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600000020

第20章 马一浮读书,先须调心,心气要定,自易领会

马一浮(1883~1967年)国学家、诗人。浙江绍兴人。早年与马君武等创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抗战时在四川讲学。有《复性书院讲录》等著作。

被周恩来称为“我国当代理学大师”的马一浮,精通经、子、理学,工于诗词,精于书法,是20世纪中国一位卓有建树的大学者。他早年留学欧美、日本,谙熟西方学术文化,是把马克思《资本论》引进中国的第一人;后又精研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与熊十力、梁漱溟一起被学生尊崇为“儒门三圣”。作为一代鸿儒,马一浮一生读书治学做学问,对于读书自有深刻的见地。寄住在庙里,为的是读附近的文澜阁四库全书

“主敬、穷理、博文、笃行”是马一浮在四川复性书院讲学时给读书人定的“学规”,也可视作他读书的态度和立身治学的一种品德修养。他认为读书须先立“学规”。“学规”是读书人读书的“立心之本,用力之要”,犹如航海中的指南针,途中不致迷失方向。“主敬为涵养之要,穷理为致知之要,博文为立事之要,笃行为进德之要……诸生若于此信不及,则不必来院受学。”

他强调“学规”的重要,是针对当时学界菲薄传统文化,盛行全盘西化的风气,也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自信心。他说:“天下之书,不可胜读,真是若涉大海,茫无津涯。”“欲读书,先须调心。心气安定,自易领会。若以散心读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必不能人。以定心读书,事半功倍,随事察识,语语销归自性。然后读得一书,自有一书之用,不是泛泛读过。”“读书一定要穷理。不穷理,就是死读书,譬犹‘买椟还珠’,”“说理,须是无一句无来历;作诗,须是无一字无来历;学书,须是无一笔无来历,方能人雅。”而要达到这个要求,那在读书时,就不能囫囵吞枣,浮光掠影。而应遵从“学规”,从“忠信笃敬”四字上下功夫。他说:“若言功夫,更无一毫不尽才是忠;更无一毫不实才是信;真积力久,无一息间断才是笃;精严慎密,无一丝造作才是敬。”马一浮对“学规”的阐述也是他读书态度的真实写照,他曾立下“学术救国”的志向,希望通过学术研究来转移世风,起敝扶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尽一份力量。

他读书十分认真。在国外,他如饥似渴地研读过亚里士多德、但丁、拜伦、莎士比亚、斯宾塞、达尔文、赫胥黎、卢梭、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著作。回国后,寄住在孤山浙江图书馆附近的一座寺庙里,为的是在庙宇清净的环境中能广泛阅读文澜阁所藏的四库全书。由于读书上花的功夫深,所以他看书时就可以做到一目十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一天丰子恺的老师弘一法师对他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他用食指和拇指略示书之厚薄),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之多。”丰子恺起先把此话当作神话,后来师从马先生多年才相信弘一法师的话决非夸张。马一浮确实是“过目成诵”“一目十行”。他博学强记,融会贯通,在引用古人的话时,有许多书,都能背出原文来。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都可以拿来当范文研读。

“无常就是常,无常容易画,常不容易画”

书海茫茫,读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马一浮在书海徜徉,无书不读,通而不局,著作等身,硕果累累,皆得益于他的“读书法”。读书的方法究竟怎样才算好,马一浮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日通而不局;二日精而不杂;三日密而不烦;四日专而不固。局与杂为相违之失,烦与固为相似之失。执一而废他者,局也;多歧而无统者,杂也;语小而近琐者,烦也;滞迹而遗本者,固也。通,则曲畅旁通而无门户之见;精,则幽微洞彻而无肤廓之言;密,则条理谨严而无疏略之病;专,则宗趣明确而无泛滥之失。”他说,历史上之“今古文门户相争”、“汉宋之争”“儒佛相斥”、“老佛互诋”及儒家分汉宋,又分朱陆,皆局而不通的缘故。

马一浮的侄子马镜泉在《怀念伯父》一文中写到:“伯父在讲学上,以复性为纲领,以返求为功夫。讲明经术以致用,专重义理以立本。不拘汉宋,不宥门户;通今古文而不薄马郑,尊程朱而不废陆王。造诣圆融而不存偏见,切实躬行而不尚口说,尽力涵养而不废察识。溶华梵于一炉,别真伪于百端。诸家之说,虽方技杂学,苟有当于义理,不尽摒斥。故伯父之学,体用兼备,博约有方。既能直扶根源,又能旁通广谕。文字以外,见躬行。咳唾之间,莫非道义。”一次,丰子恺打算作一册《无常画集》求教马一浮,马一浮为他从佛经和诗文集中提供许多这方面的题材,又指点他说:“无常就是常,无常容易画,常不容易画。”丰子恺顿时醒悟,后来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好久没有听见这样的话了,怪不得生活异常苦闷,他这话把我从无常的火宅中救出,使我感到无限的清凉。”抗日战争时期马一浮送给丰子恺的一首诗使丰子恺又一次得到马先生关于“无常”的指点:“身在他乡梦故乡,故乡今已是他乡。画师酒后应回首,世相无常画有常。”

