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600000028

第28章 许地山读书,起点要高些

许地山(1893~1941年)作家、学者。福建龙溪人,生于台湾台南。燕京大学教授,后赴香港任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著有《中国道教史》、《国粹与国学》等。

许地山是以笔名“落华生”知名于世的。

他写过一篇散文《落花生》,朴素,简洁,又富于生活气息。自它发表以来的七十年里,中小学课本常选它为范文,让代代少年儿童们诵读。

这就是他笔名的来源。许地山很喜欢这个笔名,郑振铎问他取这个笔名是什么意思?许地山说,不是落花生嘛?花不美丽,但结的果实却用处很大、很有益。

落花生又俗称长生果。

许地山虽离开这个世界已有六十个春秋了,但留下的著作和思想,包括读书和读书方法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有知识就不会产生糊涂的行为

许地山是学者型作家,也是作家型学者。这在他同时代的人群里是不多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他的成就源起于爱好读书,善于读书。早在童年时代,随父自台湾东渡福建的许地山,就养成了读书求知的习惯。早年所读的书,使他印象很深。若干年后,他在谈论明末洪应明《菜根谭》一书时,就提及1907年,即十四岁那年,初读《菜根谭通解》时的情景。他说,这是一本由日本人编注的《菜根谭》,到现在还有好些教训盘踞在心中。并就读书的目的,向读者介绍了《菜根谭》的有关格言,如:读书不希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许地山很注重读书的目的。他曾说过,读书目的有三:一是生活;二是求知;三是修养。读书为生活,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可行的。但所学非所用,或所用非所学,因“谋生”而无形中浪费许多人的大好时光、精力。他说,这是读书人执持“敲门砖”的态度,事一混得来,书本也扔了。它正是读书人的误区,也是社会的误区。

许地山提出,读书为用,生活是靠知识培养、丰富的,读书求知识求修养也是人生不可缺的。

有一天,许地山和同学李勋刚闲谈。李勋刚告诉许地山,他有一个朋友,不学无术,很骄傲,最看不起读书,反对进学校求知识。那朋友说:我从来没有进过学校,可以月月赚钱,读书尤其是进大学,是没有用处的。李勋刚回答说:当然像你家有万贯,做事与否都没啥关系,可是读书并不仅是为做事;读书,获得知识,叫人不糊涂,岂不是也很重要嘛?像我进过大学,虽然没能像你那样连小学都未读完的人赚钱多,但如果我的孩子病了,我决不会教他吃下四只蝎子。他说这话是因那朋友愚昧,在不久前,为给儿子生病求药,竟听信巫医处方,把四只蝎子烧成灰当药吃,不幸却加重了病。

许地山听了不胜感叹,就此发表了一通读书求知的感想。他说,从这件事很可以看出知识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有知识,便不会产生糊涂的行为;而知识大半是从书本上得来的。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许地山是很欣赏、赞同宋末文天祥死后衣带留下的诗句中的这八个字。这就是读书为求强化文化素质,有修养,有理智。他说读书求知识,读书求修养,读书求应用,三者是合一的,串连在一起,只为一个目的而读书,是读不好的,也难以取得个中三昧。因此读书求知识,要辨利害;读书求应用,要审时宜;读书求修养,为完备理智。

读好一部书,要走三步路

许地山爱读书。

少年时代,有家学渊源的许地山博览群书,求知的战线拉得很开。若干年后他追忆这段读书生涯,觉得很有意思,并认真作了梳理,认为一个人常要经过乱读书的时期,才能进入挑拣书读的境地;乱读书只是寻求知识的初步,拣书读,才能算上了知识的轨道。

这也是大清康熙皇帝所说的读书必走之路: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守约。

许地山的读书面是非常宽广的,他读书很注意选择,不在前人的道路上爬行。

他有相当高的梵文知识。据说早年在缅甸求学时,为能掌握梵文,特地赶到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古庙,向一位精通梵文的和尚求教,为此足足面壁了两年。这是因为当时中国通梵文的学者如凤毛麟角。

许地山很欣赏北宋画家米芾所说的话:一日不读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他自己也是坚持日日读书。还说过:应是读一日书当获一日之益;读一日书,有一日之用。

早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几年里,许地山就日日泡在图书馆里,北平的各家图书馆和博物院,都留下他的足迹。他是很善于抓紧时间的。

许地山知识面广,于文学创作和研究、宗教学、史学、文化社会学(习俗、服饰)都有相当高的造诣,功底很深。察其原因,还在于完善完美的读书法。

其实,他的读书方法也很朴实。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许地山认为,为达到读书的目的,“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可以,但是个人性质不同,研究材料的多少难易,使他采取一种适合的方法。”那就是读书要因人制宜,因书制宜,要在读书实践中积累、总结出适合自己读书的方法。

他曾对传统文化提倡的读书法进行梳理,说过去的读书人做学问的读书法,“是注重在修养与力行方面,知而不行,便是学还没得到方法的表征”,表现在:

一知的方法,就是读书,不慌不忙,日积月累,终有成功的一天;

