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2200000003

第3章 篆刻流派解析(2)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为著名书画家文徵明的长子,继承父学,工诗文、书画,尤精篆刻,对六书深有研究,主张篆刻应以六书为准则。他早期从事牙章篆写,由李文甫代刻,后来发现民间雕琢手饰用的灯光冻石可作印材,便专刻石章,并广为流传。因他担任两京国子监博士,有一定声望,再加上他和何震对篆刻的广为提倡,就具备了振兴篆刻艺术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文彭的篆刻艺术美学观表现为追踪秦汉印的美学传统,并参入宋元朱文印的艺术特点,追求印文的造型艺术的意境美,“矫元人乖缪之失”。他治印以书篆笔法、力矫当时印坛上格调低俗的颓风。篆法以小篆为主,界于方圆之间。朱文印继承了赵孟頫的风格,并融入宋元朱文印而出新意,流丽浑厚。在他的白文印中,还有一种比较大方平实、苍猛奔放的特点。何震的印章作品,主要就是继承了他的风格,但都不及秦汉印的苍劲古拙。文彭在篆刻艺术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力矫时弊,追踪秦汉,并融入己意而出新意,挽回了印章杂芜的局面,开创了篆刻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吴门派。他的双刀行草边款也起了示范作用。后来的丁敬对他的篆刻艺术有较高的评价:“三桥制作允儒流,步骤安详意趣遒”。其印作笔势飞动,秀美而有逸趣,长期被后人奉为金科玉律,在印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可惜传世作品稀少,无专门印谱行世。后与文彭风格相似的篆刻家归世昌、李流芳、陈万言、顾苓、顾听、璩之璞、徐象梅等,被称为吴门派。吴门派以后又派生出何震派和程邃派,这两派以后又演化到几十种流派,形成了明清篆刻流派体系。

吴门派的代表人物如下:

归世昌(1573~1644),字文休,号假庵,江苏昆山人。善画兰竹,篆刻取法文彭而有新意,得浑厚平正灵活、方中寓圆之美。他作有精辟的印论:“作印不徒学古人面目,而在探其源,源则作者性灵也,性灵出,而法亦生,神亦偕焉”。著有《假庵诗草》一书。

李流芳(1575~1629),字茂宰,又字长蘅,号松园,别署香海泡庵等,江苏嘉定人。篆刻取法文彭而出新意,笔意较厚重,风格奔放。

陈万言(生卒年不详),字居一,浙江嘉兴人。明末著名篆刻家,篆刻取法文彭大方平正一路而有新意。

顾苓(生卒年不详),字云美,号浊斋居士,江苏苏州人。善诗文、书法,篆刻师法文彭,所作白文印平实浑劲,朱文印圆劲厚实,自然流韵,新意迭出。他对作白文印有精到的论述:“白文转折处,须有意,非方非圆,非不方,非不圆,天然生趣,巧者得之者也。”

顾听(生卒年不详),原字不因,后改元方(或作元芳),江苏苏州人。家贫以治印为生。篆刻取法文彭平稳统一,并加以变化而有己意。朱简尝评曰:“蹈矩随方,始砭吴门习俗。”

(二)皖派

皖派,又称徽派、雪渔派或何震派,其开创者是明中叶篆刻家何震。皖派的篆刻艺术,力矫元人习气之失,使印章艺术向着平正大方、自然得趣的轨道上发展,并在力求振兴秦汉印章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何震与文彭在明代中期的印坛上,积极倡导篆刻艺术,开一代新风,揭开了篆刻艺术创作上百花争艳的序幕。何震派的传人在清代又衍化出了众多的篆刻派别。

