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200000012

第12章 上篇 让沟通更有效 (1)

怎样和孩子讲道理?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驳父母半天。

其实,孩子决不是听不懂道理,只是父母没有掌握好说道理的方法。别说孩子,成年人也不喜欢坐在台下听领导做报告,往往边听边想:“又是一通大道理!”怎样把“大道理”讲活了,下面教你几招。

●在比较中明道理

父母想让孩子接受一个新观念,不妨把它与孩子脑子里已经接受的“旧观念”做个比较,用事实说话。这样,孩子自然心服口服。

王帆是这样接受了爸爸的“运筹学”理论的:

一天,爸爸把王帆叫到身边问:“你知道什么叫‘运筹学’吗?”“‘运筹学’?不知道,说来听听!”爸爸说:“那好,我们先来做个试验!”听说做试验,孩子来了情绪:“什么试验?”“煮方便面!”说着,爸爸从柜中拿出两包方便面,递给王帆一包:“看谁煮得快!”“啊!小菜儿,我天天煮,起码比你熟练!”王帆一边说,一边找剪刀剪开方便面袋子,再烧水。爸爸正好和他相反,先烧水,再来剪袋子。结果是爸爸比儿子快了1分钟。爸爸得意地笑道:“看到了吧,我只不过是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剪袋子,就比你快了1分钟,这就叫‘运筹学’!”孩子有些不服,就省了1分钟,也叫个“学”?

爸爸开始循循善诱:“你还记得爸爸上次接的那个工程吗?”“记得,就是那个提前3个月完成的工程吧。大家都很佩服你的。”“对,就是那个工程,预期要2年完成,光备料大概需要1年时间。可这个工程建起来,工作日要1年半,如果照你煮方便面的方法,那么就耽误了半年工期,那厂子和国家的损失都很大的。”

“噢,我知道了!”孩子顿时明白了,“你一定是先备了3个月的料就开工,然后边施工边备料,对不对?”“对,对极了!”爸爸十分高兴。

从此后,王帆对运筹学越来越感兴趣,而且有意识地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在做事前总是先策划一下,合理安排。这样,干起来有条不紊,每天的任务,总能提前完成。每门功课,学得精而不厌。每办一件事,可以说是事半而功倍!

●用科学依据说服孩子

直接让孩子干这干那,孩子难得信服,但给自己的意见加上科学的根据,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位母亲最头疼的是孩子挑食,不肯吃蔬菜。一天吃饭时,餐桌上有碟儿子深恶痛绝的胡萝卜,孩子当然连筷子也不伸。母亲忽然灵机一动,故意叹息着对儿子说:“你不吃这么有营养的菜,真是太可惜。你知不知道?胡萝卜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人要是缺了维生素A,就会影响视力,严重的话到了晚上眼睛就会看不见东西。”儿子不懂什么维生素A,但对晚上看不见东西却大为恐慌:“那是不是连电视也看不见呢?”“当然也看不见,这都是有科学根据的。”于是儿子踌躇良久,破天荒地主动尝了一块胡萝卜觉得味道也并不是那么可怕。就这样,孩子挑食的毛病终于有了好转。

自此后,母亲便不断有意识地推荐一些科学知识书刊给他看。比如说,换牙时,不能老用舌头去舔,不然牙会长歪;生病服药要按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效;吃饭慢嚼细咽,可以有助消化吸收……总之,孩子有什么不良习性,母亲便有的放矢地推荐什么科学知识。也不压他,也不逼他,只是偶尔笑笑提醒他:“这都是有科学道理的。”儿子相信科学,在科学道理的引导下,果然改正了不少坏习性。

●结合实际情境说道理

同样的道理,在不同的条件环境下说,效果就是不一样。在特定情境下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不会觉得父母是在教训自己,眼看、耳闻、亲身体验,他们对道理就会有更深的印象。

同样的道理,在不同的条件环境下说,效果就是不一样。在特定情境下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不会觉得父母是在教训自己,眼看、耳闻、亲身体验,他们对道理就会有更深的印象。

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斯行健,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际知名学者名单的古植物学家。作为学者,斯行健绝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在科学事业上,在儿子斯苇的记忆里,父亲没有教他写过一个字,也没有教他做过一道算术题。但是,儿子却永远记得这么一件事。