二不怕困难,不作中间停滞;“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是要不得的;

三读书要有信心,如《中庸》说: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四读书要有信和疑两种认识,不懂则疑,不疑就不能了悟,“读书要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牟行中《庸行编》卷二);否则没有己见,一诺百诺,有如屠儿礼物,倡家谈礼;

五少年读书在装知识,有如进账;老年却把所知应用,有如销账。

他以为这是关在书斋里,终日不闻窗外事的封闭读书法,它可借鉴,但不能照搬。

30年代,作为燕京大学教授的许地山也谈了自己的读书法。他说,读好一部书,要走三步路:

第一步,读书首先得检阅图书目录(图书馆、书局出版部门等),要找最靠得住的本子来读,如果有靠得住的书评,也当读一下。他说:“近代书贾多为赚钱,宣扬文化不是他们的目的,有时看见书名很好,内容却是乱七八糟,以致读者对于书的选择成为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依着靠得住的评书家指导,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的事也就可以避免了。”

第二步,读书的过程要作记录,用笔记法、签条法、纸片法都行,各人以习惯和需要去做。他说:在所学还没有得系统的时候,应当用纸片将书中所要用的文句抄下来,放在一定的地方,自己分出类部来,这就是做学问颇流行的一种方法;签条法,便是用纸签一条一条抄录,依着部类钉在一起成“条”;若要强化自己读书方法,还不妨就书籍里的若干问题,另外提出来存疑,以便日后探讨、注解和校勘。

第三步,读书便到应用的程序,即将所得的文字梳理,排列次序,便于查阅和使用。

许地山说,这是他多年读书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治学基本功。

在许地山的书斋里,四面墙壁有三面都紧靠着书架;书架上很少有工具书之类书籍,倒有两面排列的书架,全摆着的是他日日夜夜抄录的笔记本和卡片、纸签;有的是利用打字纸、信签写的,有的是用统一规格的卡片写的,也有的用大小不一的纸签装订成册的,字体虽不甚清晰,但排列得井井有条,有的甚至连章节、字数行列都仍保持原来的格式体例。许地山常对朋友和学生介绍说,这些东西都是在海外留学,尤其是在英国读书时,在当地图书馆或博物馆里手抄来的。

读书,好似开矿,要发现那些不为人注意的富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许地山读书起点是很高的。

有一段时间,他精研印度文化,凡属印度人文科学,均在搜集、阅读之列,并根据读书所得,编译了《印度文学》、《二十夜间》和《孟加拉民间故事》;还热衷于编制一部《汉英梵文大辞典》,这是前人从未做过的,是为世界语言文化作出的大贡献。

读书,好似开矿,许地山就是善于发现那些从不为他人注意,而自己又能胜任开掘富矿的读书人。

许地山还能化腐朽为神奇。他在香港为一般读者写的《扶箕迷信的研究》,就是从宋元以来的笔记、方志,如《夷坚志》、《梦溪笔谈》、《明斋小识》、《咫闻录》、《子不语》和《江西通志》、《宁波府志》中,分别摘录了有关鬼神迷信的一百多个故事,来说明所谓扶箕不过是心灵作用的一种表现,这对当时破除洋迷信,即所谓“一切类似扶箕的各种‘灵物崇拜’,如何靠洋鬼子,或‘英美必胜论’之类”是一个批判和揭露,也正如胡愈之所说,“中国民族真想活下去,就只有相信自己,相信活的人”。

许地山读书面广,起点高,还在于读书在书外。他提出:我们要读有字的书,也要读无字的书。他把大千世界万物也当作书来读。

早在学生时期,他就对金石、器物、服饰等都怀有浓厚兴趣。在大学时代,自己就能裁衣制衣,设计服装。30年代,还写了一部洋洋万余言的图文并茂的《中国三百年来的妇女服装》。他说,“衣服直接影响到礼俗。”除了从方志、家谱寻找图像,还多次到北平齐化门东岳庙观摹,恳请学生帮他为那些所谓东岳七十二司泥塑神像写真。许地山说,这些神塑虽然制作在元朝,但服饰却是用宋朝的穿戴,而宋以前的服饰是与宋朝相距不大的;东岳庙的神像还有一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地方,就是它们大部分是当时庶民的打扮;这种打扮,不像帝王将相那样可见于书本,他们是缺乏文字记载的。

在北平教书期间,他常同朋友或学生参观城内外寺庙,不论有人问的是某神像的帽子或是某菩萨所着鞋子,他都能给予满意的回答。许地山还常逛故宫后门,在那鳞次栉比的旧地摊,搜集别人所不注意的东西。他曾一度大量搜罗“压胜钱”,计划编一册《压胜钱谱》。他还搜集了各地的门神绘像,用作比较研究。此外还对钮扣的起源,古画像、金石等作过考察研究。