何震(约1530~约1605),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山人,江西婺源人。他是与文彭齐名的明代中期的篆刻家,俩人师友甚密,均主张篆刻以六书为准则。何震提出:“六书不精邃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强调应有篆书的准确性和篆法的书写性,才能提高印章的艺术性。他的篆刻,初学文彭,后广游博交,广取秦汉印章之长,从而丰富了印章的多种艺术形式。何震的艺术审美观,强调篆法上,要广取金石文字源流之长。在章法上,提倡要得之大方平正而有自然之天趣。刀法上,指出要痛快生辣,猛利显露,达到无拘谨的神游境地。他的单刀行楷边款,险劲沉着、差落雄健、气势磅礴,自成风格,为后人所取法。他在篆刻理论方面亦有创见,著《续学古编》,对周应愿的篆刻理论作了探讨、补正和发展,还著编有《印选》等书传世。其作品由后来的程原征集,由程朴(程原之子)摹刻成《忍草堂印选》一书,使他的作品得以传世。何震力改前人习气,使印章艺术向大方平正而又自然得趣方面发展,为篆刻艺术的复兴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后人多宗法何震的篆刻艺术风格,并有新的发展,又形成了众多的篆刻派别。与何震风格相似的皖派篆刻家还有梁、程原、程朴、胡正言、吴忠、吴迥、赵宦光、金光先、刘梦仙、沈庆余、邵潜等名家,都被一些篆刻理论书籍称为“何震派”。

梁(?~约1637年),字千秋,维扬(今扬州人),居南京。工刻印,一以何震为宗,摹刻何氏之作,形神逼真,竟可乱真;布局自运者,往往自成一格;入印之语,不拘成法,使后世印家为之倾心。著有《梁千秋印集》,所载均为摹刻何震印章之作,成书于万历庚戍(1610)年,有祝世禄、俞安期为之作序。

程原(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字孟长,一字六水,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居吴兴(今浙江绍兴)。善绘画,工篆刻。醉心于何震之作。尝四方收集何震印蜕五千余方,从中精选千余,令子程远刻成《忍草堂印选》。著有《六书韵海》三十卷。天启辛酉(1621)年,与子程朴辑《何雪渔印海》四卷。

程朴(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万历、天启年间),字元素,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居吴兴(今浙江湖州)。程原之子,继承家学,工篆刻,宗何震。尝历时二年,摹刻何震印作,得千余方,辑成《忍草堂印选》二卷,陈继儒、韩敬、陈赤等为之作序。摹刻之作,形神毫发无遗,达乱真地步。周亮工认为程氏父子最善摹刻何震印作。

胡正言(1584~1674),字曰从,安徽休宁人,久居金陵(今南京)。明武英殿中书舍人。为人醇穆幽湛。通六书,为李如真弟子。书法,篆、隶、正、行无所不能,矫逸而有法度。绘画各科兼擅,蔚为可观。善制墨。精木刻彩色套印版画,集前人经验创造刻版技艺,对我国古代版画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工篆刻,尝缩石籀篆为小石刻行世。治印,取法何震,虽豪放不及,却也平稳健实,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交友均为忠臣、烈士和逸老,如倪元路、杨文骢、王思任、史可法等。著有《胡氏篆草》及续集、《印存初集》、《印存玄览》等,并辑有《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以及《十竹斋印存》等。

吴忠(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代万历年间),字孟贞,安徽歙县人。精篆刻,为何震入室弟子及主要传人,所作虽不及何氏苍劲,但秀浑有余,刀法布局均平稳老健。著有《鸿栖馆印选》二卷,成于万历乙卯(1615)年,自跋云:“生及文先生(文彭)之时,幸得淑诸何先生(何震),从事三十余年。”另有李维桢、王野等序。

吴迥(?~1636),字亦步,安徽歙县人。工治印,宗法何震,印风苍莽,结构紧凑。董其昌评其印作说:“今犹二十许人,试以其印章杂之长卿(何震)印章,不复可辨。”明万历壬子(1612)年,成《珍善斋印印》二册,有刘锡玄、董其昌、朱子儒等人序;同年,又成《晓采居印印》二册。