全家难得一起去中山陵游玩。他们从中山陵下来向灵谷寺走去时,不时发现路边的山坡上有新露出的岩石,这时斯行健总是去敲打,以期能寻找到化石。他一敲就没个够,妻子多次催促他,他才起身继续带全家向前走。到了无梁殿,他不叫斯苇抬头注意那投有一根梁的雄伟大殿,却指给他看殿外屋檐下的青石块。他指着石块上一个个水穿的小洞,对斯苇说:“你看,一滴水的作用是很微弱的,但是长年累月地滴,就能把坚硬的石头滴穿;搞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精神,只要有一点时间就把它挤出来,用来学习、工作,只要坚持不懈,你就会取得成功。”

在大海边启发孩子有广阔的心胸,通过孩子购物的小事教导孩子对人要有礼貌……教育应该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

●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

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往往能让孩子明白许多道理。

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往往能让孩子明白许多道理。比如,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如果父母只是单纯宣布几条禁令,孩子恐怕过几天就忘了。如果换一种方式,问孩子:“要是有人把你最喜欢的变形金刚玩具拿走了,你会怎么想?”这个问题就能真正启发孩子的思考。

孩子长大一些,可以多让孩子换几种角色。比如,让孩子站在老师的角度想,让孩子站在同学角度想,等等。用这种办法说道理,孩子不但容易接受,还能让孩子培养对他人的敏感、兴趣和同情心。

●用事实教育孩子

让事实给孩子一个教训,这样,担保孩子记得牢。

威尔逊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活动。学校向他们介绍了营地的一些情况,并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让孩子们自己回家去准备营地生活用品。妈妈问威尔逊是否需要帮忙,威尔逊说自己能够照顾自己。在他出发前,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显然威尔逊忽视了这一点。妈妈还发现他没有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需要带的东西,但是妈妈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提示。

威尔逊高兴地走了。过了两天,等他回来时,妈妈问:

“怎么样,这次玩得开心吗?”

威尔逊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

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

“我认为那里的天气会和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平常穿的衣服,没有想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下次如果你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吗?”

“不会的,因为佛罗里达很热。”

“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作决定,是吗?那么,手电筒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想到要带手电筒,可我忙来忙去,最后把手电筒给忘了。我想,下次野营时我应该先列一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时列的单子一样,这样就不会忘记东西了。”

在妈妈和威尔逊的一问一答中,妈妈帮助威尔逊总结了这次活动的教训。其实,这位妈妈完全可以在事先提醒孩子,但她认为,经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因此,她没有提醒孩子,而是让事实给孩子一个教训,这样,保证孩子记得牢。

这个事例提醒各位父母,有时明知孩子有错,也不要太早指出,否则,孩子要么嫌你烦,要么随口答应,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孩子有时需要吃点苦头,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嘛。

●用故事点出道理

每个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比直白枯燥的说教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道理也容易让孩子接受。

孩子背着父母拿钱是常见的现象,他们第一次这样做,心中并不一定有“偷”的概念。但如果父母处理不当,孩子形成不良习惯后就更难解决了。一位母亲发现孩子偷偷拿钱,没有责备孩子,而是编了个故事:

鼠妈妈准备了一小篮花生,这天她正打算给生病的鼠爷爷送去,却发现少了好多。于是,她找呀找,鼠宝宝发现了满头大汗的妈妈,心里很难过,原来是鼠宝宝肚子饿偷偷地吃了一些,又怕挨批评,所以不敢告诉妈妈。但最终,他还是走到了妈妈的面前……

然后,母亲让孩子自己编下去,“鼠宝宝会怎么说!”“鼠妈妈原谅了鼠宝宝没有?”最后,再问孩子,想不想向诚实的鼠宝宝学习。鼓励孩子做错了事自己承认,并告诉他以后有什么要求,可以向爸爸妈妈提出来,合理的要求大人都会同意的。

此后,家里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

小王盛是个健康聪明的孩子,可有一个缺点:爱哭。父母多方劝导,始终不见效果。终于,父亲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小王盛又大哭一场之后,他给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世界上有许多许多美好的声音。美丽的布谷鸟把春天唱来了,像个小绅士的鹦鹉可以学各种各样有趣的人类语言,全身毛绒绒的小猫有‘喵喵’的叫声,小朋友们会吗?”

