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4800000011

第11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1)

魏晋乐府的演变

1.曹氏父子对乐舞的贡献

东汉末年社会大乱,造成经济的崩溃,也造成文化的凋敝,音乐艺术也受到极大的摧残。曹操平定荆州,找到流落在这里的汉雅乐郎杜夔,任用他为军谋祭酒,负责主持雅乐的整理和发掘工作。当时参与其事的还有善雅乐的邓静、尹商(一作尹齐)、善歌的尹胡、善舞的冯肃、服养等人。但是这种复古的雅乐,并未真正受到人们的喜爱,受喜爱的仍然是“新声”,是俗乐。曹氏父子及其属下文人,都喜爱汉代以来的“街陌谣讴”“相和歌”。《宋书·乐志》载:

但歌四曲,出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一人倡,三人和。魏武帝尤好之。时有宋容华者,清澈好声,善倡此曲,当时称妙。

在他的影响下,学习乐府民歌成为时尚。曹操本人是乐府诗大家,他“登高必赋,及造新声,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也说:“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他创作的《对酒》《步出夏门行》《度关山》《苦寒行》等,都是乐府诗中的名篇。

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以公子之贵,更是终年流连于诗赋音乐之中。曹丕篡汉以后,以帝王之尊亲自进行乐歌的创作,对推动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魏的立国时间虽短,但是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及影响却是相当大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自东京大乱,绝无金石之乐。乐章亡绝,不可复知”(《晋书·乐志》)。曹操虽然喜爱音乐,但是连年征战,无暇进行民歌的收集工作。而曹丕即位以后,看重的是文章,他在《典论·论文》中称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是对于乐府却不是那么看重的。先秦两汉,本重礼乐,主张“声音之道,与政通也”(《礼记·乐记》)。而曹魏的尚通脱,恰好是礼教的大敌,所以建安黄初时期的雅爱音乐,只是把音乐作为享乐的工具而已,而绝无采诗的行动。

2.汉末的文人乐府仿作

旧乐的散佚,民歌的不采,曹魏乐府的来源,就只剩下文人仿作一途了。

东汉时期,文人仿作乐府之风已起,傅毅的《冉冉孤生竹》、张衡的《同声歌》、辛延年的《羽林郎》、宋子侯的《董娇娆》、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等,都是仿作乐府的名篇。而曹氏父子及属下的“建安七子”等人莫不以能文自诩,当然更把乐府诗的创作作为一试身手的天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他们每人都有数十首乐府传世。这在南北朝尤其是唐宋以后当然算不得什么,但是,在汉代,却没有任何人有这么多诗流传下来的,许多人都仅仅以一二首诗名世。

文人的创作,虽然技巧更为圆熟,但是却失去了民歌那种“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映社会生活,揭露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精神,变为抒发个人情感、感叹个人荣辱的工具。

3.西晋乐府的雅化与新声

这种情况在西晋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西晋的统治者司马氏是世族地主阶级出身,他们是打着所谓“名教”的旗号夺取政权的,上台以后,自然也要把“名教”时时挂在口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则是大力提倡复古。但是经过曹魏时期的思想解放,要想回复到两汉的样子是不可能的了,更何况西晋的统治者也并非真正是“名教”的信徒,“名教”只是他们用来巩固其统治的工具而已。所以西晋乐府所做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使已经被曹魏雅化了的汉代出自民间的清商歌曲(相和歌)进一步雅化,使之完全成为贵族化的东西。

西晋清商署由著名音乐家荀勖领导,从事“相和歌”的改编整理工作。参与其事的,有著名音乐家朱生、宋识、列和等人。《宋书·乐志》载:

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本一部,魏明帝分为二,更递夜宿。本十七曲,朱生、宋识、列和等复合之为十三曲。

又说:

魏、晋之世,有孙氏善弘旧曲,宋识善击节唱和,陈左善清歌,列和善吹笛,郝索善弹筝,朱生善琵琶,尤发新声。

西晋乐府在走向雅化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发展。表现在文学上,是文人,如傅玄、张华、石崇、陆机等在对汉乐府的模仿中,更加追求形式之美,增加了乐府诗的叙事成分。如傅玄《唯汉行》叙刘邦、项羽鸿门宴之事;《秋胡行》叙秋胡戏妻之事;《庞氏有烈妇》叙庞氏女手刃父仇之事;石崇《王明君》叙王昭君和番之事等。表现在音乐上,则是所谓“新声”的出现。这种“新声”,一方面是由于荀勖采用他制定的新笛律,另一方面则是采用新曲或者是文人自创新歌。

石崇的宠伎绿珠善舞,石崇为作《王明君》。《古今乐录》载:

《明君》歌舞者,晋太康中季伦(石崇字季伦)所作也。王明君本名昭君,以触文帝讳,故晋人谓之明君。……其造新之曲,多哀怨之声。

从记载来看,《王明君》的词曲都应该是石崇所作。

《宋书·乐志》所说的孙氏、宋识、陈左、列和、郝索、朱生等人的“尤发新声”;陆云在给其兄陆机的信中所说的“古今之能为新声绝曲者,无又过兄”(《与兄平原书》)就是这种“新声”。

魏晋时期的娱神歌舞——《神弦歌》

1.先秦歌舞娱神的继承和发展

曹魏和西晋时期乐府的不采诗,使这一时期北方的民歌几乎都没有保存下来,而在南方,也就是荆楚故地的东吴,民间歌舞倒是很兴旺的。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先秦时期,南方荆楚故地的巫风巫舞就很盛。汉魏时期,这种风气并未衰减,《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会稽俗多淫祠,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这种祭祀活动,仍然同先秦时期一样,是以年轻貌美的巫女的歌舞表演为主,半是娱神半是娱人。《晋书·夏统传》记载:

统字仲卿,会稽永兴人也。……其从父敬宁祠先人,迎女巫章丹、陈珠二人,并有国色,庄服甚丽,善歌舞,又能隐形匿影。甲夜之初,撞钟击鼓,间以丝竹。丹、珠乃拔刀破舌,吞刀吐火,云雾杳冥,流光电发……统从之。入门,忽见丹、珠在中庭,轻步徊舞,灵谈鬼笑,飞触挑,酬酢翩翻。

祭祀先人,应该是肃穆悲怆的,但是,实际上却是由有国色的巫女在“撞钟击鼓,间以丝竹”的音乐伴奏下,作轻灵曼妙的歌舞表演。祭礼先人尚且如此,其他祭礼场合可想而知。其表演情况和屈原所描写的如出一辙,甚至更有过之。

2.《神弦歌》十八曲

先秦时人们用以娱神的是楚辞体的《九歌》,随着时代的发展,吴地的民间祭神乐歌也变成汉代出现的五言。这种五言的民间祭神乐歌因为是“祭祀神,弦歌以娱神之曲”(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神弦歌·注》),所以被称做《神弦歌》。这些《神弦歌》曾经被孙吴统治者用来作为宗庙祭祀乐歌和用于享乐。《宋书·乐志》载:

世咸传吴朝无雅乐。案孙皓迎父丧明陵,唯云倡伎昼夜不息。则无金石登歌可知矣。何承天曰:“或云今之《神弦》,孙氏以为宗庙登歌也。”

这些《神弦歌》被保存了下来,据《古今乐录》载,《神弦歌》一共有十一曲,它们是:

《宿阿曲》《道君曲》《圣郎曲》《娇女曲》《白石郎曲》《青溪小姑曲》《湖就姑曲》《姑思曲》《采菱童曲》(《乐府诗集》所收为《采莲曲》)《明下童曲》《同生曲》。

除了《宿阿曲》《道君曲》《圣郎曲》《青溪小姑曲》四曲以外,其余七曲每首都有歌词二首,所以《神弦歌》一共十八曲。它们全部收录在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