赵宦光(1559~1625),字凡夫,又字水臣,号广平,自号寒山长,江苏太仓人,久居寒山。妻为陆师道之女陆卿子,夫妇均显名于时。精六书,工诗文,善书法,运用行草笔势作小篆,创草篆体。篆刻,取法汉人,师何震。线条苍劲,结构谨严工稳,对朱简有较大影响。平生著书数十种,主要有《说文长笺》、《六书长笺》、《刻符经》、《寒山集》、《寒山帚谈》、《牒草》、《寒山蔓草》、《九圜史图》、《却草篆》等。其友章宗岗将其印作集编为《赵凡夫先生印谱》。

金光先(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代万历年间),字一甫,安徽休宁人。家资雄厚,好风雅,究心于籀篆。精篆刻,曾游访文彭、何震,后大量摹刻秦汉印章,形神并具,自成一家,为世人所推崇。所作之印,刀法浑厚朴实,布局工整平稳。尝论印说:“刻印必先明笔法,而后论刀法。乃今人以讹缺多圭角者为古文,又不究六书所自来,妄为增损,不知汉印法。平正方直,繁则损,减则增,若篆隶之相通而相为用,此为章法、笔法得古人遗意矣。”所著《金一甫印选》,又名《复古印选》,附有万年甲午(1594)年王登之序,万历壬子(1612)年自序和赵宦光之序。

(三)莆田派

以魏植、吴晋为代表的莆田派印章,印文多作小篆,或以小篆渗合大篆,较为对称平板,章法多不够紧凑,刀法较为工整。但在当时的一些地区有一定影响,后人也有宗其法者。

魏植(1552~?),字楚山,一字伯建,福建莆田人。刻印,法秦、汉人,旁参诸前贤,用刀以切见长,分朱布白紧凑平稳,印风苍秀劲挺。楷书印款,喜用单刀为之,工整而挺拔秀丽,结体如唐欧阳询。明崇祯己巳(1629)年作有“滴露研珠点周易”一印。

吴晋(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清代初期),字平子,福建莆田人。曾客周亮工门下二十年,能画墨兰。治印,初学莆田派魏植,后尽观周亮工藏印及当时各家印作,所作尽脱莆田派风貌,但技艺大进,印风疏朗工整。刻印创作,主张讲究六书之学。1684年为印谱《宝晋斋印谱》作序。与清乾隆年间的篆刻家吴晋同名。

宋珏(1576~1632),字比玉,自号荔枝仙、国子生,福建莆田人。

(四)泗水派

明代“鼎足而立”的篆刻家之一的苏宣(另外两个是文彭与何震),在艺术上另树一帜,开创了“泗水派”。该派的印风较为平和圆劲,浑厚朴实,工稳苍秀。苏宣创造出了更富于雄浑的印风,但还是不及秦汉。师法苏宣的印人很多,都可将风格类似的归入苏宣派(即泗水派)。

苏宣(1553~1626),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又号朗公,新安(今安徽歙县)人。自幼喜读书及击剑。刻印得文彭传授,又于顾从德、项元汴等藏家处博览秦、汉玺印,曾摹汉印近千钮,积精深功力,所作气势雄强,布局严正。作品流遍海内,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后人列为“泗水派”。有与文彭、何震鼎足称雄之誉。万历丁巳(1617)年著《苏氏印略》四册,马新甫、施凤来、姚士真、曹远生等作序,又有自序。

程远(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代万历年间),字彦明,江苏无锡人。工篆书。治印宗文何及苏宣诸家。曾摹刻大量秦汉和明代印作,于万历壬寅(1602)年辑成《古今印则》四册,谱末附有治印的论著《印旨》一篇,苏宣、梁为之校定,王登、朱志蕃、董其昌、陈继儒等为之作序,对当时的印学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何通(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代万历至天启年间),字不违,一字不韦,江苏太仓人。曾仆王锡爵家。精篆刻,宗汉印,取法苏宣,分朱布白多变化,运刀自如,印风苍秀劲健,被朱简列为“泗水派”。著有《印史》六卷,选刻史传人物私印五百钮,并附刊小传,成书于明万历庚申(1620)年,苏宣、王开度、陈元素、沈丞等为之序。

