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93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历史与现实这种顽强的连续性促使我不断在追问:是什么因素在顽固阻挠着国民的文明化进程?中国的“国民性改造”出了什么问题?现代性在其中究竟起什么样作用——是因为国民对现代性吸纳得不够而不能近代化呢,还是因为源自西方的现代性在中国水土不服而横遭悬置呢?传统在其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因为国民始终摆脱不了传统的影响而不能近代化呢,还是因为社会抛弃了传统而导致国民素质的进一步沉沦呢?历史转型期的道德建设问题除了与生俱来的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博弈外,有没有其他力量在起更加关键的作用?道德建设除了表面的风俗进化作用外,有没有其他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起着更大作用的因素存在?这些历史因素或作用,对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怎样的历史启示?

在我看来,要真正理解并深入辨析这些问题,决不能只靠研究启蒙精英的言论来解决,因为这些先觉者的思想常常超前于时代并脱离于社会民众。换句话说,研读启蒙精英的言论,只能告诉我们当时那个社会正在朝哪个方向努力,而决不能因此而断言说这个社会已经达到这样的发展程度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翻阅“五四”运动时期的新兴报刊,我们常常会被新知识界精英们的妇女解放论调所吸引,以至今天的一些读者会误以为,男女平等已成当时社会风气,但如果深入到实际运行的社会民俗资料里去看,直到新中国成立时很多大户人家还在坚持给自己的女儿缠足呢。为此,笔者决定将清末民初的国民道德建设放在北京这个由封建旧帝都到向民国新首都的城市功能转型的过程中,予以地域性、动态性的连续考察。

一是注意将伦理道德沉降到地缘物态载体中,考察京师地方行政机构、城市管理机制及社会公共空间对道德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道德建设不像“文学革命”——靠大跨度的断裂思维即可取得飞跃式的发展,它是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生活状况,协调地方自治团体的利益,才能持续推动的累进式工作,往往具有渐进性、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绝不能依靠人们善良的主观愿望急于求成,必须将道德建设置身于当地现实的物质生态空间里,才能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评估与推进。就转型期北京的城市管理来说,从清末到民初,偌大的北京城竟是一个没有独立地方行政处置权的中央“飞地”,即京师行政、财经、治安、教育等权力都由中央所属机构直接管理,与名义上的地方最高权力机构——顺天府没有任何隶属关系。顺天府有名无权,中央所属机构各执权柄,遇事不能独断、需会同办理就成为京师城市管理中迥异于他省的独特机制。北京这种无需市政府、中央所属机构“条条管理”的分治格局,对于维系中央政府对首都的绝对控制力是极为有效的,但在无形中却是以严重破坏京师地方的自治权益为代价的。

转型期北京国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地方自治团体——北京教育会为争取地方教育自主权,联合地方会员起来对抗中央所属机构——京师学务局,就鲜明反映了北京部分阶层首都地方意识的觉醒。国民道德建设本身与生俱来的传统礼俗与现代观念的冲突和融通问题,与实际推动过程中岐出的中央权威和首都地方意识的碰撞和对接问题紧紧地纠结在一起,形成转型期北京国民道德建设中犬牙交错的双重命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当时北京的国民道德建设,在伦理层面上是一个道德实践问题,但如跳出道德范畴看问题,它更深层地反映了转型期首都地方控制权的归属问题,亦即它不单单是一个传播“什么道德”的问题,而更主要的是传播“谁的道德”和“谁”来传播的问题。

二是注意将伦理道德放置到风俗教化结构中,考察维系京师地方风教的官方机构和民间团体的各自功能及相互关系,探讨传统宗教与新兴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的差异及其社会影响。道德的终端外显为一种行为习惯。风教结构就是维系地方群体性行为习惯——风俗的组织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官方职能部门和民间风教组织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有时相反其实相成,有时冲突其实互补,共同维护着地方的风俗传统;宗教组织是保持风教结构稳定的坚强基石,但在大的社会转型期,宗教领域总会出现新兴宗教迅速崛起的现象,这其实是社会变动折射到宗教领域的集中反映,捕捉新旧宗教组织的观念和制度差异,可分析社会转型期风教结构演进的发端。清末民初的北京风教结构是一个新旧社会秩序、中西文化观念碰撞与融合的复杂结合体。内外城巡警总厅(后为京师警察厅)代表政府进行城市管理,同时依靠传统的会馆、同业公会以及新兴的社会团体如商会、教育会维持基层秩序,庙会延续原有的百姓日常信仰,新兴社会改良组织又在传播现代的道德观念,京城的百姓就在这样一种新旧磨合的复杂结构中接受着风俗教化。

