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5700000003

第3章 受命“管天”的一代宗师竺可桢(1)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人。生于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他从青年时代就抱定“科学救国”的理想,一生倾心血于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和科学组织工作。1949年以前,他先后创建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使浙大挺进到全国名校行列;1949年以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参与领导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的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开辟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幼年的竺可桢正值中华民族处于内乱外侮互相交织的时代。他自幼便渴求知识,期望国家富强。1911年考取第二期公款留美公费生后,远渡重洋,按照中国以农立国的指导思想,到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农学。毕业后,又选择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气象学作为攻读对象,进入蜚名国际的哈佛大学,先后得到硕士、博士学位。在这一期间,不仅选择了地学作为他终身的专业,而且领略了西方的科学精神,他后来使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奠定了他终身坚持求是精神的思想基础。在哈佛大学期间,竺可桢又积极参加由任鸿隽、杨铨等中国留学生发起的中国科学社的各项活动,为该社出版的《科学》杂志撰写了一批文章,成为五四运动以前积极传播科学知识的先驱人物之一。

竺可桢1918年回国后,仍不改献身科教事业的初衷,应聘到武汉高等师范学校执教,而后又转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此校不久发展为东南大学。

在东南大学,竺可桢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并亲自编写了地学授课讲义《地学通论》。1921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吾国地理家之责任》一文中明确指出:“培养一批中国地学家以调查全国的地形、气候、人种及动植物、矿产为已任”。可见,二十年代初的竺可桢已立下了在中国开展调查全国自然资源的宏图大志。竺可桢创建的地学系,含地理、气象、地质和矿物四个专业,注重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强调实验室和野外考察实习相结合,提倡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学生翻译国外有关论著。由于竺可桢办学思想明确,方法得当,东南大学地学系曾培养出我国最早的地学家,如张其昀、胡焕庸、朱炳海、吕炯、王庸等。南京从此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地学教学和研究中心。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决定成立中央研究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机构。竺可桢应蔡元培院长之邀,参与筹建观象台,负责气象组工作。翌年2月,出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在开创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艰苦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实现了他10年前归国时期望独立自主开展我国气象研究的夙愿。他亲自选定在北极阁建所,把中国的气象学研究和气象事业建设带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大力开展气象台站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气象台站建设,是独立自主开展气象预报的基础。竺可桢在1921年就发表过《论我国应多设气象台》一文,吁请各地政府予以重视。气象研究所成立后,他又提出《全国设立气象测候所计划书》,认为全国设立不同规模的测候所不应少于150个。但是,由于当时财政困难,要由政府专门拨款来筹建气象台站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成立的台站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解决,一是从气象研究所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部分,自建少数测候所;一是动员凡需要气象资料的部门(如航空、交通部门等)出资,筹建一些测候所;再一是接受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等机构的资助。在竺可桢的精心推动下,从1929年起到1941年底止,气象研究所自建的各级测候所9个,合办的19个。其中如泰山、峨眉山和拉萨测候所都是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以后建立的,不但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也为当时中国参加国际极年观测提供了可能。

培养人才。当时在高等学校学习气象专业的学生屈指可数,而众多气象测候站的建立又需要大批专业人才。气象研究所除了接受有关单位派来人员进修、实习,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外,竺可桢决定兴办气象练习班以满足对人员的急需。这样的练习班,从1929年3月起,到1936年12月止,先后共举办了四期。竺可桢十分重视训练班的教学工作,除由气象研究所人员和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的教授执教以外,他自已还亲自编写讲义,参与授课。学员毕业以后,大部分被介绍到气象单位任职,长期以来,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成为我国气象专业的业务骨干。

促进气象事业统一发展。独立自主地发布国土上的天气预报,被认为是国家的主权之一。但是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的天气预报却操纵在帝国主义者手里。在当时政府支持下,经过竺可桢领导的气象研究所和全国各方面共同努力,于1930年3月,取缔了上海徐家汇发布气象预报的顾家宅电台,开始了由中国人自主发布气象预报的历史,与此同时,逐步限制当时位于上海法租界内徐家汇观象台的业务范围。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发展初期,机构多元,体制紊乱,气象研究所只是其中一个方面。1931年在竺可桢努力下,由当时内政部出面召集会议,经过充分协商,通过了由竺可桢及其助手拟订的《全国气象观测实施规程》;气象研究所又编印了《测候须知》《气象学名词中外对照表》《气象电码》等工具书。此外,气象研究所定期出版的资料有《气象月刊》《气象年报》等,为互相交流情况起到重要作用。《气象月刊》所载气象资料,几乎包括了当时国内的重要台站。以后,在他亲自主持下编印出版的《中国之雨量》和《中国之温度》两本丰富的资料,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明证,是我国记录年代最久,涉及台站数量最多,质量有保证,内容最完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此外,竺可桢还通过中央研究院于1930年、1935年和1937年先后三次召开全国气象会议,针对交通、军事、航空等部门为发展气象事业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充分商讨,并作出相应决议,使全国气象工作逐步纳入统一规范。