这是一套完整的祭神乐歌。第一首《宿阿曲》可能是一首迎神曲:

苏林开天门,赵尊闭地户。神灵亦道同,真官今来下。

苏林和赵尊都是传说中的仙人。苏林打开天门,赵尊关闭地户,天上的神灵真官都纷纷从云霄下来,享受人间的祭飨。从内容上看,确实有一点像迎神曲。

从第二首《道君曲》到第八曲《姑思曲》,是祭祀吴地各山水等神灵的。与《九歌》不同的是,《九歌》所祭,除山鬼、国殇以外,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等都是大神。而《神弦歌》所祭,却都是各地的山川小神。中国本是一个泛神崇拜的国家,所以山有山神,地有土地神,门有门神,灶有灶神,而吴地的祭祀尤滥。《后汉书·栾巴传》说“(豫章)郡土多山川鬼怪,小人常破赀产以祈祷”,指的就是这种情况。《神弦歌》所祭的神灵,大都不详所指,道君、圣郎、娇女可能是对神仙的泛指。白石、青溪、赤山湖(《湖就姑曲》有“赤山湖就头”句)都是地名。《姑思曲》第一首说:“明姑遵八风,蕃霭云日中。前导陆离兽,后从朱鸟麟凤凰。”有人以为是太阳女神。

这几首乐歌中最有名的是《青溪小姑曲》。

青溪发源于钟山,是建业(今南京)的著名水道。青溪小姑神在江南一带很有名,她也有很多人神相交恋的故事流传。不过,《青溪小姑曲》的歌词却和这些故事没有什么关系,歌词是:

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第九首和第十首可能是娱神曲。比如第九首《采菱童曲》(第一首):

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

祭完众神,由儿童扮演采莲童,跳采莲舞,唱采莲歌以娱神。

最后一曲《同生曲》可能是一首送神曲。第一首的歌词是: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早知人命促,秉烛夜行游。

歌词取自《古诗十九首》,表现的是一种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希望及时行乐的思想,因此也有人对它是送神曲表示怀疑。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人们总是留恋生命,希望长生的,所以他们对神仙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是非常羡慕的。当祭典结束,众神快要离去的时候,人们更感到人生的短促,难怪他们会产生秉烛夜游的思想了。所以,把它作为一首送神曲来使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乐舞的繁荣

1.南北朝的侈靡之风

汉末大乱,也使得乐舞艺术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曹操平定荆州,基本安定北方以后,也开始制礼作乐。曹氏父子都是大文学家、大诗人,同时也都喜爱乐舞,所以乐舞艺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自东晋偏安江南,宋、齐、梁、陈各代,都极尽奢侈,追求声色犬马的享乐,其侈靡的程度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石崇《归思引》说“登云阁,列姬姜。拊丝竹,叩宫商。宴华池,酌玉觞”,应该就是整个南朝社会生活的写照。上流社会自皇室帝王就追求声色,如宋废帝时“太常雅郑共千余人,后堂杂伎不在其数”(《通典·乐典》);陈后主“耽荒于酒,视朝以外,多在宴筵。尤重声色,遣宫女习北方箫鼓,谓之‘代北’,酒酣则奏之,又于清乐中造《黄鹂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臂垂》等曲,与臣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薄,男女相和,其音甚哀”(《隋书·音乐志上》)。王公贵戚自然不甘落后,也纷纷畜女乐,“丝竹昼夜不绝”。

南朝如此,北朝也是如此。虽然北方是羌、氐、鲜卑等少数民族执政,而沉湎声色,喜爱歌舞之风与南朝无异。《洛阳伽蓝记》载北魏时丞相元雍“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铙吹响发,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封疆在上地,钟鼓自相合。美人当窗舞,妖姬掩扇歌”(北魏温子升《安定侯曲》),正是北朝君臣生活的写照。

2.歌场与踏歌

在民间,这种歌舞之风也很盛,甚至有专门供大家歌舞娱乐的“歌场”。《岳阳风土记》(《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引)说:

