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9000000004

第4章 伪娘的黄金时代(4)

曹丕对曹植有怨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不同于没什么城府、整日肆意妄为的弟弟,曹丕更多地继承了父亲的政治素养,知道什么叫作“韬光养晦”。你若才气逼人,我就故作木讷,以退为进。这出奇招还真收到了意外的效果。一次,曹操出征在即,曹氏子弟到城门送行。临别之际,曹植再度慷慨激昂地赋诗一首,歌颂曹操的文治武功。言辞虽然精彩,但大伙都知道你曹植有才,这样高调实在是有卖弄的嫌疑;曹丕当然不会跟弟弟比文采——他也比不过——怎么办呢?办法很简单,哭!堂堂世子黯然神伤,看着父亲的背影泪流满面,这种场面任谁都招架不住。曹操唏嘘不已,认为曹丕更加重情重义,暗地里给大儿子加了几分。诗文不敌泪弹攻势,曹丕和曹植的作秀本领,高下立现。

曹植早年很不长记性,颇为自负。一直以来也没把“才智平庸”的大哥放在眼里,行事狂放。曹植以文采著称,因此身边的人大都是文臣士子,诗词歌赋是长项,但搞政治就难免理想主义泛滥了;而哥哥曹丕深谙“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深刻道理,尽力笼络的都是武将权臣,个个老谋深算。曹植爱酒,常喝的酩酊大醉。曹操曾想让曹植掌握兵权,结果到了大军出征之时,主帅曹植宿醉未醒!虽然有记载称此事是曹丕设计陷害,但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曹植的政治智商着实有待商榷。无论如何,这样的荒唐举止令曹操对他彻底失望,就断了改立世子的念头,专心替曹丕挑选贤臣志士。

终其一生,曹植都只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跟精于算计深谙政治行为艺术的哥哥毫无可比性。曹植跟曹丕的“斗争”,打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是一出悲剧了。

链接三:《洛神赋》另有隐情?

《洛神赋》是曹植的名篇,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最早标杆,千古不朽。曹植写道:自己在洛水偶遇伏羲之女,顿时生了倾慕之情,极尽自己才学,写了这篇赋,以表达自己狂热的爱恋之情。不过,如果我们刨根问底,就会发现这个爱情故事并不靠谱,似乎另有隐情。

《洛神赋》的原名叫作《感鄄赋》,据称曹植在黄初二年(222年)被封鄄城侯,次年升为鄄城王,因此赋成此篇,以兹纪念。我们翻看一下地图:鄄城位于山东,而洛水靠近洛阳,两地相隔十万八千里,怎么看曹植都不会在去鄄城的路上“途经”洛水;作为一篇感慨前往鄄城赴任的赋,曹植在文中只字不提“鄄城”二字,他感叹的也不太可能是那遥远的封地。可能后来曹植自己也觉得这个名字太过此地无银三百两,索性直接改成了更加缥缈的《洛神赋》。所以说,广为文史学界认同的“鄄城说”似乎并不可信。而曹植写这篇文章,也是有弦外之音的。

这时候,一个女人的名字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她就是曹丕的妻子——甄妃。

据说,曹植早年曾经邂逅甄妃,两人有过一段不可告人的过往。后来,甄妃失宠,曹植写了一篇不知所谓的《出妇赋》;不久之后,甄妃病死,而曹植则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贬出京师。看起来,曹植和甄妃的这段情史并非捕风捉影。莫非这《洛神赋》真的是为了甄妃所作?

“鄄”同“甄”在古时是通假字,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把《感鄄赋》理解为“感怀甄妃”并无不妥。据称曹植曾经上过一道疏,里面用了一个“绝缨”的典故。所谓“绝缨”,出自楚庄王的一次夜宴。席间一阵疾风吹灭了灯盏,堂内伸手不见五指。有人趁此机会对楚王的宠姬上下其手,宠姬反抗之际掰断了那人的盔缨。结果楚庄王为了平抚人心,命令所有武将都把盔缨掰断方才掌灯,令当事人感激涕零。因此,“绝缨”这个典故,有染指帝王妻妾的意思。曹植用这个典故,其意发人深省。

但是,有一个事实一直以来都被“甄植恋”的支持者忽视,那就是年纪。据记载,甄妃下嫁曹丕是在公元204年,时年21岁;而曹植当时12岁。古人出生即为一岁,因此曹植最多11岁。尽管曹植十几岁就很有才华,但在男女之事上应该不至于如此早熟——这不是什么心理问题,而是单纯的生理问题。

