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4700000004

第4章 北京的怪(1)

老北京城门城墙的变迁

看过《末代皇帝》的观众,会对电影中溥仪告别故宫时的那个长镜头印象深刻,但对于背景中的那个城门,知道的人寥寥无几。那是被拆于1954年的地安门,皇城四门中的一个。

除紫禁城外,老北京本有三道城墙,一是外城墙,二是皇城墙,三是故宫城墙。故宫为皇帝朝见与居住的地方,而皇城则是各部门的办公场所,此外还有一些宫廷作坊。皇城之内,严禁骑马,否则视为欺君之罪。

皇城有四道门,即天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地安门,可惜除了天安门外,其他都已损毁。

1912年,清王朝已灭亡,袁世凯被推为总统,按原先约定,他应到南京就任,但为了把持权力,他鼓动手下的北洋军队哗变,烧毁了东安门,并以此为借口,长期盘踞北京。西安门则毁于1950年的火灾,而地安门则是为疏通交通,于1954年底拆除。

从1913年起,因妨碍交通,皇城墙逐渐被拆,以后北洋政府财政紧张,便拆皇城墙变卖,到新中国成立时,地安门、西安门只剩大门。

与天安门不同,皇城其他三道门都没有建城台,防御功能有限,但地位显赫,以地安门为例,由此出可直奔德胜门,是皇帝出战、巡游的必经之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便是从地安门逃往西安的。

地安门作为皇城的北大门,建于明代,民间称其为后门,故距此不远有后门桥。它的房脊很讲究,叫“贴锡背”,就是将铅锡合金熔化后,制成10毫米的厚板,再焊接成整体,用来防水,这道工艺又叫“锡拉背”,老北京曾有锡拉胡同,或与此有关(一说过去蜡烛台用锡制,称锡蜡)。

“锡拉背”在我国历史悠久,汉代的马王堆中就出土了类似产品。有趣的是,故宫内使用它的宫殿并不多,御花园中的钦安殿是其中一例,天安门上也有,用的是铅板。其他宫殿不用,这或与建筑体量过于庞大有关,“锡拉背”重,容易塌方。

地安门外的鼓楼地区,自古商业繁华,因古人有“前朝后市”之说,鼓励人们来此经商,此外附近有漕粮渡口,皇城中几个大的采买部门也都在此办公,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地安门拆除时,曾引发争议,为此所有拆下来的建筑部件都编号整理,暂存在天坛内,准备移建在天坛北门附近,不料后来天坛发生火灾,大部分建材被焚毁,重建工作不了了之,据称,今天坛北门附近仍有当年从地安门上拆下来的料。幸运的是,从今天的景山公园大门中,也可领略地安门的风采,它是后者的仿建品。

今天的地安门已成了地理名词,对于年轻的北京人来说,他们已想象不出这个城市当年的辉煌了,不少学者呼吁重建地安门,这确实值得重视。

老北京的衙门暗招多

北京是明清两代的都城,见证了官场生态的恶劣、吏治的腐败。

贪腐本是世界性的现象,但在古代中国为患尤烈,因为官员工资奇低,在明代,坚持清廉的官员只能饿死,清代雍正力推“养廉银”,但对高官补贴尚可,中下层官员依然很难过上体面的日子。

没有钱,只好想歪招,利用权力为自己创收,到后来,这些名目完全公开化,有节寿礼(一年三节加生日)、程仪(招待过境官员需送钱)、卯规(官员上任后,下属先要给钱,表示庆祝)、别敬(地方官述职,要给中央的同乡、同年、师长钱)、炭敬与冰敬(冬夏给的钱)、部费(地方呈文,需给上级交钱)、放炮(官员离任,提前收税,放入腰包,亏空由后任来补)。凡此种种,已不按腐败论。

