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800000010

第10章 拈花微笑何为禅(9)

禅,有习禅之禅与禅宗之禅的不同,源出梵语“禅那”一词的缩译。习禅之禅,意为思维静虑,包括修定和智慧两个方面。禅宗之禅则是所谓“涅槃妙心”,非谓色界所属之禅。禅宗,以“宗门”自居,别于所有“教门”。相传它最初,是以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拈花示众,大迦叶破颜微笑,遂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卷一)的“拈花宗旨”为依据的。从此,达摩西来,东土开宗,五祖传法,南能北秀,一花五叶,心心相印的种种提法,就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了。

禅宗,虽是晚出的宗派,但就学术思想说,则更多地综合以前的佛学(包括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并在这种综合中,更明显地表现为居间的环节。号称儒学正宗的宋明理学,实质上却和禅学一脉相通。

王安石曾说:“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冷斋夜话》卷十引)张方平对王荆公“孔孟后无人”之问,历举江西马大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诸人,以为“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扪虱新语》);朱熹所说“达摩未到中国之前,如远、肇法师之类,只是谈庄老,后来亦以庄老助禅”,“达摩人来,遂被他一切扫除,不立文字,直造人心……人材聪明遂被他诱得收去”(《朱子语类》)云云,多少道出其间真相。

大抵南方禅者,多出山区素族,他们宣传的“顿悟”、“自力”说,对于广大的劳苦大众和中小地主阶级文士,都具有不小的吸引力。加之安史之乱后,寺院经济和佛教文献迭受战事破坏,使偏重“义学”的北方佛教,失去物质的凭借和活动的余地,南禅一派遂得植根于赣、湘、粤山区地带,与底层人士和中原谪宦之流,取得更广泛的联系。他们不随政治之兴衰而兴衰,不以印土佛教之没落而没落,本其摆脱文字桎梏、反对耽于名相的“革新”精神,接近平民,颇能取得人们的信仰。

大鉴慧能以不识一字的赁舂人,传授五祖衣钵。门下五大宗匠: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菏泽神会、永嘉玄觉、南阳慧忠。其中以南岳怀让——马祖道一和青原行思——石头希迁两系为最盛。数传后衍为沩仰、临济、云门、曹洞、法眼五宗。宋明以来禅宗几乎笼罩佛门,而儒佛混合的学风,从此变本加厉,“向者以异端而谈禅,世尚知禅学自为禅;及其以儒者而谈禅,世因误认禅学为儒学”(《宋元学案》卷八十六)了。

禅门历来以师承为重。由于“古代禅者的共同信念,自己的体悟(禅),是从佛传来的”(印顺《中国禅宗史·序》),所以递代相承,法脉不绝。从佛到达摩,达摩到慧能等,那些记载了禅者的事迹与传承,禅法的方便施化与演变的《传灯录》,从宋真宗景德年间起,连续编出了五种(即《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各三十卷),后来由释普济删繁就简,将一百五十卷缩为二十卷,名为《五灯会元》。其中所载人名,约为一千九百八十余人。自《会元》一书出,前五种灯录遂少流通。诚如沈净明跋言:“禅宗语要,具有《五灯》。”它不仅为内学者提供了禅史研究的丰富资料;而且以其语言文字的活泼清新感和内容的丰富多彩,也使一般文人学士扩大了视野,耳目为之一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禅家语录的思想和文学之美,持较孔子《论语》的春风沂水、盍各言志的气象,与柏拉图《对话集》的“打开灵魂之眼,使向上望”的慧解,略不逊色。这实是中国语言文字学、思想文化史上留下的一宗亟待深入发掘的珍贵宝藏。以下仅就《五灯会元》中所反映的一般禅风,以及影响到当时后世的学风、文风等方面,试作鸟瞰式的综合论述。

