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波澜壮阔。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到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集团化策略,到2001年入世时的不安和狂躁,中国新闻媒体一边摸石头,一边过急流,发展到今天,也到了一个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历史新阶段。如果说,21世纪的头五年我们还满脑子都是如何做大做强抵御“列强”的焦虑,那么,21世纪的后五年则不仅是做大做强的命题,还有走出国门真正“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听到中国人声音的期许和自豪。可以说,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新闻业面对的最具感召力的历史使命。
凭借2003年伊拉克战争报道而在西方垄断的国际新闻市场上大获成功的阿拉伯半岛电视台(AlJazeera)为中国新闻业同行“走出去”带来了精神鼓舞,而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为媒体“走出去”带来了扎实的物质保障。在欧美各大新闻机构因金融危机考虑裁员考虑降低费用节约成本的时候,中国国家级媒体则不断在海外扩张,掀起“走出去”的中国浪潮。这场由政府主导的“走出去”战役最终成效几何还有待观察,但中国新闻媒体却不能不在扩张的狂欢过程中认真思考自身存在的严峻问题。
在新华社做记者的几年让我有充分的时间了解中国新闻媒体的运作机理,随后几年我在课余为第一家常驻重庆的西方电视新闻机构工作的机会又让我能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和思考中国新闻媒体面临的问题,而大学新闻学教师的职业身份又能够让我冷静、客观、科学地分析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并最终确证的那些问题和困难。
中国新闻业的变革显然不是孤立的,它是中国当代历史发展中的一环,也是世界新闻业发展的一个部分。忘记这点,我们所有的观察和思考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所有的结论也就会因为缺乏历史的语境和现实的宏观背景而毫无意义。正如阿拉伯半岛电视台的成功一样,如果看不到其背后对新闻业本质的努力把握和国际间新闻自由流通理念的支撑,我们所有的分析都只不过是缺乏灵魂的技术灵光,一闪即逝。
本书结合最近十年来中国新闻界出现的热点和争议案例,在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的框架下展开分析和批判。第一章以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为例,指出中国媒体当前存在乘人之危、先行审判、报道侵权、严肃罪案报道娱乐化和媒体霸权显现等五宗“罪”。第二章结合案例,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主流媒体影响力减弱甚至消失、媒体警示功能丧失、虚假新闻泛滥、为商业炒作而不惜放弃核证职责等当前中国新闻业改革必须解决的严重问题。第三章分别从公共利益、隐私权侵犯和新闻职业道德等三个层面解剖这些问题和现象产生的根源。第四章从经济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围绕新闻从业者这个主体,从传统的通讯员制度、当今的新闻线人职业和西方新闻界的自由撰稿人制度等三个维度入手,深度探讨了中国新闻业发展的特有语境。第五章从社会责任理论的建构、社会责任外部制衡机制的建立、客观性原则的把握和新闻学核心的认识等方面层层递进,最终展开论述新闻记者专业主义素养对中国新闻业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这样的一本学术专着就可以一劳永逸彻底解决的。正如作者在本书结束时所说的那样:“在政治控制趋紧和市场利益强大诱惑的双重困境下,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大陆的变异和转向说明的并非是这一西方‘舶来品’不服水土,而恰恰是大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需要做系统而深入的改造,从媒体内部到外部培养起新闻专业主义孕育、产生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当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大陆复杂而迥异的社会环境下得以再生的时候,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才能真正拥有承担起其社会责任的能力。”这种系统而深入的改造,是本书寄予的一个愿望,也是众多新闻人毕生的诉求,更是一名大学新闻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韧
2013年5月8日完稿于西南政法大学毓秀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