坚持开创性的科学研究。气象研究所首先是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创建初期虽然专任研究员只有竺可桢一人,但在他带领下,学术空气浓重,研究工作成绩蜚然。从1929年到1937年,共有20篇重要论文发表在当时出版的《气象研究所集刊》上,并与国外开展学术交流。这一时期,竺可桢有大量行政事务、科学组织工作和社会活动缠身,但却同时是他一生中科研成果产出的高峰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36年4月他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以前,八年时间内,他公开发表著作60余篇,其中大约有50篇是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论文。《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论新月令》和《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杰作。这些论文如同他的博士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一样,被后人视作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奠基的科学论文。

正由于竺可桢为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以无可争辩的学术带头人的身份,于1929年12月第五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上当选为该学会理事长。

竺可桢出掌浙江大学以后,对气象研究所各项工作仍关怀备至,许多事情仍需要他过问,中央研究院也要求他在气象研究所兼任所长。直到1946年底,在他坚持之下才卸掉这一职务,由他的学生赵九章接任。

1936年4月,竺可桢调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直到1949年4月离开学校,渡过了他历时13年充满了艰辛而又成效卓著的校长生涯。

浙江大学前身是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是我国最早自办的新式高等学堂之一。到1936年,已有文理、工、农三个学院,16个学系,入读学生500余人。和国内同类学校相比,浙江大学属于地方性国立大学,当时并未进入名校行列。在前任校长实施***化而学潮迭起的情况下,蒋介石为了装点门面,决定委任竺可桢为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为就任此职事,曾犹豫再三,主要是不愿意离开已经做出显著成绩的研究工作岗位,又顾虑办好一个大学,事务繁杂,必须同官场打交道,而这正是他不愿意的。但他也意识到,中国社会教育问题众多,办教育者风气不正,如果自己采取明哲保身主义,则不利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是,他在蔡元培以及众亲朋好友和学生的支持下,决心暂时离开研究所一段时间,毅然挑起大学校长的重任。

1936年4月25日,竺可桢在全校学生大会上第一次发表讲话,表明了他办学思想的主旨。他指出:“办中国的大学,当然须知道中国的历史,洞察中国的现状。我们应凭借中国的文化基础,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才能养成有用的专门人才;同时也必须根据本国的现势,审察世界的潮流,培养成的人才才能合乎今日需要。”他一再强调“大学教育的目的,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作师、医生之类,而是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他为“领导人才”提出了四项条件,即:(1)肯牺牲自己,努力为国,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2)清醒而富有理智的头脑和深思熟虑,不肯盲从的习惯;(3)明辨是非,而不恂利害的气概;(4)健全的体格。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竺校长对学生要求严格,对新入学的学生注重人生观教育。他在和新生谈话时提醒大家:“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竺可桢为这两个问题提出了答案。他说:“诸君到大学里来,万勿存心只要懂了一点专门技术,以为日后谋生的地步,就算满足,而是要为拯救中华做社会的砥柱。”在竺可桢看来,当时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能“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要能担负起“拯救中华”的重任。竺可桢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此。