于情,《洛神赋》似乎另有隐情;但于理,“甄植恋”又说不通。真真假假令后人唏嘘感叹,是是非非让观者动容。《洛神赋》作为千古名篇,同作者曹植一起,注定成为不朽的传说。

链接四:杨修之死

杨修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以学识渊博、恃才放旷而著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年方44岁便被曹操杀害。

杨修为何被曹操所杀,野史称是因为“鸡肋”。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听闻曹操把夜间的口令定为“鸡肋”,转身回帐篷收拾行李。周围将领不解,杨修说:“这个鸡肋骨,吃吧,没滋没味;扔了吧,又可惜。曹操用鸡肋做口令,意思就是这仗打还不如不打,干脆撤兵算了。”曹操听闻此话,就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杨修杀了。这是演义故事,戏说的成分居多。但杨修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他的死,也并非因为区区“鸡肋”。

杨修是袁绍的外甥,说起来跟曹操还有些家仇。但曹操却依然留用,可见历史上的曹操并非演义故事中所说的那般小心眼儿。杨修的死是确有其事的,其公认的死因是参与了曹氏的夺嫡之争,因而受到牵连。

杨修同曹植私交甚笃,常被认为是曹植一党,因此他的被杀就理所当然地被当成是曹氏兄弟夺嫡之争的结果之一。但实际上,杨修并不能完全被看作是曹植的心腹。杨修在当时是很出名的文士,才学很高,很多达官显贵都想结交他。曹氏兄弟也不例外,对杨修都是礼遇有佳。杨修曾经送过曹丕一把“王髦剑”——当时,冶铁技术不像现在这样便利,还属于高精尖的技术,铸剑更是费时费力搞不好还会出人命的苦差事,因此宝剑是非常名贵的东西,不会轻易相赠。曹丕当然是非常喜欢的,“太子常服之”。哪怕杨修死后,曹丕即位,这柄剑也常伴曹丕左右。可见,杨修同曹氏兄弟的关系都是不错的,如果非要给他归结到哪一派的话,他也是骑墙派。

真正害死杨修的其实是他的出身。杨修是太尉杨彪之子,是当时最大的士族势力杨氏的正统继承人。汉魏交替时的士族,势力非常庞大。有的拥兵自重成为军阀,比如袁绍;有的支持军阀势力雄霸一方,比如诸葛亮。对于曹操来说,士族势力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威胁,如果不能成功限制,将来肯定会酿成大祸。而杨修,这个杨氏的代表,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曹操铲除士族势力的祭旗。杨修之死让蠢蠢欲动的士族势力暂时按兵不动,也使得曹丕接掌政权变得更为平稳。

但曹操死后,士族势力再次抬头。曹魏代汉的过程中,士族势力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奖励士族的功绩,曹丕颁布“九品中正制”,实质上就是让士族垄断了做官的权力,得以世代为官,牢牢地控制了曹魏时代的政治走向。

所以,杨修之死,并不是因为曹操“妒才”,实在是一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可叹,可叹!

玄学大师 傅粉何郎

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的继子。正始年间(240-248年),曹爽秉政,何晏党附曹爽,因而累官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爵列侯,仗势专政。也因依附曹爽,为司马懿所杀,夷三族。

何晏,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美男子,生得风姿优美,皮白柔嫩,被赞为傅粉何郎,是一等一的帅哥;自幼聪慧,对玄学研究精深,被尊为玄学之祖,是绝代的才子。这样的良男可谓百年难遇,足以让怀春少女神魂颠倒。可惜造化弄人,何晏并非白马王子,而是货真价实的“伪娘”。

傅粉何郎缘何出

生活中,有些人年幼时仗着自己可爱聪慧得宠,成年以后就未必能够如鱼得水了。但何晏却是个异数,越长越美。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代人们对于美男子的评价标准是怎样的。古时候人人长袍马褂,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能露在外面见人的只有一张脸,所以古代对人的外形评价焦点,一在长相上,二在姿态上。对于长相,古人认可的美男子的标准是“白面有须”,也就是说,只要长得白净,就有跻身美男子行列的资本。至于姿态,当然要风度翩翩才好。站如松坐如钟,行止如玉山将崩。

名留青史的美男子基本都是文人,整日吟诗作画,气质修养都不用说;肩不担担手不提篮,肯定养得细皮嫩肉。但除了何晏,还没有谁能白得令旁人开发一个“傅粉何郎”的专有名词,哪怕是被当成美男子标准的潘安也没这种能量。何晏的白净肯定是异于常人的。

说到这“傅粉何郎”的名号,还有一个典故。当年跟何晏芥蒂颇深的曹丕继承了大统,号明帝。何晏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一直得不到任用,赋闲在家。魏明帝每次看见何晏那张白脸都觉得别扭,曾经怀疑何晏在脸上擦了很厚的粉,于是存心作弄他,在大热天招待他吃辣汤。何晏自然吃的大汗淋漓,频频擦汗,脸色越发苍白,魏明帝这才相信自己的这个“干弟弟”是天生丽质。这样,问题就来了,何晏本天生白皙,为什么会被疑为傅粉呢?