丁元公(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末清初),字原躬。晚年时明亡,出家为僧,名净伊,字愿庵。浙江嘉兴人。性孤辟,不善交游。善诗,不屑作庸俗语。工书法、绘画。篆刻,深得秦汉之法,布局富于变化,刀法明快劲挺,印风恬静秀逸。行书印款,点画飞动,笔势奔放。印作传世甚少。康熙丁巳(1677)年,作“三馀堂”、“随庵”两面印。

泗水派的篆刻家还有姚淑仪、顾奇云、程孝直等人。

(五)甘旸派

甘旸(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代万历年间),字旭甫,号寅东,江宁(今南京)人,隐居鸡笼山。工书法,篆书负有盛名。精篆刻,嗜好秦、汉印,善治铜、玉印章。所作印章,用刀以切为主,线条苍莽浑厚,布局灵活自然,神韵俱佳。曾说:“吾癖古印久矣,摹拟间有不得者,虽废寝忘食,期必得之,古人心画神迹,遂慧其十之一二矣。”万历丙申(1596)年,辑成《集古印正》五卷,附有《印章集说》(又名《印正附说》),为当时摹刻秦汉印印谱之佼佼者。还著有《甘氏集古》、《甘氏印正》。

甘旸是一位擅长篆书又精篆刻理论的印家。因当时古印的木刻本《印薮》失真,他便以铜、玉摹刻成《集古印谱》五卷。他的篆刻别具一格,白文印风格酣畅圆浑,典雅庄重,如“曾鲸之印”。也有以壮健贯通自然得势的,如“朱完之印”、“染士升印”等。朱文印风格清雅圆劲,工丽雍容,如“马从纪印”。

甘在篆刻理论上也有一定的贡献,他著的《印章集说》,集前人说,对印论进行较系统的归纳分类。其中也有他的独到见地,如提出品印的“神品”为最高标准。他在书中说:“轻重有法中之法,屈伸得神外神,笔未到而意到,形未存而神存,印之神品也。”这种审美意趣,正是不求形似重神似的美学观在印章艺术领域的反映。他还在理论上将篆刻艺术的创作方法归为四法,即篆法、笔法、章法、刀法。由于他强调书法中印章应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把本来应是相对于章法、刀法的篆法,分成了篆法和笔法。他还指出:“谓三代无印,非也”,首次打破了吾丘衍“三代无印”的陈说。他提出秦代有印说:“秦汉印有方者,亦有条者,皆正式。”补充了《三十五举》中未能提及的秦印。此外,甘还对篆刻学的规范化工作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所以,不论从哪个方面讲,甘在篆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应划为独立的一派。

(六)娄东派

继周应愿以后,甘承先启后,使篆刻理论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突破。明万历年间出现了许多篆刻理论家。其中较有成就的是杨士修、徐上达、沈野等人。杨士修的变革思想,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的复古主义思潮,为指导篆刻艺术的健康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徐上达以对立统一的美学观,将篆刻技法进一步理论化,揭示了印章艺术的形式美的原理;沈野则提倡篆刻艺术应追求自然天趣的美学观,对拓宽印章艺术的内在表现,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这些理论家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以汪关为首的娄东派。