一、禅风的演变及其影响

禅门以不著语言,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为宗旨。“即心即佛”,“一切现成”,不随文教,亦非教观相资,只就心性本觉方面,作出种种机用的发挥。如“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石头希迁语);“从门人者,不是家珍”;“若欲播扬大教,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岩头语)云云,正可看出他们思想的独创性和强调“自觉”的作用。他们从现实生活和思想本身出发,揭出矛盾和葛藤,凭觉性的智慧冲破一切障碍,直接领会人生与宇宙诸法的实相,而受用解脱的喜悦。决不愿在故纸堆里讨生活,如同蜂子投窗纸一样:“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神赞语)因而从达摩至曹溪,不主修持亦不教法门。先期之“将心来,与汝安”(慧可语);“将罪来,与汝忏”(僧璨语),“谁缚汝?无人缚”(道信语),种种公案,无非堵塞妄情,绝其驰求,仍由“理人”、“行人”,不脱“受道心行,口未曾说”(《续高僧传,法冲传》)的门风。他们的传统:不说法、不著书,只是觅取可传衣钵之人,所谓“各述己意,以凭传付”。自五祖黄梅大师(弘忍)以后,禅风始变:开山授徒,上堂说法,甚至拈槌竖拂,棒喝兼施,扬眉瞬目,机锋百出。他们上承达摩的“面壁观心”,下开宋儒的“正襟危坐”,另是一套精神生活方式,为中国人向所未曾接触过的境界。

禅者接引学人,各有表示。或直接表明自己见地,或互相勘验,就无可表示中作种种方便。黄梅门下强调“密作用”、“意导”、“意传”,有时也可“指事问义”。曹溪门下则直指直示,多方面发展,形成不同的禅风。各方禅者所使用的不同方式、作风,与禅者的个性和师门的传统有关。

从洪州道一开始,应用打、踏、喝。如“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便打。乃云:我若不打汝,诸方笑我也”。如“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曰:低声,近前来。师便近前,祖打一掴云: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如“问马祖:如何是西来的意?祖乃当胸踏倒。师大悟,起来;抚掌呵呵大笑”。百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再蒙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类似师打弟、弟打师、同参互打的机用,在禅门中更不足为奇,这种截断弟子的意识卜度,引发学者悟入的作风,行之颇有效。如马祖的弟子归宗杀蛇,南泉斩猫,赵州一再放火,子湖夜喊捉贼;见人就用叉叉,用棒赶出;邓隐峰推着车子径直往前,碾伤了道一禅师的脚……虽则看来“太粗生”,不免“粗行沙门”之诮,但如狮子大吼,摄人心魄,终于成了强有力的流派。临济这派禅师,多出北方,故常用棒喝,呵佛骂祖,以“四喝”著称。沩山、仰山那派禅师,则分别生于福建、广东,故亲切绵密,没有大打大喝的作风。石头下的主要禅师,多是长江流域以南的,故禅风温和,有时即使孤高峻拔,也不粗暴,饶有南方的气派。

动作仅是语言的辅佐,语言才是传意的主体。禅家语言形式多样,常有反诘、暗示、意在言外等,不宜依言取义。但一经悟人,细细吟味,则又意不离宗。就话头说,大致不离“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如何是佛法大意?”“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等等。在师弟往复参问时,往往是答非所问,问非所答,答在问处,问在答处。深至“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之参究,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李鬼打闷棍之势。至于以手托出,指拨虚空,前进后退,旋绕一圈,起立坐下,垂脚礼拜……只是小小动作的表示。辅助道具除拂子、拐杖、笠子、鞋子等,信手拈来,都可应用外,还有日常生活中的种菜、锄草、采茶、吃饭、泡茶……亦都可用作当前表达的凭借。此外,被称作“默照禅”一类的“圆相”表示法:或向虚空或向地上画一圆相,或身体绕一圆相,同样可以用来表示自悟的境地。所有这些,无非是诱发学人从生命的现象中去体会、认识真正的本心、自性、真我,达到当下觉悟的现量境地,并引导学人从现实世界中,透过现象,去认清宇宙的本来面目。从此,慧能精神逐渐变为“慢教”一流。在摆脱原有术语,或加以轻蔑的情形下,又产生了“本分事”、“本来人’、“本来身”、“本来面目”、“无位真人”、“水牯牛”一类术语。语句越趋简单,却越难解。而动作除扬眉、瞬目、擎拳、叉手、掀倒禅床、踢翻净瓶、拨虚空、脚踏外,更有斩蛇、杀猫、放火、斫手指、打落水去……他们尤喜在象征、暗示、启发的形式下,接引学人,表达体验的境地。这些“看话禅”,虽不离“如来藏”宗门,但自慧能把它从高远引向平实以来,后人却又把它从平实引向了深奥。这就是合于玄学、趋于道学化的中国禅宗的标帜。