因为读书方法得当,马一浮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举凡经学、宗教、哲学、历史、美学、诗词、书法、乐理以及西方文学、哲学等等,无所不涉,包括中医都很精通。当时浙江省的中医权威王邈达、陆辅平、王仲奇以及稍为后起的叶熙春有时碰到疑难病症,都请马一浮为之定夺。他的博学多才赢得了学术界同仁的敬重。

他是非常讲究一个“诚”字的

马一浮一生安贫乐道,但嗜好有三:好读书,好友朋,好山水。他早年结识的朋友有:马君武、周孝怀、马寅初、杜亚泉、蔡元培、周树人(鲁迅)等,多为一时知名人士。在待人接物上,他非常讲究一个“诚”字。在30年代,他有个一起研究易经的好朋友叫彭逊之,认为必须剃度出家,方可免除忧患,不听马一浮的劝告遁入空门,留下妻子和未成年的两个男孩,生活无着。马一浮出于友谊,将卖字润笔所得,每月寄二十元到彭家,直至两男孩长大就业。再如,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位叫寿毅成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其父亲平时最钦佩马一浮,病危时致书远在美国求学的儿子:“以学业为重,不必回来奔丧。他日学成归国,务必拜马先生为师,学习马先生的学问道德。”寿毅成谨遵父训,得了博士学位归国后,就拜马一浮为师,马一浮再三逊谢,寿毅成说:“我父亲死未能奔丧,如今又不能实现老父遗命,何以对先人于地下?”言毕,即失声恸哭,长跪不起。马一浮深感其诚,只得答允。后来,寿毅成突然患重病住院,家中无人照顾,马一浮不顾年老体弱,以医治白内障为名也住进这家医院,经常守候在学生旁。当时病房的病人和医务人员不明底细,见一位白发苍苍、银须飘胸的老人守着比他年轻的病人,以为这是一对父子,待了解到他们的真正关系后,无不为之感动。

马一浮早年一心治学,住陋巷,服布衣,不求闻达。他二十岁丧妻后一直未续娶,亦无子女,他为研究祖国传统文化奉献出自己的一生,他的无私精神也堪为人楷模。1963年,他钦佩雷锋的无私精神,赋诗有云:“力作皆吾分,心同此理同。生非营一饱,黾勉学雷锋。”“文革”伊始,马一浮将珍藏的线装书一万一千多卷,分装十六大箱,抢运至省图书馆。这些书是马一浮请人整理好,编了目录,并在目录后写明捐赠给省文史馆,因事发仓猝,省文史馆自己也成了泥菩萨,所以只好由省图书馆来抢运了。同时被运走的还有两大箱,一箱为马一浮编定并请人誊写好的个人著述,一箱为友人赠送的文物。欣慰的是,这些珍贵书籍得以在“文革”中劫后复存;遗憾的是不及搬走的其他文物在“文革”中遗失殆尽。

“乘化吾安适,虚空任所之。形神随聚散,视听总希夷。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临崖挥手罢,落日下崦嵫。”这是马一浮的绝笔诗《拟告别诸亲友》。这首诗充分表达了马一浮对生与死的必然及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的彻底了悟。也使我们看到马一浮在生命垂危时,想到的是祖国“花开正满枝”。怀着对祖国的热切希冀,1967年6月2日马一浮与世长辞,“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飘然而去。

朱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

同类推荐
  • 卓越方法探寻(人生高起点)

    卓越方法探寻(人生高起点)

    人生的智慧丰富多彩,成功的方法许许多多,如果你想把握住未来的人生,那末,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就会裨益多多。这套《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将精彩的人生哲理、实用的人生途径、最有说服力的人生经验,尽收囊中,送给广大读者,目的就是启迪读者对人生的思索,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在智慧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 女人幸福的资本全集

    女人幸福的资本全集

    幸福与成功是女人一生追求的目标,永葆青春和美丽是女人一生向往的境界,女人的幸福和成功必须靠女人自己来争取。本书从贯穿女性生命系统、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诸多核心要素出发,以全集式的内容归纳和总结了新世代女性追求幸福与成功的生命法则。内容涉及女性心态、习惯、性格、气质、时尚、健康、情爱、婚姻、人际、口才、职业、才学、财富、情商、处世等人生的各个阶段和不同层面,为女性朋友营造幸福生活提供最全面的人生指导。以帮助广大女性朋友塑造良好的心态和人脉,培育出色的智慧和能力,从而成就辉煌的事业,收获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步入幸福如意的人生。
  •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

    本书并不只是一个成功者的经验分享,而是一个成功者观看世界的眼光。正如潘石屹所言:“很多年后,能够流传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性的东西,具体的经验肯定对将来是不适用的。”这本书便是他最深层、最无私的告白。在这本书中,他敞开最私密的自我,提出自己对新世界的看法、企业管理的理念、对财富的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领悟,用自身的经历找到了一条从物质到精神的解放之路。
  • 你的高薪怎么来