汪关(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代万历年间),原名东阳,字杲叔;后得一汉代铜印“汪关”,以此更名,李流芳又为之更为字尹子,并自言其居室为“宝印斋”。安徽歙县人,居娄东(今江苏太仓)。少时酷爱文字学,家中收藏金、玉、玛瑙、铜印不下二百方,后落魄,藏品大多失散。治印不染时习,力追汉人,步武宋、元,形神尽得。所作印章,极规矩工稳,印文恬静秀美,精于冲刀法,印风明快,极尽富丽堂皇之趣,后人称之为娄东派。印款喜用双刀为之,行楷、隶书无不娟秀。当时著名的书画家用印,多出其手。其作品对印学发展有很大影响,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林皋、巴慰祖、沈世和及其子汪泓和现代篆刻家陈巨来等印家的艺术风格。万历甲寅(1614)年,著成《宝印斋印式》二卷,一卷为自藏古印,二卷为自镌印章,李流芳为之作序,又作自跋。

林皋(1657~?),字鹤田,一字鹤颠,更字学恬,福建莆田人,居江苏常熟。自幼潜心篆籀之学,十六岁时刻印已为时人所推重。印作以工为主,布局繁简相参,疏密得当,结构平整稳妥;印文书法,端庄秀美,富于变化;用刀,明快劲挺;印风极为清新。后人称之为林派,也有人将他与汪关、沈世和合称为扬州派。从其风格来看,应划为娄东派为妥”。当时著名书画家王翚、吴历、恽寿平、王鸿等人的用印,多出其手。著有《宝观斋印谱》二册。

同类推荐
  • 核能前景

    核能前景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走向孤独

    走向孤独

    胡杨红柳从此烙印在心的深处,成为一种生命感觉。我从大地之上、之中得到的启迪,我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田野调查上,由此而发出的思之种种,应是我写作生涯中最值得庆幸的一段历程,更确切地说是河西走郎以西,至少在这举世滔滔皆言利的年代,我曾在旷野中呼告守望,了解中国土地荒漠化、江河与湿地等关于生态环境的状况,我没有变得更为浅薄,风沙线和干裂的土壤以及大漠戈壁,但,深刻与高贵是谈不上的,大约有十七八年了,尤其是和大地之上的万类万物相比,我怎么能连根带叶地理解一根小草?我该如何去感觉在荒漠中兀自高大,走得最多的是西部,而到了秋天那叶子金黄得醉人的独树胡杨呢?
  •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我们人类的主要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就是对自然界不断探索、不断解密的过程。而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探索和破解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前进的。随着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的认知也越来越广泛。
  • 不可不知的科学常识

    不可不知的科学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低碳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低碳生活也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件利在千秋万代的大事。节水、节电、节气,摒弃高碳模式,崇尚低碳生活……就是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可以让低碳生活变为现实,让我们为低碳环境、绿色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白云蓝天、雾霭流岚、花香鸟语、蝶舞莺飞……如此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不要让小河的水总是恶臭,不要让机动车的尾气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让草丛里的塑料袋不计其数……让我们牵起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地球更美丽,更精彩。
热门推荐
  • 世界历史1000问(超值金版)

    世界历史1000问(超值金版)

    本书以时间为序,从远古的史前文明说起,一直叙述到2011年为止,在所有的同类书里是时间跨度最大的,这也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其次,本书与同类书相比,虽都是选取历史片段、勾勒历史故事,但本书的选取面非常宽泛,从而使本书的信息量颇为庞大,这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再次,本书在叙述时,力求尊重史实,不妄加评论,让读者做阅读的主人,去思考、去感悟……这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最后,本书在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时,不仅考证了正史,也辨析地引用了一些稗官野史、逸闻琐事,从而使本书的叙述角度更为客观,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 俏妈咪de天才宝宝