竺可桢根据自己的教育思想,对浙江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强调民主办学,废除军事化管理制度。竺可桢赴任后,首先改变了前任校长郭任远执行的“大学军队化”的方针,撤销了由郭任远自兼处长的“军事管理处”,另建立训导委员会,为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创造条件。学校不设副校长,但他并不独揽权力,而是以校务委员会和各专门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规章制度,经费预算、聘任、晋升、招生、课程设置等重大问题,概由校务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审议决定。而校务委员和各专门委员会主任都是由他遴选作风正派、在学校中有威望的教授担任。按当时教育部的规定,大学训导长一职必须由国民党员担任,但竺可桢认为应以“于学问、道德、才能为学生所钦仰而能教课者为限”,以此先后选派深得学生拥护的费巩和苏步青教授担任训导长。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竺可桢当校之后一再明确宣布:“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大学实施教育,教授人选最为重要”。为了加强教授阵容,充分发挥教授的灵魂作用,他特别注重做好两方面工作。其一是在国内外千方百计网罗人才,凡有真才实学的学者,竺可桢都要想办法请来学校执教。他“三顾茅庐”恭聘国学大师马一浮,礼请邵裴子,在当时被传为佳话。在海外留学归来有才华的学子,不问是国内哪个学校毕业,都委以重任,如年仅28岁的谈家桢,26岁的吴征铠都被聘为教授。对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启用时却相对较严。其二是使大学教授有职有权,从各个方面调动他们搞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苏步青教授先于竺可桢到浙江大学任职,原来对竺校长能否把浙江大学办好持观望态度。他从竺可桢办校的一系列措施中,特别是有感于竺可桢对他家庭生活体贴入微的照顾,明显地感受到校长对同事的厚爱和对事业的一番苦心,从而迸发出教学和科研工作极大的积极性,一直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依靠力量。遵从竺可桢倡导的重才求贤的正确方针,当时浙江大学集中了一批知名教授,虽然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但能同心同德,真正做到“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培育后进为无上职责”。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强调通才教育,对招收新生采取宁缺毋滥原则,对一年级学生,加强数、理、化、中文和外文课程,同时又将中国通史等社会科学课程也列为必修课;为了达到打好基础的目的,竺可桢动员了苏步青、王淦昌、谭其骧等许多知名教授为一年级学生讲授基础课;在减少各系专业必修课的同时,鼓励学生按各人所长选修其他课程;有的系还规定学生要选定辅系。例如物理系学生有的以生物系为辅系;机械系学生有选农学的,等等。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毕业后能应付多方面工作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

注重学术研究,科研和教学工作互相促进。竺可桢以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喻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在他亲自带动下,全校师生科研活动蔚然成风。当时浙大一批教授的研究成果如王淦昌的核物理研究,钱令希的余能定理及其在悬索桥设计上的应用,蔡邦华的昆虫学研究,贝时璋的细胞学研究等,在国内外都赢得了很高声誉。在全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高年级学生也积极参加。例如数学系的“数学研究”为四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每周举行一次,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学术讨论大大拓宽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当时的浙江大学,经常有以各种名义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和报告会。在过了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回首过去,许多人仍留恋这段难得的经历,把它称之为自己科研工作的“黄金时代”。当时任英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的李约瑟,称浙江大学为“东方剑桥”,其根源即出于此。

竺可桢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战争年代渡过的,学校被迫西迁,四易校址。竺可桢上述的教育思想和各项措施是在颠沛流离五千里的过程中实施的。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大学基本上实现了原定的教学计划,图书仪器大体上保存完好。而学校的规模非但没有缩小,相反有相当的扩大。浙江大学由战前工、农、文理三个学院,到抗战后期已发展为理、工、农、文、法、师范六个学院。到建国前夕又增加了医学院,共7个学院,30个学系。在竺可桢领导下,浙江大学在困厄中崛起,成为全国的几个名牌大学之一。

同类推荐
  • 光魂

    光魂

    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孙武,地米斯托克利、吴起、孙膑、亚历山大、白起、汉尼拔、西庇阿等人物。
  • 苦命皇帝:明思宗

    苦命皇帝:明思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苦命皇帝明思宗》生动介绍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凄惨一生。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之后,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思想热潮。本书立足于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分为政、干事、做人三个篇章,围绕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从理论到到实践、从党性修养到个人品行,用生动可信的文字语言阐述了杨善洲精神作为我党宝贵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对于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用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热门推荐
  • 溶情黛韵补红楼

    溶情黛韵补红楼

    寻好梦,梦难成!一场寂寞凭谁诉?当宝黛姻缘成为泡影,满腔愁绪的黛玉默然心碎,缠绵病榻。不幸的是府里竟又传出黛玉即将与人为妾之事,更令身子孱弱的她雪上加霜!黛玉曾在寺里求过一只签:人生何处无知己,苦尽甘来逢贵人。黛玉的贵人又在哪里呢?可是那个在林中偶然一见的白衣男子?还是漫漫途中施以援手的恩人?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哑女皇后

    哑女皇后

    身为奸臣的女儿,并且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女,庄懿在后宫之中注定不会受宠。在父亲的安排下,她进宫了。一个哑女皇后如何一步步得到皇上的眷恋最后真正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QQ群:32893122)
  • 好习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

    好习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

    习惯对于我们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人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肥婆娘亲我要了

