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700000008

第8章 借力打力,巧借外力消解自己的压力(1)

1.借用外力,才能在乱世中不被打倒

一个人要想让别人扶持自己,就得让别人感觉到自己是其安全的保障,而不是一个威胁。所以,别人的危机,就会成为自己发展的机遇。

李鸿章是个很懂得利用这样机遇的人。闻名遐迩的淮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建立起来的。

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进入尾声,这时,上海被围,江南豪绅地主为了免遭灭顶之灾,一方面筹备“中外会防局”,依赖西方雇佣军保护上海;另一方面又派出钱鼎铭等为代表,前往安庆请曾国藩派援兵。

上海需要有人解围,但曾国藩这边在兵力上却捉襟见肘。曾国藩最初想派曾国荃领兵东援,但曾国荃一心要攻下天京,建立首功,而不愿往。随后,曾国藩又函请湘军宿将陈士杰出山,但陈亦以“母老”力辞,曾国藩最后转商于李鸿章,李鸿章欣然应命,于是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

淮军的建立,上海富商出钱,曾国藩不仅亲自制定营规,还给了李鸿章一大批军官,帮助李鸿章训练队伍。李鸿章建立淮军,自己基本上没出多少力,完全是应别人的要求,在别人的“无私”帮助下建立的。

淮军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建立的,但淮军最终却没有因为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而裁撤,相反,李鸿章借朝廷对曾国藩的猜忌,同时,因为当时捻军横行北方,在曾国藩裁撤湘军的同时,李鸿章不但没有裁撤淮军,反而利用这个机会,大大扩充了淮军的实力。

可以说,正是曾国藩裁撤湘军,给了李鸿章的淮军第二次崛起的机会。曾国藩之所以裁撤湘军,也是出于不得已。清朝入关时,“八旗”兵、“绿营”军横扫中原,马踏江南。占领中原后,他们是军政合一的统治阶层。“八旗子弟”在清中叶开始腐朽,被太平军一冲而垮。这时候,曾国藩、李鸿章领湖南、安徽地方民兵性质的“团练”,英勇作战,最终力挽狂澜,攻占“天京”,成为能够救清朝于不亡的主力军。

从“无湘(淮)不成军”的现实看,剿灭“太平天国”以后,清王朝的依靠力量已经从满人八旗贵族阶层,全面转移到汉人地方士绅群体。大量汉族官员充作封疆大吏,更有像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功臣”进入中央决策层。军事上,西太后和光绪皇帝更是不得已地将防务大权向湘、淮军拱手相让。这对“孤儿寡母”几乎全是靠宫内外的一大群汉族官员士绅维持。问政于汉人,这固然是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基础,但也是清朝满族人最放心不下的一个心病。

乾隆以后已经渐渐消弭的满汉矛盾,在光绪年间又以非常微妙的方式潜滋暗长起来。满朝文武,除了大群的江南读书人之外,又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湖南、安徽将军。最高阶层的满族统治者最担心的就是,汉族大员们会不会有朝一日合起劲来推翻满清,建立自己的王朝。

改朝换代,汉族人当皇帝,这个话题,湘军大营里也不是没有议论过。据《清代野史》记载,当时曾国藩手下悍将彭玉麟攻克安徽,他列队江边,迎接曾国藩沿江东下。船未靠岸,就差仆人递上一封无头无尾的密信,内只十二字:“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据说当时曾国藩说的是:“不成话,不成话,雪琴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把信撕碎了,吞咽了下肚。湖南人劝曾国藩当皇帝,不止一人。湖南文人王闿运和曾国藩谊兼师友。一日在大营中,两人隔案对谈,王闿运曾劝曾国藩自己当皇帝。据传曾国藩当时顾左右而言他,而帐中人事后在曾国藩积尘的案桌上,发现用手指写满了“妄”字。曾国藩不敢称帝,但他的手下将领们却不甘心,这种声音终究传到了北京。