荆、楚民俗,岁时集会,或祷祠,多击鼓,令男女踏歌,谓之歌场。

这种踏歌形式,在南北朝时十分盛行。《西曲歌》中有《江陵乐》四首,前三首说:

不复蹋人,地地欲穿。盆隘欢绳断,蹋坏绛罗裙。

不复出场戏,场生春草。试作两三回,蹋场方就好。

阳春二三月,相将蹋百草。逢人驻步看,扬声皆言好。

所描写的,就是荆、楚一带踏歌鼓舞的盛况。

这种民间的踏歌鼓舞形式,因其热烈欢快,有很大的参与性,也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梁武帝《江南弄》说:

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耀绿垂轻阴,连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蹰。

“连手躞蹀舞春心”就是踏歌的形式。

这种踏歌形式在北方一样盛行。《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有《杨白花》,“解题”说:

《梁书》曰:“杨华,武都仇池人也。少有勇力,容貌雄伟,魏胡太后逼通之。华惧及祸,乃率其部曲来降。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为作《杨白华》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声甚哀惋。”

《北史·尔朱荣传》载:

及酒酣耳热,必自匡坐,唱虏歌,为《树梨》《普梨》之曲。见临海王从容床雅,爱尚风素,固令为《敕勒舞》,日暮罢归,便与左右连手蹋地唱《回波乐》。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卷八十二引《诗纪》载:

北周宣帝与宫人半夜连臂蹋而歌“自知身命促,把烛夜游行”。

大概还有一些歌舞的表演也是踏歌形式的。比如北朝时非常流行的《采莲》。路德延《小儿》诗就说:“合调歌《杨柳》,齐声踏《采莲》。”

由于歌舞的盛行,对歌舞艺人的需求量很大,甚至出现专门培养艺人,家家户户学习乐舞的浙江德清县前溪村。唐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二冯浩注说:“于兢《大唐传》:‘前溪村,南朝习乐之所,今尚有数百家习音乐。江南声伎之自此出,所谓舞出前溪者也。’”由此也可以想见南北朝时期歌舞音乐的盛况。

魏晋南朝乐府民歌——吴声与西曲

1.吴声与西曲的产生

东晋衣冠南渡以后,旧乐散亡。于是又一次把眼光转向民间,从民间音乐中去吸取养料。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民歌“吴声”与流行于荆楚(今湖北)一带的民歌“西曲”,以其清新活泼、婉转悠扬的特色,很快受到上层统治者和下层百姓的普遍喜爱,成为“清商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南齐书·萧惠基传》说:“自宋大明(孝武帝年号)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淫俗,雅乐正声,鲜有好者。”《南齐书·王僧虔传》也说:“朝廷礼乐多违正典,民间竞造新声杂曲。”所谓“郑卫淫俗”,所谓“新声杂曲”,指的就是流行于南方民间的吴声、西曲。

生活在荆楚故地的南方人民,从来都是喜爱歌舞音乐的,偏安一隅的南朝统治者,大都追求声色犬马的享乐,但也因此促进了音乐的繁荣。江南一带,“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宋书·良吏传序》)。《南齐书·良吏传序》中说:

永明(齐武帝年号)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惊。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

和汉乐府民歌不同,吴声和西曲产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汉水两岸的大城市,它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生活。它没有汉乐府那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斗争精神,而更多地是表现男女间的爱情。它很少有汉乐府那样的长篇之作,而多为五言四句的短制小曲。

2.吴声歌例

“吴声歌”产生在东晋到刘宋时期。《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并出江东,晋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其后被诸弦管。”它产生的地域,是当时的京城建业(今江苏南京)为中心的吴地。

现在流传下来的吴声歌曲,据《乐府诗集》所载,共二十四首,其中,《子夜歌》《子夜四时歌》《上声歌》《懊侬歌》《前溪歌》《丁督护歌》《华山畿》《读曲歌》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吴声歌中最有名的是《子夜歌》。《大子夜歌》二首之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它是女子口气演唱的恋歌。传说是一位叫“子夜”的女子所唱,所以叫《子夜歌》。《子夜歌》中有许多情浓而痴,思巧而奇的作品,比如:

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不见连理树,异根同条起。

气清明月朗,夜与君共嬉。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

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此外,由《子夜歌》又生发出《子夜四时歌》《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等。

3.吴声歌的特点

《世说新语·言语篇》载:

桓玄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羊曰:“以其妖而浮。”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萌宝无敌:带着老娘闯江湖

    萌宝无敌:带着老娘闯江湖

    一招穿越失忆了!还好被高人所救还学到一身好功夫。为了探寻自已的身世,雪鸢离开了师父一个小姑娘踏足江湖。终于知道自已的身份,原来她是魔教教主夫人,而且还生过孩子。这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多了一个老公和儿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只愿南柯梦一场

    只愿南柯梦一场

    三年前,十六岁的悯柔与慕青,尔岚一同走进了那道高高的宫墙。一年后,尔岚身亡,慕青自尽,究竟谁是罪魁祸首?随着其他秀女的加入,原本看似平静的后宫终于又再起波澜。一切的一切,逐渐在悯柔面前展开。皇帝,宸寞,父亲,碧落,先帝,沁儿,皇后,宝妃。。。原来寂寞深宫里却也曾有那么多刻骨铭心。但更多的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以为可以永远的姐妹情终于还是抵不过深宫里的明争暗斗;以为可以依靠的爱情终于还是败给了命运的捉弄;以为可以坚持的原则终于向复仇妥协;一路走来,身边的人也一个个离开。。。。。。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最后的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独自走下去。。。书罢断肠指犹凉,只愿南柯梦一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抱月行

    抱月行

    新婚之夜,他放着漂亮的新娘梅香不要,却追到船上要拜师学月琴。一个简单的抉择,拉开了半个世纪社会变迁、家族兴衰的历史帷幕……
  • 山河永寂

    山河永寂

    出了无数皇后王妃的纪氏是天下第一名门,当身为纪氏旁支的纪天市出现在摄政王益阳面前时,往事被悄然揭开。深宫中太后与摄政王的生死之恋背后,隐藏着伤痛和背叛;无辜的天市深爱摄政王却因此而被卷入了一场复仇中。爱情被辜负,信任遭背叛,天市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坚强赢得真正的尊重,却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伤害别人的刽子手,于是一轮新的背叛和报复在她身上展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捡个尸体来重生:女鬼大小姐

    捡个尸体来重生:女鬼大小姐

    闲来无事正在时空旅行中的女鬼苏醒之在某条清溪边上看到了一具无主女尸,于是一时兴起就尝试了一下附身,但万万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因此被困在了女尸体内,而且随后还被女尸的家人给强行带了回去。已经许久未曾玩过cosplay的苏醒之一时半会儿没办法从尸体上脱身,也就顺其自然的扮起了这个叫做应惜弱的千金大小姐,可没想到这大小姐的名头还没揣热就被匆匆嫁了出去,而洞房花烛夜她就被至少四拨人给同时杀了一遍。女鬼发现新嫁的相公是个刚觉醒的魔族,她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大麻烦中,但她是史上最强女鬼,她还能怕那些不成气候的小虫子不成?呵呵,麻烦越来越多,就代表这个游戏越来越好玩。狐妖、精怪、和尚、驱魔师尽管放马过来,她女鬼大小姐,奉陪到底。
  • 盛世暖婚

    盛世暖婚

    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冷血阎王,手持权柄,尊贵非凡。她是急求结婚待嫁的大龄女青年,手握白刃,杀鸡宰鱼。防火防盗防闺蜜,当她亲眼目睹闺蜜和未婚夫搅在一起时。一怒之下,她就在街上随便找了个人结婚。却没想到,闪出个不可惹的大人物。他说:老婆,这么晚,该睡觉了。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