朱守芬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同类推荐
  •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每一个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欧洲,不管是黑皮肤、黄皮肤还是白皮肤,注定了你的生命也就是一百年以内。你既然知道生下来一百年以后,你就会走,你的生命价值在哪里?在于过程。其实,这20多年的磨炼对于我来说,拥有了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
  •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以比尔·盖茨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依据,把他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智慧总结出来,以此作为对那些正在成功路上彷徨的年轻人的宝贵忠告。
  • 我最想要的口才交际书

    我最想要的口才交际书

    对于女性而言,若想在这个社会生存,并且生活得很好,就必须让自己拥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技巧。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如何做一个不让须眉的巾帼、红颜,如何能让自己的生活工作更顺心,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一找出决定性因素后,你会发现,交际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而口才又是交际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所以,女人要想实现自己的追求,就不可忽视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不能忽略自身交际能力的提升。本书就是要告诉各位女性读者,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去经营自己的人脉,如何运用绝妙的语言技巧去织造完美的人际关系网,从而成为社交场上最受欢迎的人。
  • 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你是否有过一通海阔天空、天南地北的侃侃而谈之后,听众反而更加莫名其妙,如坠云里雾里的窘境;你是否有过一片真心实意、任劳任怨的工作之后,别人反倒不领情的尴尬。这是由于你没有把话说到心坎里,没有把事做到点子上。本书可以让你在复杂的职场与社会中,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 天生你狂:我有一个大梦想

    天生你狂:我有一个大梦想

    本书是一本关于梦想的著作,内容包括: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有一个大梦想、我因梦想而不同、我的“三为”行动、我的梦想事业、梦想是所有语言中最璀璨的词汇、关于梦想的对话等。
热门推荐
  • 至尊毒妃,王爷滚远点

    至尊毒妃,王爷滚远点

    【已完结】传闻中重花楼,日进斗金,生意兴隆,引人注目的不是美艳花魁,亦不是楼里的佳丽万千,而是这座花楼的楼主。传闻她有个特殊癖好,喜欢网罗美人进重花楼,然后把她们一个一个贴心的嫁出去。某一日,玉惊容正在闲闲用餐,小丫头慌忙来报:“楼主,有邻国的王爷来求亲。”某女打起精神:“他求的是哪一位?”小丫头结巴:“楼主……他求亲的对象是你。”某女淡定以对:“来人呐,把他给老娘……”半空中慢悠悠的传来一声拉长的男音:“惊容,你把我吃干抹净,要负责哟……”某女扑通一声栽到桌子底下:“赶出去……!”片断一某男慢悠悠的出场:“听说你昨晚又去和美男厮混了?”玉惊容指天发誓:“天地良心,我没有。”某男拿出一条发带:“那这个是什么?”玉惊容面皮一僵,从容奇道:“我怎么说我的发带不见了,原来是你捡到了啊,兄台,大恩不言谢,我拿走了。”某男拦住她的路:“想走,没那么容易……”
  • 云落

    云落

    一朝醒来,成了丈夫不疼,婆婆不爱的任云落。时空转换,带着孩子,任云落在这个时空,也会活得很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任逍遥

    任逍遥

    命运的巨轮,精神的锁链,在千古遗梦中看清了自己;时间的碰撞,空间的交融,在天地变化中看清了世界。用尽一生的追寻,倾其所有的奉献,最终尽是枉然。面对苍穹的呼喊,打开那把生锈的巨锁,得到真正的自己。在天地中仗剑凌云,在人生中一剑任逍遥!
  • 极品妃:嫁给穿越俊王爷

    极品妃:嫁给穿越俊王爷

    本来在家看穿越小说正High的不得了,让刚从外地回来的臭哥哥一个电话轰到机场接他,我容易吗我!还好臭哥给我带了个古典戒指,呵呵!美美的带上,在一片莫名其妙中,我穿了......怎么有这么巧的事,穿到古代遇到同样带着一样的戒指穿过来的帅哥,难道这就是缘分?人家穿个王爷,我就一个单身贫民,借住在王府还给我惹事,嫁就嫁吧,起码他知道现代人的习惯,要真嫁古人,那清白怎么保啊......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

    欲知世界各地之真相,可取此书读之。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旅世家。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古刺·波罗和叔叔玛窦·波罗,途经中东,历时蹬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记述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
  • 医行天下

    医行天下

    繁星点缀着广袤的夜空,如玉盘的皓月当空洒下银辉,照亮这一方天地。此处是楚国与唐国的交界处——万兽山。传闻万兽山乃当世灵山,山内动植物吸天地之精华,但凡植物均枝繁叶茂,动物种类繁多复杂。据说,这万兽山内的动植物皆是世间难求的良药。也正是如此,世间痴迷医术之人、严重伤患的家属、牟取暴利的商人络绎不绝地前往万兽山。但几百年来,能进得万兽山深处且成功走出去的人,寥寥无几……
  • 拣宝

    拣宝

    别人打眼的时候,他在拣漏;别人拣漏的时候,他却在拣宝!商鼎周彝、和璧隋珠、战国错金玉带钩;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宋瓷缂丝漆器秀;竹木牙角、花梨紫檀,包罗万象在手中。一枚如意金钱,造就了一位大收藏家,也书写了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