首先要说明一点,在魏晋时代,男性,尤其是公卿贵族在脸上擦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时尚。魏明帝如果真的因为这种事而作弄何晏,那他的确够无聊。魏明帝怀疑的不是何晏擦粉,而是怀疑他擦了“很厚的粉”,这其中的区别是很大的。魏晋时代的粉是铅粉,也叫铅华。使用的时候,并不是直接擦在脸上,而是要加水调和成膏状,涂在面上,其效果想必大家都能想象得出来。由此可见,何晏的“白”,不仅纯净,而且细腻异常。

想成伪娘,光有绝色的样貌还不够,还得具备“娘”的气质,不然充其量也只是美男子。因此,评判一个男人是否是伪娘,就不能局限于男性的评价体系了,得往评价美女的标准上靠拢。不光要有羡煞佳丽的容貌,还得有绰约多姿的举止。而且,还不能失掉男儿的气度,不然就对不起那个“伪”字,成了“真女子”了。也就是说,伪娘的美,要由内而外。这么看起来,想要名列“伪娘谱”,还真是件有技术含量的活儿。

伪娘也是真男儿

据《三国志》所载,“晏尚主,又好色”。意思是说,何晏娶了公主,还好女色。这里说的公主,就是何晏的干妹妹金乡公主。这桩婚事在名分上有乱伦之嫌,因此为坊间游民津津乐道。但在封建时代,帝王家血亲通婚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这种名义上的兄妹就更无所忌惮了。

可娶了公主,何晏还是不老实,依然好女色。对此,我们有确凿的证据。这证据,就是何晏自己大力提倡的“五石散”。

何晏所处的魏晋时代,连年战乱,杀人放火就同搔痒一般平常。但在思想上却是百花齐放,空前的自由。这似乎是历代的一个定律,越是乱世,越文艺。名例就是春秋乱世中诸子百家思潮的涤荡。魏晋时期对于玄学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度。所谓玄学,是一种以老庄思想为骨架,添加儒道而形成的思潮,这在魏晋时代算得上社会风尚,文人雅士都爱此道。风流才子何晏不仅笃信老庄,还将其中的丹药之术发扬光大,他不仅嗜食“五石散”,还到处大力推广“五石散”。

“五石散”原本是张仲景发明的伤寒药,药性燥热。吃过药的人会觉得血气上涌,浑身燥热难耐,热食厚衣根本受不得,必须吃寒性的食物发散药性,因此也称“寒食散”。但大多时候,光靠寒食解决不了问题,服药者得用宽衣解带赤身裸体来散发燥热。由于药性发作后,服食者的皮下毛细血管反复充血,皮肤异常敏感,只能穿旧衣。更有甚者,服药过量一命呜呼的也不在少数。

“五石散”价格不菲,不是一般人家消受得起的,在当时属于有钱贵公子们的娱乐。而这些贵公子又大多舞文弄墨,号曰“名士”,久而久之,吃了“五石散”以后的癫狂姿态就被雅称为“名士风骨”了。

既然吃了“五石散”这么难受,那么何晏为何还要大力推广,名士们为何趋之若鹜呢?原因很简单,为了壮阳。“五石散”是用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中药散剂。这其中,有三味药具有壮阳功效,所以说,“五石散”其实就是一剂壮阳药。何晏沉溺女色,以致体虚,所以需要这等猛药来重振雄风。因此晋代名士皇甫谧才有了“何晏,耽生好色,始服此药”的记述。当时的名士大抵也都好女色,因此开始跟风,于是有了服食“五石散”的热潮。

由此可见,何晏虽然形貌迤逦,但依然不乏男儿本“色”,对得起那个“伪”字,牢牢地在伪娘名人录里站住了脚。

何晏的“自爱”

伪娘有个通病,就是自恋。有着羡煞佳丽的容貌和一颗炽热的男儿心,想不爱上镜子里的自己都难!那么何晏是否具备这种自恋呢?