为什么明摆着的腐败行为,却能公开进行呢?因为它们处在合法与不合法的中间地带。

以节寿礼而论,既可以看成是行贿,也可以看成是人情世故。至于程仪,可以理解成是下级给上级的路费,鼓励上级经常来考察工作,清政府当然希望高官多去基层,可在行政上没有经费,清代财政都是包干制,一笔钱发下来,工资、雇佣师爷、办公经费等都在里面,不够差旅之用。同理,部费也可以看成是下级给上级提供的办公费。别敬则在熟人圈子中发放,有的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以曾国藩为例,他在翰林院时工资很低,别敬是重要收入来源,可当时他手中无权,基本帮不上什么忙。

相对来说,“放炮”有些过分,分“太平炮”和“倒炮”,“太平炮”是官员不离任,但放出离任的风声,先期收上一部分税款。一般来说,“太平炮”和“放炮”都要在原有税额上打折,因为是提前收,必然要与人方便。而“倒炮”则不然,不打折扣,完全按规定税额预征。

“放炮”固然违法,但官员已离任,死无对证,后任想告,也不容易找证据,就算告赢了,经常是不了了之,自己依然要完成指定的税收任务,可怎么才能完成呢?无非是继续放“太平炮”,清代这样一年压一年亏空的衙门并不罕见。

在这个食物链中,送钱的主要是地方官,但送出去的往往不到他勒索的十分之一。他们的办法也很多,如浮收(多收)、勒折(即在银铜货币比价上做手脚,前后用不统一的折算率)、清规(在正税之外,算上损耗、人工等)、签字钱(民间告状,需先交钱)、节礼(逢年节,地方需给钱)。

清代农民负担本不重,一般在10%~15%之间,较明治维新前日本农民30%~40%的负担要小,可落后的管理加上严重的腐败,农民实际负担增加了一倍以上。到清末时,又有赔款、外国商品的冲击等,中国农村走向了贫困化。

雍和宫是雍正的王府吗

今天的雍和宫原本是雍正的王府,后改建成庙宇,这一说法已成常识,人人尽知。其实,此说并不准确,因为很难解释堂堂王府为什么没有花园?且从面积看,为什么比恭王府小这么多?其实,历史上真正的雍王府比今天大很多,如今留下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不足四分之一。

雍和宫在明代叫太保街,是太监们的官房,规模很小,比周围百姓的民房稍高一些(过去房高是身份的标志),灰瓦顶,无特殊之处。1694年,在此始建贝勒府,规模亦不大。1708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后,向朝廷预支3年王俸(清例亲王年薪1万两,禄米1万斛),开始大建府邸,即雍亲王府。

雍正即位后,将王府的一半改为行宫,赐名“雍和宫”,即东路院,另一半则赐给了喇嘛,即西路院。雍正去世后,这里被改建成庙宇,建筑得到了重新修整。乾隆皇帝大兴土木,增建许多寺庙殿堂,从而使它规模宏伟,巍峨壮观。

东路院面积比西路院略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日本人接管此地,盗走不少文物,为销毁罪证,将东路院基本烧毁。雍和宫原本是有花园的,花园面积比东路与西路加起来还大不少,里面设有大戏楼,即“大块文章”台。

雍和宫中不仅有大花园,还有不少小花园,据金梁编著的《雍和宫志略》中记载,内有花园名为香红雨,俗名海棠院。

关于雍和宫,传得最神乎其神的是“粘杆处”,传说是特务机关,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在雍正还是皇子时便已创立,至乾隆时渐废除。表面上看,“粘杆处”只负责粘蝉捉蜻蜓、钓鱼等,名义上属内务府,但都是雍正旧人,雍正当年在北新桥附近居住时,府邸内院树木高大,盛夏初秋蝉鸣不断,搅扰休息,因此成立了这么一个服务组织。其实类似组织历史上一直就有,用大臣、党羽子弟充当侍卫等。

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粘杆处”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故雍正后来在紫禁城又设立了“粘杆处”分部。“粘杆处”的头目是“粘杆侍卫”,传说为武林高手。

