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袁世凯大声指责起国民党,说国民党闹革命是要取消责任内阁制,如果不除掉国民党,国家就不会安宁。然后,袁世凯问熊的意见如何。熊此时已为笼中之鸟,只能点头称是。袁世凯从抽屉里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命令,让熊签署,这份命令的内容是勒令所有国民党议员及其家属立即离开京城。由此,袁世凯顺利地铲除了国民党在政府中的成员。没有了国民党成员,国会也就形同虚设,不久也被取消。
1914年2月。袁世凯又将这个由所谓的进步党组成的内阁也抛弃了,熊希龄被迫辞职。在没有了国会、内阁这些形式上的约束之后,袁世凯的权力行使得越来越畅快。
袁世凯为了篡权当皇帝,无所不用其极。这种在权力争执场上。为了能够更好地保全自己的利益或者是清除对自己不利的人,就需要设局清除异己,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全自己的权力,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奸诈得手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
他还建立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昂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300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公子昂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300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赚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
秦国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崤山一带。
从故事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孙鞅是一个奸诈者,从他的做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阴谋诡计。但凡奸诈者除了心怀不满、贪得无厌,最多的东西就是谎言和骗术。并且奸诈人最爱施的手段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所以说奸诈者多像黄鼠狼,他们在待人的时候总是怀着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他们的表面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算计,在每一刻他都是在寻求机会,制造一些事端,从而在乱中投机取巧。而且,这种人还是有点小聪明,他会很快明白你的爱好和弱点,然后开始引你上钩。当你不知不觉心有所动的时候,他已经布置好了整个计划,张开自己的罪恶之网等待着你。
奸诈者以沉默作为一种等待时机、隐蔽自己、装聋卖傻的方式,真话假说,假话真说,他让你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掩饰是为假正经,把自己心怀鬼胎的形象装饰一下,给自己再留一些余地,比如想攻击别人,说自己和对方素来关系很好,想诬陷别人则先说自己不好等等。奸诈的人总会给自己制造机会。
奸诈的战略战术是不为人所取的,奸诈者的作风更是我们所讨厌的。但是奸诈者的做法最终的目的为的就是实现自己的利益,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博弈精神,虽然公孙鞅出卖了朋友,但是他最终的目的却实现了,从而也就实现了他的最高目标。
(第二节)对局之争
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宋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
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比赛之中都想使自己能够获最大化的利益,也就是成为最后的赢家,但是在争夺的过程之中一定要采用一定的应对手段,一般地说,有很多的比赛都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的较量,而是多方面综合实力的对抗,比如说长跑比赛本来是一种的竞赛,比赛规则的设计就是为了能够让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赛出奔跑的速度。
从田忌赛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博弈理论,当竞局中的各方存在多种可选择策略的时候,选择什么策略往往成了对竞局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博弈就是在比赛双方之间在策略选择方面的对抗,而选择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就是成功的博弈。
诸葛亮劝战
三国时,东吴大都督周瑜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师,忽闻讯曹操即将进兵东吴星夜赶回柴桑郡商议军机。
周瑜到后,文武官员一拨一拨来探,有的说该降,有的说该战,而周瑜不反对任何人,都表示赞同。到了晚上,鲁肃正好带诸葛亮来见。见礼毕,鲁肃先问周瑜:“今曹操南侵,是战是降,主公孙权就听将军的了,你的意思怎么办?”周瑜说:“曹操借天子之名,且又势大,不可轻敌。战则必败,降则易安。我已拿定主意,明日见了主公,便请派人纳降。”鲁肃大吃一惊说:“这话错了。江东基业已经历三世,怎么能轻易弃给他人。孙策将军临终遗言,外事托付将军。今正要靠将军保全国家。而今,将军怎能听从那些懦夫的语言?”
周瑜说:“江东六郡,生灵无限,如果因战争而遭兵戎之祸,必然归怨于我,所以决计请降。”鲁肃说:“不对!以将军之英雄,东吴之险固,曹操未必能够得志。”二人互相争辩着,诸葛亮只是袖手冷笑,根本不介入。
周瑜看到诸葛亮这个态度,便问他:“先生何故哂笑不止?”诸葛亮说:“我不笑别人,只笑鲁子敬不识时务。”
鲁肃急了:“先生怎么反倒笑我不识时务?”诸葛亮说:“周公谨主张投降曹操,甚是合理。”周瑜说:“孔明是识时务的人,必定和我有同心。”鲁肃说:“孔明,你怎么也这么说?”诸葛亮说:
“曹操极善于用兵,天下无人能当。过去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他为敌,现在这几人都已被曹操消灭,天下已经无人啦!
只有个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曹操争衡,弄得现在孤身在江夏,存亡未保。周将军决计投降,可以保住妻子,可以保全富贵。至于江山易主,国家安危,由它去吧,有什么可惜的!”鲁肃从刘各处把诸葛亮请到江东,正是要他协助定下东吴对曹操迎战的大计,而现在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他不觉勃然大怒说:“你要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国贼吗?”
