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的最后一个新年,我决定带林晓更回家,这也是我第一次带女孩回家。我爸妈一听说大儿子要带女朋友上门了,心中都说不出的高兴,老两口为此特意把白发染回了黑色,还把20寸的彩电换成了29寸的。
“你爸妈都爱吃什么啊?”林晓更问我。
“我妈爱吃火锅,我爸爱吃红烧肉。”
“那咱们多买点好吃的给你家里吧,我这有钱。”
“不用了,给我爸买两瓶酒就行了。咱现在都是花父母的钱,赶明儿毕业了自己赚钱了再买好的补上。”
“那好吧,听你的。哦对了,你说我去你家该穿什么衣服啊?那我脸上的小雀斑怎么办啊?我的眼睛不够大能行吗?你妈会喜欢我吗?”
“林晓更,你想那么多干吗啊?”
“人家害怕,没心理准备呀,你说你父母会不会嫌我不漂亮,嫌我不会说话什么的?”
“不会的,傻瓜,回家只是见个面而已,没那么严重。”
“那我也紧张啊,反正你以后不许不要我,反正以后你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你真粘人啊你,你干脆把我捏成一团塞进你口袋里得了。”
“反正我不管,你给我听好了,我一定要出现在你家的户口本上,做不成你老婆,我就当你后妈。就这么定了!哈哈!”
回家那天,下了大雪。火车一路奔驰在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中,我们靠在一起,望着车窗外面。雪实在太大了,窗外的景物都已经分辨不清了,连车站的建筑物也看不见了。林晓更在结冰的车窗上哈了一口气,然后用手指擦出了一小块玻璃,看得出来,此时的她既兴奋又紧张。
终于快到家了,火车晚点了十多分钟。
下了火车,大雪封道,寒风凛冽,站台的空气里充满了煤灰和机油的气味。从人行天桥望过去,前营镇各家各户张灯结彩,一群孩子伴着零星的鞭炮声在街角嬉闹。我和林晓更手牵着手,一步一步,像两个圆圆的火球一样走近了我日思夜想的家门。
母亲提前煮好了猪肉馅儿饺子,刚刚从锅里捞出来。在厨房的火炉上,父亲的宝贝酒壶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见我们进来,他俩都愣了一下。
“爸妈,我介绍一下,这是我女朋友。”我拉着林晓更的手说。
“阿姨好!我是晓更。”林晓更微笑着回答。
“照片上见过,真人比照片还好看呐。快快,快进屋吧,进屋说!”
母亲的话让林晓更有点不好意思,她拽着我的衣角,傻傻地笑着。
“外边挺冷的吧,瞧这小脸冻得。”母亲轻轻地拍了拍林晓更。
“没事儿阿姨,不冷不冷。”林晓更回应着。
绕过雾气弥漫的灶间,走进西屋,林晓更第一次坐到了炕上。炕面上,堆满了红纸、细铁丝和十来个已经扎好和几个待扎的灯笼骨架,父亲穿了一身新衣服,靠坐在炕头,边咳嗽边扎制着小灯笼。
“爸!这是我给你买的酒。”我脱下羽绒服抬手把两瓶酒放到了桌子上。
父亲这几年真的老了不少,比以前更寡言少语了。和以前家里来客人一样,父亲负责骑自行车到市场买肉,他一辈子只去一家店买肉,那家店的大爷在肉联厂上班,所以总能搞到新鲜的猪头,每到过年过节父亲常常会把整只猪头用自行车驮回来。
父亲看了看我说:“儿子,你看你又瘦了,今儿你妈做了好多吃的,赶紧好好补一补。”
晚饭的时候,看到父母和女朋友其乐融融坐在一起,我突然对家庭生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向往。饭桌上,我妈一个劲儿地给林晓更夹螃蟹大腿儿,林晓更也不好意思不吃,晚饭我俩都吃得挺多的。其实想想不管在外面吃得多好,回到家还是觉得家里做的饭菜最香。
“妈,你别夹了,林晓更不能吃太多,她在减肥呢。”我喊了一声。
“这孩子,说啥话呢,这么瘦还减啥肥呀,大冬天的吃火锅热乎热乎多好啊,来来来,听阿姨的多吃点。”
“谢谢阿姨,我自己来就行了。”林晓更站起来不好意思地笑。
“你和彭锦处多久了啊,有一年了吧。”母亲微笑着看着林晓更。
“一年多了。”
“咋样?你爸妈身体都还好吧?”
