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献计道:“这很好办。大王可以把关羽首级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躯,然后以大臣之礼隆重安葬。这样一来,刘备就不会恨我们,只会恨东吴而尽全力东征了。我们却可以观其胜败:刘备胜则攻东吴。东吴胜就同东吴一起灭刘各。两处只要有一处被我们消灭,余下那一处也就不会长久存在了。”曹操大喜。立刻召见东吴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迅速刻一香木躯体,与关羽头颅配在一起。一切俱备后,曹操率领文武百官,以王侯之礼隆重为关羽送葬。曹操还亲自在灵前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派专门官员长期守护关羽之墓。这种葬礼,在魏国,可以说绝无仅有;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对关羽的尊崇礼敬,也可以说无以复加了。
刘备闻知,果然只恨东吴,发誓要倾国出动,与东吴不共戴天。
通过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不管是孙权嫁祸于曹操还是曹操厚葬关羽,都存在博弈论。孙权在杀死关羽后加害于曹操,目的就是为了让蜀国的矛头转向曹操,从而保全自己的利益,然而,他的这个计谋没有实现,被曹操的手下识破,于是曹操就将计就计,厚葬了关羽。最后让孙权的计谋以失败而告终,这样刘备还是继续与孙权拼命,这样一来,曹操就没有因为这一件事而被牵连进去,也就没有损害自己的利益。
玄武门之变
李渊在当了皇帝以后,根据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习惯,于是便在武德元年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把李世民封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武德二年(619),同竹地方发生动乱,一个叫祝山海的人,聚集一千多人造反闹事,唐高祖李渊颁布诏书,命李建成率领将军桑显和等人前往征讨。祝山海变乱平定后,凉州(今甘肃武威)人安兴贵率众归降,唐高祖又命李建成前往原州(今甘肃固原)接应。
李渊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委托李建成以军国大事,目的就是想在大臣和诸子之中让他树立威望,巩固他的太子地位,为他将来继承帝业打下基础。谁知,李建成往原州接应安兴贵时正值夏季,天气酷热。他一边赶路一边打猎,兵士们疲劳过度,不堪忍受,大部分逃散了。李建成回到长安时,队伍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李渊见此非常生气,把李建成狠狠地骂了一通。此后,为了让李建成熟悉国事,提高处理政务的本领,李渊每次临朝,都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参加各种问题的讨论,遇到不太重要的问题,唐高祖李渊还让他亲自处理。此外,李渊又命礼部尚书李纲、刑部尚书郑善果为东宫官员,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决断各种机要问题。
尽管高祖想方设法提高李建成的威信。但李建成还是辜负了高祖的厚望。他在东宫不留诗文,不理政务,整日无节制地饮酒,还搬弄是非,在兄弟之间制造不和。李纲对此非常不满,多次劝诫又不见成效,便在武德二年十二月,以年老体衰为由,辞职离开了东宫。武德四年(621),北方稽胡族首领刘伦成统率所部几万人骚扰唐朝边境,使许多百姓流离失所,一时间边关告急。唐高祖李渊命李建成统率10万大军前往征讨。到最后,刘伦成还是被打败投降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李建成竟然用恐有变乱作为借口,把那些投降的几千人全部都坑杀了。
刘伦成被逼得没办法逃到梁师都那去了。这样,唐朝北方的边境并没有得到安定。因为这件事李建成处理的不妥,高祖李渊对他的看法更坏了。李建成的处境曰益不妙,而李世民却逐渐受到高祖的重用。武德三年,李世民奉李渊之命平定了刘武周割据势力,收复了并洲、汾阳广大地区。武德四年,李世民又奉诏消灭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支劲旅,极大地巩固了李唐政权。在这一年的七月的一天。当李世民胜利地返回长安的时候,他身上穿着黄金甲,而且在后面还紧随着25员大将和万匹铁骑,鼓乐喧天,人声鼎沸。很是威风。李世民受到了高祖和满朝文武大臣的隆重欢迎。这时候,李世民已经滋长了当天子的念头。
而这个时候,李建成看李世民的威望在不断地提高,感到十分的不安,于是,便拉拢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李元吉是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勇猛过人,也立过战功。但他骄淫放纵,名声不好。虽然这样,李元吉心灵深处也在想着皇位的继承权。他不止一次地私下权衡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实力及影响,以便自己决定投靠哪一方。经过周密的考虑,李元吉最后选择了李建成。李元吉认为,如果他跟随李世民,显然不能实现自己谋得帝位的野心,如果是投靠了李建成,或许还有得到帝位的希望。李元吉想,如果能够先除掉李世民,再干掉李建成就易如反掌了,到那时,太子的位置也就唾手可得。当李建成对李元吉有所表示的时候,李元吉立即站到了李建成的一方。
