上签的名字是蝇头大的小字,字工整极了;不像一些‘大人物’那样张牙舞爪地大笔一挥,恨不得把自己的大名占满一张纸。”

老舍第二次执教齐鲁大学的时间很短。1937年11月15日傍晚,国民党军队炸毁了济南泺口的黄河铁桥。老舍终于下定决心,告别齐鲁大学,向当时全国的抗战中心——武汉奔去了。

【大师小传】

老舍(1899—1966),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父亲是一名清朝护军,一岁半去世,同年舒家遭八国联军劫掠。9岁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1924年老舍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开始创作生涯,著有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创作小说《小坡的生日》。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6年辞职,从事专业写作,创作小说《骆驼祥子》。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再次接到齐鲁大学文学院聘书,全家搬到齐大校内。

此年11月15日,日寇炸毁黄河铁桥,济南危在旦夕。老舍告别妻儿,奔向武汉抗日救国的洪流中。抗战胜利后,1946年,老舍和曹禺作为我国民间第一批文化人,应邀赴美国访问和讲学。1949年10月回到祖国。

建国后,老舍先后担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自1950年至1955年,创作了大量话剧、京剧、儿童剧。1951年创作歌颂新人民政府为普通市民办实事的话剧《龙须沟》。该剧上演后,老舍获得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而话剧《茶馆》则把老舍的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我国戏剧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革”中,老舍遭到恶毒攻击和迫害。1966年,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唐兰:古文字学权威的课很叫座

唐兰是我国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文学者之一。他早年师从国学大师王国维。1931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师。1936年任故宫博物馆专门委员。1938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翌年任教授及文科研究所导师,讲授《六国铜器》、《甲骨文字》、《古文字学》、《说文解字》、《尔雅》、《战国策》及《宋词》等。建国后,仍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理主任,并应故宫博物院之聘兼任研究员。唐兰对中国文字学、古器物学、先秦史学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学术思想影响了几代学者;对故宫藏品的研究成果、故宫学术发展的指导、故宫的建设发展,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自吟《花间集》,雅曲寄诗书

同类推荐
  •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非凡的少年之路如何成就了王安石,平民出身的他又是如何在官场中独占鳌头进行改革的?历经变法失败和丧子之痛的他又是如何潜心向佛、抚慰伤痛的?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做详细的解答。
  • 曹操十讲

    曹操十讲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 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用洗练的文字,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痴傻王爷霸气妃

    痴傻王爷霸气妃

    凌梓渲本是被凌府抛弃的庶女,时隔十一年却被父寻回,代妹出嫁,嫁给牟远国的痴傻王爷。时隔数月,几人的命运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一切都是阴谋。她的身份,他的痴傻,竟都是伪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言不由衷,却都生生地将别人折磨地体无完肤。她为了兄长,为了母亲,为了自己的国家,骗了他;他为了兄长,为了自己的子民,亲手弑母,囚禁了她,却因为深爱,放走了她。时过境迁,几人再度相遇,战争一触即发,总有人争霸天下。
  • 巴山寻根

    巴山寻根

    叙述基层干部的忠诚和奉献,他们的困惑和苦恼;农民群众对党的感恩拥戴,他们的忧虑和期盼;巴山自然风光,土家族的人文风情,每一篇都具有赤诚的情味、浓郁的土味和较高的品味。
  • 青楼掌柜

    青楼掌柜

    阎王满足某人三个愿望---长寿,有钱,有美女。于是,主角轮回转世,成了响当当的青楼掌柜,且看主角怎样带着MM走出新一片天地。目前每天10更。各位朋友可以多看看。请大家有什么意见都留在书评区,好的坏的都可以,来者不拒。或者加到这个群里面来。群号:110771300,110900727。验证的时候输主角名字就可以了最后,求收藏,订阅,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韩寒的《青春》对社会发出沉痛的叩问。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真的病入膏肓?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20年前的大学生们,在历史演变中反思自己。时代在召唤赋予思考的年轻人。
  • 王妃很无良:代夫娶亲

    王妃很无良:代夫娶亲

    所谓的冤家路窄就是走到哪里都会遇上,她才不会忘记当日这位高傲的王爷在新婚之夜给自己的侮辱,看到他都懒得搭理他。可是他却阴魂不散地跟着自己,非得和她交朋友,居然还提出让她娶了他的女人,有没有搞错?让自己的王妃娶亲的王爷,真是史上的极品。行,娶就娶吧,不过要是出了什么事情可别后悔!
  • 桃花影落十里春:苏小妃短篇集