“都挺好的。”林晓更点点头。
“那给我们带个好啊。”
“好的,阿姨您别老给我夹菜啊,您也吃啊。”
“好好,那啥,晓更姑娘啊!我们这镇上不像大城市啥都有,不知道你适应不适应,你想吃啥就跟阿姨说,阿姨给你做。到这儿了你可千万别见外啊,就当是回自己家了。”
“妈!你赶紧吃吧,别唠叨啦,人家也没见外啊。”我小声说。
母亲瞪了我一眼,继续说:“我们家彭锦平时在沈阳也不爱回来,就剩我和他爸两口人,平时也挺节俭的,但家里啥都不缺,门口新开的小超市,想吃啥都有。”
“阿姨,您太客气了,是我给您添麻烦了,也没给您买什么,怪不好的。”林晓更的表情有点紧张。
“傻孩子,咋还说这话呢,这冰天雪地的,来一回多不容易,来了就多住几天吧。”
“妈,我过几天学校还有事呢,下回吧,有的是机会啊。”我插了一句。
“也是,学校的事不能耽误,反正这回你也认识门儿了,以后没事就来呗。等明儿你们放暑假啥的再过来,院儿里的李子树杏树都该熟了,咱一边摘一边吃。”母亲微笑着看着林晓更。
“好啊好啊,阿姨您放心吧,以后我会常来的,反正离得也不太远。”
“对了,回头让彭锦带你去他奶奶家看看吧,他奶奶一听大孙子带对象回来了,高兴得都睡不着觉。”
说完母亲叹了口气又继续说道:“人老了,活着不就为了有个盼头吗?明儿个我和你爸老了也一样。”
“赶明儿个你们老了,我养活你们,接你们去大城市过好日子,放心吧。”我说得斩钉截铁。
“得了吧,我们可不敢想,指望你养啊,我俩恐怕等不到那天了。”
“妈,你看你说的,咋对我一点信心都没有啊。”
“彭锦啊,你都这么大了,我们做家长的也管不了。现在我和你爸身体都还行,唯一担心的就是你毕业工作的事,你要是能找到稳定的工作,我和你爸也就省心了。”
“阿姨,您放心吧,彭锦挺有自己的想法,他肯定能找到工作,我爸爸那边有关系还能帮上他。”林晓更插了一句。
“不用帮,我不想靠别人,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这还没毕业呢,说那么远干啥。赶紧吃火锅吧,一会儿该凉了。”我边说边给母亲夹菜。
“你看这孩子,一说正经事就来脾气,就跟家里耍能耐。”母亲冲我摇了摇头。
“妈!赶紧吃饭吧,别叨叨了,一天到晚就知道唠叨。”
“我和你爸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怎么着?现在翅膀硬了?嫌我们烦了是不是?”