这里要注意的是,新旧、中西事物之间实际上的相互关系,并非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绝对性取代状态,而更多地表现为以一种你中有我、协调共处的相对性融通状态。孙中山先生对此有深刻的切身体会。他在辛亥革命时期一度以为,社会文化领域的改革与物质技术领域的改革一样,都是新的取代旧的,似乎一条由低到高的单线进化道路就现成地摆在我们面前,但他进入民国后逐步发现,社会文化领域的性质远比物质技术领域复杂得多,新的不一定都符合我们,旧的不一定都落后。于是,他在晚年非常关注吸收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来重建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世界。五四运动后期,北京新知识界也逐步意识到,文化革新运动之所以常常遭到北京市民的漠视乃至误解,原因就在于运动往往出自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的主观想法,而严重脱离民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实际。为此,他们开始放下身段,提出到民间去,同情性了解民众的信仰文化,主动抹平“新”“旧”文化之间的鸿沟,默认庙会等民众日常信仰文化的合理性,新道德建设才初步找到与民众日常文化生活切实结合的通道。从这个意义上看,当时北京的国民道德建设,在伦理层面上是一个“新”“旧”道德融通的问题,但如跳出道德范畴看问题,它则更深地反映了转型期上级阶层——知识阶层(“新”)与下级阶层——劳动者阶层(“旧”)之间的阶层融通问题,亦即它越来越不是一个由高到低的单向传播道德问题,而逐步变成“高”“低”阶层之间打破隔阂、双向交流的问题。

三是注意将伦理道德放置到社会转型的历史大变动中,考察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中伦理道德变动的状况及其内在规律。道德作为政治上层建筑,一般反映官方意识形态,政府往往通过学校德育和社会教化推广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清末民初经历了政权鼎革和国体变更,人事纷纭,政争不断,这必然影响到学校德育和社会教化领域,较大的变动反映在从“忠君”到“爱国”德目的替换,以及对“尊孔”德目兴废的持续论争,这可说是随着国体变更而来的道德之“变”。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转型期道德领域的变动并不一定与政治领域的变动同步,政治领域可以在人事上反映为各种派别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剧烈轮换,但在道德领域却有其超乎寻常的稳定机制。

这不仅表现在不论是晚清专制帝制还是民国共和政体,都受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影响,而共同把“尚公”、“尚武”、“尚实”等实用性德目作为救国的必备,更深层的表现是,从“忠君”到“爱国”德目的替换,以及对”尊孔“徳目兴废的论争,其变动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彻底,事实上,儒家经典从前门被赶走而从后门又溜进来,才是历史的真实,换句话说,一种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在清末民初的那个看似剧烈的转型中并没有根本断裂,那些口头上拼命想拥抱西方的新知识界人士,其实骨子里还深深浸润着传统的文化精神。这在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应社会需要而编辑出版的新式德育教科书里就有深刻的反映:表面上接引西方公德类德目,实际上还是得按照中国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路教学。这正是转型期城市近代化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现代性不是决然地与传统对立,而往往是从传统中生长出现代性。在这个意义上,清末民初甚嚣尘上的“公德”与“私德”关系论争,决非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公领域”与“私领域”的两分思路,而是蕴含着“私领域”与“公领域”似相反实相成的一体性思维,也就是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通过对“私领域”的批判,达到对“公领域”的接纳,而主要表现为一种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从“私领域”中生长出“公领域”的独特路径。