这种事情当然不能臆断,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翻翻史书。魏晋男子好阴柔,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原因之一是前面所提到的“五石散”作祟,药力一发,个个红光满面、皮滑肉嫩;另一个原因,跟当时男宠之风日渐盛行有很大关系。古代君子好色,女色是下品,男色才是上上之道。汉哀帝为董贤不惜断袖,皇帝颜面完全不敌男色魅力。发展到魏晋时期,这股男宠之风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历代都以男子“白面有须”为美,唯独魏晋时代的男子不流行蓄须,非要把白面收拾的跟女子无二才罢休。

世风如此,何晏当然不能免俗。据说,何晏喜欢扮女装,常在散朝后回家穿起女人衣服,浓妆艳抹,惺惺自恋。当然,这是野史所述,不能全信。但正史对何晏的自恋也是言之凿凿。《三国志》记述道:“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说的就是何晏自恋成癖,每天胭脂水粉不离手,走路都要顾影自赏。“盖欲以神况诸己也”,拿自己同诸神相比,歌颂自己的才智,他的自恋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了的。

顺带一提,《三国志》中对何晏的评价虽然不高,但绝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诸多贬词”。恰恰相反,《三国志》对历来关于何晏的不实描述都做了批驳,有理有据。由此可见,《三国志》中对何晏的描述是可信的。何晏自恋,也是确凿无疑的事。

公主有话要说

史书中有这样一段奇怪的记述:

公主贤,谓其母沛王太妃曰:“晏为恶日甚,将何保身?”母笑曰:“汝得无妒晏邪!”

这里的公主,指的是何晏的发妻金乡公主。金乡公主回娘家跟母亲哭诉说:何晏的恶行一天比一天更甚了,万一哪天出事儿了,可怎么办?结果沛王太妃冷笑着说:那你就不用再嫉妒何晏了。

乍一看,这段话说得好像是金乡公主替夫君担心,而其母在说风凉话。可细一琢磨,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问题就出在何晏岳母的这句话上,关键词是“妒”。金乡公主究竟在嫉妒什么,以至于沛王太妃会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呢?

根据金乡公主的描述,我们可知:何晏“为恶”的后果,是使其无法“保身”;而按照沛王太妃的说法,何晏不得保身的结果,是金乡公主“汝得无妒晏邪”。也就是说,如果何晏因为自己的“恶”丢了性命,金乡公主是得利的一方,不用再嫉妒了。

有人说,金乡公主嫉妒的会不会是何晏在外面养的女人呢?毕竟,何晏是风流才子,常在外头拈花惹草,引起老婆的嫉妒,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同类推荐
  • 新闯王

    新闯王

    你们的穿越都是为将为相,我的穿越却成了流民,命运何其不公?本想置身事外,但人和事推动着猪脚,一步步无奈加入到这改朝换代的历史洪流之中.主角也不是全能人物,敌人也不是猪一样的愚蠢.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不断跌倒爬起.这是一个斗智斗勇,忠诚与背叛纠结的热血传奇故事,给大家一个全新思路和全新感觉的明末天下
  •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可谓是近世纪以来史学界的一大异数,他的“大历史观”“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作者中肯地评述了汉元帝、成帝、哀帝时期后宫中的名女人,文风诙谐而不失客观,引用史料令人信服,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颇具厚重感,作品可读性很强,堪称“草根式论史”的又一力作。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

    《官家定律》《灰色生存》作者再掀文化历史波澜。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越级上访。守库小兵PK皇权:如何在监管重重的银库重地盗取官银,偷得朝廷亏空九百多万两?盛宣怀PK胡雪岩: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和商场的全面战争。封疆大吏PK京城小官:李鸿章、曾国藩等大官如何栽在小小书吏手里?官府PK土匪:只要你不在我的地盘犯事我就当看不见的官匪默契。地方官PK老百姓:一次大规模的官民对战是如何发生的?
  • 清朝的面孔

    清朝的面孔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本书列举了清朝顺治、雍正、康熙、乾隆等各代皇帝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从官场见闻,到帝王言行,从帝国花絮到朝廷政事,作者以科学、历史的角度,重新解读、评述了清代的代表性事件。
热门推荐
  • 残坠2号街:误恋酷千金

    残坠2号街:误恋酷千金

    她曾是人人敬仰的千金,现在沦落到卖报纸为生。却在考上格圣利学院后,慢慢露出了她的本性。打架造反成了她的习惯!她的性格令人着迷,她的身世令人难猜。一下子碰上七个帅男,呃……她是不是走桃花运了?这些感情是捉弄人,还是真心真意?当心逐渐沉沦,扯开的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伤疤……
  • 超级旺夫系统