李建成、李元吉他们两个为了能够给高祖一个更好的印象,于是他们就采取了用后宫支持的方法,他们和嫔妃们拉关系,给她们送礼物。在她们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这一办法果然见了效。
原来后宫嫔妃对李世民的印象就不好。为什么呢?那还是在武德四年李世民打下洛阳以后,李渊派嫔妃们前往选阅宫人和府库珍宝。有的嫔妃乘机向李世民索取宝物,有的为自己的亲戚请求官职。由于李世民已经把宝物和官职分给了自己的部属,所以未能满足这些嫔妃们的要求,她们便对李世民产生了怨恨情绪,只不过长时间来没有发泄的机会。李建成给了后宫嫔妃们好处以后,后宫的势力便完全倒向了李建成、李元吉一边。从此,嫔妃们常在高祖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
李世民当陕东道行台时,高祖李渊诏示他有权处理管辖内事务。当时,正好淮安王李神通有功,李世民便赏赐给他几十顷好地。后来,高祖妃子张婕妤的父亲看中了这些地,让张婕妤私下向高祖奏请,把这些好地赏赐给他。高祖不知这里的究竟,也没有向李世民了解情况,便写了一个手诏,让地方官把这些好地赏给张婕妤的父亲。张婕好父亲于是便拿着高祖的手诏,去向李神通要地。李神通以秦王李世民的赏在前对高祖的手诏没有理会。这一下子惹恼了张婕妤。
高祖听了以后很生气,没调查就把李世民召到宫中痛斥说:
“你的属下竟敢欺负我嫔妃的父亲,对一般百姓,就更不知有多厉害呢!这还了得!”李世民站在一旁,几次想申述事实,都没被允许。此后,后宫的嫔妃们又乘机对高祖说:“您万岁以后,如果秦王得志,我们和孩子们肯定会被害死的。”一边说着,一边还哭哭啼啼。她们还对高祖说:“太子为人宽厚、慈孝,一定能养育我们。”高祖李渊听后,无限伤感。从此以后,他对秦王李世民越来越疏远和淡漠,对李建成、李元吉则越来越宠爱。于是,李建成、李元吉勾结后宫嫔妃,加紧了对李世民的陷害。一次,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跟随高祖外出打猎,高祖命他们选马。李建成故意让李世民骑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以致李世民反复三次,才把这匹马驯服。李世民对身边的宇文士及说:“他们想乘机害死我,但是死生有命,对我一点也没有伤害。”
后来李建成知道了这些,就让后宫嫔妃们告诉高祖说:“秦王说他有天命,一定会坐天下,怎么能轻易死呢?”李渊听后非常生气,在召见李世民时斥责道:“天子是上天决定的,不是要一点小聪明就能得到的,你也太心急了。”李世民只好无条件地向高祖请罪。
有一次,太子李建成晚上找李世民去喝酒,在酒里下了鸩毒,李世民心痛剧烈,吐了很多血,幸亏淮安王李神通将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才得救。这次谋害可能使李世民下了决心要除掉对方,并得到了属臣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的支持。
但李建成、李元吉并没有因此罢休,相反更加紧了行动。虽然收买秦王府将领的阴谋没有得逞,但在李渊的支持下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调出了秦王府,削弱了李世民的力量。在激烈争夺继承权的时候,恰逢突厥南侵,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时机到来,便由李建成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伐突厥,李渊同意了,然后,他们就进一步提出,调秦王的部下大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随同出征,还要求将秦王的精兵划归李元吉统领。这很明显是想孤立李世民,然后再下手除掉他。李渊也同意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密谋,想在出兵饯行的时候,派人将李世民刺死。太子李建成的一个属官得知后,马上向李世民报告了这个机密消息,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
于是,李世民向李渊报告了二人的阴谋,还趁机告发他们淫乱后宫。李渊答应第二天早朝时对质,处理此事。李世民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父亲的处理上,因为先前父亲总是偏袒他们。他果断地部署了行动计划。
第二天,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十员大将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走到临湖殿,发现殿边有马影闪动,心知不妥,拨转马头,回奔东宫。李世民从后面呼叫二人停下,李元吉回头张弓连射三箭,但心慌意乱之下三次都没能将弓拉满,以致三箭均未射到李世民马前已经力衰而落。
相反地,李世民却勒停坐骑,稳稳当当地对准李建成一箭射出。当场将之射杀。那边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伤落马,并不致命。但李世民的坐骑却为流箭所伤,失去控制冲入林中,致使李世民被树枝勾住腰带而坠马。李元吉追过去欲夺他的弓将之绞杀。
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把他赶跑,最后也将之射杀。