“很久很久以前,长颈鹿像所有的动物一样,大自然也赋予他唱歌说话的嗓子,可是,长颈鹿由于身子太大,不能跟其它小动物一起穿过矮小的灌木丛。就为这么一点小事,他伤心地哭了,而且赌气不跟其它小动物说话,时间一长,小朋友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他哭坏了嗓子,从那以后变成了一个既不能说话又不能唱歌的哑巴。”

此后,小王盛也不再爱哭了,他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了哭并不能解决问题。

上面两个例子中的父母都是聪明的,他们用娓娓动听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形象传达给孩子有用的道理。我们可以想像,如果他们用喝斥教训甚至拳脚棍棒来对待孩子的毛病,会造成怎样的恶果!

怎样与孩子商量和讨论?

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

掌握下面一些诀窍,在实践中好好摸索,相信与孩子“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

●态度温和而有耐心

冷静平和的态度,温和而充满爱意的语调,轻松愉快的氛围,这些都是鼓励和引导孩子把话说下去的要素。

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绝对不能失去的是耐心。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话,用温和轻柔的语调和他谈话,努力抓住孩子情感和兴趣的“激发点”,这样来引导孩子讲话,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比如,星期天,三四岁的孩子要求爸爸带他去动物园玩,叫嚷着:“爸爸,咱们去动物园吧!”这时,爸爸便可趁机引导:

“怎么?你要到动物园去玩呀!那儿好玩吗?”

“好玩!有小猴,有狗熊,还有老虎……”

“还有什么?”

“还有飞机、碰碰船,还有大滑梯,多好玩呀!”

“是。啊,真有意思……”

这种交谈,因为与孩子的感情息息相通,所以可以轻松地进行。

冷静平和的态度,温和而充满爱意的语调,轻松愉快的氛围,这些都是鼓励和引导孩子把话说下去的要素。下面一段母亲和女儿的对话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妈妈:“谢谢”是一种礼貌,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感情。

女儿:“谢谢”也是一种语言。

妈妈:枫枫,关于说“谢谢”,你有什么故事?

女儿:怎么说呢,有这么一个印象,从小我爸就教我说“谢谢”,但他对我说”谢谢”的时候却很少。有时我帮他做完一件事以后,他连半个谢字也没有,好像我该做一样。但是,在他帮完我的忙后,却一再强调:“要懂礼貌,怎么一声谢谢也不说!”假如连父母都不会说“谢谢”,那他还有什么资格教自己的孩子说“谢谢”呢?

妈妈:那我知道了,不会说“谢谢”的爸爸妈妈也不会真正让孩子理解“谢谢”。而且“谢谢”是平等的,谁都应该学着说“谢谢”。

女儿:看来你比我爸爸明白。不过,你有些时候也有点过分。

妈妈:是这样的吗?讲来我听听。

女儿:记得上次土耳其的卢丹来的时候,送给我一个很漂亮的磁铁,我又不能用中文说“谢谢”,但又觉得自己的英文说得不怎么好,所以就还给卢丹一个友好的微笑,又用赞赏的目光仔细看了一遍磁铁,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对礼物的满意,可你却一个劲儿催着我:说一句“谢谢”呀!说“Thankyou!”在大庭广众面前,弄得我狼狈不堪!

妈妈:很抱歉,我实在不知道你的感受,生怕别人说我们家的孩子不懂礼貌,看来我是过分紧张和虚荣了。其实,表达“谢谢”的方式是很多的,一个微笑,一个亲昵的动作或者是其他的话,例如“我太高兴了”、“我不会忘了你的好意”等都可以表达谢意。谢谢你教给我这些。