    超级旺夫系统

    妞妞蜜新书《我见默少多有病》已经上传,欢迎入坑。重生成了先天不孕不育的肥婆,面对别扭傲娇又腹黑的瘸腿老公,钱串子事妈二合一的婆婆,还有80年代落后的农村生活,陈小橙表示鸭梨山大。意外得了个超级旺夫系统,据说赢得老公好感即可增送发家技能,变靓发家不是梦!睡在金山上当贵妇,soeasy!喂!这神马系统啊,总死机bug多闹的是哪样啊!还有,内开金矿的,闪开啦!人家想要的是白马王子,不是忠犬啊。。。。。。妞妞蜜书友普群:346251814;vip神豪财团群:543398142
  • 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

    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

    相传两千多年前,一个贫苦青年海菲在神的指引下,本书收录了常见《羊皮卷》范本的经典,得到秘密流传下来的经商致富秘籍,最终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人。这些秘籍书写在羊皮卷上,因此被称为“羊皮卷”。17部世界级成功宝典以各自的主题让《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处处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并照耀着生命的前程。但令人惋惜的是,同时融入了最新的励志好书,自海菲之后,再也没有人看到过这些神秘的羊皮卷。虽然那些神秘的羊皮卷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但是富有羊皮卷意义的书籍却从未消失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修魔

    修魔

    楚云,隐忍十年终于逃出魔窟,拜在落尘宗门下,却发现自己的体质根本不适合修炼正道功法。而一场惊天大变也正徐徐拉开帷幕,道将不存,何以安身,不若拿起屠刀,立地成魔!
  • 狂后乖乖让朕宠

    狂后乖乖让朕宠

    她是妖娆狠辣的魔宫宫主。杀公主,废皇后,夺位登基。他是身体孱弱的哑巴皇子。抢皇位,征四国,君临天下。他的人生目标:【宠她爱她,将天下最好的都给她!】太子、王爷都想来抢她?!笑话!!你能比我更宠她?!她的人生目标:【陪他伴他,他若为帝,她必为后!】公主、名妓都打他主意?!没问题!!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他们的共同格言;【天下人的死活与我何干,只要他(她)在我身边就好!】【片段一】“殿下,南海国那边怎么办?”“停止一切行动。”“什么?!”下属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南海国如今已经唾手可得,殿下竟然要在这个时候停止一切行动?!“忆夕想要,就给她吧。”神色间尽是宠溺。“可是..”“有问题?!”温柔如玉的声音,却有着无形的压力。“没..没有!”殿下的命令不容抗拒。他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说个“不”字。只是,那可是南海国啊,和东临一样称霸苍穹大陆的四国之一啊!【片段二】“皇上,臣有本启奏!”新进入朝堂的官员义正言辞。“噢?爱卿请说。”某男慵懒挑眉,懒懒应道。“皇后娘娘行事张扬,为人善妒。。。。”不知死活的官员喋喋不休的数落着某女的恶行,其他官员纷纷同情的看向他。“说完了?”某男看了一眼那官员,悠悠问道,“众位爱卿怎么看?”“启禀皇上,皇后娘娘贤德大方,母仪天下,这人居然敢诽谤皇后娘娘,臣等觉得应该将他派去流放!!”众大臣异口同声。“既然如此,就依众爱卿的意见吧。”某男懒懒的勾唇。从此之后,朝堂之上再无人敢说皇后娘娘一个“不”字。皇后娘娘是对的。如果皇后娘娘错了,请参照上一条!【片段三】“皇上,皇后娘娘把北漠的使者拦截了。”小太监慌慌张张的说道。“拦截了就拦截了!大惊小怪。”某男温雅的挑眉。“皇后娘娘命人把北漠使者的衣服都脱了!”小太监焦急万分。“只要忆夕高兴,随她怎么做。”某男随意应道。小太监此刻已经汗如雨下。北漠可是现在唯一可以和东临抗衡的国家了。这位北漠使者,身份可不一般啊!“可是皇上,北漠的使者是北漠天家的少主啊!”小太监不怕死的说道。“什么!?”某男终于有了反应,一瞬间就消失在小太监面前。剩下的小太监一脸石化。他听见皇上消失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居然是男人!!”可是,这好像不是重点吧。【片段四】“娘亲,有人欺负凤儿!”某只小包子露出可怜兮兮的表情,拉着某女说道。
  •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2:替天行道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2:替天行道

    与刘慈欣齐名的当代科幻名家。12次斩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1997年国际科幻大会银河奖得主。2010年世界华人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奖得主。迄今为止最全版本——王晋康最经典科幻小说精选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甚至卷入“乌台诗案”的困局,但他不改一心为民的政治理想,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继欧阳修成为第二个“文坛宗主”,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该书主要讲到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她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直至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