“我不是那意思,你看你老瞎琢磨啥啊。”
“反正啊,路是你自己选的,你自己愿意咋走就咋走吧,我现在也懒得说你。”
“懒得说你还说!妈,你说我不回家你没事老往学校打电话,我一回家你就说我这说我那的。”
“彭有长,你看见没,这就是你养的儿子。得了得了,我不说了,我看电视去。”母亲使劲瞪了我一眼。
在家的最后一天,我和父母单独谈了很长时间,我感觉到他们对林晓更的印象还挺好的。父亲虽然不太会说话,但从他的表情上能看得出他内心是很认同的,自己的儿子把沈阳的女朋友领回来了,或许以后就成准儿媳了,估计换了谁谁都会高兴的。
母亲摸着我的头说:“彭锦,林晓更这孩子不错,我和你爸觉得挺好的,大城市的孩子娇气点也是正常的。你要好好对人家。”
“妈!我知道,您别操心了,我自己心里有数。”
“你可别怪妈唠叨啊,我总觉得人家林晓更家庭条件挺好的,咱家是高攀了,俗话不是说门当户对吗,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但是人家家长那边怎么想,到底啥意思,咱也不知道。”
“妈!你咋老想那么远呢,不就是来咱家看看认认门吗,以后的事你就别管啦。”
“我不管谁管啊,我管你还不听呢,你以后上班挣钱了也是,别老想着自己。俩人相处不是那么简单的,我和你爸都是过来人,我说太多你也不爱听,你都这么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多想着点啊。”
“妈,我都知道。”
“我看电视上说现在毕业找工作都挺难的,没钱没关系都不好找,但咱家里的条件什么样儿你也了解,找工作的事家里确实帮不上你什么。要是林晓更父亲那边能帮你说上话也挺好,你好好表现表现,不管咋样这也多条门路不是吗。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那句话,到了社会上就得靠自己,塌塌实实的,做什么事机灵点,自己争点儿气。”
“好了好了,妈,道理我都明白,你自己儿子啥样你还不知道啊,我心里有数。”
林晓更在我家里一共待了三天,我觉得三天是正好的时间,少一天会觉得热乎劲还没过,多一天又会觉得乏味单调。林晓更虽然有时候挺倔强,但见谁都特亲近。我妈还把我小时候穿过的小毛衣翻出来给她看,她拿着就往我身上比量,然后使劲地大笑,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瞧瞧这孩子,长得也太快了。
2
我和林晓更一起坐三轮车去看奶奶。镇西的街道很干净,商店里在放东北二人转“小拜年”,散步的老人们在阳光下走走停停,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一些少先队员在街边欢快地扫着雪。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小的时候她总是念叨着大孙子长大孙子短的。爷爷去世后奶奶就一直一个人住,我父亲和叔叔都想接她过去,但奶奶说老房子住习惯了,那里有爷爷的影子,要守着爷爷,不想走。
这几年,和奶奶关系好的几个老太太都走得差不多了,没走的也都躺床上出不了屋门了,现在再没什么人陪她聊天遛弯儿了。但奶奶一个人很知足,身体也很好,七十多岁了还自己洗衣服做饭,偶尔还做点针线活儿。
奶奶的衣柜里有一个铁箱子,箱子里装着她和爷爷年轻时候的相册,很多个夜晚奶奶伴着钟表空荡荡的回响,翻着自己和儿孙们的照片,安静地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中。
到了奶奶家,我一进门就喊了一声:“奶奶,奶奶,你大孙子来看你啦!”
“哎哟,是小锦吗?我的大孙子啊,你怎么才回来啊?”说完奶奶就哭了,她拉着我的手小声问我:“这姑娘是谁啊?”
“奶奶,这是您未来的孙媳妇啊。”
奶奶认真地看着林晓更,回过身又抹了一把眼泪。
进屋之后,奶奶招呼我俩盘腿坐在炕上:“炕头热乎,姑娘,来来,坐炕头来啊。”
林晓更不好意思地嘻嘻一笑,她从小到大从来没盘腿在炕上坐过,但还是硬盘着腿坐下了。我冲她傻傻地乐着,她细长的睫毛在搞怪地抖动,就像一尾刚出水的小金鱼。
坐了没一会儿,她趴在我耳边嘀咕了一句:“彭锦,我不行了。”
“怎么了?”
她看了看奶奶,红着脸小声跟我说:“这炕头也太热了,我的屁股都快烤麻了。”
“那你下地走动走动,跺跺脚就好了。”我把她的靴子拿到了炕沿下边。
奶奶疑惑地问我:“这孩子咋了啊?炕头不热乎吗?”
我笑着说:“奶奶,她腿麻了,下地走两步。”
“大城市的孩子来我们小地方不习惯吧?”奶奶看着林晓更问。
“还行,挺习惯的,就是……就是炕头有点热。”林晓更一边跺脚一边说。
“你们年轻人啊可能睡床睡习惯了,我就不行,床太软,我一去你们城里啊就睡不着。”
“奶奶,您那是在家睡惯了,您都睡一辈子了,这屋的炕都跟您有感情了。”
“可不是吗,金窝银窝也不如自己的狗窝啊,等你们俩成家以后就知道了。”
听了奶奶的话,我和林晓更甜蜜地对视了一眼。
“彭锦,这张照片奶奶照得真好看啊,旁边的是你爷爷吗?”林晓更指着墙上的一个相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