曾国藩从湘军中分兵,在上海建立淮军,树立安徽人李鸿章的威信,就有减轻西太后对他猜忌的意思。而慈禧为了打击湘军的势力,更是极力提拔李鸿章。

自己的发展,一定要让别人感到舒服,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的帮助,而不是打压。李鸿章巧妙利用曾国藩跟朝廷的矛盾,不仅让自己避免了兔死狗烹的命运,还借机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李鸿章后来建立北洋海军,同样也是巧妙利用了中外矛盾,尤其是利用了中日之间的矛盾。

近代中国海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李鸿章协助曾国藩同太平军作战时期。那时他成为熟悉军事的专家,并且认识到拥有一支海军的重要性。

1864年10月,太平军即将被完全平定之时,朝野上下在历年内乱外侮之后正庆贺升平可期,李鸿章却另有想法。他忧心忡忡。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写道:“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中国)无以扼其气焰。”他感到,“当时兵将靖内患或有余,御外侮则不足。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绿营旧规,抱火积薪,可危实甚”。在李鸿章看来,军力是关系到“立国之根基,驭夷之枢纽。今昔情势不同,决不可狃于祖宗成法”。

李鸿章在1870年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以后,他比以前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被凶恶的敌人环伺,国家处于危急之中。尤其是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更使他相信日本穷兵黩武,对中国的野心更甚于西方国家的威胁。西方国家虽然侵略成性,但距离尚远,而日本近在户庭,随时可以伺机侵略。他相信日本“诚为中国永远大患”。

李鸿章的观点得到了文祥、沈葆桢等人的支持。朝廷最终认识到了日本的威胁,于是,以日本为假想敌并建立中国海军的想法得到了支持。

1875年5月他受权督办北洋海防,在以后十余年中,费银几百万两,为北洋海军购置各种类型的战船,包括铁甲舰、巡洋舰和鱼雷艇等。

淮系集团对整个中国的政治格局有深远的影响,袁世凯曾是李鸿章这个集团里的一个核心成员,他在李鸿章逝世之后又发展起了自己的一个北洋集团。而北洋集团不仅干掉了清政府,还一直影响了中国此后几十年政治格局的走向。

“乱世出英雄”,在某些人看来的灾难,总是某些人可以利用的机会。在矛盾最激烈的时候,有些人等待着被灭亡,有些人则借机崛起。

李鸿章一直处在各种矛盾的核心,而他也巧妙利用这些矛盾,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最终成为晚清政坛的“常青树”。

2.长袖善舞,才能在夹缝中屹立不倒

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把中国赔得精光,而北洋海军的覆灭,让李鸿章也输掉了老本。这时的清政府跟李鸿章都已经没有了与外国列强抗衡的资本。

但李鸿章还是没有灰心。既然已经没有内力可恃,那就靠他的外交手段了。英、美、法、德、俄诸列强中,合纵连横,他最想依靠的是美国。在他看来,用中美关系牵制中日、中英、中俄等关系,是一项比较可行的方案。美国的对华政策,对中国最为有利。当时的日本、俄国、德国、法国甚至英国,都或明或暗地提出了分割中国领土的要求,只有美国强烈反对领土占领。

其实,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就不露痕迹地建立了与美国较为亲近的关系。

1879年春,已卸任的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来华游历,这时中日两国正因琉球问题争得不可开交。在日本毫不讲理、咄咄逼人的压迫下,中方则尽一切可能挽回局面,由于格兰特访华后还要到日本游历,于是恭亲王奕和李鸿章与他见面时,先后都请格兰特到日本后从中调停,这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吧。对此要求,格兰特表示愿意一试。

格兰特于七月四日到达东京,由随员杨约翰同日本官员接触,调停琉球问题。七月十四日,何如璋派此时任驻日参赞的黄遵宪将琉球事件始末文卷译送格兰特,格兰特阅后认为中国理由充足,要杨约翰与日方讨论。经过一番了解,杨约翰认为日本国内有一股强硬势力难以妥协,而且准备与中国作战,遂写信给李鸿章,要李对此有所准备,提醒中国应当改革自强。