雍和宫的花园到民国时充为公用,曾作为传艺所。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已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新中国成立后,它一度成为劳动教养收容所,后来建了机关的宿舍楼。好在西路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将原有损毁的殿堂修缮完整后重新开放,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雍和宫。

老北京的“高考”文化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大发明,延续千年,老北京作为明清两代首都,承担着“贡试”的任务,许多学者戏称它是古代的“高考”。毫无疑问,老北京是传统考试文化的集大成者,但相关记载、遗迹较少,今人已不太了解。

古代科举最初也是一年一次,但交通不发达,外地考生奔波太辛苦,只能在京都赁屋而居,成本高不说,还滋生腐败。因留京举子不愿再回原籍“乡试”,只好就近托门路、办假户口,或直接投靠权贵,以获得推荐。

科举本是社会下层通往上层的通道,如通道本身出现问题,将影响制度的稳定性,故后来科举变成三年一次,“乡试”在秋天举行,“贡试”在春天举行,一般是农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场,每场三天,共九天。

老北京“贡试”在贡院举办,贡院始建于明,当时刚迁都,财力困难,故用木板和苇席搭建,名曰“号棚”,共9000多个考位,外用三道荆棘包围,并建6个了望塔。由于防火能力差,发生两次火灾,最严重的一次烧死90多名考生。张居正时改成砖木结构,以后又有修缮。

“贡试”是国家大事,承担着为国选材的任务,故形成了一套复杂的仪式,每年皇帝要亲自接见考生,考生还要参加国家祭奠。但考生来自各地,出身不一,进退失措在所难免,在参加祭奠时,他们经常会挨骂、挨打,严重的还可能丧失考试资格。

外地考生云集京城,自然也会带来商机,明代会馆多在贡院附近,形成了一个商圈,比如附近的顶银胡同,都是当铺,专做考生生意,再比如鲤鱼胡同,取“鲤鱼跃龙门”之意,多是会馆,而驴蹄子胡同则以旅店为主,因为贵族才骑马,考生身份只适合骑驴。

清代不允许汉人居内城,会馆一律迁到南城,催生了琉璃厂等地的繁荣,比如墨汁便是为了方便考生而发明出来的。

科举文化的消亡始于清末,八国联军入北京时,贡院遭到严重破坏,因附近曾击毙克林德公使,此处又归德军管理,故每日拆房,将建筑材料变卖,留守的奕劻曾派员交涉,却无人理睬。经此一劫,十室损其九,因无屋可用,当年的科举不得不移到河南举行。

1905年,科举被废,从此乡绅阶层再无权威,社会组织力大大下降,乡村社会转由富翁、豪民控制,由此引发深层动荡。

北京贡院由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加上内乱不休,基本荒废。1937年,日军占领北京,将贡院改成“日本神社”,并就近扒开城墙,以利交通,称为“启明门”,寓意中日亲善。抗战胜利后,改名为建国门,此时贡院内的传统建筑已基本被毁坏。

新中国成立后,海军机关曾在贡院办公,今贡院仅留地名。通州原也有贡院,负责乡试,在华北地区,规模仅次于北京,后毁于八国联军战火,于今仅剩北围墙残段。

老北京高考怎么走后门

科举制度在中国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产生过积极作用,但到了清代,已逐步僵化,不仅考试内容严重脱离现实,而且出现制度性腐败。

清以马上得天下,在关外以尚武为国粹,为不沾染文弱之气,故禁止普通旗人学习汉语,因此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到清中期,一是统治者认识到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转而推崇汉学。二是与汉人长期交往,旗人也受到较大影响,汉语日趋普及。于是,到乾隆时期,政府开始推行“满科举”,希望从中选拔旗籍的管理精英,预防汉官擅权。

满科举初期只考翻译,到后来渐渐与汉科举并轨。但参加满科举的童生要先考马步箭,合格者才能参加科举,这也是为了弘扬祖上尚武精神之意。

为保持旗人官员比例,清代满科举录取比例明显超过汉科举,而旗人总人数较少,故满科举录取比例比汉人高数十倍,而各宗室更是走捷径,子弟连小试都不参加,直接一考过关。满科举没有汉科举糊卷匿名制度,所以权贵很容易上下其手,甚至公开作弊。