    你的高薪怎么来

    《你的高薪怎么来:实现职员和企业双赢的工作理念》获得高薪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即使永远是在给人打工,只要能如《你的高薪怎么来:实现职工和企业双赢的工作理念》中所言,按照敬业、专业、效率、绩效、成本、提升、晋升、人脉这八个方面进行修炼学习,你也能很快获得高薪。因为这八个要点都是按照高薪人才之所以能获得高薪的标准来设计的,或者说,这八个要点都是老板能够给你高薪的参考标准。达到了这八个标准,老板就会很乐意给你高薪。
  •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热门推荐
  • 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蛇美人:卯上极品男

    蛇美人:卯上极品男

    人生若必要追逐爱情,你是否希望遇到这样一个男人?——你负天下人,他为你还;若天下人负你,他拥你入怀,然后……冷眼天下,袖手旁观。◇她是蛇妖,他是凡人。她艳若桃李、歹如蛇蝎;他纯白若梨、高洁如雪。蛇妖七七,第一次见到方若梨就想吸干他的精元。如此飘逸脱俗的人,人间少见,他的精元等于仙丹,没有不吃的道理。可是,她突然想咬他的喉咙、喝他的血,却屡屡不得手。不是他有人神庇佑,而是她自己决心不定。原来,梨花林里,她已对他一见倾心。她对他处处挑衅,强要他的婚姻、他的爱情。他欲逃无路,或者,从没真的要逃?她原以为,相逢就是有缘。而她,强求了一段情。原来,相逢不过是彼此的意外,他们根本没有缘!而情太痴,强生出一段缘,生生改变了老天排好的命盘。她只是向他强要了名分,而他向天强要了一切。因为,桃花树下,他已一望成痴…….我觉得这个简介很带感啊!觉得不带感的童鞋就忽略了它吧,直接去看文。相信我,这绝对是一个精彩又感人的故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凤仪九天:武乾孽凰

    凤仪九天:武乾孽凰

    未婚夫君将她弃如蔽履,悦她之人将她换了权位,最卑劣的阴谋诡计明枪暗剑,一纸圣命将她代嫁至遥远的西域古阗。她医术非凡,美若谪仙,却做事狠绝,心如刀剑。她琴棋书画,还有最惨烈的战场硝烟,却凉薄冷漠,性如冰川都道她忘恩负义,不念故国,谁又知晓,最彻骨的生死离别……且看她如何走过这坎坷艰难,碎了心肠的孤凄女子,背负着污名,经了多少生死艰难?天玄最神秘的第十九国太子,最阴森的鬼国鬼王,与他携手天下!(群号:384289972),京城之内再无她容身之处,机谋万千,当初那奢华嫁衣红盖纱下,最古老的乾元古国阴阳五行术。最忠诚的五凰尊,京城第一贵女大婚前夕失了守宫砂,惨遭退婚,盛世良缘顿成茶余笑料。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甚至卷入“乌台诗案”的困局,但他不改一心为民的政治理想,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继欧阳修成为第二个“文坛宗主”,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该书主要讲到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她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直至离开人世。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本书属家庭教育类。书中从感悟教育的细节入手,从50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感悟教育的必要性和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
  • 四川文艺年鉴

    四川文艺年鉴

    总体来看,文化视界的真诚与扩展,是2011年度四川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川文学艺术面临的环境日益繁复,文化生产、文学创作的审美与市场都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为此,四川文艺界正积极开拓、创新求变,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丰厚资源和精神内涵,并将之融入现代中国的大叙事。
  •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本书总结了七个方面怎样管好自己,并列集为七个法则: 真正认识自我:首先给自己定位; 确立人生目标:明确奋斗方向; 人生必备的生存能力:是你生存的必要手段; 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使人一生受益无穷; 学会善待时间:不会利用时间将会一事无成; 学会为自己理财:打理她自己一生的财富,是走向成功的标志; 保持身心健康:拥着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其实,人的一生,追求的很多,就看怎么支待。如果能管理好自己的一生,相信每个人都会业有所成。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秘籍和宝典,只能是从自身做起,循序渐进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相信成功便指日可待。
  • 告别香巴拉

    告别香巴拉

    上世纪70年代,下放在青海的经济学家方以民被迫害,九死一生逃到了西藏无人区,误入香巴拉,一个不可思议的乌托邦式的世界。在这里,有一个电气学家、一个地质学家、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喇嘛兼医师、一个猎手和他的女儿,连同大量的宝藏,形成了一个超然于世的独立世界。方以民扎根下来,并生下了儿子方明觉,所有人都把最精华的知识传授给他。方明觉长大后,人们决定让他回归正常的社会。曾经迫害方以民的人依靠90年代的资本狂飙,雄霸一方。方明觉担负着报仇和惩恶扬善的重任。他是一个人单独和一个权势群体在作战,能帮助他的,是香巴拉那群逐渐老去的人们的智慧,以及那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