禅家打破教条,斩断葛藤,撇开正面论证,越过逻辑思维,直探生活和思想本身的矛盾,就眼前风物点出睛光,所谓“庭前柏树子”、“莺啼处处同”,随缘赴感,即境示人,大为后来理学家傍花随柳,吟风弄月,养得活泼泼地生机所本。而慧能“菩提无树,明镜非台”的偈语,正是王阳明天泉问答的源头。丹霞“烧木佛”、云门“一棒打死给狗吃”和“者里有祖师么,唤来与我洗脚”等诃佛骂祖、打破偶像的精神,无不突出一如,粉碎权威。影响到宋明儒者——程颢说:“尧舜事业,如一点浮云过太虚”;朱熹说:“典礼犹云常事,尧舜揖让,汤武征诛,只如家常茶饭”;陆象山说:“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以及王阳明的“反心不安,虽言出孔子,未敢以为是”;李卓吾的“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都表现了思想解放后的悟境,未始不受禅学的暗示。

二、禅风给文坛注入了新气息

说到传承和道统的关系,不仅为禅家所重视,佛家各宗均是如此。如南禅,本来起于东山法门或大鉴慧能,而必追认至达摩、迦叶;天台教义创自智(左岂右页),而必上溯至慧文、龙树;“衣钵”、“血脉”、“传灯”、“法嗣”的种种争执,不一而足。儒家自韩愈受此暗示,倡道统之说。宋儒遂据为谈柄,大为张目,开堂讲学,各立门庭。严毅如伊川,弟子侍立门外,雪深尺许;洒落如濂溪,每教学者寻孔颜乐趣;乃至陆王的奋迅直捷,掉臂游行;泰州学派之激励痛快,赤手以搏龙蛇的气概,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给死气沉沉的儒学输入新鲜的血液。从灶丁出身的王心斋到颜山农、何心隐、李卓吾辈之敢于触犯权贵,讥切时政,针砭伪学,终至招来杀身横祸,那种临难不苟、独立自信的精神,以及邓豁渠(太湖)所说“性命甚重,非拖泥带水可以成就”;李卓吾《答耿天台书》所反映的一些抉摘世儒情伪、发明本心剥肤见骨的议论,看来都和宗门的刺激淋漓、发扬踔厉的禅风,不无渊源。

尤其语录的流行,更为后世儒家的著述带来了新的形式。朱熹作《伊洛渊源录》,就是受《景德传灯录》的影响。驯致“太极”、“无极”之辨,“义利”、“王霸”之分,鹅湖论难、天泉证道,一时风气的形成,绝非朝夕之故。这些都和佛教义学家的重论析、祖师禅的逞词锋、参同异的作风有关。陈建《学通辨续集下》说“达摩之说,不特当时之人拱手归降,不能出他圈套,象山、阳明一流,尤拱手归降,不能出他圈套”云云,正可说明学禅风的影响之深远了。兹就《五灯会元》中举出数例,以为资证。

(1)即境示人,不假思辨。如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或答“庐陵米作么价”(青原语),或答“长空不碍白云飞”(石头语);大梅则曰“蒲花柳絮,竹针麻线”。或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洞山则举“麻三斤”,香林则曰“久坐成劳”,径山道钦则曰:“山上有鲤鱼,海底有蓬尘”。慧棱尝参灵云,二十年间,坐破七个蒲团,一日卷帘,忽然大悟。乃有颂曰:“也大差,也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在他们看来,这种境界,十分圆满,呈露眼前,毫不欠缺。不费安排,何待思议?这就达到庄子“道无所不在”、“在蝼蚁”、“在屎溺”的境界了。

(2)借题发挥,发人猛省。例如德山宣鉴肩挑《青龙疏钞》,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糕点心。婆曰:“你肩上挑的什么经?”答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要点哪个心?”师无语,遂往龙潭,抽灭纸烛而发省。此与宝积在市肆上见一客人买猪肉要精的,屠家说:“长史,哪个不是精的?”听下有省,同一机杼。