皇家虽然知道这些问题,但考虑到整体文化水平有差距,贵胄后代的家教尚有保证,至少比普通旗人子弟素质要高,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清中期时,八旗贫困现象已非常普及,一是康熙立下“皇朝盛世,永不加赋”的规矩,政府收入基本持平,故支出亦不增加,相沿百年,在通胀的影响下,货币购买力大大下降。二是人口增加,八旗子弟又不能经营商业,否则取消旗籍,甚至离开京城到外地谋生都要事先批准,这就逼着他们只能坐吃山空。

穷旗人无可奈何,只好虚报妻子亡故,然后假装续弦,其实仍娶元配。按规定,婚丧可各赏10两白银,颇能救一时之急。只是这样的伎俩渐次普及,到同治时,政府已无力承担,便彻底废除此项赏银。

没有钱,法律又不允许旗人卖地卖房,穷旗人就假装招佃招租,渐次转让出产业。到后来,甚至卖儿卖女,而这是当时法律所不允许的,可见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旗人的教育失去保证,这就给少数官僚以垄断权力的机会。到清末时,许多八旗官员不仅能力差,而且毫无忠诚度,以武昌起义为例,在旗的高官们都想着自己的利益,无人肯承担责任。

“满八旗”的制度设计,本是为了照顾八旗子弟,可这项倾斜政策,反而伤害了他们。由于竞争压力小,使他们外无视野内无胸襟,最终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古往今来,既得利益集团的结局大体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旗人未必都是满族,既有蒙八旗、汉八旗,此外八旗中还有俄罗斯人,他们来中国做生意,后入了旗籍。

明清皇帝上朝说北京话吗

北京方言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话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是如何影响到全国的?明清皇帝上朝时说北京话吗?

其实,真正北京话的历史并不长,只有400年左右。中国国土广阔,各地均有方言,为交流、行政、管理等需要,四千年前夏代便产生了“雅言”。不同时代的“雅言”均不一样,特别是晋代、宋代两次衣冠南渡,变化尤多,但原则上都以中原伊洛地区方言为标准,比如金代的北京人,就以洛阳读书音为正音。

恢复古人的“雅言”,今人恐怕一句都听不懂。在日语、朝鲜语中,我们会发现不少读音与汉语近似,从中略可体会不同时代“雅言”的痕迹。

元代北京成了首都,但官方场合所用仍是中原口音,只是与本地方言有所结合,形成了大都话。朱元璋灭元后,各地移民大量入京,大都话渐式微,由于河北移入人口较多,故北京民间方言以河北口音为主,而官方则使用“雅言”,即河南官话。到朱棣迁都北京,江淮官话等也对北京方言产生了一定影响。

据富察玄海先生所述,清入关后,前期和中期上朝均用满洲话,汉臣必须学习满语,但民间则出现了旗下话、土话、官话三者杂糅的趋势,北京话正是这三者结合的产物。北京话音调高,即受东北话影响。清代北京话分文读、白读两种,文读是旧的标准音,读书人多用,但到了清后期,基本失传,只剩下了白读。

清中期,随着对汉臣的倚重,且为提高办公效率,清宫上朝一律改用北京话,满语仍是国语,但不再充当官话。1728年,雍正设“正音书馆”,在全国推行北京话,规定读书人听不懂北京话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甚至童生不得考秀才。虽然推广力度甚大,但各地敷衍推诿,到嘉庆时,“正音书馆”纷纷关闭,几无孑遗。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4