虽然格兰特的调停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过,也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在国际社会中还是乐于帮助中国的。

1896年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年份,这一年,由于李鸿章的访美,美国举国谈论中国。李鸿章在历次清朝访美官员中级别最高,《纽约时报》连篇累牍报道中国事务,改变一贯奉行的“孤立主义”外交,重视中国,积极介入中国事务。以前,美国人认为美洲已经够大了,不必去管外国的事。至于更加遥远的中国,只有在喝早茶时,才会想那是一个种茶叶的国度。李鸿章的访问,掀起舆论。

当李鸿章乘坐的客轮到达纽约港时,美国海军最强大的舰队依次列阵港湾,鸣炮致敬以欢迎大清国的重臣。当时四面人山人海,汽船、拖船、汽艇都载满了欢迎人群,连大银行家摩根的私人汽艇也来了,主桅挂满色彩缤纷的飘带。《纽约时报》说:“人们都想一睹大清国总理大臣的风采,因为此人统治的人口比全欧洲君主们所统治的人口的总和还多。”

美国东部陆军司令卢杰将军身穿礼服,佩着绶带,率着部下登舰迎接中国贵宾,“欢迎你的来访!”李鸿章鞠躬表示谢意。卢杰将军说李鸿章越洋来美国“就像一个国际大家庭的大哥哥探访远方的弟弟”。

李鸿章给美国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他的面庞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慈祥表情,他双眼明亮,闪烁着睿智的光彩,目光里包含了幽默和机智。他戴着一副老式的硬框眼镜,颧骨高而不瘦,黝黑的皮肤看上去显得很健康……他从不显得傲慢。他是那种从不向他人提出什么要求,但又总能获得满足的人。他能很轻松地与人交谈,而又不会使与他交谈的人感到紧张……他对妇女尤其礼貌,也很喜爱儿童。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这位贵宾的举动非常令人感动,他很虔诚地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他的这一告别仪式使他的随从人员和美方陪同人员始料不及。然而这却是饱含敬意的最真诚的悼词和最意味深长的告别:‘别了,我的兄弟!’”

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博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在义和团运动中,面对义和团的暴力攻击,美国政府不仅肩负保护自己公民生命财产的责任,同时给自己加上了保护中国领土完整的义务。

对于列强瓜分中国,美国一贯站在同情中国的立场;对于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和在教民冲突中的蛮横无理,美国也明确站在中国一边。

针对美中之间在义和团问题上的矛盾,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表示:“美国一向是,现在仍然是中国的好朋友,希望中国繁荣昌盛,但是目前更为决定性的是维护所有美国公民和基督徒在协定上的权利。”说白了,美国支援中国不是无条件的,中国必须遵守过去协定上的规则。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根本前提。

康格表示“美国希望支援中国政府对违反协定的暴行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美国愿意这样做,这不仅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也是为了中国人民自己的利益,这个国家的政府目前正遭到不法组织的威胁……”。

康格在这次会晤中委婉而明确地阐述了三个观点:一、由于义和团持续的暴虐行为,美国可能被迫转换以往在列强与中国之间的既定选择;二、美国必须为自己的在华生命财产而提请清政府解决问题;三、为了美国也为了中国,美国愿意帮助清政府履行协约义务。

清政府对外宣战之前,英国一度向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古德纳扬言要占领江阴炮台、江南造船厂和整个吴淞地区。英国人此举是试探美国的反应。但是两江总督刘坤一得知此讯,秘密派遣美国人福开森(J.C.Furguson)与古德纳疏通,报告美国政府,请求美国设法制止。刘坤一同时调兵遣将,决心武力抵抗。即便没有刘坤一的请求,美国也不会支持英国的做法。英国见状,权衡利弊,终于知难而止。