同类推荐
  • 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普天下的父母最无私的时候就是爱孩子的时候。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样。但是当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是否思考过:这些究竟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需要?宠爱和溺爱仅有一线之隔,除了物质,我们还有其他方法爱孩子吗?“圈养”还是“放养”,究竟哪一种教育方式更加完善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孩子的爱,如何给,给多少,都是应该细致讨论的问题。本书向父母说说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错误的爱,该怎样去爱孩子,该怎样让孩子去爱别人。我们都知道,能够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技术性的工作技巧和生存技能,只有好的性格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才是好的命运的基石。
  • 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林汶奎编著的《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是对巴菲特这位著名股神的描写,看他是如何成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投资哲学从生活的点滴渗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对巴菲特的生活细节,学习理念、学习方法、人生等进行描写,深入到巴菲特对于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认知与态度,从而告诉儿女如何进行正确的投资。
  • 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本书分为九章,从多种角度,选择不同的典型材料对“聪明的孩子,三分靠教,七分靠玩”进行阐述,力求做到角度新、构思独特。重点从玩的角度阐述怎样提高孩子的智力及交际能力,同时也对现代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反思,具有革新的色彩。
  •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本书根据孩子成长发育的心理特点,结合当代家庭教育的具体情况,以专家的视角和观点,就广大父母最关心的指导孩子阅读时和孩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本书从孩子的生活、学习、性格、心态、交际、理财等方面的细节入手,全面地向父母们介绍了哪些事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的,并着重指出了怎样让孩子去做的方式方法。书中还设有“自立小故事”、“教子小故事”、“相关小故事”、“延伸阅读”等内容,父母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热门推荐
  • 看见

    看见

    本书精选了阿来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经历和读写心得。其中,有对熟悉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的新观察,有对在病床上经历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有对文学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文字清新、朴素,充满了抒情的气质。读阿来的小说,就像在听他讲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奇;读阿来的随笔,则像走进他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 翠缺

    翠缺

    大战曾强奸过年幼的翠缺,翠缺后来到他的家具厂打工时,他居然还想乘机逼其就范,结果被翠缺用剪刀刺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让孩子感动一生的故事全集(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孩子感动一生的故事全集(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穿越我是十三福晋

    穿越我是十三福晋

    穿越到清朝并不一定都是格格,也有可能是宫女,就比如穿越女瓜尔佳敏玉。清穿为宫女的敏玉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宫里攒够银子,等到出宫之后可以开家店铺自给自足。但是……一句话简介:腹黑男与贪财迷糊女的较量!
  • 天命贵妻,佞相的悍妇填房

    天命贵妻,佞相的悍妇填房

    【正文已完结,番外进行中。。。】当凶残女穿越成下堂妇,怎一个精彩了得。前婆婆隔空传话:“我儿要娶得是体面的千金小姐,纵是妾侍你都不要妄想。”前相公痛心疾首:“你我情深似海,妾侍又如何?你何苦要去介意那世俗名分?”某千金笑里藏刀:“妹妹即已被休弃,万万不要做那些不要脸面的事,和我相公藕、断、丝、连。”县太爷姿态甚高:“看你模样还算周正,既是续弦,不下蛋亦没什么关系。”某弃妇冷笑连连:“赚钱是第一,收拾这些杂碎乃顺手。”片段二:“顾四儿,去把爷昨儿藏在靴子里五十两银票取出。”某贪官悄声吩咐道,“中丞大人邀爷吃花酒,身为男人不能失了体面。”“什么?”小厮震惊侧目,“爷您真不知死活。”
  • 天道始源

    天道始源

    自古以来,顺应天命者悲,抗逆天命者死,天地棋盘,鬼神难测。但这真的就是真正的天道吗?太古一战,阴阳二本源再次择主,但是无奈意外发生,阴阳二本源皆出意外,阴本源更是在亿年之后才择主帝一再次出世,这其中又有何隐秘?修罗一族为何会逆天出现阿修罗,血战八荒,难得一败?人界神秘,太初时期又还有何故事没有流传?且看帝一一步步的揭晓这些秘密,他重伤修为倒退之后又有着怎样的一番经历?为救紫梦浴血堕入阿修罗又是怎样的一番场景?为抗外敌,又是怎样在悟到这片星域间无人能达到的境界。
  • 有趣的昆虫王国

    有趣的昆虫王国

    广袤太空,神秘莫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个体生命,奥妙无穷。
  • 超级电力强国

    超级电力强国

    一度电,可以让节能灯发光100小时,笔记本电脑开机10小时,采煤27千克,生产15瓶啤酒,创造10元的GDP。那么,60000亿度呢?这是一个电工重生的故事,有关电的故事。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