    中华美德4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热门推荐
  • 芭比宝贝向前冲

    芭比宝贝向前冲

    高中新生尹小草,刚开学就上演惊天动的“迷路记”,遇到两大“超人气校草”,脾气超坏的“美少年”藤司明、总是微笑的“优雅王子”叶司亮。哇咧……还有天上掉下的小恶魔!一场网球比赛后,藤司明变成了她的两星期佣人!可是,很明显藤司明完全不知道自己仆人的身份,天天逼迫她上学接、放学送的……有没有搞错啊!这时,尹小草还发现,小恶魔并不是白白帮她赢取网球比赛的。小恶魔的接近全部都是为了拿回藤司明眼中的魔法书……
  • 攻心话术

    攻心话术

    话术和生活息息相关。利润不是销售出来的,是谈判桌上谈出来的。例如:当客户为难你的时候,你要利用交换的原则,来快速反应,组织你的语言,客户提出:“帮我免费送货吧。”你可以笑笑说:“可以,如果您能再帮我介绍一个新客户。”如此一来,为难的人还是你吗?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秘密职业

    秘密职业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解读成长的秘密;富养女孩,妈妈要把握的关键细节;家有女孩,妈妈要掌握点沟通艺术;养育女孩,重视培养她的良好习惯;为女孩“投资”,打造她的非凡气质;疏而非堵,帮女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十大方面,全面解读富养女孩的方法与细节。和男孩相比,女孩天性柔弱,本书从“走进女孩的世界,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因此,“富养”是最适合的教养方式。妈妈只有给女孩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女孩开阔眼界、精神富足、气质高贵、人格独立,从而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有内涵。富养不仅指生活的富足,更是教育的富足。富养女孩不是娇生惯养,而是给她更为精细的教育。可以说,富养的着眼点,是给女孩一个幸福的人生
  • 弃妃俱乐部

    弃妃俱乐部

    【起点女生网一组B班签约作品】穿成皇帝的小妾,还万分悲摧地成为了冷宫弃妃,白素素被囚禁在方寸之地的冷宫里,却淡然以对。没衣穿没饭吃怕什么?我就借皇帝的后\宫种种菜、养养鸡,吃饱喝足之余还能凭借现代女的聪明才智赚点零花钱!岂不比深宫里那些为了一个男人天天勾心斗角的女人来得逍遥自在?只不过,吃饭事小,自由事大。她是被囚在高墙之下的稚鸟,何时才能羽翼丰满,飞向那自由幸福的蓝天……
  • 腹黑首席VS单纯女助理

    腹黑首席VS单纯女助理

    夏冷雨二十岁生日那天,和几个同学相约好要去哪里疯狂一次,以证明自己已经成年。夏冷雨在酒吧里甩着头发跳着舞的时候,一双恶魔的眼睛盯上了她。暑假到了,夏冷雨和几个同学约好了去打暑期工,却在应聘的公司里凑巧地遇上了那双恶魔眼睛的主人。而这个恶魔眼睛的主人正好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从此,夏冷雨就象是一只小羔羊一样地被那个恶魔老板给诱拐了。
  • 穿越为婢:腹黑王爷淡定妃

    穿越为婢:腹黑王爷淡定妃

    你说穿越就穿越吧,刚来就被人用明晃晃的利剑抵着脖子是个神马意思?苏紫月双眼瞟着剑尖,她不是瞎子,这不是道具不是木头也不是塑料,是货真价实的只要面前这个黑衣蒙面男子稍微手一抖就能要她小命的利剑!她想哭,她哀嚎:我这是招谁惹谁了,还要以奴婢之身来报答人家的不杀之恩?为毛一到古代就要享受如此不平等待遇?委屈,她忍了!被人那个啥了,她再忍了!被人下了毒药,好吧,她还能忍!什么?嫁给他,是可忍孰不可忍,姐不忍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之驱魔者

    神之驱魔者

    被称为天才的驱魔少年却无法看到灵魂体,拥有传说中的十大灵瞳之一却无法使用,还因此让自己的修炼道路更加坎坷。但没有关系,有老爹在,有众多美女在,谁敢伤我!我可是要成为这片大陆最耀眼的星辰的人,成为最强的驱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