为了遏制列强进一步借口镇压义和团之乱瓜分中国的野心,美国在中断与北京联系,不知公使馆人员死活的情况下,于七月三日经驻外使馆向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西班牙、荷兰和葡萄牙发出通牒,再度申明门户开放政策。这次照会,除了强调要保护美国在华生命财产,同时强调要维护与中国历来的和平关系。

美国不仅没有与中国政府反目为仇,相反,为了遏制其他列强蠢蠢欲动的野心,美国强硬申明“要保护中国领土与管理完整”,“维护世界各国与完整的中华帝国(之间)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

李鸿章访美终于得到了回报,美国在大清国和李鸿章最艰难的时候,帮了他们一把,让他们终于颤颤巍巍地站住了,没有倒下。

当强敌环伺的时候,最好最明智的策略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让列强先斗起来。李鸿章是挑动列强争斗的好手,虽然他的策略屡屡遭到国内那些目光短浅的人的破坏而大打折扣,但在那个敌强我弱甚至任人宰割的年代,借助外部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古老的道理,多数人都懂,但很少有人能用到李鸿章这样纯熟了。

3.懂得以恶治恶,才能在强压下不乱方寸

晚清的政府如果是一块肥肉,列强就是饿狼,谁都想在清政府身上咬一口。清政府无还手之力,只有寄希望于列强之间能打起来,这样就可以减轻它们加在清政府身上的压力了。

甲午海战之后,这种形式更为明显,而为了夺取在华利益,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更突出。

甲午海战之后,日本取得了巨大的在华利益,这大大刺激了其他列强的神经。西方列强与中国的关系,在中日之战前,不过传教和通商二事,到了战后关系已紧密,难舍难分,中国的利益得失也关乎列强的得益得失。甲午海战前,中国曾请求俄国调停,日本战胜之后,因为不愿看到日本在东北得势,然后威胁俄国,俄国也愿意替中国讨回辽东。联俄抗日,已经成为当时清政府多数人的想法。两江总督张之洞电奏朝廷:

“若以赂倭者转而赂俄,所失不及其半,即可转败为胜。唯有恳请饬总署及出使大臣,急与俄国商订密约,如肯助我攻倭,胁倭尽废全约,即酌量划分新疆之地,或南路回疆数城,或北路数城以酬之,许以推广商务,如英人肯助我,报酬亦同……”

清廷其时方寸已乱,就同意请求俄国干涉。

先是俄国公使库曼先后照会英、法、美、德、意、奥、比、葡、荷等国,就辽东半岛割让问题影响清帝国首都安全,进而影响各国在华利益为由发出抗议。

由于俄国拉拢了法国和德国,三国抱团后其强大的力量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抗衡它们。因此俄国的提议得到了除英国之外的所有列强国家的精神支持,英国虽然拒绝,但是选择了中立,因为英国实在不敢同时得罪三国。

这样一来,俄国取得了国际列强们的支持和默许,联合法国和德国一起向日本外务省提出备忘录。

同类推荐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20年来,1965年9月出生,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失去右臂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尼采大传

    尼采大传

    法国作家丹尼尔·哈列维,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亲友们对尼采的回忆进行整理,于1909年创作出了《尼采大传》一书,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对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述。本书所依据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热门推荐
  • 全球性博弈

    全球性博弈

    在这种基调的基础上对中国和国际进行了全方面的透彻解读。中国篇中,本书以人性讨论为基准,作者针对中国国情,详细深入地剖析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科技,分别研究了中国以及国际社会中的典型国家,文化体育等等诸多问题,在未来,重点分析了大量时代性问题,现在,过去三种层次的透视中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中国。国际篇中,作者详细讲述了美、日、俄、新、韩、印等国,使读者对中国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让读者对全球化的本质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给全书奠定了一个哲学伦理的基调。作者以人性的讨论开篇,对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基本国情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挖掘和阐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全球化的过程
  • 毒诱天下:独宠妖孽妃

    毒诱天下:独宠妖孽妃

    (腹黑对上腹黑,强大与强大的碰撞)艾凝儿,21世纪的黑道大小姐。容貌绝美,慵懒腹黑。一身医术,一手毒术。唯一不会的是武。一朝穿越。不会武的她将用什么在这个尚武的世界掀起一番惊涛骇浪,谱写出一曲怎样的乱世华章?医术是她自保的武器,毒术是她报复的手段。
  • 渡情,何以忘?