    肥婆娘亲我要了

    “儿子,六年前,这该死的王爷把我休了,现在竟然又说我偷了他的宝物,是可忍孰不可忍!欺人太甚!”“先操家伙!平了他的王府再说!”五岁的儿子怒气冲冲。…六年前,寒王娶的胖王妃怀孕了,众所周知,这胖王妃自从嫁入王府后,就夜夜守空房。天大的绿帽子扣在了寒王的头上。一纸休书,熏媛媛带着肚子里她自己都不知道从哪里鬼混来的种离开了寒王府。六年后,当年的那颗种茁壮成长…“我告诉你们!虽然小爷的这个娘又傻又笨,呆的淌口水,而且见人见鬼都要宣传她那几件情趣内衣,但是她依然是小爷的笨娘亲!谁也抢不走她!”五岁的儿子拍着胸脯大吼。“…儿子,我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另类的赞美吗?”某女捂着心脏,牙痒痒。“熏圆圆!”“是熏媛媛!我已经不圆了!”“好,熏圆圆…”“…”“熏媛媛,儿子和宝物,你只能选一样,你要交出哪一个!”男人眯起双眼,威胁。“喏,给你。”熏媛媛从身后拎出熏皓月,毫不犹豫。“娘,我是你的亲生儿子啊!我滴个亲娘啊…”“儿啊,娘对不住你啊…来生,咱们还做母子啊…”“娘啊…”“儿啊…”“够了!”男人气急败坏的捂住耳朵暴走,他脑子都要被两人弄炸了。耶~\/母子两人笑眯眯的对视,举起两根手指。“娘,这天下的男人多的是,何必要吊死在这么一棵烂树上!走,儿子给你买他一箩筐!!”儿子拉着娘的手,往菜市场走去。“…一…一箩筐?儿子,你买大白菜呢?!”熏媛媛:儿子,虽然娘不知道你的爹是谁,但是通过你,娘还是看到了你爹的‘优良’基因。熏皓月:娘亲,虽然我不知道自己的爹是谁,但是据我这么聪明来看,我肯定是像我爹多一点。南宫寒:熏媛媛,不交出宝物我不会放过你!南轩澈:熏圆圆,虽然你现在不圆了,但我也不能叫你熏方方不是?而且你也不方啊,所以还是叫圆圆好了。南擎宇:熏媛媛,交出宝物,饶你一死。龙月:熏媛媛,你儿子都叫我爹了,你还能逃得了?!花凌夜:熏媛媛,小爷这一辈子就败在你这个女人手里了!熏媛媛碎碎念:“X的,宝物宝物,我哪有偷什么宝物?!当年姑奶奶净身出户,除了肚子里的那个种什么都没有!哎哎…这位大爷,看看,这情趣内衣,会带来许多的乐趣啊,热血沸腾促进血液循环,大脑发热促进智商发育,买一件吧!强身又健体,还补充大脑所需ABCDEFG………”!!!!!!!!!!!喜欢文文请点击【放入书架】【放入书架】【放入书架】【放入书架】【放入书架】
  • 现代相公俏佳人

    现代相公俏佳人

    她大明朝杭州凌水山庄大小姐,一个天生的痴儿。原本只有五六岁儿童的智商,连基本语言表达都有障碍,却因缘际会穿越时空,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台湾,遇见了一个男人,改变了她的命运。只是,当她治好病后,她竟然已经忘记了他。三年了,等了三年,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找她,现在她终于要归来,“大哥”!该死的,谁来告诉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怎么会成为她的“亲大哥”?这叫他如何面对?这还不算,她竟然还喜欢上了别人他最好的兄
  • 一泪成劫

    一泪成劫

    本应是一次瑰丽的黄山之旅,却意外地看到一株红色妖娆的曼珠沙华,却将自己送入了另一个时空。华丽的一场异世梦却是情劫一场。一滴仙泪而已,却是酝酿成三生的情缘,遇上了,谁又是谁的劫?云雾缭绕的花神殿上,她看向九天之下的凡尘,为了他而落下一滴泪,因此被贬转世,却不知他是刺族王爷历劫所化之人。花神大殿,她为了姐姐匆匆忙忙,撞到了他,他看向她却是一改冷淡,微笑而语:“如此美丽的花灵怎么不去神殿呢?”她却是不知他便是让前世自己流泪之人。为救她一命,竟是舍弃了一根法刺,那盈盈绿光中融入她体内的不只是法刺,更是缘分!人间,他转世为幽深皇子,受太子所害,暂时失去了内力,她却白衣胜雪,手持一朵菊花,翩翩而来。
  • 我的绝美女神老婆

    我的绝美女神老婆

    身怀绝技的乡村少年方少阳,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 帮你达成梦想的60个希望法则

    帮你达成梦想的60个希望法则

    心思灵动,就会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眼界开阔,就会插上飞往梦想的翅膀;思维创新,就会跨过挫折与磨难,抵达梦开始的地方。本书为亲们提供了60个实现梦想的希望法则,从内心意志,婚姻感情,职场智慧,人际关系,心态调整等方面,给亲们以明晰的指导,以点燃生命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