诸葛亮显得十分平静,而且还显得胸有成竹,又露出几分神秘地说:“其实我有个好计。既不用牵羊担酒,把土地和大印都交出去;也不用亲自渡江。只要派个使者,用一叶扁舟把两个人送到江北就行。曹操一得这两个人,百万大军便会卸甲卷旗,退回中原。”周瑜感到很惊奇,连忙问:“用两个什么人,能够使曹兵退走?”诸葛亮并不直接回答,还是强调说:“江东去掉这两个人,好比大树落片叶子,粮仓少了颗谷子。而曹操得到,必定大喜而去。”周瑜越听越感兴趣,迫不及待地问:“到底是用哪两个人,你快说呀!”诸葛亮这才缓缓说道:“还是我在隆中没出茅庐之前,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了一座铜雀台,非常壮丽,广选天下美女放置于此。曹操本是个好色之徒,他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大乔,二女儿叫小乔,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经发誓说:“我平生一愿是扫平四海,成就帝业;一愿是得到江东二乔,安置在铜雀台,让她们伴我欢度晚年,一生就死而无憾了。”现在他虽率领百万大军,虎视江南,其实根本为的是这两个女子。周将军何不去找乔公,花上千两黄金把她们买宋,派人送给曹操。曹操得此二女,称心如意,必然班师。
这是古时范蠡向吴王夫差献西施的妙计,应该赶快施行。”周瑜听了,有些半信半疑,又不露声色地问道:“曹操想得这两个女子,有什么东西能证明?”诸葛亮说:“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下笔成文。曹操曾命他作过一首《铜雀台赋》,赋的中心意思,单表曹操平生两愿,一是做天子,二是誓娶二乔。”周瑜说:
“这篇赋你能记下来吗?”诸葛亮说:“我爱它文辞华美,多次吟诵,暗记在心了。”周瑜说:“请你吟出来我听听。”诸葛亮即刻背诵道:“从明后以嬉游兮,登曾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关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河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
诸葛亮一吟完,周瑜就气得暴跳起来,他离开座位手指北面骂道:“这老贼真是欺我太甚!”诸葛亮连忙起来拦住说:“过去匈奴屡犯汉朝疆界,汉天子答应派公主去和亲。
现在你怎么倒舍不得两个民间女子?”周瑜说:“先生有所不知,这大乔是孙策将军的主妇,而小乔则是我的妻子呀!”诸葛亮赶忙做出诚惶诚恐的样子说:
“这个我实在不知道,失口乱说,死罪,死罪!”周瑜咬牙切齿道:“我与那老贼势不两立!”
诸葛亮又敲边鼓说:“事须三思,免得后悔。”周瑜说:“我承蒙孙策将军临终托付,岂有屈身投降的道理?先前所说的,不过是想试探二位的态度。其实我自离开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就是刀斧加头,也不改其志。望孔明助我一臂之力,共破曹操!”诸葛亮慷慨答应:“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听凭驱使。”周瑜说:“明天见了主公,便商议起兵。”事既谈妥,鲁肃便同诸葛亮告辞。
从博弈的观点来看,诸葛亮这次所使用的激将法,用在年轻英武、足智多谋的周瑜身上,难度是相当大的。周瑜最后自称早有北伐之心,是实话,但不完全。是战是降,开始也还在观望动摇,因为他也不确定战、降哪一个对东吴的利益更大。所以在这场对话中,完全是一场智力的角逐。周瑜同鲁肃的争辩,诸葛亮对鲁肃的揶揄,都是在演戏。他们通过鲁肃互相探底,都是为了作出最满意的决策。而只有鲁肃是老实人,实话实说,显出一种憨直。但鲁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鲁肃,这场戏就无法开场。应该说,开始时周瑜是掌握着主动权,他直言不讳的投降言辞,表现出他的气魄和机谋。他的这种做法其实是想诱使诸葛亮站在鲁肃的一边,与自己展开争辩,那样的话,诸葛亮的游说就会必败无疑,诸葛亮及时地识破了这一点,也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他在反对鲁肃的言辞中,安下了尖利的钉子,直刺周瑜。周瑜开始还能强忍刺痛,佯装不觉。但是渐渐地随着话题的深入,诸葛亮把鲁肃排挤出了谈话的圈子,紧紧地钓住了周瑜,在不知不觉中把他引入了预设的圈套。曹操下江南是为了掳取二乔,构成了诸葛亮激周瑜的一个核心武器。这个武器完全利用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可以说是百发百中,足智多谋的周瑜也无力逃脱,被一击而中。但是这个武器却是个地道的假货,完全是诸葛亮处心积虑伪造的。他先探知了孙策、周瑜的妻子是二乔,然后篡改曹植赋中的句子,把“览二桥”,改成“揽二乔”。这样一来他就实现了他最初的目的,从而他的利益也就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曹操厚葬关羽
在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
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再加上诸葛亮的谋略和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的英勇,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父子遇害,能善罢甘休么?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我恐怕东吴难于抵御了!”
孙权恍然大悟,大惊失色地连连跺脚:“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
张昭说:“您不必忧虑,我有一计,可转危为安。”接着就详细讲述此计内容:“现在,曹操拥百万大军,虎视华夏。刘备要兴兵报仇,必定要与曹操讲和。假如两处联兵而来,我们就危险了!所以,我们可先派人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以明白显示我们之所以擒杀关羽是曹操的指使。这样,刘备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会攻我们,转而攻曹操。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起事。这才是上策。”
孙权同意张昭的计策,马上派使者把关羽之头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因为不久前关羽水淹七军,又大挫曹仁,正座不安席,看到关羽头颅送到跟前,顿觉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兴:“云长已死,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啦!”
曹操话音未落。阶下一人站出来大声道:“这是东吴嫁祸于我们的奸计!”
曹操定睛看,原来是主簿司马懿。忙问他为什么如此说。
“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现在东吴杀了关羽,怕刘各报仇,所以才把关羽首级献给您,以使刘备迁怒于我们,不再攻打东吴,而跟我们算账。东吴却想在我们和刘备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一拍额头:“你说得有道理。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