    俏妈咪de天才宝宝

    “冷先生,您的快递!”“谢谢!”冷易接过快递员手中的件,大笔一挥,签上自己的大名,还不忘绅士风度地道谢。“这就是您的快递件!”快递员从身后拉出一个身高才到他大腿的小男生,诡异地说道。“什么?一个小孩!?”冷易再也顾不形象,瞪大了双眼,盯着面前从天而降的小鬼。*“你叫什么名字?”“我的中文名字叫夏澈,我的英文名字叫吉米!”小鬼闪动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毫无惧色地抬起头,与面前这个与自己十分神似的大男人对视。“谁把你寄过来的!?”男人问。“我妈咪!”小鬼答。“为什么要把你寄过来?”男人问。“因为妈咪说我是你的种,换句话说,你是我的生身父亲啊!所以,你必须将我抚养成人!”小鬼老气横秋地答。“你妈咪是谁?还有,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的身份?”男人还不死心,又问。“拜托,这还用证明吗?你不觉得我们很像吗?如果你还不放心,我们可以去验DNA!还有,我妈咪的中文名字叫夏悦,英文名字叫COCO。”“夏悦…那你妈咪为什么把你寄过来,她自己哪去了?”男人心的陡然被揪起,再次追问。“呜…妈咪要嫁人了,嫌我是个拖油瓶,才把我寄了过来!”说到此,小鬼这才显现出像正常孩子一样的幼稚表情,伤心地哭了起来。“嫁人?”既然我是孩子的他爹地,她怎么可以不经过我的同意,就下嫁他人?不行,一定不行!女人咱们等着瞧…本文慢热,需要耗费看文的亲亲们一些耐心!前半部分全是铺垫,后半部分,必会精彩!敬请亲们关注!票票+收藏+留言=奴的动力!感谢!!!
  • 中风食疗菜谱

    中风食疗菜谱

    《中风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中风患者的食疗一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中风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一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中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后宫秘事全知道

    后宫秘事全知道

    帝王的后宫一直以来都是是非之地,是胭脂水粉笼罩的血色战场。后宫中那群如花的女子,或许有显赫的家世,或许有绝美的容颜、机巧的智慧。她们为了争夺爱情,争夺荣华富贵,争夺一个或许并不值得爱恋的男人,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将青春和美貌都虚耗在了这场无体无止的斗争中。权与爱,权与情,权与色,权与钱,权与法,权与权……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演绎出一幕幕血与火的悲剧,也滋生了一桩桩荒诞离奇的丑事,一个个神秘难解的问题,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再苦也要笑一笑(大全集)

    再苦也要笑一笑(大全集)

    人生在世不过数年,要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名利如云卷云舒般坦然才能无意。生活中不乏酸甜苦辣,面对艰难困苦我们应该学会一笑置之。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人生的浅显而又深刻的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放下过去的包袱,面带微笑踏上新的征途。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等待,在最好的年华

    等待,在最好的年华

    若得深情人,情何必知所起?你身上流着那个男人薄情的血,天生要被所有人疏离。不去纽约,死也不去。两句诅咒毁了两个人的童年,当尘封廿年的往事重现,原来有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如此不可抗拒。亲情友情爱情,看似拥有的一瞬却已经预示着失去。两座城市,一场爱情;两个家庭,一段过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人夫君,欺上娘子!(完)

    美人夫君,欺上娘子!(完)

    她,苏唯一,青昭国护国大将军之女,竟迷迷糊糊在一夜间嫁作他人妻?!※可你说嫁人就嫁人吧,应该是华丽的新房吧,怎么变成在这荒无人烟的破茅草屋?夫君就夫君吧,怎么弄了个比她还美的男人?凑合着也过吧,不过这一拨一拨的人是怎么回事?一会儿来个皇上,一会儿来个千金,一会儿来个花魁,深情款款表明爱意,不过对象竟是她那美人夫君?※可从什么时候起,她也变得这么受“欢迎”了?一个死妖孽对她使美男计,但她偏偏就吃这一套;一个短命王爷舍命相待,令她难以忘怀;一个温柔师兄施展柔情政策,令她深感温暖;一个阴险皇子霸道地独占,令她难以招架!……可当那一切不再时,他可曾还记得对她说过的誓言?弱水三千,他是否又会想起曾经的那个她呢?
  • 锦瑟

    锦瑟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