玄武门之事很快传到了东宫、齐王府,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遂率精兵来救。秦王府将领张公瑾神力惊人,独力将宫门关上。宫门才关上,东宫兵将马匹已撞到门上。
当时驻扎在玄武门的兵将多数持观望态度,两不相助。而其中有敬君弘挺身助李世民一方作战,他的亲随劝他观望一下,至少等兵力集结起来后再战。但他不听劝,和同是玄武门守将的吕世衡一同出战,结果最后战死。
东宫、齐王府等兵将见攻打玄武门没成功,又另生一计。薛万彻率兵转而攻击秦王府。此时秦王府兵力大部分集中在玄武门,府中只剩几个文官留守,所以众人大惧,眼看一时三刻间就会被攻破。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尉迟敬德想出妙计,将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割下来,送到秦王府示众。东宫、齐王府等人见首脑已死,登时军心涣散,顿作鸟兽散。薛万彻眼看无法约束手下,遂率骑兵数十人逃离长安,躲进了终南山中。
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披挂全身,手持长矛直入宫中面见李渊。
李渊大惊失色,问:“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尉迟敬德答道:“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李渊眼看到此地步,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便依言下旨。
之后,李世民又将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全部杀死。李渊眼见一群心爱的孙子全被砍下人头,哼都没敢哼一声,自知身处危境,李世民血淋淋的屠刀只怕下一次就要架到自己的脖子上了。急忙在事变后第三天(六月七日)立李世民为太子;没过几天就表示要退位。两个月之后(八月),李世民就正式在东宫显德殿继位为帝。
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主要是由于李渊贪恋女色、听信谗言,致使骨肉相残。唐太宗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太宗李世民忍耐他的兄弟几次想置自己于死地,比如说想用毒酒毒害他、并用会颠仆的胡马谋害他、用谗言加害他等等,最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其实他也是被迫无奈才杀死自己的亲兄弟的。在这场权力的争夺过程之中,李世民先发制人才能使他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这就是成功的决策。其实,在我们自古就爱分什么伦理、道德、义气,事实面前,我们最重要是保全自己的利益,我们不需要什么教条的约束。也正是因为李世民没有被这些无谓的教条所系绊,所以在我国的历史上才多了一位名君。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要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同齐国打仗?”
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诚心诚意宋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结果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碾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开始追击齐军。
凯旋归来后鲁庄公问为何取胜。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因此才下令去追赶他们。”
从曹刿论战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心理来博弈的方法,利用对方在行为和心理上的一些弱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博弈这样更有利于事情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也是运用博弈的一个重要之处。只有抓住对方的缺陷,自己才能够处于主动的地位,像曹刿就是以三声鼓响作为作战的依据,这样对方的斗志就完全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消磨了对方的斗志,胜利当然在把握之中了。
减灶诱敌
周显王二十九年,魏惠王以韩国没有参加当年的逢泽之会为由,派太子申和庞涓率兵大举进攻韩国,企图一举亡韩。在魏军的强大攻势下,弱小的韩国岌岌可危。眼前魏军兵临国都,韩哀侯异常恐慌,遣人星夜告急于齐,求其出兵相救,以存社稷。
齐宣王早就想待机再攻魏国,所以接受韩国告急后,便决定发兵击魏救韩。齐宣王召集群臣,共议国策。宰相邹忌认为,韩魏相煎,这是齐国之幸,可以隔岸观火,齐国自身也需要加强治理。以不发兵相救为宜。大将田忌则认为,魏韩相斗,韩败魏胜是其必然的结果,魏国的势力就会因此大增,则祸必殃及齐国,绝不能袖手旁观,坐失攻魏良机。两人争执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