    渡情,何以忘?

    这是一篇都市里多人之间恩怨的开端,是男女主人公之间情的抉择,是商场间的明争暗斗,是家族间的旧怨。这一系列的是是非非都来源于追求都市间的名、利、权势,在这场恩怨情仇中谁会是谁的牺牲品;在爱情情感中谁对谁是真心?是利用?是阴谋?是报复?还是...
  • 武林外史后续

    武林外史后续

    如果把沈浪当成是赌注,也只能有一个结局,让白飞飞和朱七七来一场公平的PK,那么最后,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结局,拥有沈浪的人将会是谁?,即使不是你想看到的那种!当我看到白飞飞倒在沈浪的怀中慢慢地死去;当我看到宋离愁眉紧锁;当我看到最终沈浪和朱七七在一起时。一切都好像结束了,一切又都好像是一个新的开始
  •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在逃皇后迷情记

    在逃皇后迷情记

    他自小在深宫之中长大的皇子,卧薪尝胆,机关算尽,一夕夺得皇位。铁腕除乱臣,灭叛党,巩固皇权。大权在握,认识了她,一夕成婚,原以为可以幸福得过一世,可他终究留不住她,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守却那么难……他是皇室遗失在宫外的孩子,十岁那年,遇上她。匆匆一聚,转首天各一方。再见时,他是十五岁的少年将军,铁蹄所到之处无人不闻风丧胆,她却已嫁为人妇,身心疲惫。为了她,他十六岁官拜丞相,企图登上王位,只为了与她双宿双飞……她,一个来自现代的平凡到骨子里的女人,一次意外来到赤色大陆,从此走上一个不再平凡的坎坷之途。在这铮铮爱意中,她勘不破生死,在这无间的地狱中,她没有救赎,没有皈依。
  • 无夏之年

    无夏之年

    家世显赫,精明强干,看似无所不能的她,说到底,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女生而已。她的伤悲与无奈,脆弱,只能被爱她的人窥见,却无法涉足。他是她年少时的梦,他是她信赖的兄长,她是她永不能舍弃的知己。而他,将她放在何种位置?修罗,也有泪。
  • 特色莲藕

    特色莲藕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种植特色莲藕的一些基本知识。
  • 天降神山

    天降神山

    雷光闪烁之际,从天降下一山,被世人唤为神山。山为何而降?来自哪里?又要去哪里?天际之上,主宰突然自我沉睡。这又是为何?看主人公凌云天是如何踏上强者之路,一一解开这些谜团
  • 黛玉别嫁

    黛玉别嫁

    她是极道之主,她是竹魂精灵,今生,她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黛玉。既然她是黛玉,那么她的黛玉她做主,不需别人来主宰。美玉虽好,却不是她需要。将军虽宠,不是她追求。他虽然狠绝,却是她并肩同行之人。这又是一个不同的妹妹故事,有点混淆历史,因此不做历史考证,请不要随便拿历史来比较,谢谢!***推荐好友作品*******泪语忧谭《红楼之凰求玉》落叶孤单《七日皇后》铃兰轻声《水玉梦醉红楼情》长河晨日《红楼梦断之大漠潇湘》断崖《红楼之倾尽天下》心随碧草《红楼一梦之千古情痴》***推荐其他类型作品*****沐血夜《凤麟》君幻凤《凤破苍穹》莲子儿《错惹贼妃》孤月如我《绝煞弃女》轨迹图图《邪帝冷妻》凤舞阁主《白发魔姬》慕容雪馨《魅夜罂粟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