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评价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体大精深、流芳万世的巨著,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大放异彩的明珠。它以中国古代的治乱兴亡为背景、追求“历史与人性”,它的史料来源有经传典籍,又有档案资料;有官方记录,又有民间口碑;有文字资料,还有实物依据。它的光辉,亘古至今,影响极其深远,是中华古代文化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巨峰。蕴藉百家,包容万代,使之成为双跨文、史学界的不朽巨著。
《史记》不仅思想内容丰富,在文学艺术上也有极深的造诣,对后世作家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评价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家风采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学识渊博,一直有志于论著“天下之史文”,但未能如愿。司马迁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幼年在家乡耕牧、读书,10岁随父到长安,曾就学于经学大师董促舒、孔安国。20岁开始漫游于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一带,到长安后又做郎中;后奉使西南,侍从武帝巡狩,足迹几乎走遍全国各地。他观瞻了历史的遗迹,了解了社会风土人情,搜集了传闻轶事,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父亲死后,他继任太史令,博览了朝廷藏书,继承父亲遗志,为《史记》的写作作好了充分准备,于公元前104年开始了《史记》的创作。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受到“宫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饱尝屈辱和世态炎凉之苦,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终于在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了这一工作,实现了他和父亲两代人的心愿。
背景链接
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自幼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后来担任太史令,他又利用工作上的方便,翻阅由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不禁产生了为书的作者立传的冲动。
司马迁漫游过东南一带许多地方,为《史记》的写作搜集了许多新鲜的材料,他在游览过程中的真切体验和亲身感受后来也一并写入书中。司马迁在与父亲生死诀别之际接受了修史的嘱托,修史的决心从此下定。三年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年),就开始了《史记》的写作。天汉三年(前98年),为李陵向汉武帝说情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他造成极大的创伤。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继续完成了《史记》这一宏篇巨著。
简介赏析
《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130篇,526500字,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本纪》12篇,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10篇,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8篇,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30篇,主要记载贵族王侯的史事;《列传》70篇,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记载的内容,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年~101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3000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精彩浏览
(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