总之,将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放置在京师地区官民共治结构、城市管理体制、社会公共空间的现代性转换中予以动态性连续考察,我们会深切地洞察地方史研究的魅力所在:从国民道德建设这个门进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伦理道德世界本身的变迁,而是充满了五彩斑斓色彩的京师社会文化生活画卷:中央权威与首都意识的博弈、政府目标与民间权益的协调、精英观念与民众实际的融通以及传统习俗与新式风尚的对接等内容,都在揭示着京师地区近代化进程中复杂而多变的历史发展轨迹。理清这条发展轨迹,进而总结规律并提炼经验,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我们对人的现代化——国民身份的现代转型问题的历史认识和现实启示,对于更好实现“人文北京”的美好愿景无疑也提供了一条通畅的历史借镜通道。

同类推荐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不仅流传着大量与老寿星南极仙翁有关的传说和歌谣,还保存了寿星洞、寿星桥、万寿阁、寿星祠等大量的传说遗迹,并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与寿星相关的风俗, 所以素有“寿星故里”之称。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热门推荐
  • 先离厚爱

    先离厚爱

    莫绵和邱承的婚姻,从门当户对开始,最后也只剩下门当户对。索然无味的婚姻,一旦点了那么一根导火索,“砰”,也就走到了尽头。*离婚前莫绵说:谁不离,谁孙子。邱承说:好,明早9点,民政局,别迟到。*离婚后莫绵说:我能没人要,男人一把把多的事,哼!邱承说:你绝对没人要,那些男人我收了。离婚之前,他是个性取向正常的男人,离婚之后,他的性取向开始匪夷所思,专挑男人下手,而且只挑她看对眼的男人。当她终于对他这个“三儿”忍无可忍,杀上门去,才发现,这是一场有去无回,去了就别再走了的温柔游戏。推荐自己的文《总裁之豪门弃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求魔

    求魔

    魔前一叩三千年,回首凡尘不做仙,只为她……掌缘生灭请看耳根作品《求魔》
  • 惹上中二女魔王

    惹上中二女魔王

    红柳是个行走四方的医生。她沉默寡言,一边治病救人一边寻找失踪的爱人。可是……怎么会这么倒霉,多年前就已经失去联系的魔女此时竟然已经成了女魔王。避之唯恐不及的红柳想要绕路,却不料正巧撞进了女魔王部下的巢穴,四下奔逃,却又落入了另一个陷阱。想要继续高冷,没门儿了,就这样让中二气息俘获吧。
  • 三世逆天

    三世逆天

    以我三世身,历,----尽万难修正果,三世逆天,逆天三世。”看神秘少年如何过关斩将完成他的逆天之旅!!!.
  • 一朵桃花倾城开

    一朵桃花倾城开

    桑悠悠有一个极品老妈,天天拜桃花大神,逼着自己女儿相亲。于是不想相亲的桑悠悠把头发弄成鸟窝,化烟熏妆,穿着鸳鸯鞋,故意打扮地乱七八糟吓跑相亲对象,却不料遇到老妈临时查岗,情急之下,她只能胡乱拉个男人假扮相亲对象凑数,这一凑,才发现,帅哥皇甫昊也正被老妈逼婚,于是,互相假扮对方情侣。在鸡飞狗跳般的相处中,爱情的小火花,竟然慢慢地蹿了上来——奇葩的邂逅,诡异的契约,脱线花痴女囧囧更欢乐。最轻快,最浪漫,最温暖,最搞笑,最吸引人的爱情故事,献给我们纠缠不清的爱情。
  • 无尽宝术

    无尽宝术

    一个落入深渊的少年,一个超越轮回的至尊。一个为爱追寻的奇才,一个不弱于人的阎罗。阴阳,三才,八卦,金乌,雷道仙术,溺水之道,每一个宝术随手而来。妖山碑,人河石,巫殿碑,魔神树,每一件至宝伴随左右。这是一个名叫楚南,强势无比的传奇。以无尽宝术为道,话无尽为至简,以至简衍无尽的传说。
  • 杯具俏丫鬟:腹黑少爷太惹人

    杯具俏丫鬟:腹黑少爷太惹人

    她家少爷相貌一流,嘴巴九流,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喝喝茶,看看书,顺带骂骂她这个可怜小丫鬟。可怜她领人俸禄,受人管辖,有气也只敢在心里骂。可是啊,有一天,少爷竟然不骂她了,只拿又气又无可奈何的眼神看她……少爷啊,您该不会由气生爱,看上奴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