(3)下一转语,破壁斩关。尝有僧举偈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慧能闻之,谓未明心地,徒加束缚,因翻一偈:“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此与“菩提非树”公案同。又“不落因果”、“不昧因果”,只差一字,百丈代一转语,即为听法老人脱了五百年生堕野狐身的公案,也很著名。正是一转语间,人境俱异。

(4)当头棒喝,直下承当。黄檗、临济一宗,专用此法门。临济义玄在黄檗门外,三度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三度吃棒。后使参大愚,说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过无过?愚曰:“黄檗与么老婆心切,为汝得彻困,更来这里问有过无过?”义玄于言下大悟,乃曰:“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愚掐住曰:“这尿床鬼子,适来道有过无过,如今却道黄檗佛法无多子,你见了什么道理,速道、速道!”义玄于大愚肋下筑三拳。愚拓开日:“汝师黄檗,非干我事。”这是棒,为的是破“执”。至于喝,另有一番道理,临济四喝:“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问僧:“你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临济应机多用喝,门下参徒亦学师喝,师曰:“尔等总学我喝,我今问汝,有一人从东堂出,一人从西堂出,两人齐喝一声,这里分得宾主么?汝且作么生分?若分不得,以后不得学老僧喝!”“学我者死”,这又不可不知。

(5)小小动作,灵活应用。禅家棒喝之外,扬眉瞬目,竖拂拈槌,种种施为,无非为学人解粘去缚。马祖说得好:“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皆是,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钦山一日上堂,竖起拳又开云:“开即为掌,五指参差。”复握云:“如今为拳,必无高下。还有商量也无?”一僧出众竖起拳。山云:“只是个无开合汉。”雪窦举此公案,乃竖拳云:“握则为拳,有高有下”;复开云:“开则成掌,无党无偏。”“且道放开为人好,把定为人好?开也造车,握也合辙。若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我也知尔向鬼窟里做活计。”仅在开合之中,却包含了那么多层意思。他们都惯于通过一些小小动作,来勘破我见,接待学人。

(6)以矛攻盾,正言若反。如僧问石头:“如何是解脱?”师日:“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三问三答,直探本源。所以石头说“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各异体一。汝等当知,自己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湛然圆满,凡圣齐同”也。至如有问:“如何出轮回?”答以“轮回有什么不好”,亦有直呵为“唯恐不得轮回”者。有如抽钉拔楔,沉着痛快。

(7)忘年忘境,超越时空。如嵩岳慧安国师,隋炀帝时征召不赴,唐高宗时亦不奉诏,后武则天征至都下,与秀禅师同加钦重,武后尝问师:“甲子多少?”师曰:“不记。”武后曰:“何不记耶?”师曰:“生死之身,其若循环。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此心流注,中间无间,见沤起灭者,乃妄想耳。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而可记乎?”武后闻之,稽颡信受。又张秀才因禅月大师指参石霜。霜问:“秀才何姓?”秀才曰:“姓张,名拙。”霜曰:“觅巧尚不可得,拙自何来?”秀才有省。乃呈偈曰:“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一是邪。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一切顺乎自然,不加拣择。

同类推荐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
  • 乘风蹈海

    乘风蹈海

    当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当我们走向宏伟壮阔的世界,我们是否想过回到过去?但过去真的能回去吗?人活于世,往往生不由己。文峰、文东两兄弟生活在海边牛家村,一次兽军浩劫,让得他们安宁的生活不再,父母大劫,两兄弟也由此失散,文东被母亲保护,得以修行,文峰虽天资优越,却不知所踪。
  • 错嫁傻王爷