    桃花影落十里春:苏小妃短篇集

    唐婳嫣:“深夜的寂寞与爱情无关,只与情绪有染,正如那一曲《华胥引》,悠扬动听,但自醉却与旁人无关。”凌子轩:“唐慕灵,你都被那么多男人给甩了,怎么就不考虑考虑我呢?就算看在二十多年的情份上,我也不会才过几个月就甩了你啊!”喵小咪:“拼尽所有想换一场重生,谁知涅槃时才发现,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空。如果要注定被人利用,注定是再多的真情,也换不回当初那片刻的温暖和心动。那些我曾经视之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竟然没有一个是值得我喜欢的。慕锦瑟:“我等了你很久,陪了你很久,盼了你很久,现在我要离开了,比很久还要久。”
  • 卤味食谱

    卤味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你不必完美

    你不必完美

    活着是为了追求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怎样的一生才不后悔?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在心底叩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既要了解社会,更需认识自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标准答案永远只存于自己心中。涉江而过,芙蓉千朵。生命厚重漫长,却又似浮光掠影。在缤纷迷离的光影交错中,你望见自己的倒影了吗?打开《新语文课外读本:你不必完美》,看看那些名家们是如何看待时间与生命、思索自我与人生吧。
  • 盛世星途

    盛世星途

    顾长歌,演艺圈里打拼五载,依然是个小透明,被男友抛弃,被第三者上位,本想报复,却反被倒打一耙,身陷第三者绯闻而无力自救,被狗仔队追的不幸车祸,面残腿伤,不得不退出演艺圈,三年多不曾人前露面,第一次踏出家门就因救老太太而再次车祸身亡。本以为前尘尽散,一碗孟婆汤了却尘缘,却不想…虾米?九世功德,一亿三万九千七百五十八点功德点,可重生一次,抽奖三次…是重新投个好胎,还是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顾长歌最后选择了后者。至于那什么抽奖,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想法,顾长歌颤抖的按向了控制键。第一下,哈:谢谢惠顾,顾长歌怂了!咬咬牙再接再力,啥:生长异能,顾长歌乐了!最后一次,求神拜佛,系统君给点力哟:完美复制异能…顾长歌满足了。欢欢喜喜迎重生,时光倒带五年前,顾长歌美目一瞪,渣男、第三者、‘白莲花’统统给我滚,姐再不要做配角,姐要完美逆袭,重塑人生。…付出就会有回报,多年后,当她站在世界巅峰之时,晃花了多少人的眼,扰了多少人的心。片段(1)“这车,D国进口,PERFECT总厂最新产品,九月份才会上市,上市价格3.6亿,更何况是现在才四月份,我敢说全国就这独一份,啧啧,瞧这一下就被你砸的面目全非,你觉的你要怎么赔偿,嗯?”苏锦城眯着一双似笑非笑的桃花眼,慢慢的围绕着车身走动,许久才看向一旁不知所措的顾长歌,语气意味深长。“我…我没钱,你说吧,想怎么样?”顾长歌咬唇,3.6亿,有钱,也不是这么扔的。苏锦城把玩着手机,眼神顿时一亮,等的就是这句话:“嫁给我…做为苏太太,它就是你的,你想怎么砸就怎么砸,不用花一分钱。”“嗯…呃?”顾长歌目瞪口呆,肯定是她耳朵接听的方式不对,其实她砸坏的是人,不是车,是吧,肯定是啦!片段(2)“那个长歌啊,我知道你跟苏哥哥已经结婚了,可是他爱的还是我,不然也不会在我走后这么多年不曾交过一个女朋友,那个长歌啊,我知道你是好人,现在我回来了,谢谢你帮我照顾我苏哥哥,多少钱说吧,一百万够不够?”女子轻蔑的看着对面的人,不过一个三流的戏子而已,哼,唇间勾起一抹志在必得的笑,手指伸向自己的包包,就准备开支票。顾长歌慢慢的将面前的热热的奶茶喝完,心里叹道,‘大姨妈’来的真不是时候,对于对面不请自来的女人视而不见,拿起手机拨打,漫不经心的道,“喂,苏锦城,你买个‘小面包’跑北极了么,怎么还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