    错嫁傻王爷

    软弱时:她受尽委屈,心力交瘁。强大后:你狠,我比你狠;你暴,我比你暴;你无情,我比你更无情!仰天怒吼,她古月夕招谁惹谁了,只不过一时气极举刀咔嚓了出轨老公,结果老天让她……穿了?行,穿就穿了呗,这年头流行,但为毛错嫁个傻子!虽然傻子是王爷,虽然傻子美得没天理,虽然傻子萌的一塌糊涂,可是,那还是傻子啊!呃!傻子其实也不错,勉强跟他过……也行吧?什么?他不傻了?他当了皇帝?他仍然很爱她?知道啦,可那又怎样,谁让他有了别的女人,谁让他伤透了她的心,大袖一挥弃之,皇帝又怎样,本姑奶奶照样休了!于是,后宫少了位吕贵妃,江湖多了个小魔女,身边还跟着两个腹黑的小萝卜头!此文文名、简介偏白,内容不白,小虐怡情,大虐伤身,结局不悲!走过路过记得收一个!(*^__^*)——————————————————————他,余景勋,众所周知的傻王爷,有着绝世之貌,魅惑之容,只可惜,是个痴儿。不过,痴儿又怎样,浴火重生,他夺位称王,成了余国最高贵的王。他,晴天逸,武林至尊,残忍霸道。貌美如妖精,唇红如女子,抛一抛魅眼、钩一钩手指,世间女子为之疯狂!无意间得知她不同于一般女子,对她由初时的吸引到后来的不能自拔。他,严耀玉,第一神医,肤美如玉,洁身自好,却为她沦陷了自己的心。他,吕少恒,英俊潇洒,从小就知道与她非亲兄妹,对她的感情越来越不纯于亲情。他,余景然,阴沉霸气,御花园中惊鸿一瞥,那飘逸的倩影令他暗生情愫。美男增加中…吼吼!【片断一】“娘子,我刚买的,好看吗?”“呃!绿色的…帽子?你买它干嘛?”“他们说你勾三搭四给我带绿帽子,可娘子没给我买,所以我就自己买了,娘子帮我戴,一定很好看!”妈的!她很良家妇女的,谁这么说她?不过…好像她是“勾搭”了几个难缠的家伙!【片断二】“娘子,我…热!”“忍忍,过会儿烧退了就不热了!”过了好久,他说:“娘子,我冷!”“乖,天亮就没事了!”“娘子,还是冷,你像上次一样抱着我睡好不好!”“啊!”他眸发精光,恶狼扑羊:“那换我抱你好了!”【片断三】她无情地白纸黑字递给他,他怒目:“休夫?”“既然你不休我,那就换我休你,以后就没人阻止你与妃嫔风流快活了!”“你不许朕纳妃?朕还没计较你这几年在外勾搭了多少男人!”以下省略N个精彩片断……本文开心+流泪+阴谋+爱情+
  • 有法有天:不可不知的350个法律常识

    有法有天:不可不知的350个法律常识

    法律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高深莫测,也并不是司法机关或者律师等专业人士的专利,而是贴近大众生活的“日常必需品”。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最晦涩的法律条款,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拥有它,读懂它,你的合法权益将不再受到侵害,成功维权不再是梦。本书针对当前许多人对法律的需求,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纠纷和人们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列举了大量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本书克服了法律普及读物重说法、轻案例的弊端,在内容的编排上,从多角度分析具体情况,使面临麻烦的你迅速抓住问题的要害,在短时间内成为运用法律成功维权的高手。书中专业的法律评析,能让人们轻松地找到法律依据,以最便捷、最科学的方式运用法律。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穿越:相公你好吗(全本)

    穿越:相公你好吗(全本)

    晏家幺女晏紫瞳,天性嗜睡,只打了个盹,被贪财的大姐和贪吃的二姐设计出卖。一觉穿越,荣升为半月王朝第二山庄的准二少夫人。第二山庄二少爷夜北溟答应娶她只为冷落她!真的吗?麻烦冷落得更彻底一些吧!最好这辈子老死不相往来。只是……她的如意算盘打得似乎不那么如意。PS:女主特异功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另,本文每个情节的安排都是有目的的,请亲不要以为是突然冒出来的情节,耐心点往下看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凤舞九天:穿越公主不易做

    凤舞九天:穿越公主不易做

    睁开眼看到身边躺着一个美男不可怕,可怕的是睁开眼,看到身边躺着七个光秃秃的和尚,那才叫噩梦。睁开眼后,她发现自己穿越成了公主。美貌,金钱,美男一样也不缺,只是这公主声名狼藉,美男多成灾,让她苦不堪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